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三 (9)
卷三 (9)
1. 產要
一、凡富貴之家過於安逸者,每多氣血壅滯,常致胎元不能轉動。此於未產之先,亦須常為運動,使氣血流暢,胎易轉而產亦易矣。富貴之家,每為人參所誤,因氣滯也。
白話文:
[生產注意事項]
一、凡是生活在富裕家庭且過度安逸的人,往往會有氣血運行不順的情況,這常常導致胎兒在子宮內無法順利轉動。所以在尚未生產前,就應該經常進行運動,讓氣血流通順暢,這樣胎兒比較容易轉位,生產過程也會相對輕鬆。對於富裕家庭來說,常會因為過量服用人參而造成反效果,這是因為人參可能導致氣滯的緣故。
2. 胞破產難
胞水破而不產,未可便為難產,如水來而血亦來,方為難產。然必以腰痛為正產,如無腹痛、腰痛,而竟有水來,此胞外之水,不必驚惶,聽其自然,有停數日而產者,亦無難意。此余所歷過,昔劉翔千夫人曾有此。○即有血水並來而難產者,亦不必服藥,安心靜養,切勿驚惶,以駭產婦,亦不必用力,竟說產時未到以安其心。有遲四五日而產者,余亦歷過多婦。
白話文:
【胎膜早破與產程】
如果胎膜破裂但尚未分娩,這還不能立即定義為難產。只有當羊水流出同時伴有產道出血,纔可確認為難產的情況。然而,真正的分娩通常會伴隨腰痛,如果沒有腹部或腰部疼痛,只是發現有羊水流出來,那可能是胎膜外部的水分,不需過度驚慌,順其自然就好,有的情況下,可能延遲數日才開始分娩,這種情況並不算困難。這是根據我的經驗,過去劉翔千夫人的生產過程就曾出現過這種狀況。
即使出現了羊水和血液一同流出的難產現象,也不必立即服用藥物,應保持平靜,靜心休養,切勿過於驚慌,以免嚇到產婦,同時也無需過度用力,可以告訴她產程尚未完全到來,讓她保持心情穩定。有的情況下,可能會推遲四到五天才開始分娩,我也有見過許多這樣的例子。
3. 胞衣不出
又一法,以本婦頭髮,攪入喉中,使之作嘔,則氣升血散,胞軟亦自落矣。此法最好。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是,拿產婦自己的頭髮,纏繞插入她的喉嚨裡,讓她感到噁心想吐。這樣會使氣上升,血液分散,胎盤(胞衣)變軟,自然就會脫落。這種方法效果非常好。
4. 氣脫血暈
古人多雲:惡露乘虛上攻,故致血暈。不知此症有二,曰血暈,曰氣脫。若以氣脫作血暈,而用辛香逐血化痰等劑,則立斃矣。當歸補血湯亦可;如有汗,黃耆建中湯亦妙。此血脫益氣之法也。○如無脹痛氣粗之類,悉屬氣虛,宜大劑芎歸湯、八珍湯之類主之。氣虛非芎歸所能治,即血脫亦當補氣,氣為衛,外衛固,營血自生。
景岳用藥治法,尚未明白,何敢著書立說?
白話文:
古人常說:產後惡露乘虛而上衝,因此導致血暈。但事實上,這種症狀分兩種,一種是血暈,另一種是氣脫。如果把氣脫誤認為血暈,然後使用辛香的藥材去逐血化痰,那病人很快就會死亡。對於氣脫,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如果有出汗的現象,黃耆建中湯也是很好的選擇。這就是血脫後補氣的方法。
假如沒有脹痛和呼吸粗重的現象,那麼基本上就可以斷定是氣虛。這種情況下,應該大量服用芎歸湯或八珍湯這一類的藥物。氣虛不是單靠芎歸就能治療的,即使血脫的情況,也應該補氣,因為氣是人體的保護層,外部的防護堅固了,營血自然就會產生。
然而,像景嶽這樣用藥和治病的方法,都還不清楚,怎麼敢寫書立說呢?
