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小兒補腎論

夫小兒之精氣未盛,後天之陰不足也;父母之多欲水虧,先天之陰不足也。丹溪之論,不必言其非矣。凡小兒之病最多者,惟驚風之屬。而驚風之作,則必見反張戴眼,斜視抽搐等證。此其故,總由筋急而然。蓋血不養筋,所以筋急,真陰虧損,所以血虛。血屬後天,乃真水未足,不能榮木,肝木失其所養,故手足搐搦牽引而為驚風,非外邪為病,此熱極生風。《原病式》言之詳矣。

丹溪言陰常不足者,因人之初生,必待乳哺水穀,積十六歲而陰氣始成,而為人之父母,所以有陽有餘陰不足論。幼科錢仲陽獨以六味丸為幼科之藥,丹溪之言可為後世法。景岳創陽不足論以闢之,及觀此篇仍脫不出。丹溪之論,未成人之時亦講補腎,不必言其陰不足之非矣。

2. 命門餘論

一、命門為精血之海,脾胃為水穀之海,均為五臟六腑之本。然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陽氣,非此不能滋發。先天之本在命門,後天之本在脾胃。有生之後,惟以脾胃為根本,資生之本,生化之源,故人絕水穀則死。精血亦飲食化生,經云:人受氣於谷。

余獨重脾胃。○既雲水火之宅,陰陽寓於中,何故竟講陽而不言陰?而脾胃以中州之土,非火能生,但言火而不言水。然必春氣始於下,則三陽從地起,而後萬物得化生。卦有六爻,但知有三陽,而不知有三陰也。吾故曰:脾胃為灌注之本,得後天之氣也;命門為化生之源,得先天之氣也。

先天陰陽,合而為一。若竟講先天,日日用補腎之藥而不飲食,豈有得生者乎?故以脾胃為本。所以《內經》以胃氣為主。

一、命門有火候,即元陽之謂也,即生物之火也。姑以大綱言之,則一陽之元氣,必自下而升,而三焦之普濩,乃各見其候。前云命門為水火之宅,今但講火候,不知天一生水之義,亦是偏見。○中焦如灶釜者,凡飲食之滋,本於水谷,胃中陽氣,其熱如釜,所以朝食午化,午食申化,如釜化之速。觀灶釜之少一炬則遲化,增一炬則速化,火力不到則全然不化,即其證也。

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水火,不可偏勝,此但言火候,而不及水之一字。殊不知胃為水穀之海,多氣多血,胃中津液充潤,食物可以轉輸運動而下行,若干枯,則不能轉輸而下達。如竟講火候而不及津血,則腸胃槁而成噎膈矣。○灶下多火,釜中之物皆焦乾而壞,此理易明。

總之喜用熱藥耳。○上焦如太虛者,凡變化必著於神明,而神明必根於陽氣。陽之在下則溫暖,故曰相火以位;陽之在上則昭明,故曰君火以明。是以陽長則陰消,而離照當空,故五官治而萬類盛。上焦如太虛,即朱子云: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是毫無人慾之起也。

若心君之火一起,即人慾所蔽而昏矣,不可言火也。火宜鎮靜不動,方是以明以位。若講陽長陰消,必欲使真陰消盡而為之離照當空,五官治而萬類盛乎?○此以三焦論火候,則各有所司,而何以皆歸之命門?不知水中之火,乃先天真一之氣,藏於坎中,自下而上,與胃氣相接而化,實生生之本也。是以花萼之榮在根柢,花萼之榮,必藉水以滋養。

使真陽不發於淵源,則總屬無根之火矣。無真陰之水,謂之無根之火。火無油,不能常明。若使命門陰勝,則元陽畏避,而龍火無藏身之地,故致遊散不歸,而為煩熱格陽等病。龍有水則能潛伏於下,陰勝兩字不知是真陰勝、陰寒勝?混言陰勝,不分明白。治此者,惟從其性,但使陽和之氣直入坎中,據其窟宅而招之誘之,則相求同氣,而虛陽無不歸原矣。

一陽居二陰之間,因陰衰而陽亢,豈可以熱藥招之?昧者不明此理,多以虛陽作實熱,當以真陰養之。不思溫養此火,而但知寒涼可以滅火,安望其尚留生意耶?水可養火,火旺則水乾,如燈中之油,油干則火滅。溫養兩字,不可作熱藥治,當以真陰養之。趙養葵所謂水養火也。

此實醫家第一活人大義。若講熱藥治虛火,殺人多矣。惟以滋陰之中,少加熱藥為引導則可。

一、命門有生氣,即乾元不息之機也,無生則息矣。蓋陽主動而升,陰主靜而降。惟動惟升,所以陽得生氣;惟靜惟降,所以陰得死氣。命門生氣,即坎中陽氣也,不可竟言陽,因陽在水中。又如水暖則化氣,化氣則升,無不生也;水寒則成冰,成冰則降,無不死也。陽伏於下,陰浮於上,萬類潛藏,至春發生,故河水堅冰而陽氣下伏而暖,昆蟲草森潛藏於下,非死也。至若人之生氣,無所不在。

俱是浮談。

命門一陽居二陰之間,生氣即一陽也。坎中之陽氣升騰,因有坎中之水養之,所以不致孤陽飛越。今竟以生氣為陽,而脫卻陽中有陰之義,殊不知陽根於陰,無陰則陽無以化。據云:水暖則氣升,不知天令嚴寒,井中之水暖而氣升者,此陽閉藏於內也。夏月則無之,陰在內也。

又云:水寒則成冰,無不死也,不知水寒成冰,萬物潛藏,故魚龍在水底,未見其死,所謂陽殺陰藏也。何必嘵嘵多說以惑人?

蓋命門為北辰之樞,司陰陽之柄,陰陽和則出入有常,陰陽病則啟閉無序。即此言陰陽不可偏廢,何故獨以陽為重?故有為癃閉不通者,以陰竭水枯,乾涸之不行也。癃閉之治不一,不可單講陰竭水枯之一端。有為滑泄不禁者,以陽虛火敗,收攝之無主也。滑泄不禁,不可單言陽虛火敗。

若執兩法而治,未免失之多矣。然精無氣不行,氣無水不化,此其中又有可分不可分之妙用。此即《內經》所謂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陰陽互用而不可分。

一、命門有陰虛,以邪火之偏勝也。邪火之偏勝,緣真水之不足也。故其為病,雖是火證,而非邪熱實熱之比。蓋虛熱之火不可以寒勝,所謂勞者溫之也。此溫字當作養字解,溫存以養,使氣自充,若作溫熱解,失之多矣。蓋虛火因其無水,只當補水以配火,則陰陽平而病自愈。

趙養葵之言。若但知知、柏為補陰,則愈敗其腎,而致泄瀉食減,必速其殆矣。陽亢之時,亦當用之。

陰虛以邪火之偏勝也,邪火之偏勝,由真水之不足。即此而論,水因邪火而耗,當滋水而兼降火。譬之釜中之水,灶底之火煎熬而耗,若但加水而不退火,終無益也;加水而兼退火,則水不幹,如六味加知、柏是也。若胃氣傷,不可用耳,景岳寒陣中方仍用之以治陰虛火亢,獨不害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