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經期腹痛

凡涉虛弱不足,而經滯作痛者,惟用決津煎、五物煎加減主之。經滯作痛,乃氣不行,熟地最不宜,當以理氣為要,如香附、青皮之類。○凡婦人但遇經期則必作痛,或食則嘔吐,肢體困倦,或兼寒熱,是必素稟氣血不足,止宜八珍湯、大營煎之類。此等證逍遙散、六君子竟調脾胃為主,四物血藥不必用也。

雖血不足者,亦當扶脾,脾為生化之源,資生之本也。景岳每以氣為先而立方用藥,皆以血藥凝滯之品為主方,與論不合。

立齋曰:前症若風寒傷脾者,六君加炮姜。外邪未可用補。

白話文:

[月經期間腹部疼痛]

凡是因為身體虛弱導致月經滯留而引起疼痛的情況,主要使用決津煎、五物煎等方劑,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增減調整來治療。月經滯留引起疼痛,主要是因為氣行不順,這種情況下使用熟地黃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應該以調理氣機為主,例如可以使用香附、青皮這類藥材。

對於女性來說,如果每次月經來臨時都會出現疼痛,或者伴有噁心嘔吐、肢體疲憊無力,甚至出現寒熱交錯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身體素質本身就存在氣血不足的問題。這種情況下,適合使用八珍湯、大營煎等方劑來調理。對於這種症狀,使用逍遙散、六君子湯來調理脾胃功能更為重要,不一定非得使用四物湯這類專門針對血液的藥物。

即使患者是因為血液不足而導致的問題,也應當著重於調理脾胃,因為脾胃是身體生化功能的源泉,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根本。張景嶽在開方用藥時,往往會將氣機調理放在首位,而使用的藥物多為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滯的藥物,這種做法和上述理論並不完全相符。

立齋先生指出:對於前面提到的症狀,如果是由於風寒侵襲脾胃所導致,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炮製過的乾薑來治療。但是,在外感邪氣尚未清除的情況下,不宜立即使用補益藥物。

2. 崩淋經漏不止

惟是陰虛之說,則但傷營氣,無非陰虛,而五臟之陰皆能受病,故神傷則血無所主,心病則神傷。氣傷則血無所從,肺病則氣傷。意傷則不能統血攝血,脾病則意傷。魂傷則不能蓄血藏血,肝病則魂傷。志傷則不能固閉真陰。腎病則志傷。所以五臟皆有陰虛,五臟皆有陽搏。

故治此之法,宜審臟氣,察陰陽。無火者,求其臟而培補之;有火者,察其經而清養之,此不易之良法也。火豈可言無,無則死矣,當言衰則可。此但講陽搏陰虛,未言無火。但元氣既虛,極多假熱。察色。先賢有云:凡下血症,須用四君子輩以收功。非但下血,諸血症皆以胃藥收功。

若陰虛血熱妄行者,宜保陰煎、加減一陰煎。既云血熱妄行,宜涼血清火,一陰煎內有牛膝,使血下行,不宜用。○若火盛迫血妄行而無虛症者,宜徙新飲。徙新飲內以廣皮為君,不加生地涼血,立方不知君臣佐使之法。○凡血淋治法,大約如前。新方治病,未為盡善。

一、崩淋之病,有暴崩者,有久崩者。暴崩者,其來驟,其治亦易。暴崩,其勢甚急,有卒然而脫者,豈可云易治?且五臟五氣,無不相涉,故五臟中皆有神氣,皆有肺氣、胃氣、肝氣、腎氣,而其中之或此或彼,為利為害,各有互相倚伏之妙。神氣即胃氣,不必多為分說。

故必悟臟氣之本,強弱何在?死生之權,緩急何在?精氣之要,消長何在?攻補之法,先後何在?此皆混話,毫無實見。斯足稱慧然之明哲。景岳之方,未見明哲。

若隔之淺者,其崩尚輕;隔之久者,其崩必甚。此因隔而崩也,當預服四物、八珍之類以調之,否則恐其鬱久而決,則為患滋大也。郁久而決,以開鬱為主,當因病用藥,非預服四物、八珍可治。

立齋曰:前證治法,固脾胃虧損不能攝血歸源者,用六君加芎、歸、柴胡。竟扶脾胃,不必加芎、歸、柴胡。○若脾經鬱結而血不歸經,用歸脾加柴、梔、丹皮。宜理氣則鬱開,香附、砂仁之類。○若悲傷胞絡而血下崩,用四君加柴、梔、升麻。此處可用補中益氣。

