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十問篇

一、凡勢在危急,難容少緩者,必先問其胸寬,乃可驟進。若元氣虛而胸腹又脹,是必虛不受補之證,強進補劑,非惟無益,適足招謗,非虛不受補,當用疏補兼行之法,虛不受補乃俗說,非正論。

七問聾。其因病而聾者,傷寒三日,少陽受之,為耳聾。此邪在經,氣閉而然。以余所驗,未有不因氣虛而然者。外邪傳入少陽,豈可言氣虛乎?《素問》曰:精脫者,耳聾。久病則有之。仲景曰:耳聾無聞者,陽氣虛也。非言傷寒。

由此觀之,屬氣虛者什九,氣閉者什一耳。腎中真陰不足者多。○外感少陽症,不可言氣虛、精脫而宜用補。

一、聾輕者病輕,聾重者病重。隨治漸輕,可察病之漸退,進則病亦進。有老年而久聾者。若聾極絕無聞者,此誠精脫之症,歷試皆不治。精脫之聾,必有精脫之證。

八問渴。渴不渴,可察表裡之寒熱。凡內熱盛,則大渴喜飲,冰水不絕,腹堅便結,脈實氣壯者,陽症也。可用河間法矣。

一、凡雖渴而喜熱不喜冷者,此非火症,中寒可知。非火何以渴?水虧故耳。水虧則內熱,豈有中寒之理?○水虧乃陰虛,可用熱藥乎?○有鬱滯不通暢,得熱則快,得冷則凝,非水虧症。

一、凡陽邪盛而真陰虛,不可因其火盛喜冷,便雲實熱。蓋內水不足,欲得外水以濟,水涸精虧,真陰枯也。余嘗治垂危傷寒,每以峻補浸冷與服。補陰則可,若以熱藥冷飲,此治陰極似陽也。或以冰水、參、熟等劑間進,活人多矣。認錯關頭,殺人不覺。然必其乾渴燥結之甚,乃可參附、涼水並進。

若無實結,不可與水。豈滋陰之藥乎?水涸精虧而用熱藥,是殺之也。

此乃戴陽格陽症,陰極似陽,當以仲景法治之。如內水不足而用熱藥,愈涸其水而斃,不可認錯關頭。

九因脈色,辨陰陽。脈洪滑者為實為陽,然《內經》以脈大四倍以上為關格,皆屬真虛,此滑大之未必為陽也。關格認為真虛,大誤後人。形色之辨,紅黃者,為實熱。黃者未必為實熱。而仲景云:面赤戴陽者,為陰不足。此紅赤之未必為實也。戴陽之紅,紅而嬌嫩帶白。

十從氣味,章神見。氣味有陰陽,陰降陽升,陰靜陽動。此皆渾話,何為陰,何為陽,何味升,何味降,不分明白。

一、氣味之升降,升者浮而散,降者沉而利,宜升者勿降,宜降者勿升。景岳用地黃、當歸沉降之藥而為散劑,大謬。

一、氣味之動靜,靜者守而動者走。何等氣味,說出甘酸苦辣咸五味,方著實。

白話文:

十問篇

一、遇到病情危急,不能稍微耽擱的情況,必須先了解患者的胸部是否寬闊,這樣才能迅速採取治療措施。如果患者元氣虛弱,而且胸腹又脹滿,這一定是虛弱而不適合用補藥的症狀。強行使用補藥,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招來責備。這不是所謂的「虛不受補」,應該採用疏導和補益同時進行的方法。「虛不受補」只是民間的說法,不是正確的理論。

七、問耳聾。因為疾病導致耳聾的,如果傷寒病發作三天,邪氣侵入少陽經,就會導致耳聾。這是邪氣在經絡中,導致氣機閉塞造成的。根據我的經驗,沒有不是因為氣虛導致耳聾的。外邪侵入少陽經,怎麼能說是氣虛呢?《素問》說:精氣脫失會導致耳聾,這多半出現在久病之後。張仲景說:耳聾聽不到聲音,是因為陽氣虛弱,這不是指傷寒引起的。

