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四 (1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9)

1. 補陣

人參,熟地,當歸,白朮,甘草

一陰煎,此治水虧火勝之劑,故曰一陰。水虧火勝,莫如六味加知、柏、二冬為要,何必好奇而名一陰?

生地,熟地,芍藥,麥冬,甘草,牛膝,丹參

如虛火上浮,或吐血、衄血不止者,加澤瀉。豈可用一味澤瀉而能降火者乎。

加減法俱未盡善。

加減一陰煎

生地,芍藥,麥冬,熟地,甘草,知母,地骨皮

如躁煩熱甚便結,加石膏。陰分不足之症,豈可用石膏?○如火浮於上者,加澤瀉。若云降火,緩不濟事,但能利水。

三陰煎,此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瘧疾汗多,邪散而寒熱猶不止。亦有暑邪內發而汗,未可專用此方。大凡瘧必本少陽、陽明,若用此方,必致脹滿而死。

當歸,熟地,甘草,芍藥,棗仁,人參

如嘔惡,加生薑。宜二陳加減以和胃。若用此方,嘔惡更甚。○汗多煩躁,加五味。煩屬乎心,躁屬乎腎,皆火之擾也。乃加五味,不知何故?○小腹隱痛,加枸杞。不知是氣滯是寒是瘀血?辨症未明,竟加枸杞,大失斟酌。○如有脹悶,加陳皮。脹悶,氣滯也。血分之藥加陳皮,豈能退脹悶乎?

四陰煎

生地,麥冬,白芍,百合,沙參,茯苓,甘草

如血燥經遲,枯澀不至者,加牛膝。何不加當歸、丹參?

五陰煎,凡真陰虧損,脾虛失血,或見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既云所重在脾,何以重用熟地以滋陰?立言用藥,兩相悖謬。

熟地,山藥,扁豆,甘草,茯苓,芍藥,五味,人參,白朮

大營煎

當歸,熟地枸杞,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如帶濁腹痛,加故紙。帶濁腹痛,不用理氣清熱而加故紙,不能切中病情。○中氣虛寒嘔惡者,加乾薑。不用六君加薑、桂,而以一派血藥補腎,則脾胃何能轉輸運行?而嘔惡何由除乎?立言用藥,悖謬已極。

補陰益氣煎,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也。東坦自有加減法,不勞變也。

人參,當歸,熟地,陳皮,甘草,升麻,柴胡,山藥

用白朮健脾而用山藥,立方不善。

兩儀膏,若虛在陰分而精不化氣者,莫妙於此。其有未至大病而素覺陰虛者,用以調元,尤稱神妙。凡方後必稱奇妙、神妙者,不過聳動聽聞,要人用之耳,可醜之極。

人參,熟地

貞元飲,治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劇垂危者。常人但知為氣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無根,虧損肝腎,此子午不交,氣脫症也。此腎虛氣不歸源也,當用六味加鎮墜納氣之藥為治,豈可用歸、地凝滯胸膈?加之甘草,焉得下達?自稱神劑,無恥之極。○腎納氣,肺布氣,腎虛氣不歸源。杜撰此方,不明大理,用藥悖謬。

熟地,甘草,當歸

如兼嘔惡或惡寒者,加煨姜。嘔惡而用此方,大無學問。不知嘔家忌甘,且歸、地非治嘔之藥。

白話文:

[補陣]

人參、熟地、當歸、白朮、甘草

一陰煎:這個方劑是治療陰液虧虛、虛火旺盛的藥方,所以叫做「一陰」。陰液虧虛、虛火旺盛的情況,最重要的是用六味地黃丸加上知母、黃柏、麥冬、天冬,這樣治療就足夠了,何必為了標新立異而取名為「一陰」呢?

生地、熟地、芍藥、麥冬、甘草、牛膝、丹參

如果虛火上浮,或出現吐血、流鼻血不止的情況,可以加入澤瀉。但難道僅僅靠一味澤瀉就能夠降火嗎?

