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結靨三朝治款

若血虛熱毒未清者,宜四物加牛蒡、木通、山楂。熱毒未清,如此三味,未必能清,宜金銀花、甘草之類為主。○若因食少,脾胃氣虛而不收者,宜六氣,或六物煎。六物不利於脾胃。○若當靨不靨之際,忽見頭面溫,足指冷,身不熱,或泄瀉腹脹,氣促煩渴,急與陳氏異功散,或九味異功煎。

九味異功煎內熱藥四味加歸、地、參、耆、草,若泄瀉腹脹,宜白朮、茯苓、廣皮、參、耆以補脾氣,佐以熱藥,則立方有君臣佐使之法。若景岳之立方,則失古人之法矣。○有因飲水過多,或觸濕氣,致脾胃肌肉濕淫,不收難靨者,宜五苓,或四苓加山楂利之。山楂豈利水之藥?○有天寒失於蓋覆,瘡受寒凝而不收者,宜五積散。

大熱。

若痘已膿成,不能結靨,而及致潰爛,或和皮脫去者,名倒靨,乃毒氣入內也,急須大補中氣以托其里,宜六氣煎。毒氣入內而用大溫補之藥,未為盡善。

白話文:

[結靨三朝治療方式]

如果因為血液不足且體內仍有熱毒未清除,應該使用四物湯加上牛蒡、木通、山楂。但若熱毒仍未清除,單靠這三味藥可能效果有限,應以金銀花、甘草等藥為主要治療。

若因飲食減少導致脾胃氣虛,使結靨過程受阻,可考慮使用六氣煎,或六物煎。然而六物煎可能對脾胃造成負擔。

在結靨過程中,突然出現頭臉發熱,腳趾冰冷,全身無熱感,或是腹瀉脹氣,呼吸急促且口渴,應立即服用陳氏異功散,或九味異功煎。

九味異功煎內含四種熱性藥材,再加入當歸、熟地、人參、黃耆、甘草。若腹瀉脹氣,可用白朮、茯苓、陳皮、人參、黃耆來調理脾胃,並輔以熱性藥物,如此方能符合藥方中的君臣佐使原則。景嶽的藥方則未能遵循古人的方法。

如果飲水過量,或受到濕氣影響,導致脾胃肌肉濕度過高,使結靨困難,可使用五苓散,或四苓散加上山楂來利尿。山楂並非利尿藥物。

若天氣寒冷,保暖不足,導致傷口受寒,使結靨過程受阻,可使用五積散。

對於已化膿卻無法順利結靨,甚至潰爛或皮膚脫落的情況,稱為倒靨,代表毒素已深入體內,應立即大量補充中氣,以強化身體內部,適合使用六氣煎。然而,毒素深入體內時使用大劑量溫補藥物,未必是最妥善的處理方式。

2. 靨後落痂治款

一、收靨遲而痂不落,昏昏欲睡,此邪氣已退,正氣未復,脾胃虛弱也,宜五福飲。脾胃虛弱,竟補脾胃,不必五福飲,因內有歸地也。一痘痂既落,中氣暴虛,多有不能食者,宜五味異功,或養中煎。異功散最妥,不必用杜撰養中煎。

白話文:

[痘後結痂治療方法]

一、如果痘疹收斂緩慢且結痂不易脫落,孩子會顯得昏昏欲睡,這表明體內的病邪已經消退,但正氣尚未完全恢復,顯示脾胃功能較為虛弱。這種情況下,適合服用五福飲來調理。

然而,若脾胃虛弱的情況持續,應專注於補充脾胃功能,不一定非得使用五福飲,因為五福飲內含的當歸和熟地黃可能對某些人不適宜。

二、痘疹結痂脫落後,若中氣突然變得虛弱,導致無法正常進食的情況,建議服用五味異功散,或是養中煎來調養身體。其中,異功散對於這種情況來說是最合適的選擇,無需使用其他自創的養中煎配方。

3. 出不快

故凡治此者,必當察其熱之微甚,以辨虛實。再察外邪之有無,以辨表裡。如無外邪,亦無痘疔而火邪不甚者,盡屬虛症,宜從溫補。痘出不快者,如無外邪而火邪不甚,盡屬虛症,宜從溫補,此說大不然也。總之景岳治病,其念頭刻刻存在溫補兩字耳。

白話文:

所以凡是治療這種情況的,必須要觀察發熱的程度,輕微還是嚴重,來判斷是虛證還是實證。再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外部病邪的侵入,來判斷病症是在表層還是在內裡。如果沒有外部病邪,也沒有痘疹或疔瘡,而火邪又不是特別強烈的,全部都屬於虛證,應該採用溫和的補法來治療。對於皮膚上的痘疹出現得不順暢的情況,如果沒有外部病邪,而火邪又不是特別強烈的,全部都屬於虛證,應該採用溫和的補法來治療,這種說法是非常不對的。總的來說,景嶽在治病的時候,他的想法時時刻刻都集中在溫和與補益這兩個字上。

4. 陷伏

一、則內虛而陽氣不能外達,故致出而覆沒,或斑點白色,或灰黑倒陷者,必其人不能乳食,或腹脹內寒,手足冷,或吐瀉,或寒戰咬牙,皆內虛也,速宜溫中。痘症屬陽氣不能外達,用熱藥大補之劑而出者,甚少。若服藥後而反加煩躁昏亂者,死。果是陽虛,焉得服大熱大補而反加煩躁昏亂乎?蓋因誤用熱補耳。