由此來看,屬於氣虛導致耳聾的,佔十分之九,因為氣機閉塞導致耳聾的,只佔十分之一。腎中真陰不足的情況比較多。如果是外感少陽病,不能說是氣虛、精氣脫失,不宜使用補藥。

一、耳聾較輕的,病情也較輕;耳聾嚴重的,病情也較重。隨著治療,耳聾逐漸減輕,可以觀察到病情正在好轉,如果耳聾加重,則病情也在加重。有些老年人患有長期的耳聾。如果耳聾嚴重到完全聽不到聲音,這確實是精氣脫失的症狀,經過多次嘗試都無法治癒。精氣脫失導致的耳聾,必定伴有精氣脫失的其他症狀。

八、問口渴。通過是否口渴,可以了解身體內外的寒熱情況。凡是內熱旺盛的,就會感到非常口渴,喜歡喝冰水,而且喝個不停,腹部堅硬,大便乾結,脈搏有力,氣力旺盛,這是陽熱的症狀。可以使用河間學派的治療方法。

一、凡是雖然口渴,卻喜歡喝熱水,不喜歡喝冷水的,這不是熱症,可以判斷為中寒。不是熱症,為什麼會口渴呢?是因為體內水液不足。體內水液不足就會產生內熱,怎麼會有中寒的道理呢?水液不足是陰虛,可以用熱性藥物嗎?有可能是體內氣機鬱滯不通暢,遇到熱就會感到舒適,遇到冷就會凝結,這不是水液不足的症狀。

一、凡是陽邪過盛而真陰不足的,不能因為患者發熱、口渴,喜歡喝冷水,就說是實熱。這是因為體內水液不足,想要補充體外的水分來滋潤,這是水液乾涸、精氣虧損,真陰枯竭的表現。我曾經治療過危重的傷寒患者,經常使用滋補陰液的藥物,並讓他們喝冷水。滋補陰液是可以的,如果使用熱性藥物和冷飲,這是把陰虛的病症當成陽虛來治。或者交替使用冰水、人參、熟地等藥物,救活了很多病人。如果搞錯關鍵,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死人。但是,只有在患者極度乾渴、乾燥、大便結硬的情況下,才能同時使用人參、附子等藥物和涼水。

如果沒有大便乾結的情況,就不能給水,怎麼能算是滋陰的藥物呢?水液乾涸、精氣虧損的時候使用熱性藥物,這是要害死患者啊。

這屬於戴陽、格陽的病症,是陰虛到極點而表現出類似陽虛的假象,應該用張仲景的治療方法。如果體內水液不足,反而使用熱性藥物,就會更加耗竭體內的水液而導致死亡,不能搞錯關鍵。

九、根據脈象和氣色,分辨陰陽。脈搏洪大而滑,表示實證、陽證,但是《內經》認為脈象比正常大四倍以上,屬於關格,都是真虛的表現,由此可見,滑大脈未必是陽證。把關格看作真虛是很大的錯誤,會誤導後人。從形色來看,面色紅黃,是實熱的表現。黃色未必是實熱。張仲景說:面色發紅如戴陽,是陰液不足的表現。由此可見,紅色未必是實熱。戴陽的紅,是紅潤嬌嫩,帶有白色。

十、從氣味來觀察,顯現精神狀態。氣味有陰陽之分,陰下降,陽上升,陰靜止,陽活動。這些都是空泛的說法,什麼是陰,什麼是陽,什麼味道上升,什麼味道下降,沒有說清楚。

一、氣味的升降,上升的氣味會浮散,下降的氣味會沉降而通利,應該上升的不要讓它下降,應該下降的不要讓它上升。張景岳使用地黃、當歸這種沉降的藥物做成散劑,是大錯特錯。

一、氣味的動靜,靜止的氣味是守固的,活動的氣味是走竄的。什麼樣的氣味,應該說出甘、酸、苦、辣、咸這五味,才能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