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四 (2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8)

1. 熱陣

五君子煎,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嘔吐必用半夏,去此以為五君子煎,新奇誤人。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乾薑

參姜飲,治脾肺胃氣虛寒,嘔吐咳嗽氣短。此等症竟以六君子出入加減為要,何必立此以好奇。

人參,乾薑,甘草

胃關煎,治脾腎虛寒作瀉。腎虛而寒,當用八味、還少丹;脾虛泄瀉,宜參、朮、薑、桂之類,不可混亂。

熟地,山藥,扁豆,甘草,乾薑,吳萸,白朮

滯痛不通者,加當歸,此氣滯而痛,豈可用當歸?○滑脫不禁者,加烏梅,或五味。但知收澀,不知健脾而用參、術。

此等加減,可謂頭痛救頭,腳痛救腳,毫無見識。

佐關煎,治生冷傷脾,瀉痢未久。生冷傷脾泄瀉,不用蒼、白二術健脾,慣用山藥、扁豆,此未見東垣《脾胃論》也。

厚朴,陳皮,山藥,扁豆,甘草,豬苓,澤瀉,乾薑,肉桂

如瀉甚不止者,或加故紙,或肉蔻。瀉甚而不用參、術,但知用肉果、故紙止澀,亦是淺見。

抑扶煎,治氣冷陰寒,或暴傷生冷致成瀉痢,或脹痛嘔惡,皆宜用此。其有寒濕傷臟,霍亂邪實者,最宜用此。

厚朴,陳皮,烏藥,豬苓,澤瀉,甘草,乾薑,吳萸

如血虛多痛,加當歸。前症豈有血虛者乎?

四維散,治脾腎虛寒,滑脫之甚,或泄痢不止,或氣虛下陷,二陰血脫不禁者。不用耆、術補氣健脾,而以薑、附、烏梅熱藥收斂,不知脾能統攝之理,豈可立方誤人?

人參,附子,乾薑,甘草,烏梅

鎮陰煎,治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則真陽失守,血隨而溢,以致大吐大衄。經云陰虛生內熱,水衰則火炎也;格陽於上者,陰極似陽也,病屬兩途。陰虛當養陰,格陽當溫熱,大相懸殊。真陽失守而吐衄,非火衰也,乃陽氣虛而不能統攝其血,當用參、耆為主,豈可用此方治之乎?誤人非淺。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也。孤陽兩字,尚未講明。孤陽者,真陰耗也,宜六味中少加肉桂以導之,不宜多用熱藥以耗陰。

熟地,牛膝,甘草,澤瀉,肉桂,附子

如兼嘔惡,加乾薑。嘔惡乃中氣虛,當用六君為要,豈可用前方而加乾薑?大無學問。

歸氣飲,治氣逆不順,呃逆嘔吐。呃逆嘔吐,而以熟地為君,反增滿悶嘔逆。此等之方,皆非切中病情。

熟地,茯苓,扁豆,乾薑,丁香,陳皮,藿香,甘草

暖肝煎,肝不必暖也。

當歸,枸杞,茯苓,小茴,肉桂,烏藥,沉香

壽脾煎,治脾虛不能攝血,或婦人無火崩淋等症。無火何以得生?云火衰則可。此歸脾湯之變方,其效如神。不必變,變則壞矣。○將歸脾湯去黃耆、茯神、木香、龍眼,加山藥、乾薑、蓮肉,自稱神效,無恥極矣。脫血氣虛而不用耆,不知何故?

白話文:

