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便血論治

一、脾胃氣虛而大便下血者,其血不甚鮮紅,或紫或黑,此陽敗而然。大便下血不鮮明,或紫黑,未可全屬陽敗。有瘀血而紫黑者,有熱極有毒而黑者,當清當消為主。若用溫補熱藥,必致敗壞。當察色辨症,然後用藥。凡動血之初,多由於火,及火邪既衰而仍有不能止者,非虛即滑也。

凡此之類,皆當以固澀為主。不必澀,竟以補脾胃為主。脾能統血,血症皆以胃藥收功。

一、怒氣傷肝,血因氣逆而下者,宜化肝煎、枳殼湯之類主之。補脾之中,必宜疏肝,肝氣條達,不致鬱而剋土。疏肝即所以補脾也。用藥之法,景岳尚未講究。

一、凡因勞倦七情,內傷不足,致大便動血者,非傷心脾,即傷肝腎。此中氣受傷,故有為嘔惡痞滿,有疼痛泄瀉,有寒熱往來,飲食不進者,時醫不能察本,而肆用寒涼,妄加攻擊,必致延綿日困。及其既甚,多有大便下紫黑敗血者,此胃氣大損,脾元脫竭,血無所統,故注泄下行,陽敗於陰,故色為灰黑,此危劇症也。臟腑敗壞而見紫黑、灰黑之色,亦因邪熱熏灼而敗,未見陰寒而能熏灼敗壞者。

明理者知之。○此等用藥,以脾胃為主,當察色辨症為要,紫黑灰黑處,尚要細心理會。若臟腑敗壞,雖用回陽,亦無益也。○亦有臟毒下血皆紫黑者,不可謂之寒而用熱藥。

白話文:

[便血的治療討論]

一、當脾胃氣虛導致大便出血時,血液通常不會非常鮮紅,可能是紫色或是黑色的,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衰弱所致。但大便出血顏色不是鮮明的紅色,或呈現紫黑,不能完全歸咎於陽氣衰弱。有可能是因為存在瘀血,才讓血液顯得紫黑;也可能因為體內熱毒過盛,使血液變黑。在這種情況下,應以清熱和消除瘀血為主要治療方向。如果使用溫補或熱性的藥物,可能會造成病情惡化。因此,在用藥之前,必須詳細觀察血液的顏色,並判斷病人的症狀。

在出血初期,通常是因為體內火氣旺盛所致。但當火氣已減弱,而出血仍無法停止時,則可能是因為體質虛弱或無法有效止血。對於這類情形,應以固澀止血為主要治療方向。然而,如果不需要進行固澀止血,就應該轉而以補充脾胃功能為主要目標。因為脾臟能統攝血液,所有血液相關的疾病,最終都可能需要通過調理胃部機能來解決。

二、當生氣導致肝臟受損,進而引發出血的情況,應使用化肝煎或枳殼湯等方劑來治療。在補充脾臟功能的同時,也必須疏肝解鬱,以防止肝氣鬱結,進一步傷害脾胃。疏肝其實就是一種補脾的方式。然而,對於這種用藥方法,明代醫學家景嶽尚未深入探討。

三、當勞累、情緒波動等因素導致內傷,進而引發大便出血時,通常與心脾或肝腎的損傷有關。這是因為中氣受損,病人可能會出現噁心、腹脹、疼痛、腹瀉、寒熱交錯、食慾不振等症狀。然而,許多醫生往往無法找到病因,反而過度使用寒涼性藥物,甚至隨意開刀,這很可能導致病情日漸惡化。當病情嚴重時,病人可能會出現排出紫黑血液的現象。這代表胃氣嚴重受損,脾臟功能衰竭,無法有效控制血液,導致血液大量流失,同時,陽氣也在陰氣的影響下衰敗,因而血液顏色呈灰黑色,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病情。臟腑功能受損而呈現紫黑或灰黑色,通常是因為邪熱薰灼所致,並非由陰寒引起。

對於這種情況,用藥應以調理脾胃為主,且必須詳細觀察血液顏色,並根據症狀調整治療方案。對於紫黑或灰黑血液,更需要細心判斷。然而,如果臟腑功能已經嚴重受損,即使使用回陽藥物,也難以取得效果。

另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臟腑毒素導致出血,血液顏色同樣呈現紫黑色。對於這種情況,不能單純認為是因為體內寒氣過重,而使用熱性藥物治療。

2. 痰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