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四 (29)
卷四 (29)
1. 熱陣
白朮,當歸,山藥,甘草,棗仁,遠志,乾薑,蓮肉,人參
如血未止,加烏梅,畏酸不用;或加地榆。但知酸斂止澀之法,而不知氣能攝血之理,黃耆補氣攝血,古人每每用之,何不遵前賢藥法而妄自加減?○氣陷而墜,加升麻,或白芷。白芷香竄耗散,不宜用。○兼溏泄者,加故紙。有濕勝脾虛,不宜竟補腎。○陽虛畏寒,加附子。
辨明陽虛惡寒,鬱火惡寒,方可加入。○血去過多,陰虛氣餒,心跳不寧者,加熟地。血去過多,宜以參、耆為主,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幾微之氣宜當急固,此血脫益氣之良法也。加熟地純陰之藥,徒增滿悶。
三氣飲,治血氣虧損,風寒濕三氣乘虛內侵。既云風寒濕三氣乘虛內侵,而用凝滯之藥,其邪從何處出路?
當歸,枸杞,杜仲,熟地,牛膝,茯苓,芍藥,肉桂,細辛,白芷,甘草,附子
五德丸,治脾腎虛寒,飧泄鶩溏等症,或暴傷生冷,或受時氣寒濕,或酒濕傷脾,腹痛作泄,或飲食失宜,嘔惡痛泄,無火等症。古方之治脾腎泄,有二神、四神丸,何必加木香、乾薑去肉果而為五德乎?又云治暴傷生冷,或時氣寒濕,酒濕傷脾,嘔惡泄瀉諸症,夫暴傷生冷。宜用蒼朮、厚朴、二陳、生薑之類以和之;時氣寒濕,宜用藿香正氣之類;酒濕傷脾,宜用葛花解酲;嘔惡痛泄,宜用二陳、平胃。治各不同,何可以一方而統治諸病乎?如時氣寒濕,而用五苓、補骨,其邪焉得疏散?酒濕傷脾,而用吳茱、乾薑,胃熱更甚。如此用藥舛謬,使世醫效之而誤人,其罪可置地獄。
補骨脂,吳萸,木香,乾薑,五味或以肉蔻代或用烏藥亦可。烏藥與肉蔻,治病迥別,豈可云亦可?
七德丸,治生冷傷脾,初患瀉痢,腹痛。平胃、二陳、香砂、枳朮,為一定之法,何必立此七德以炫人?凡宜和胃者,無不神效。和胃不用二陳、白朮,用烏藥、吳萸、補骨脂謂之和胃,可笑之極。
烏藥,吳萸,乾薑,蒼朮,木香,茯苓,故紙
復陽丹,治陰寒嘔吐泄瀉,腹痛寒疝。用白朮以健脾,二陳以和胃,蒼朮以治濕,建中以治寒痛,不必好奇而立復陽丹。
附子,炮姜,胡椒,五味,甘草,白麵
黃芽丸,治脾胃虛寒,或飲食不化,或時多脹滿泄瀉,吞酸嘔吐。何不用六君子而乃妄立此方?
人參,乾薑
一氣丹,此即參附湯之變方也。不必更變。
人參,附子
九氣丹,治脾腎虛寒。何不用還少、八味?好奇杜撰。
熟地,附子,肉蔻,焦姜,吳萸,故紙,蓽茇前賢未見用。五味,甘草
溫臟丸,治諸蟲積既逐而復生者,多由臟氣虛寒。人之腸胃中有蛔蟲,或為寒侵、火迫而厥,仲景立烏梅丸以安之,方中仍有黃柏、黃連寒熱並用之法。至於蟲積之生,由食物不化,郁久而蒸,是濕熱化生,未有臟氣虛寒而生者。獨不觀天氣炎熱則諸蟲化生,天令嚴寒則諸蟲絕滅,自然之理也。臟氣虛寒之說出於何典?
