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山草部

知母

古書言知母佐黃柏,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滋陰即補陰,丹溪之言,有本而說,何為大謬?故潔古、東垣皆以為滋陰降火之要藥,繼自丹溪而後,則皆用以為補陰,誠大謬矣。

制其火則陰受其益,即是補陰,潔古、東垣用之,皆為滋陰降火之要藥,丹溪用之則為大謬,何耶?夫知母以沉寒之性,本無生氣,用以清火則可,用以補陰,則何補之有?前云去火可以保陰,是即保也,不必強詞奪理,專心謗毀丹溪。

白話文:

古書上說知母和黃柏一起使用,可以滋養陰液、降低虛火,有金生水的意義。滋陰就是補充陰液,朱丹溪的說法是有根據的,為什麼說是錯誤的呢?所以張元素、李東垣都認為知母是滋養陰液、降低虛火的重要藥物。在朱丹溪之後,大家都用知母來補陰,這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抑制虛火就能使陰液受益,這就是補陰。張元素、李東垣用知母,都認為是滋養陰液、降低虛火的重要藥物,但朱丹溪用,就說是錯誤的,為什麼呢?知母的藥性是沉降寒涼的,本身沒有生發之氣,用來清除虛火還可以,但用來補陰,能補什麼呢?之前說去除虛火可以保護陰液,這就是保護了,不必強詞奪理,專門詆毀朱丹溪。

2. 隰草部

地黃

生地色黃,兼入脾胃。

熟地黃

夫地黃產於中洲沃土之鄉,得土氣之最厚者也,其色黃,土之色也。生地黃色,蒸熟則黑,故入腎。得土之氣,而曰非太陰陽明之藥,吾弗信也。此言大錯,其色黑,乃北方之色。惟是生者性涼,脾陽不足者,所當慎用。至若熟則性平,稟至陰之德,氣味純靜,故能補五臟之真陰,而又於多血之臟為最要,得非脾胃經藥耶?脾胃屬土,宜疏通則萬物發生,故《內經》云:土得木而達。

東垣《脾胃論》中用藥有加減法,健脾之中必加理氣,稍涉胸膈不寬,生、熟地即勿加入,此東垣細究《內經》之旨而用藥。景岳自創僻見,以陰凝味厚之藥治脾胃,與前賢大相悖謬,將藥性氣味之理,晦亂惑人,可為怪異。且猶有最玄最妙者,則熟地兼散劑,方能發汗,何也?以汗化於血,而無陰不作汗也。

最惡之論。《內經》云:味厚者屬陰。熟地純陰下降,豈有發汗之理?據云汗化於血,血豈能即為汗乎?熟地兼溫劑,始能回陽,何也?以陽生於下,而無復不成乾也。陰凝之藥,但能補陰,豈能回陽於頃刻乎?而今人有畏其滯膩者,則崔氏何以用腎氣丸而治痰浮?此腎虛水泛為痰而用之。有畏其滑澤者,熟地豈燥乎?則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醫腎泄?此腎虛而泄,故用之。

有謂陽能生陰,陰不能生陽者,陰陽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須,缺一不可,景岳每每以陽為主,而以陽常不足立說,今又重陰,何耶?故《內經》曰:精化為氣,得非陰亦生陽乎?何必毀丹溪為非?亦言陰亦生陽,顛倒是非,甚是可惡。地黃幾次蒸曬,則太陽與烈火交煉,溫而不寒,其色則黑入腎,其味厚而純陰下降,故為補腎要藥。八味以之為君,崔氏用以治痰者,腎虛水泛為痰也。

仲景用之治腎泄,非脾胃也,若病在脾胃而用之,自然凝滯不化。景岳新方,凡嘔吐泄瀉,作酸食不化,俱用歸、地,自稱神妙,以為新奇。並用以發汗,夫汗猶雨也,陽氣升騰而為雲雨,豈有陰凝之藥而能作汗乎?不觀諸《內經》云味厚者屬陰而下降,氣薄則發泄,故能作汗。

據云汗化於血,血屬陰,陰無驟補之法,豈有分兩之熟地入口,而頃刻化血為汗乎?故大脫血之症,惟以參、耆固氣,氣有生血之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幾微之氣宜當急固,此血脫益氣之法。惟氣薄之藥,鼓其陽氣升騰而為汗,是以血藥發汗,大誤人者也。古人用補腎之藥,必兼利水,瀉其無形之火也。

八味、六味丸,俱是補腎要藥,而用茯苓、澤瀉,豈古人不知用藥之法乎?殊不知人身上有兩道,咽、喉是也。咽主咽物,水穀之道;喉主納氣,聲音之道,二者不可並用。下之前陰,亦有兩道,一精道,一水道。二者不可並用,精道利水道閉,水道利精道閉,故凡補精之藥,必佐利水,則精自固,如五子衍宗丸用車前者,明此理也。以人事驗之,凡陽事舉者,得溲即痿而不泄,此明證也。

白話文:

[濕地草藥部]

