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三 (11)
卷三 (11)
1. 產後發熱
若見頭疼身痛,憎寒發熱,或腰背拘急,脈見緊數,即產後外感症也。此等外感,不過隨感隨病,自與正傷寒宿感者不同。傷寒亦隨感隨病,豈有宿感者乎?若宿感,即溫病熱病矣。勿謂新產之後不宜表散,但當酌其虛實而用得其宜耳。大發表不宜,恐多汗耳。丹溪之意,正謂此也。
○凡產後感邪,氣不甚虛者,宜三柴胡飲。此方未為妙。○若氣虛脾弱而感者,宜四柴胡、五柴胡飲。氣虛脾弱,此兩方俱不宜。○若肝脾腎三陰不足而感者,宜補陰益氣煎。若虛寒之甚者,宜理陰煎。俱非感冒外邪之方,用之不妥。○若產婦強壯氣實而感者,宜正柴胡飲。
內有芍藥,不宜。
新方未能盡善,用宜斟酌。
白話文:
[產後發燒]
如果產後出現頭痛、身體疼痛,怕冷並且發燒,或者腰背感到僵硬緊繃,從脈象上看緊且數,這就是產後受到外邪感染的症狀。這種外邪感染通常是一感染就立即發病,與正傷寒長期潛伏後才發作的狀況不同。傷寒也是感染後立刻發病,哪有長期潛伏的情況呢?若是長期潛伏,那已經是溫病或熱病了。不要以為產後不適合使用解表散寒的治療方式,只要根據產婦的實際虛實情況,適當使用就好了。大劑量的解表發汗藥物不適合,因為可能會導致過度出汗。丹溪的想法,正是在說這個情況。
一般來說,產後受到邪氣影響,如果氣血不是非常虛弱,可以考慮使用三柴胡飲。但是這個藥方並非最佳選擇。若氣血虛弱、脾臟功能不佳而受到感染,應使用四柴胡、五柴胡飲。然而,對於氣血虛弱和脾臟功能不佳的情況,這兩個藥方都不合適。若肝、脾、腎三臟陰分不足而受到感染,適合使用補陰益氣煎。對於嚴重虛寒的情況,則應使用理陰煎。然而,這些藥方都不是針對外感風邪的治療,使用時要謹慎。若產婦身體強壯、氣血充足而受到感染,適合使用正柴胡飲。但因為其中含有芍藥,所以不適用。
新開發的藥方未必完美,使用時需謹慎考慮。
2. 產後乍寒乍熱
若敗血不散,流入陰中而作寒熱者,宜決津煎、殿胞煎。敗血而用此兩方,必不效。
白話文:
【產後忽冷忽熱的情況】
如果生產後體內的瘀血未能散去,滲入子宮導致出現一會兒冷、一會兒熱的症狀,應該使用決津煎或殿胞煎這兩種藥方來治療。但若是因為瘀血問題而使用這兩種藥方,可能不會見到療效。
3. 蓐勞
若兼外邪發熱者,宜補陰益氣煎、補中益氣湯。此兩方不宜驟用,慎之。○若兼外邪發熱而中寒背惡寒者,宜理陰煎。亦宜斟酌。
白話文:
如果同時有外部病邪導致發燒的情況,適合服用補陰益氣煎、或是補中益氣湯,這兩種藥方。但是這兩種藥方不適合立即使用,需要謹慎考慮。
如果同時有外部病邪導致發燒,且內部有寒,背部感覺寒冷的情況下,適合服用理陰煎。但同樣的,服用時也應適度斟酌。
4. 產後喘促
產後喘急有二,一以陰虛之極,一以寒邪在肺。蓋產後既以大虛,焉得氣實而喘?若肺無寒邪而見喘促者,此血去陰虛,孤陽無主,故氣窮短促而浮脫於上,此實肝腎不接,無根將脫之兆。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正此類也,惟貞元飲為治此之神劑。
腎虛氣不歸源而喘,非肝火上衝,何以為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又用歸地,豈能納氣降下乎?○如此之症,宜六味湯加人參、五味、胡桃、砂仁鎮墜之藥,方得氣歸藏於腎,貞元飲非神劑也。○若風寒外感,邪氣入肺而喘急者,此必氣粗胸脹,或咳嗽,自與氣短似喘上下不接者不同,治當疏散兼補為主,此即丹溪所謂以末治之。宜金水六君或六君子湯。
此兩方更不相宜。
白話文:
產後呼吸急促的情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於嚴重的陰虛,另一種是因為肺部受到寒邪的影響。產婦在生產後本來就處於非常虛弱的狀態,怎麼可能出現氣力充沛反而呼吸困難的情況呢?如果肺部沒有受到寒邪影響卻出現呼吸急促,這可能是因為失血導致陰虛,孤獨的陽氣失去平衡,因此出現氣息短淺且浮動於上,這是肝腎功能不協調,根基不穩即將脫離的徵兆。古書說:肝臟運作受阻,應食用甜食緩和,就是指這種情況,治療此症狀,貞元飲是最有效的藥方。
若是腎虛導致氣力無法回歸根源而出現呼吸困難,這並非肝火上升所導致,為什麼會說肝臟運作受阻,應食用甜食緩和呢?再使用歸地,又怎能讓氣力下降呢?對於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六味湯加入人參、五味子、核桃、砂仁等沉降藥物,這樣才能使氣力歸藏於腎臟,貞元飲並非神奇的藥劑。
若是因為感受風寒,邪氣進入肺部導致的呼吸急促,這種情況必定伴有氣粗、胸脹,或者咳嗽,與氣短看似喘息但上下不連貫的情況不同,治療時應以疏解和補充為主要原則,這就是丹溪所說的從表象治療。應使用金水六君或六君子湯。
