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三 (13)
卷三 (13)
1. 婦人夢與鬼交
故凡病生於心者,當先以靜心為主,然後因其病而藥之。情志之病,非藥可愈,故「倉公傳」云:脈出魚際,此思男子而不得也。豈藥能療乎?
白話文:
所以凡是疾病如果源起於心靈的,應該要先以安撫心情、保持心靈平靜為首要目標,之後再根據具體的病情來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那些因情緒或精神狀態導致的疾病,通常不是單純用藥就能治癒的。因此在「倉公傳」這本書中有提到:脈象顯現在魚際部位,這通常是因為思念某個男子卻無法見到他所致。這種情況,難道藥物能夠有效治療嗎?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說,對於因心理因素引發的疾病,應先調整心態,再對症下藥。並且舉例說明,像思念某人這樣的情緒病,單靠藥物是無法根治的。
2. 子嗣類
3. 宜麟策
子嗣一門,立宜鱗策,千言萬論,不過以精氣足為主。《易》云:男女媾精則成胎矣。雖講盡人事,亦有天數焉。景岳如此講究調養,可以早年得子而壽,何以晚年得子則夭?可謂能言而不能行。常見貧窮勞苦之人,多男多女,豈有調養之策乎?可不必說。
白話文:
【宜麟策】這部分的內容大意是:為了生兒育女,制定了許多策略,縱使有千言萬語的理論,歸根結柢還是要以身體健康,尤其是精氣充足為首要。
《易經》提到:男女結合,精氣相交就能形成胎兒。儘管人為的努力很重要,但結果往往還受到天命的影響。像景嶽這樣專研調理身體的方法,本來可以讓人早年就生育子孫且延長壽命,但為什麼有些人到了晚年才得子,孩子卻容易短命呢?這似乎是知道該怎麼做,卻無法完全實踐。實際上,我們常看到那些生活艱困、辛苦勞碌的人,他們的孩子卻很多,難道他們也有什麼調理身體的策略嗎?顯然並非如此,因此有些事情不必過多討論。
4. 藥食
古之明醫,亦有乏嗣者,豈無種子之藥歟?景岳將自己體察,不必紛紛多說。
白話文:
在古代,即使是醫術高明的醫生,也可能會沒有子孫,這難道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能增強生育能力的藥物嗎?張景嶽(景嶽為明代醫家張介賓的號)經過自己的觀察與體會,認為不必對此議題過多的討論與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