  • 生地黃

生長的地黃顏色呈黃,主要影響脾胃功能。

  • 熟地黃

地黃產自肥沃的土地,充分吸收了大地的養分,顏色黃,象徵土地。生地黃原本黃色,經過蒸煮會變成黑色,因此對腎臟有益。它吸收了大地的氣息,卻被認為不是太陰和陽明的藥物,這我不相信。這種說法大錯特錯,因為黑色代表北方。生地黃性質偏涼,對於脾陽不足的人應謹慎使用。然而,熟地黃性質較平和,具有極致的陰德,氣味純粹靜定,因此能補充五臟的真陰,特別對血多的臟器最為重要,難道這不是脾胃經絡的藥物嗎?脾胃屬於土,應保持通暢,這樣萬物才能生長,因此《內經》提到:土得到木的幫助才能通達。

在東垣的《脾胃論》中,使用藥物有增減的方法,在健脾的同時必須加上理氣,稍微感到胸部不舒適,就不應使用生地或熟地。這是東垣深入研究《內經》的意旨而使用的藥物。景嶽創立了偏見,以陰性厚味的藥物治療脾胃,與前人的智慧大相逕庭,他混淆藥物的性質和味道,使人迷惑,這實在奇怪。更有最玄奧微妙的是,熟地黃加入散劑,才能發汗,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汗水是由血液轉化而來,沒有陰就不能產生汗水。

然而,最糟糕的理論是,《內經》提到:味道濃厚的屬於陰。熟地黃完全是陰性向下,怎麼可能有發汗的作用呢?他提到汗水由血液轉化,但血液怎麼能立即成為汗水呢?熟地黃加入溫熱的藥物,才能恢復陽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陽氣從下方生起,但沒有回復就不能形成乾燥。陰性凝聚的藥物只能補陰,怎麼能在短時間內恢復陽氣呢?

現在有人擔心熟地黃會造成滯澀,那麼崔氏為什麼會用腎氣丸治療痰浮呢?這是因為腎虛導致水分泛濫形成痰,才會使用它。有人擔心熟地黃會導致滑澤,但熟地黃真的會乾燥嗎?那麼仲景為什麼會用八味丸治療腎洩呢?這是因為腎虛導致洩瀉,所以會使用它。

有人認為陽能生陰,但陰不能生陽,陰陽的道理本來就是互相依存的,彼此需要,缺一不可。景嶽常常以陽為主,認為陽常不足,現在他又強調陰性,這是為什麼呢?因此《內經》提到:精華轉化為氣,難道陰性就不能生陽嗎?為什麼一定要批評丹溪是錯誤的?他也是說陰性也能生陽,顛倒是非,非常可惡。

地黃經過多次蒸曬,經過太陽和烈火的鍛煉,溫和而不寒,顏色黑入腎,味道濃厚純粹陰性向下,因此是補腎的重要藥物。八味以它為主,崔氏用它治療痰浮,這是因為腎虛導致水分泛濫形成痰。

仲景用它治療腎洩,而不是脾胃,如果疾病在脾胃而使用它,自然會凝滯不消化。景嶽的新方,對於所有嘔吐、腹瀉、酸味、食物不消化,都使用歸、地,自稱神妙,認為是新奇的。並且用它發汗,汗水就像雨一樣,陽氣上升成為雲雨,陰性凝聚的藥物怎麼能產生汗水呢?看看《內經》提到味道濃厚的屬於陰性向下,氣味薄的才會發汗,因此能產生汗水。

他提到汗水由血液轉化,血液屬於陰性,沒有快速補充的方法,怎麼可能在分量的熟地黃入口後,立刻將血液轉化為汗水呢?因此大量出血的情況下,只有使用人參、黃耆等固氣,氣有生血的效果。有形的血液不能迅速再生,微量的氣應該立即鞏固,這是血脫益氣的方法。只有氣味薄的藥物,可以鼓勵陽氣上升成為汗水,因此血液藥物發汗,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古人使用補腎的藥物,一定會同時利尿,以排除無形的火。

八味、六味丸,都是補腎的重要藥物,但會使用茯苓、澤瀉,難道古人不知道用藥的方法嗎?事實上,人體上有兩個通道,咽喉就是其中之一。咽喉負責吞嚥,是食物和水的通道;喉嚨負責吸入空氣,是聲音的通道,這兩個不能混用。下體的前陰也有兩個通道,一個是精道,另一個是水道。這兩個不能混用,精道利水道閉塞,水道利精道閉塞,因此任何補精的藥物,都必須輔以利尿,這樣精液才能固守,例如五子衍宗丸使用車前草,就是這個道理。以人的情況來看,只要勃起,排尿就會萎縮而不會洩漏,這是一個明確的證據。

景嶽喜歡創新,篡改前人的理論,混淆是非,誤導後人,可以說是醫學中的妖孽。

  • 麻黃

現在看到後人大多數害怕它是毒藥而不敢使用,又有人認為夏天不適合使用麻黃,這些都是不瞭解情況的笑話。仲景提到:霜降後,天氣嚴寒,人們受到風寒侵襲,會出現傷寒,頭痛、怕冷、無汗,可以使用麻黃湯來發汗。在夏天,毛孔開放,容易出汗,不像冬天那樣緊密封閉,因此不使用它,這不需要嘲笑。

然而,柴胡和麻黃都是重要的散邪藥物,但陽邪適合使用柴胡,陰邪適合使用麻黃,這一點不能忽略。柴胡和麻黃都是散邪發汗的藥物,這是一個真正的笑話。柴胡只能調和,與麻黃的發汗效果完全不同,怎麼能說陽邪適合使用柴胡呢?這是完全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