但是,這兩個藥方在此情況下並不是最適合的。
5. 產後惡露不止
若肝脾氣虛,不能收攝而血不止者,宜壽脾煎。何必壽脾煎,竟用歸脾湯可也。○若氣血俱虛而淡血津津不已者,宜大補元煎。補腎凝滯,服之脾胃不運。○若怒火傷肝而血不藏者,宜加味四物湯。逍遙散好。
惡露不止而有紫色成塊腹痛者,當以理氣消瘀,不可補澀,補之則成脹滿。
白話文:
[產後惡露持續不止]
如果因為肝脾氣虛,無法正常控制導致血液持續流失,應該使用壽脾煎。但其實不一定非得用壽脾煎,直接使用歸脾湯也是可以的。
若是氣血兩虛導致淡色血液一直不斷地流出,應該使用大補元煎。但要注意的是,這種藥品可能會造成腎臟負擔,服用後可能影響脾胃的運作。
如果是因為怒火傷害到肝臟,導致血液無法被儲存,應該使用加味四物湯。逍遙散也是不錯的選擇。
對於惡露持續不止且伴有紫色血塊以及腹部疼痛的情況,應採取疏肝理氣和消除瘀血的方法,不能直接進行補血或收澀處理,因為這樣做會造成腹部脹滿的問題。
6. 產後發痙
凡遇此證,速當察其陰陽,大補氣血,用大補元或理陰煎,及十全大補之類,庶保其生。若認為風痰,而用發散、消導等劑,則死無疑矣。要察色辨症。若血燥血枯,津液耗亡者,面色必白而無神,脈息細小,胸膈無滯,神氣倦怠,方可用補。若面色帶紅,神氣不倦,胸膈不舒,脈息有力,當以順氣豁痰舒肝為主,不可概作虛治以誤人。
白話文:
【產後抽搐】
凡是遇到這種產後抽搐的情況,應立即判斷病人的身體狀況,看她是屬於陰虛還是陽虛,然後大力補充她的氣血。可使用大補元或者理陰煎,以及十全大補湯這類藥物,這樣才能保住她的生命。如果錯誤地認為是風邪或痰濕導致,而使用散風或消導的藥物,那麼病人無疑會死亡。在治療時,一定要觀察病人的臉色和症狀來做出判斷。
如果病人的血液乾燥或血液不足,導致體內津液流失嚴重,那麼她的臉色一定會蒼白無光,脈搏微弱,胸部和膈肌部位沒有堵塞感,精神疲憊,這種情況下才可以用補益的藥物。
然而,如果病人的臉色泛紅,精神並未顯得疲憊,胸部和膈肌部位有不適感,脈搏強勁有力,這種情況下應該以順暢氣機、豁除痰濕、疏肝解鬱為主要治療方向,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是虛弱而進行補益,以免誤診誤治。
7. 產後大便秘澀
雖數日不通,飲食如常,腹中如故,仍用八珍加桃、杏仁治之。白朮恐非相宜。
白話文:
產後如果出現大便乾硬、排便困難的情況,就算已經好幾天無法排便,但是飲食正常,腹部也沒有不適感,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八珍湯加上桃仁和杏仁來治療。但需注意的是,白朮可能不太適合這種情況。
這句古文的意思是在描述產後婦女如果遇到大便乾澀、排便困難的情況,即使已經數日未排便,但飲食和腹部狀況都無異常,可採用添加了桃仁和杏仁的八珍湯進行治療。然而,白朮可能並非適用於這種情況。
8. 帶濁遺淋類
9. 帶下
凡婦人淋帶,雖分微甚,而實為同類,蓋帶其微,而淋其甚者也,總由命門不固。帶者,帶脈也,奇經八脈之一也,如帶之周圍於腰,故曰帶下,由此而下注,非竟云命門所司。但其在腰,故屬腎,而疏泄則在肝,肝火動則綿綿而來。故治法有脾虛者,補脾而清肝火,腎虛者補腎而清肝火,心不靜者清心,心君靜則肝火亦靜。清肝火,惟黃柏為要,因龍雷之火寄旺於肝耳。
如濕熱,惟蒼朮、黃柏可以治之。然必察色,可以知病情也。
一、元氣虛弱而帶下者,宜壽脾、固陰、菟絲等煎。補中益氣湯加黃柏最宜。○若陽氣虛寒,脈見微澀,色白清冷,腹痛多寒者,宜加姜附。帶下屬熱者多,屬寒者少。
白話文:
對於女性的白帶問題,無論是輕微還是嚴重,實際上都屬於同一類問題,因為白帶是較輕微的情況,而淋瀝不止則是較嚴重的狀態,這些通常都是因為腎功能不穩固所導致。
所謂的「帶」,指的是「帶脈」,這是奇經八脈的一種,就像帶子一樣環繞腰部,因此稱為「帶下」。這種情況的發生並非完全由命門所主導,但由於它出現在腰部,所以與腎臟有關,而排泄功能則主要由肝臟控制,當肝火旺盛時,就會導致白帶不斷。
治療方法有:若是脾虛,應補脾並清除肝火;若是腎虛,應補腎並清除肝火;若是心神不寧,應清心,因為心神安定,肝火也會隨之平息。清除肝火,最重要的藥物是黃柏,因為龍雷之火(指肝火)會在肝臟中旺盛。
如果是由濕熱導致,可用蒼朮和黃柏來治療。然而,必須觀察白帶的顏色,才能瞭解病情。
如果因為元氣虛弱而出現白帶,適合服用補脾、固陰、菟絲子等煎劑。補中益氣湯加上黃柏是最合適的選擇。如果出現陽氣虛寒,脈象微澀,白帶色白且冰冷,腹部常感疼痛且多屬寒性,應加入生薑和附子。通常白帶問題多屬熱性,寒性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