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四 (3)
卷四 (3)
1. 疹吐瀉
景岳曰:自古方書,凡發揮未盡,及用治未當者,間亦有之。汝之發揮,不無認錯。蓋古人以泄瀉為熱者什九,故多用河間黃芩芍藥湯為主治,黃芩芍藥湯,此仲景熱利之要藥,邪熱下利若作脾胃虛弱論,必致誤人。而不知凡屬泄瀉,最多脾腎虛寒也。最多兩字,無非要側於溫補。
景岳一生,每每以脾腎並講,用藥必以脾腎兼治。大凡補腎不利脾胃,因凝滯滑潤也。若但知清火解毒,則脾必日敗,而漸成屋漏、青菜色,及氣促、絕食不治之證矣。此熱邪傷其腸胃而成屋漏、青菜色,並非虛寒,若因寒,利必青白。景岳每每誤認而用熱補,大錯關頭。故凡治泄瀉者,即雖是疹,亦必察其有無邪熱。
如無熱症熱脈,即當於痘瘡泄瀉條求法治之。疹因脾肺受熱而起,熱邪下流大腸則瀉。若疹後日久,當以調補脾胃。若初起,斷不可認為脾虛也。
白話文:
景嶽說:自古以來,醫學典籍中有些理論闡述不夠全面,或者在應用上有所不當的情況時有發生。你對這些理論的理解,可能有些誤解。古人大多認為腹瀉是由熱邪引起的,因此常用河間黃芩芍藥湯作為主要治療方法。黃芩芍藥湯是張仲景用來治療熱性腹瀉的重要藥方,如果將熱邪下瀉誤認為是脾胃虛弱,必然會誤導病人。然而,實際上,腹瀉大多是由脾腎虛寒導致的。「最多」二字,強調的是應側重於溫補的治療原則。
景嶽一生,總是將脾臟和腎臟一起討論,開藥時也必定同時考慮到這兩個臟器。一般來說,單純補腎可能會不利於脾胃,因為它可能導致消化系統的滯留和滑潤。如果只懂得清火解毒,脾胃功能會逐漸衰弱,進而導致面色蒼白、氣喘、食慾減退等危急病情。這種由熱邪傷害腸胃導致的面色蒼白,並不是虛寒導致的,如果是虛寒,則排泄物會呈現青白色。景嶽往往會誤診,然後使用熱補的方法,這是嚴重的錯誤。因此,對於治療腹瀉,即使患者有出疹子的情況,也必須判斷是否有熱邪的存在。
如果沒有發現熱症和熱脈的症狀,就應當按照治療痘瘡腹瀉的方法進行治療。出疹子是由脾肺受到熱邪影響而產生的,熱邪下流至大腸就會引起腹瀉。如果疹子出現一段時間後,應該著重於調理和補充脾胃。但如果剛開始出現疹子,絕對不能輕易認為是脾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