熱陣

  • 五君子煎: 這個方子說是治療脾胃虛寒,又伴隨嘔吐腹瀉和濕氣的症狀。但嘔吐應該要用半夏來處理,現在把半夏拿掉,還說是五君子煎,真是奇怪又會誤導人。
  • 裡面用了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乾薑這些藥材。
  • 參姜飲: 這個方子說是治療脾肺胃氣虛寒,還伴隨嘔吐、咳嗽、氣短的症狀。這些症狀其實用六君子的基礎方來加減就好,何必再創一個新方子來裝神祕呢?
  • 裡面用了人參、乾薑、甘草這些藥材。
  • 胃關煎: 這個方子說是治療脾腎虛寒引起的腹瀉。腎虛又寒,應該用八味丸、還少丹;脾虛腹瀉,應該用人參、白朮、乾薑、肉桂等藥材,不能混在一起用。
  • 裡面用了熟地、山藥、扁豆、甘草、乾薑、吳茱萸、白朮這些藥材。
  • 如果因為氣滯而疼痛,就加入當歸,這根本不對,氣滯疼痛怎麼可以用當歸呢?如果腹瀉不止,就加入烏梅或五味子,只知道用收澀的藥,卻不知道要用人參、白朮來健脾,這是沒有見識的作法。
  • 這樣子的加減藥,根本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整體觀念。
  • 佐關煎: 這個方子說是治療因為吃了生冷食物傷到脾胃,導致腹瀉不久的狀況。因為吃生冷食物傷到脾胃腹瀉,不用蒼朮、白朮來健脾,卻習慣用山藥、扁豆,這根本是沒看過李東垣的《脾胃論》啊。
  • 裡面用了厚朴、陳皮、山藥、扁豆、甘草、豬苓、澤瀉、乾薑、肉桂這些藥材。
  • 如果腹瀉嚴重不止,就加入補骨脂或肉豆蔻。腹瀉嚴重卻不用人參、白朮,只知道用肉豆蔻、補骨脂來止瀉,真是淺見。
  • 抑扶煎: 這個方子說是治療因為寒氣、陰寒,或是突然吃了生冷食物導致腹瀉、肚子脹痛、噁心嘔吐的狀況,有寒濕傷到內臟,像霍亂那樣實證的症狀,最適合用這個方子。
  • 裡面用了厚朴、陳皮、烏藥、豬苓、澤瀉、甘草、乾薑、吳茱萸這些藥材。
  • 如果血虛導致疼痛,就加入當歸,前面說的症狀哪裡有血虛的情況呢?
  • 四維散: 這個方子說是治療脾腎虛寒,滑脫嚴重的狀況,像是腹瀉不止,或是氣虛下陷,導致大小便失禁的狀況。卻不用黃耆、白朮來補氣健脾,反而用乾薑、附子、烏梅等熱性藥來收斂,不知道脾有統攝的功能,這樣開方子根本會誤導人。
  • 裡面用了人參、附子、乾薑、甘草、烏梅這些藥材。
  • 鎮陰煎: 這個方子說是治療陰虛在下,陽氣浮在上的狀況,導致真陽外散,血也跟著溢出,造成大量吐血、流鼻血。中醫說陰虛會產生內熱,就像水不足火就旺一樣;陽氣浮在上,是因為陰虛到極致會像陽證。陰虛要滋陰,陽氣浮要溫熱,這兩者完全不同。真陽外散導致吐血、流鼻血,不是因為火衰,而是因為陽氣虛弱無法固攝血液,應該用人參、黃耆為主藥,怎麼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這會誤導人很深。應該要趕快用藥把浮散的陽氣收回來,血才能安定。什麼是孤陽?是真陰耗損,應該用六味丸加一點肉桂來引導,不應該用太多熱藥來耗損陰氣。
  • 裡面用了熟地、牛膝、甘草、澤瀉、肉桂、附子這些藥材。
  • 如果伴隨噁心嘔吐,就加入乾薑。噁心嘔吐是因為中氣虛,應該用六君子湯來處理,怎麼可以用這個方子加乾薑呢?真是太沒學問了。
  • 歸氣飲: 這個方子說是治療氣逆不順、打嗝嘔吐。打嗝嘔吐卻用熟地當主藥,反而會讓胸悶、嘔吐更嚴重。這種方子根本沒有對症下藥。
  • 裡面用了熟地、茯苓、扁豆、乾薑、丁香、陳皮、藿香、甘草這些藥材。
  • 暖肝煎: 肝根本不需要溫暖。
  • 裡面用了當歸、枸杞、茯苓、小茴香、肉桂、烏藥、沉香這些藥材。
  • 壽脾煎: 這個方子說是治療脾虛不能統攝血液,或是婦女沒有火氣的崩漏等症狀。沒有火怎麼會有生命?說是火衰還可以。這是歸脾湯的變方,效果很好,不需要改,改了就變差了。竟然把歸脾湯裡的黃耆、茯神、木香、龍眼拿掉,加入山藥、乾薑、蓮子,就自稱效果很好,真是厚顏無恥。脫血氣虛卻不用黃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