5. 子死腹中
新法下胎方或止用脫花煎更妙。未必妙。
白話文:
「針對胎兒在母體內死亡的情況,有新的方法來催生或停止妊娠,有人推薦使用脫花煎這種藥方,會特別有效。但這未必總是那麼有效。」
6. 產門不開不閉子宮不收
若憂思傷脾血熱者,加味歸脾湯。血熱者,宜加涼血清火,非竟用歸脾。
白話文:
如果因為過度憂慮思緒紛飛而傷害到脾臟,導致血分生熱的情況,可以使用加味歸脾湯來治療。但如果是血液過熱,應該要加入有冷卻血液、清除內熱功效的藥物,並不只是單純地使用歸脾湯而已。這段文字的主題是在討論產後子宮恢復不良,產道未能正常關閉或收縮的情況。
7. 小產
方其初受,亦不過一滴之玄精耳,此其橐龠正無依,根荄尚無地,鞏之則固,決之則流。但云受胎之後宜絕欲,《女科經論》中言之最雅,不必紛紛胡說。
白話文:
當女性剛懷孕時,胚胎不過只是一點精華罷了,在這時候,它還沒有固定的居所,也尚未在子宮裡紮下根基,如果加以鞏固就能穩固,若放任不管就會流失。只說在懷孕後應當完全避免性行為,《女科經論》裡的描述是最優雅的,不需要有許多無謂的誤解和混亂的解釋。
這段古文主要在強調女性在懷孕初期胚胎非常脆弱,需要特別照顧,且建議在此期間應避免性行為。
8. 下胎斷產
至若水銀、虻蟲、水蛭、班蝥之屬,不惟傷胎,且傷母矣。絕胎莫如用澀精藥丸服。
白話文:
如果使用像水銀、虻蟲、水蛭、班蝥這類的東西,不僅會傷害到胎兒,更會傷害到母親的身體。要終止懷孕的話,最好是使用有收斂作用的精藥製成藥丸來服用。
但需注意的是,此為古文描述與理解,實際上在現代醫學中,任何自行服用藥物來進行墮胎的行為都極具風險,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在現代,所有關於懷孕和生產的決定,都應該由專業的醫療人員指導和監督。但根據您的要求,我只提供了翻譯並未提供醫療建議。
9. 產後類
10. 論產後當大補氣血
產後病治,嘗見丹溪云:產後當大補氣血,即有雜症,以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虛,皆不可發表。此其意謂血氣隨胎而去,必屬大虛,故無論諸症,皆當以大補為先,其他皆屬可緩。余於初年,誠然佩服,及執而用之,每為所困。丹溪不言無論諸症皆當大補為先,景岳妄自加入,欲加之罪耳。
○景岳看書,尚未詳細。丹溪云:產後氣血大虛,雖有他症,以未治之。又云:不可發表。此乃照顧本元之意。因產後氣血大虛,雖有他症,以末著治之,非謂不治他症,竟講大補也。血虛發表,猶恐重亡津液,故忌之。
《局方發揮》云:初產之婦,好血未必虧,汙血未必積,臟腑未必寒,何以藥為?飲食起居,勤加調護,何病之有?或有他病,當求病起何因,病在何經,氣病治氣,血病治血,寒者溫之,熱者清之,凝者行之,虛者補之,血多者止之。觀其用藥治病之圓活,絕無執法。景岳議大補氣血一言之非,看書未到,妄毀前賢。
故將丹溪《局方發揮》之言辨之,請景岳細讀之,方知毀丹溪之誤。
第因丹溪之言,人多偏執,故不得不詳盡其說,以解後人之惑也。《局方發揮》之言並不偏執,非若汝之以陽為主之偏執也。
白話文:
關於產後應大力補充氣血的討論,我曾看到丹溪先生提到:產後應該強力補充氣血,即使出現各種併發症,也應以次要方式處理,因為大多數疾病都是由於血虛所致,所以都不應進行表散治療。他的意思是生產時血液和氣力隨著胎兒一起流失,身體必定處於嚴重虛弱狀態,因此無論出現什麼症狀,都應以大力補血補氣為首要目標,其他問題則可以緩一緩再處理。早年我確實對此深信不疑,但實際操作後,卻常感到困擾。丹溪並未明確表示無論出現任何症狀都應首選大力補血補氣,張景嶽卻自行加入這種解釋,這只是他個人的曲解罷了。
張景嶽閱讀丹溪的著作,顯然未深入理解。丹溪提到:產後氣血大量流失,即使出現其他症狀,也不應立即治療。他又說:不能進行表散治療。這是他關注保護身體根本的意圖。因為產後氣血大量流失,即使出現其他症狀,也應以次要方式處理,並不是說完全不處理其他症狀,只是一味地進行大力補血補氣。血虛時進行表散治療,可能進一步損失體液,因此要避免。
《局方發揮》中提到:剛產子的女性,好的血液不一定會虧損,壞的血液也不一定會淤積,內臟也不一定會受寒,何必用藥呢?只要正常飲食和生活,勤於調理,怎麼會生病呢?如果真的生病,應找出病因,確定病在何處,氣病就治氣,血病就治血,寒症就溫補,熱症就清涼,凝滯就疏通,虛弱就補養,血量過多就止血。他們用藥治病的方式靈活多變,絕對不會固守某種特定療法。張景嶽對大力補血補氣的批評,顯然是閱讀不足,錯誤詮釋前輩的智慧。
因此,我引用丹溪和《局方發揮》的觀點來闡述,希望張景嶽能仔細閱讀,才能明白他誤解丹溪的地方。
只因丹溪的觀點常被人誤解,我不得不詳細說明,以消除後人的疑惑。《局方發揮》的觀點並無偏頗,不像你那樣一味強調陽性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