這個方劑的加減方法都不夠完善。

加減一陰煎

生地、芍藥、麥冬、熟地、甘草、知母、地骨皮

如果出現煩躁、發熱嚴重、大便乾結的情況,可以加入石膏。但陰液不足的病症,怎麼可以使用石膏這種耗損陰液的藥物呢?如果虛火上浮,可以加入澤瀉。但說是用來降火,效果很慢,起不了什麼作用,只能利尿而已。

三陰煎:這個方劑是治療肝脾虛弱、精血不足,以及瘧疾汗出過多、邪氣消散但寒熱症狀仍然不止的情況。也可能用於暑邪內發導致的出汗,但不能專門使用這個方劑。一般來說,瘧疾的病本在少陽和陽明,如果使用這個方劑,必定會導致腹脹而死亡。

當歸、熟地、甘草、芍藥、棗仁、人參

如果出現噁心嘔吐,可以加入生薑。應該用二陳湯加減來調理腸胃。如果使用這個方劑,噁心嘔吐的情況會更嚴重。如果汗多煩躁,可以加入五味子。煩躁屬於心臟問題,躁動屬於腎臟問題,都是火邪擾動所致。卻要加入五味子,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如果小腹隱隱作痛,可以加入枸杞。不知道是氣滯、寒邪還是瘀血?沒有辨明病症,就隨便加入枸杞,實在是考慮不周。如果出現腹脹胸悶,可以加入陳皮。腹脹胸悶,是因為氣滯。在補血的藥方中加入陳皮,怎麼可能消除腹脹胸悶呢?

四陰煎

生地、麥冬、白芍、百合、沙參、茯苓、甘草

如果出現血虛乾燥、月經延遲、月經量少甚至閉經的情況,可以加入牛膝。為什麼不加入當歸、丹參呢?

五陰煎:一般來說,真正陰液虧損、脾虛失血,或者出現腹瀉但不嚴重的情況,最重要的是要調理脾胃。既然說最重要的是要調理脾胃,為什麼要大量使用熟地來滋陰呢?用藥和立論之間,互相矛盾。

熟地、山藥、扁豆、甘草、茯苓、芍藥、五味子、人參、白朮

大營煎

當歸、熟地、枸杞、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如果出現白帶渾濁、腹痛,可以加入補骨脂。白帶渾濁、腹痛,不用理氣清熱的藥物,反而加入補骨脂,不能針對病情。如果出現中氣虛寒、噁心嘔吐,可以加入乾薑。不用六君子湯加上薑、桂來溫中健脾,反而用一堆補血補腎的藥物,脾胃怎麼可能正常運轉呢?噁心嘔吐怎麼可能消除呢?用藥和立論,矛盾到了極點。

補陰益氣煎:這個方劑是從補中益氣湯變化而來的。東垣(李杲)的方子自有加減方法,不需要再做變動。

人參、當歸、熟地、陳皮、甘草、升麻、柴胡、山藥

已經用了白朮來健脾,又用山藥,這個方劑的組方不佳。

兩儀膏:如果虛損在陰液部分,而且精液無法化生氣,用這個方劑最合適。對於還沒有得大病,只是平時覺得陰虛的人,用來調養元氣,尤其有效。凡是在方劑後面都說「奇妙」、「神妙」的,不過是為了聳人聽聞,讓人使用,非常可恥。

人參、熟地

貞元飲:這個方劑是治療氣短、類似喘息、呼吸急促、氣提不起來、嚥不下去、氣道阻塞、病情危急的情況。一般人只知道這是氣喘,病在上部,卻不知道是元氣之海虧虛、肝腎功能受損,這是陰陽不交、氣脫的症狀。這是腎虛導致氣不歸源,應該用六味地黃丸加上鎮攝納氣的藥物來治療,怎麼能用當歸、熟地來凝滯胸膈呢?加上甘草,又怎麼能讓藥效下達呢?自稱是神藥,真是厚顏無恥到了極點。腎臟負責納氣,肺臟負責布氣,腎虛導致氣不歸源。杜撰出這個方劑,不明白醫理,用藥也大錯特錯。

熟地、甘草、當歸

如果同時出現噁心嘔吐或怕冷,可以加入煨薑。噁心嘔吐還使用這個方劑,真是太沒學問了。不知道噁心嘔吐的人要忌食甘味,而且當歸、熟地並不是治療嘔吐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