○甚者通大便,宜承氣湯。不知涼膈散之妙。凡治此者,但得陽氣不敗,脾胃溫暖,身溫欲飲水者,生。毒氣盛,焉有陽氣敗之理?○三則外感風寒,肌竅閉塞,血脈不行,必身痛,或四肢微厥,斑點不長,或變紫黑如癮疹者,此倒伏也,宜溫肌散表,用桂枝葛根湯。桂枝實表之藥。

一、將起發時,雖有漿水,但色見黑黯者,最為可畏,急用六氣煎。尚有寒熱,未可一概溫補。

有雖不泄瀉而虛寒甚者,宜九味異功煎。有虛寒氣象,可溫補。

白話文:

[陷伏]

一、這表示體內虛弱,陽氣無法向外發散,因此出現了出疹後又消失,或是疹子呈現白色,或者灰黑色且凹陷的情況。這種病人通常胃口不佳,無法正常進食,或者腹部腫脹且內部寒冷,手腳冰冷,或出現嘔吐、腹瀉,或者感到寒冷、打顫、咬緊牙關,這些都是體內虛弱的徵兆,應該盡快採用溫中法調理。出疹的情況屬於陽氣無法向外發散,使用熱性藥物進行大補的情況非常少。如果服用藥物後反而更加煩躁、混亂,那可能就是病情危急了。如果確實是陽氣虛弱,怎麼可能在服用大量熱性大補藥物後反而更加煩躁、混亂呢?這可能是因為誤用了熱性補藥。

嚴重情況下,可能需要通大便,此時可以考慮使用承氣湯。然而,有些人不知道涼膈散的妙處。對於這種情況,只要能保持陽氣不衰竭,脾胃溫暖,身體溫度正常且想喝水,就有生存的希望。如果毒素旺盛,怎麼可能讓陽氣不衰竭?

三、外感風寒,皮膚毛孔被堵塞,血液循環受阻,可能出現身體疼痛,或者四肢微涼,疹子無法成長,或者變成紫黑色,像癢疹一樣,這就是所謂的陷伏。這種情況應該採用溫肌散表法,使用桂枝葛根湯。桂枝是一種能強化皮膚防禦的藥材。

在疹子剛開始出現時,即使有出水,但如果顏色顯得暗沉,這是最令人害怕的,應立即使用六氣煎。如果仍有寒熱交替的情況,不能一概採用溫補法。

即使沒有腹瀉,但虛寒情況嚴重的,可以考慮使用九味異功煎。如果有虛寒的症狀,可以採用溫補法。

5. 癢𤹀抓破

蓋如瘡瘍之痛,由乎熱,今不作痛而作癢,此其無熱可知,無熱由乎陽虛,陽虛便是寒症。經云:諸痛癢瘡,皆屬於火。但癢為虛火,未可以虛即兼寒而用熱藥。雖云當補,然尤不可不溫。補其氣,則能內托。

一、痘瘡初見點便作癢者,此邪在半表半裡之間,而進退遲疑,總由元陽無力,欲達不能也,速當溫補陽氣,兼以疏散。元氣不足,不能內托而出則有之。若云元陽無力而用熱藥,則誤矣。

一、血滲肌膚,咸蜇皮肉而作癢者,亦以氣虛而然,宜保元湯加芍藥、當歸以制血,既言氣虛,何以用歸、芍制血?制血二字,不知何意?或加丁香以治里,官桂以治表。丁香、官桂俱是熱藥,何以有表裡之分?若言桂枝則可。

一、痘瘡干而作癢者,宜養血潤燥,以五物加荊、防。去肉桂,竟以四物可也。

凡癢必用殭蠶,此書不言,諒必有所議也。

白話文:

[癢𤹀抓破]

對於瘡瘍的疼痛,我們知道是由於熱毒引起的,但如果瘡瘍不痛反而癢,由此可知其中並無熱毒。無熱毒的情況通常是由於陽氣虛弱,陽氣虛弱就代表這是一種寒症。古籍上說:所有疼痛、癢和瘡,都屬於火熱的範疇。然而,癢是由虛火引起,不能因為虛就認為兼有寒,然後使用熱性的藥物。雖然需要補充,但也不能忽視溫養的作用。補充氣力,才能從內部支撐身體。

一、痘瘡剛出現就感到癢,這表示病邪在半表半裏的階段,徘徊不前,主要是由於元陽氣力不足,無法順利發散。應迅速溫補陽氣,並輔以疏解的方法。如果元氣不足,無法從內部支撐向外發散,就會出現這種情況。若認為元陽氣力不足就使用熱性藥物,那是錯誤的。

二、血液滲入皮膚,刺激皮肉而引發癢感,這也是因為氣力虛弱所致,適合服用保元湯加上芍藥、當歸來調節血液。既然已提到氣虛,為什麼要用當歸、芍藥來調節血液?"調節血液"的意思不明確,或許可以加入丁香來治療內部,官桂來治療外部。丁香、官桂都是熱性藥物,為什麼會有內外之分?如果說的是桂枝,那就可以理解了。

三、痘瘡乾燥而引發癢感,應該滋養血液,潤澤乾燥,可用五物湯加上荊芥、防風。去掉肉桂,直接用四物湯也可以。

對於癢的治療,通常都會使用殭蠶,但本書未提及,想必是有特別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