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三 (10)
卷三 (10)
1. 論產後三禁
觀《病機機要》云:治胎產之病,當從厥陰症論之,宜無犯胃氣及上二焦,是為三禁,謂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因產後氣血俱虛,故有三禁。
白話文:
根據《病機機要》所述,處理產後的疾病,應按照厥陰病症來治療,必須避免傷害到胃氣及上二焦,這就是所謂的三禁,也就是說不可以讓產婦出汗,不可以讓產婦瀉下,也不可以讓產婦利尿。這是因為產後的女性氣血都處於虛弱狀態,所以有這三項禁忌。
2. 產後腹痛
凡新產之後,多有兒枕腹痛者,摸之有塊,按之亦微拒手,古方謂之兒枕,皆指為胞中之宿血,此大不然。夫胎胞俱去,血亦豈能獨留?蓋子宮蓄子既久,忽爾相離,血海陡虛,所以作痛。胞門受傷,必致壅腫,所以亦若有塊,而實非真塊。腫既未消,故亦拒按。治此者,但安養其臟,不久即愈。
惟殿胞煎為最妙,其次則四神散、五物煎,皆極佳。若誤認為瘀,妄用桃仁、紅花、玄胡、青皮之屬,反損臟氣,必增虛病。兒枕痛議非瘀血,血海陡虛而痛,此說未可全信,往往用理氣消瘀之藥而愈者多矣。但去血過多,不可消瘀。然五物煎即四物加肉桂,初產用之,胸胭滿悶不寬,飲食不進矣。
丹溪以不服藥為妙,若用藥,仍以理氣為先,氣行則痛自止矣。○一、有母體本虛而血少者,產時亦無多血,此輩尤非血滯。若有疼痛,治以前法,或以大、小營煎、黃雌雞湯主之。但覺凝滯,非痛所宜。○
一、凡新產之後,其有陽氣虛弱而寒從中生,此句不確。或寒由外入,致心腹作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者,宜九蜜煎、大岩蜜湯,或理陰煎主之。嘔吐不食,歸、地不相宜。○一,產後惡露不盡,留滯作痛者,亦常有之,然與虛痛不同,必由漸而甚,或大小便不行,或小腹硬實作脹,痛極不可近手。腹痛有瘀,仍有大小便利、小腹不脹者。
○若腎氣虛寒,為瀉痢而兼腹痛者,宜胃關、理陰煎之類主之。瀉痢非理陰煎血藥可治。○一、產後有飲食停滯及氣逆作痛,當因其類而消之,如排氣飲、大和中飲之類,皆可酌用。兩方尚要加減。
白話文:
[產後腹痛]
在生產後,很多媽媽會經歷一種被稱為「兒枕痛」的腹部疼痛,這種疼痛會形成一個看似硬塊的部位,按壓時會有些抵抗感。古人將這種現象歸咎於子宮內殘留的舊血,然而,這種觀點並不完全正確。胎兒和胎盤已經排出,怎麼可能只有血液會殘留在子宮呢?實際上,這是因為子宮長時間孕育孩子,一旦分娩,子宮突然空虛,導致了疼痛的產生。此外,子宮口在生產過程中受傷,可能會引起局部腫脹,這就是你感覺到的硬塊,但事實上並非真正的結塊。腫脹未消退,所以按壓時會有抵抗感。治療這種情況,主要是調養好身體,一般不需要太長時間就能恢復。
其中,殿胞煎是最佳選擇,其次是四神散和五物煎,這些都是很好的治療方法。如果誤以為這是瘀血導致的,隨意使用桃仁、紅花、玄胡、青皮等破血藥物,反而會損害臟腑功能,加重虛弱的病情。兒枕痛不一定是由於瘀血,可能是由於子宮突然空虛導致的疼痛,這種說法並不能完全信賴,通常使用理氣和消瘀的藥物能有效緩解。但若失血過多,就不能再使用消瘀藥物。然而,五物煎其實是四物加上肉桂,對於剛生產的女性,使用後可能會感到胸悶不適,甚至影響食慾。
丹溪認為,不服用藥物是最佳策略,如果必須使用藥物,也應以理氣為首要目標,氣血順暢,疼痛自然就會消失。對於體質虛弱、血量較少的母親,即使生產時也沒有大量出血,這類人羣更不可能是因為血液淤積。如果出現疼痛,可以採用上述的療法,或者使用大、小營煎,或是黃雌雞湯。但若是感覺到凝滯,就不適合使用這種方法。
對於產後因陽氣虛弱,或是因外來寒冷侵襲導致心腹疼痛、嘔吐不食、四肢冰冷的母親,應該使用九蜜煎、大巖蜜湯,或者是理陰煎。嘔吐不食的情況下,歸、地兩種藥材可能並不合適。
對於產後惡露未盡,導致疼痛的情況也是常見的,但這種疼痛與虛弱導致的疼痛不同,疼痛會逐漸加重,可能伴隨大小便困難,或是小腹硬實脹痛,疼痛到無法觸碰。腹痛伴有瘀血,但大小便通暢,小腹不脹。
如果腎氣虛弱導致腹瀉且伴隨腹痛,應使用胃關、理陰煎等藥物。腹瀉並不是理陰煎這類藥物可以解決的。
對於產後因飲食不當或是氣逆導致的腹痛,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例如排氣飲、大和中飲等,都可以考慮使用,但需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