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四 (2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3)

1. 攻陣

赤金豆,○亦名,八仙丹,。大凡藥之惡者,反以美名稱之。此丸去病捷速,較之硝、黃、更甚於硝黃。稜、莪之類過傷臟氣者,為勝。巴霜熱毒傷胃,寒積者酌用。

巴霜,生附子,皂角,輕粉,丁香,木香,天竺黃,硃砂

攻劑古方已備,何必好奇而立名式。

太平丸

陳皮,厚朴,木香,烏藥,芥子,草蔻,三稜,蓬朮,乾薑,牙皂,澤瀉

用巴豆煮,研丸。

此方耗人真氣,可稱為不太平丸。

敦阜丸,平胃散為妥,平胃可以平治,敦阜謂土太過也。

木香,山楂,麥芽,皂角,丁香,烏藥,青皮,陳皮,澤瀉,巴霜,用此藥腐腸害人,攻之不得其當。喜用巴豆而畏大黃,何也?

白話文:

【攻陣】

赤金豆,又稱八仙丹。通常,一些藥效強烈或有副作用的藥物,會以好聽的名字來命名。這顆藥丸祛病速度非常快,甚至比硝、黃等藥物更為強烈。與稜、莪等可能過度傷害臟腑氣血的藥物相比,它們更勝一籌。巴霜熱毒能傷害胃部,對於寒性積滯的情況需酌情使用。

藥方成分包括:巴霜、生附子、皁角、輕粉、丁香、木香、天竺黃、硃砂。

古代的攻性藥方已經很完善,無需刻意創新或命名。

【太平丸】

藥方成分有:陳皮、厚朴、木香、烏藥、芥子、草蔻、三稜、蓬朮、乾薑、牙皁、澤瀉。

使用巴豆煮製,研磨成丸。

然而,這個藥方會消耗人體的元氣,或許應稱之為「不太平丸」。

【敦阜丸】,使用平胃散更為合適,平胃散可以調理脾胃,「敦阜」指的是脾氣過盛的情況。

藥方成分有:木香、山楂、麥芽、皁角、丁香、烏藥、青皮、陳皮、澤瀉、巴霜。使用這些藥物可能對腸道造成傷害,攻治疾病時應恰當使用。有些人喜歡使用巴豆,卻害怕大黃,這是為什麼呢?

2. 散陣

一柴胡飲,一為水數,從寒散也。亦是好奇立說。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宜此主之。一方而包括諸病之治,未免有誤,當認病用藥。

柴胡,黃芩,芍藥,生地用芍藥、生地而謂散劑,亦好奇,陳皮,甘草

二柴胡飲,凡遇四時外感,四時外感亦要看在何經而用藥,何可執定此方?或其人元氣充實,臟氣素平無火,元氣充實,臟氣素平,何必服藥。或逢寒勝之令,本無內熱,皆不宜妄用涼藥,以致寒滯不散。景岳動用血藥,血藥不凝滯乎?

陳皮,半夏,細辛,厚朴,生薑,柴胡,甘草

如邪盛者,可加羌活、防風、白芷、紫蘇之屬。渾言邪盛,不知是何邪在何經,妄加發散。○如頭痛不止,加川芎。看何經頭痛,不宜渾加川芎。○如陰寒氣勝,必加麻黃,或兼桂枝。桂枝、麻黃治有兩法,有汗用桂枝,無汗用麻黃。用藥不明,誤人非淺。

三柴胡飲,血氣虛弱不能達邪,宜此主之。內傷兼外感,散而兼補,東垣已備,不必好奇而用血藥。

柴胡,芍藥,甘草,陳皮,生薑,當歸,有外感而用歸、芍,必致誤人。

四柴胡飲,凡人元氣不足,或忍飢勞倦,而外感風寒。外感當用羌、防。內傷勞倦外感發熱者,宜照東垣補中益氣加減,不必立此方。

柴胡,甘草,生薑,當歸不大相宜。人參

五柴胡飲,此則兼培血氣以逐寒邪,尤切於時用者也,神效不可盡述。此句惡極。凡傷寒瘧疾痘瘡,皆宜。傷寒瘧疾痘瘡而用歸、地、芍藥,其邪焉得解散?此殺人不用刃也。

柴胡,當歸,熟地,白朮,芍藥,用歸、地、芍而名散劑,害人不淺。甘草陳皮

脾滯者,減白朮。歸地豈不滯乎?○頭痛,加川芎。頭痛不一,專加川芎,可謂執死法。○勞倦傷脾陽虛者,加升麻。勞倦傷脾,不用參、耆而用歸、地,悖謬。

正柴胡飲

柴胡,防風,陳皮,芍藥收斂,宜緩用。甘草,生薑

如頭痛,加芎。當看何經,不可執定加芎。

麻桂飲,治傷寒、瘟疫、陰暑、瘧疾,凡陰寒氣勝而邪不能散者,非此不可。無論諸經、四季,即宜是藥,勿謂夏月不可用也。不必厚蓋,但取微汗透徹為度。夏月厚蓋而用麻、桂取汗,必致悶死。○夏月雖有寒邪,宜輕揚之劑。

官桂夏月不宜輕用。麻黃夏月不宜輕用。當歸非發汗藥。甘草,陳皮

若陰氣不足,加熟地。此說無本。

照陶節庵羌活沖和湯加減甚好,何必立此方以害人?