白話文:

這個章節談的是崩漏和淋瀝不止的狀況,主要講解了這是因為陰虛導致的問題。陰虛影響的不只是營氣,實際上五臟的陰氣都可能受到影響,進而導致不同的病症。比如,心神受損會影響血液的控制,肺氣受損會影響血液的生成,脾氣受損會影響血液的統攝,肝氣受損會影響血液的儲存,腎氣受損會影響真陰的固守。

對於這種陰虛的治療,首先需要判斷哪個臟器的氣血受損,再根據情況進行培補或者清養。火氣並不是完全不存在,只是在某些情況下它會衰弱。在治療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古人曾說,對於出血的症狀,應該使用四君子湯這類藥物來調理。

如果病人是因為陰虛血熱導致的出血,可以使用保陰煎或者加減一陰煎。但是,如果火氣旺盛導致的出血,而且沒有出現虛弱的症狀,則應該使用徙新飲。

在處理血淋的問題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按照上述原則來進行的。然而,新的療法雖然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還未達到完善的程度。

崩漏的疾病,有的是突然發生的,有的是長期存在的。突然發生的崩漏,雖然來得快,但治療相對容易。然而,實際上,這種急性的崩漏病情十分危急,有可能會立即導致脫水,怎麼可能說容易治療呢?而且,五臟的氣血相互關聯,每一個臟器都有神氣、肺氣、胃氣、肝氣、腎氣,這些氣血的平衡與失衡,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

因此,必須深入瞭解臟器氣血的根本,弄清楚哪個臟器的氣血強弱,哪個臟器的生死關系緊急,哪個臟器的精氣消長,以及攻補的先後順序。這是一個需要高度智慧和洞察力的過程。

如果病情較輕,崩漏的狀況就不會太嚴重;如果病情長期存在,崩漏的狀況就會更為嚴重。對於這種情況,應該提前服用四物湯、八珍湯等藥物來調理,否則可能會因為病情長期積壓而突然爆發,帶來更大的危害。

立齋先生認為,對於這種疾病的治療,如果是因為脾胃功能損傷,無法正常將血液輸送到身體各部位,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柴胡。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的扶助脾胃,則不需要加入這些藥材。

如果脾經出現鬱結,導致血液無法正常流動,可以使用歸脾湯加上柴胡、梔子、牡丹皮。在這種情況下,理氣的藥物,如香附、砂仁等,可能會更有效。

如果因為悲傷導致胞絡受損,導致血液下瀉,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上柴胡、梔子、升麻。在這種情況下,補中益氣的藥物可能會更適合。

3. 殺血心痛

陳臨川《良方》云:婦人血崩而心痛甚,名曰殺血心痛,由心脾血虛也。若小產去血過多而心痛甚者,亦然。用烏賊骨炒,醋湯調下;失笑散亦效。既云心脾血虛,宜用補脾養血,失笑散乃消瘀之藥,豈可用乎?惟瘀血痛者可耳。

一婦血崩兼心痛三年矣,諸藥不應,每痛甚,虛症悉具,面色痿黃。余曰:心主血,蓋由去血過多,心無所養,以致作痛,宜十全大補湯,參朮倍之。歸脾湯更好,乃切中病情之藥。

白話文:

在陳臨川的《良方》中提到:女性如果月經出血過量並且伴隨劇烈的心痛,這種情況被稱為"殺血心痛",主要是因為心臟和脾臟的血液不足所導致。若是在小產後失血過多而產生嚴重心痛的情況,也是同樣的道理。治療上,可以使用炒過的烏賊骨,以醋水調服;失笑散也有一定的療效。雖然說是心脾血虛,理應補充脾臟、養血,但失笑散是消除瘀血的藥物,真的能用嗎?只有在因瘀血導致疼痛的情況下才適用。

有一個女性患者,她已經有三年的月經大量出血並且伴有心痛的問題,試過許多藥物都無效。每次心痛劇烈時,身體呈現出各種虛弱的徵狀,臉色憔悴泛黃。我認為,心臟負責供應血液,可能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心臟無法得到足夠的滋養,所以產生疼痛。建議服用十全大補湯,其中的人參和白朮成分加倍。而歸脾湯則更適合,是對症下藥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