白話文:
熱陣
這個方劑裡有白朮、當歸、山藥、甘草、棗仁、遠志、乾薑、蓮肉、人參這些藥材。
如果出血還沒止住,可以加烏梅,但如果怕酸就不要用,或者改用地榆。但只知道用酸澀的藥物來止血,卻不知道氣也能夠攝血的道理。黃耆可以補氣攝血,古人常常用它,為什麼不依照前人的方法,反而自己隨便加減藥呢?如果因為氣虛下陷導致脫垂,可以加升麻或白芷。白芷氣味辛散,不適合用。如果同時有拉肚子,可以加補骨脂。如果是濕氣太重導致脾虛,不適合直接補腎。如果是陽虛怕冷,可以加附子。
要分辨清楚是陽虛怕冷,還是因為體內有鬱熱而怕冷,才可以加附子。如果出血過多,導致陰虛氣弱、心跳不穩,可以加熟地。出血過多應該以人參、黃耆為主,因為有形的血沒辦法快速生成,但無形的氣應該要趕快固住。這是血脫的時候補益氣血的好方法。加熟地這種純陰的藥,反而會讓人覺得胸悶。
三氣飲,說是治療血氣虧損,以及風寒濕三種邪氣趁虛入侵。既然說是風寒濕三邪趁虛入侵,卻用凝滯的藥物,那邪氣要怎麼排出去?
這個方子用了當歸、枸杞、杜仲、熟地、牛膝、茯苓、芍藥、肉桂、細辛、白芷、甘草、附子。
五德丸,說是治療脾腎虛寒,以及消化不良、拉肚子等症狀,也說是治療突然吃了生冷食物、或感受寒濕之氣、或因為喝酒傷脾、腹痛拉肚子、或飲食不當、噁心嘔吐拉肚子、沒有發熱等症狀。古人治療脾腎拉肚子的方子有二神丸、四神丸,為什麼要加木香、乾薑,去除肉豆蔻,而變成五德丸呢?又說治療突然吃了生冷食物,或感受寒濕之氣,或因為喝酒傷脾,噁心嘔吐拉肚子等症狀,但突然吃了生冷食物,應該用蒼朮、厚朴、二陳湯、生薑等來調和;感受寒濕之氣,應該用藿香正氣之類;因為喝酒傷脾,應該用葛花來解酒;噁心嘔吐拉肚子,應該用二陳湯、平胃散。各種情況治療的方法都不同,為什麼要用一個方子來治療所有的病呢?如果是感受寒濕之氣,卻用五苓散、補骨脂,邪氣怎麼散得出去?如果是因為喝酒傷脾,卻用吳茱萸、乾薑,反而會讓胃火更嚴重。這樣用藥錯誤,會讓後世的醫生跟著學,誤人子弟,罪該下地獄。
這個方子用了補骨脂、吳茱萸、木香、乾薑、五味子,有的用肉豆蔻代替,有的用烏藥也可以。烏藥和肉豆蔻治療的疾病完全不同,怎麼可以說「也可以」呢?
七德丸,說是治療吃了生冷食物傷脾,剛開始拉肚子、腹痛。平胃散、二陳湯、香砂六君子湯、枳朮丸,是固定的治療方法,為什麼要創立這個七德丸來炫耀?凡是需要調和腸胃的,沒有不靈驗的。調和腸胃不用二陳湯、白朮,反而用烏藥、吳茱萸、補骨脂,還說是調和腸胃,真是可笑至極。
這個方子用了烏藥、吳茱萸、乾薑、蒼朮、木香、茯苓、補骨脂。
復陽丹,說是治療陰寒導致的嘔吐拉肚子、腹痛、寒疝。用白朮來健脾,用二陳湯來調和腸胃,用蒼朮來除濕,用小建中湯來治療寒痛,不需要為了好奇而創立這個復陽丹。
這個方子用了附子、炮薑、胡椒、五味子、甘草、白麵。
黃芽丸,說是治療脾胃虛寒,或是消化不良,或是常常覺得脹滿拉肚子,吞酸嘔吐。為什麼不用六君子湯,反而隨意創立這個方子?
這個方子用了人參、乾薑。
一氣丹,其實就是參附湯的變方而已,不需要再改變。
這個方子用了人參、附子。
九氣丹,說是治療脾腎虛寒。為什麼不用還少丹、八味丸呢?真是好奇亂編。
這個方子用了熟地、附子、肉豆蔻、焦薑、吳茱萸、補骨脂、蓽茇(前人沒有用過),還有五味子、甘草。
溫臟丸,說是治療各種寄生蟲已經驅除,卻又再生的情況,大多是因為臟腑虛寒。人的腸胃裡有蛔蟲,可能是因為寒冷侵襲或是火熱逼迫而發作。張仲景創立了烏梅丸來治療,方子裡還有黃柏、黃連寒熱並用的方法。至於寄生蟲的產生,是因為食物沒有消化,積久了生熱,才變成濕熱,從來沒有因為臟腑虛寒而生的。看看天氣炎熱的時候,各種蟲子都出現,天氣寒冷的時候,蟲子就絕跡了,這是自然界的道理。臟腑虛寒會生蟲的說法,是出自哪本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