《景岳全書發揮》~ 卷一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9)

1. 陽不足再辨

余謂不然,殊不知火之中有油焉,油旺則火明,油少則火暗,油干則火滅,我欲加油則火常明。夫五臟之虛,乃五臟之陰精虛,非陽氣虛也,陰精絕則孤陽無所附而死。此陰不足之結局,故經云:陰精所奉其人壽。不明大理,妄自穿鑿。○人之形,軀殼也,非陰也,有此形而陰陽寓於中。

人之初生,藉水穀之精氣而日漸長大,及其死也,精竭而陽氣去,徒存軀殼。若講形為陰精,誤矣。故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氣。此景岳常談。今欲以不足之元陽,認作有餘而云火,則相習以苦寒之劣物,用為補劑以滋陰。丹溪言滋陰,未講苦寒,景岳將苦寒二字責丹溪,然景岳寒陣新方仍用之,何耶?然天地之道,本自和平,一有不平,則災害至矣。既雲和平,不宜專講陽矣。

而余謂陽常不足,豈亦非一偏之見乎?真一偏之見。夫人所重者,惟此有生,而何以能生,惟此陽氣。精生氣。

景岳「小兒補腎論」云:小兒精氣未盛,後天之陰不足也。父母多欲水虧,先天之陰不足也。據此說,小兒尚且先後天之陰不足,況大人情欲多端,真陰易耗,所以丹溪有陰不足論,而景岳以陽不足辨之,何言之不相合若此?

白話文:

我認為不是這樣,實在是不知道火之中有油的存在,油旺盛則火光明亮,油少則火就昏暗,油乾了火就熄滅,我想給它加油,火就會一直明亮。所謂五臟虛弱,是五臟的陰精虛損,不是陽氣虛弱。陰精耗盡,孤陽沒有依附之處就會死亡。這是陰液不足的結局,所以經典說:「陰精充足,人就能長壽」。不明白這個大道理,就胡亂牽強附會。人的形體,只是軀殼,並不是陰液,有了這個形體,陰陽之氣就蘊藏在其中。

人剛出生時,藉由水穀的精氣而逐漸長大,等到死亡時,精氣耗盡而陽氣散去,只留下軀殼。如果說形體是陰精,那就錯了。所以善於治療精液的人,能使精中生氣,這是張景岳常常說的。現在想把不足的元陽,當作有餘而說成是火,就習慣用苦寒的劣質藥物,當作補藥來滋陰。朱丹溪說滋陰,並沒有提到苦寒,張景岳用苦寒二字來責怪朱丹溪,但是張景岳的寒涼新方仍然用苦寒藥,這是為什麼呢?天地運行的法則,本來就應該平和,一旦失衡,就會有災禍發生。既然說要平和,就不應該只強調陽氣了。

而我說陽氣常常不足,難道也是一種偏頗的見解嗎?確實是一種偏頗的見解。人最重視的是生存,而如何才能生存呢?就是依靠陽氣。精能化生氣。

張景岳《小兒補腎論》說:小兒的精氣還不旺盛,是後天的陰液不足。父母多慾導致精血虧損,是先天的陰液不足。按照這個說法,小兒都已經是先天後天陰液不足了,何況大人情慾繁多,真陰更容易耗損,所以朱丹溪有陰液不足的論點,而張景岳用陽氣不足來辨別,為什麼說法如此不一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