大溫中飲,凡以素稟薄弱之輩,或感陰邪時疫,時疫而用此方,必致發狂發斑,胃爛而死。但於初感時,速用此飲,速用速斃。無不隨藥隨愈,真神劑也。惡極之語。

熟地,白朮,當歸,人參,甘草,柴胡,麻黃,肉桂,乾薑

頭痛,加芎。執死法。○如泄瀉,宜少減柴胡,加防風、細辛。用歸、地大非所宜。

白話文:

散陣

一柴胡飲:用此方劑散寒,是奇特的說法。但若外感邪氣,內又有火熱,則適用此方。一個方劑涵蓋多種疾病的治療,難免會有錯誤,應根據病情用藥。 藥物包括:柴胡、黃芩、芍藥、生地、陳皮、甘草。用芍藥、生地來散寒也是奇特的說法。

二柴胡飲:凡遇四季外感,需根據受邪的經絡而用藥,怎麼能死板地使用此方?如果病人元氣充實,臟腑平和無火,根本不必服藥。如果遇到寒邪盛行的季節,本無內熱,也不宜妄用寒涼藥物,以免寒邪停滯不散。景岳使用活血藥物,難道活血藥物不會凝滯嗎?藥物包括:陳皮、半夏、細辛、厚朴、生薑、柴胡、甘草。邪氣盛者,可加羌活、防風、白芷、紫蘇等。籠統地說邪氣盛,卻不知是什麼邪氣侵犯哪個經絡,就妄加發散。頭痛不止,可加川芎,但需判斷是哪個經絡頭痛,不宜盲目加川芎。陰寒之邪盛,必須加麻黃,或兼用桂枝。桂枝、麻黃的用法有二,有汗用桂枝,無汗用麻黃。用藥不明,誤人不淺。

三柴胡飲:血氣虛弱,不能抵禦邪氣,宜用此方。內傷兼外感,散寒兼補,東垣(張元素)的方劑已很完善,不必好奇而使用活血藥物。藥物包括:柴胡、芍藥、甘草、陳皮、生薑、當歸。外感而用當歸、芍藥,必將誤人。

四柴胡飲:凡人元氣不足,或因忍飢勞倦而外感風寒,外感應使用羌活、防風。內傷勞倦,外感發熱,宜參照東垣的補中益氣湯加減,不必另立此方。藥物包括:柴胡、甘草、生薑、當歸(不太適合)、人參。

五柴胡飲:此方兼具培補血氣和驅逐寒邪的作用,尤其適合時疫,療效神奇,不可盡述。(此句極為誇張)。凡傷寒、瘧疾、痘瘡皆宜。(傷寒、瘧疾、痘瘡而用當歸、生地、芍藥,邪氣如何能散?這是不殺人的屠刀。)藥物包括:柴胡、當歸、熟地、白朮、芍藥、甘草、陳皮。用當歸、生地、芍藥而稱之為散劑,危害不淺。脾胃停滯,減去白朮。當歸、生地豈不更易停滯?頭痛,加川芎。頭痛的病因不一,專用川芎,可謂死板的用藥方法。勞倦傷脾,脾陽虛弱者,加升麻。勞倦傷脾,不用人參、黃耆而用當歸、生地,這是謬誤。

正柴胡飲:藥物包括:柴胡、防風、陳皮、芍藥(收斂,宜緩用)、甘草、生薑。頭痛,加川芎,需判斷是哪個經絡頭痛,不可一概而論。

麻桂飲:治療傷寒、瘟疫、陰暑、瘧疾,凡陰寒之邪盛而邪氣不能散者,非此不可。不論經絡、四季,都可用此藥,不要認為夏季不能使用。不必厚蓋被子,只要微微出汗即可。夏季厚蓋被子而用麻黃、桂枝發汗,必致悶死。夏季雖有寒邪,也宜用輕揚之劑。官桂、麻黃夏季不宜輕用。當歸不是發汗藥。藥物包括:甘草、陳皮。陰氣不足,加熟地。(此說無根據)。照陶節庵羌活沖和湯加減甚好,何必另立此方以害人?

大溫中飲:凡素體虛弱者,或感受陰邪時疫,時疫而用此方,必致發狂、發斑、胃爛而死。但於初感時,速用此飲,速用速斃。無不隨藥隨愈,真是神劑。(此為極其誇張之語)。藥物包括:熟地、白朮、當歸、人參、甘草、柴胡、麻黃、肉桂、乾薑。頭痛,加川芎。(死板的用藥方法)。如泄瀉,宜少減柴胡,加防風、細辛。用當歸、生地大非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