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三 (1)
卷三 (1)
1. 分利治法
有寒瀉而小水不利者,以小腸之火受傷,氣化無權而然也。小腸之火受傷,其說欠通。因膀胱為寒水,氣化不及州都而不利,故五苓散用肉桂。
白話文:
[分利治法],這講的是:有時候人會拉肚子而且小便不順暢,這是因為小腸的功能受到了影響,導致身體調節機能失衡。具體來說,小腸功能受損這種說法可能讓人有些難以理解。實際上,是因為膀胱被寒氣所影響,導致水分代謝不順,進而影響了整個身體的運作,所以治療時會使用含有肉桂的五苓散來幫助改善。
2. 諸泄瀉論治
一、凡兼真陰不足而為泄瀉者,真陰不足,豈有患泄瀉之病乎?則或多臍下之痛,或寅卯為甚,或食久不化而為嘔惡、溏泄,或瀉不甚臭而多見完穀等症,蓋因丹田不暖,所以尾閭不固,陰中少火,所以中焦易寒,此其咎在下焦,故曰真陰不足也。真陰不足,因泄瀉久而津液枯耗故也。
以上諸症,皆真火不足,何得言真陰不足,大錯大錯。惟胃關煎一劑,乃為最上之乘。既云真陰不足,豈可用胃關煎之熱藥,健脾之中而加熟地乎?
一、腎泄症,即前所謂真陰不足症也。腎泄屬腎虛而不收藏,惟以四神丸為一定之方,不必好奇而用雜亂之方。若云腎泄即為真陰不足,當以養陰之藥治之,反增滑泄不禁矣。大誤。若必欲陽生於陰,而腎氣充固,又惟八味地黃丸為宜。然余用此,似猶未盡善,故特製胃關煎、一氣丹、九氣、復陽丹之屬。此等熱藥,豈可治真陰不足乎?即治腎泄,未為盡善。
一、凡脾泄久泄證,大都與前治脾弱法不相遠,但新瀉者可治標,久泄者不可治標。且久泄無火,多因脾腎虛寒也。久泄之病,其端甚多。不可專屬脾腎虛寒,當於《準繩》中考之。○若止因脾虛者,惟四君子湯、參朮湯為宜。泄瀉之症,不宜湯劑。
一、大瀉如傾,元氣漸脫者,速用四味回陽飲,或六味回陽飲,或六味回陽主之。凡暴瀉如此者,無不即效。暴瀉亦有屬火者,不可專屬之虛,當察色審症而治。一酒泄症,飲酒之人多有之。夫酒性本熱,酒質則寒。只可言濕,不可言寒。因酒而生寒濕者,因其質也,以性去質不去,而水留為寒也。
水留為濕則可,若言寒則不可。○若陽虛之人,則與此大異。蓋脾虛不能勝濕,而濕勝即能生寒,陽氣因寒,所以日敗,胃氣因濕,所以日虛。濕勝生寒之說,其言大謬。傷脾則有之,為陰寒無是理也。余於四旬之外,亦嘗病此,將自己現身說法,以闢前賢而誤後人。遍求治法,見朱丹溪曰:傷酒晨泄者,宜理中加葛根,或酒蒸黃連丸。
王節齋曰:飲酒便泄者,此酒積熱瀉也,宜加黃連、茵陳、乾薑、木香之屬。薛立齋曰:酒濕未散,脾氣未虛,宜用此藥分利。若濕熱已去,中氣被傷,宜用六君調補中氣。又曰:酒性大熱,乃無形之物,無形元氣受傷,當用葛花解酲湯。凡此諸論,若已盡之。然朱、王二家之說,不分寒熱,皆用黃連,是但知酒之有熱,而不知酒之有寒,烏足憑也。
酒濕傷脾而用健脾補中,此說誠是。若言寒濕而用熱藥,必致害人。○古云酒為腐腸之藥,其熱可知,凡魚肉等物,一經酒糟,便即熟腐,觀此則不可用熱藥矣。惟薛氏之說,雖云大熱,而所重在脾,誠若善矣。立齋所重在脾,未聞言寒。東垣亦言傷脾,不言寒也。景岳創此見解,大誤後人。
白話文:
[對於各種腹瀉的討論與治療]
一、如果腹瀉是由於體內的真正陰氣不足引起,真正的陰氣不足,難道會引發腹瀉嗎?患者可能常感到肚臍下方疼痛,特別是在清晨時段,或者食物在胃中久久無法消化,導致噁心嘔吐和稀便,或者排泄物不是很臭,但可以看到完整的食物殘渣。這通常是由於下腹部缺乏溫暖,導致排泄口控制失靈;陰氣中的微火不足,導致中腹部容易寒冷。這些問題源於下腹部,因此我們稱之為真正陰氣不足。真正陰氣不足,通常是因為長期腹瀉,導致體內的津液消耗殆盡。
然而,上述的症狀,都可能是由於真正火氣不足,怎麼能說是真正陰氣不足呢?使用胃關煎這種藥物來治療是最優選。既然說是真正陰氣不足,怎麼能用胃關煎這種溫熱的藥物,並在健脾的同時加入熟地呢?
一、腎臟引起的腹瀉,就是前面提到的真正陰氣不足的情況。腎臟引起的腹瀉是因為腎臟虛弱,無法收納營養。治療這種情況,四神丸是最常見且有效的藥方,不需要追求複雜的療法。如果說腎臟引起的腹瀉就是真正陰氣不足,應該使用滋養陰氣的藥物來治療,反而可能會使腹瀉更加嚴重。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如果要讓陽氣在陰氣中生長,使腎氣更加堅固,八味地黃丸是最適合的選擇。但是,我用這個藥方,似乎還不是最好的,因此我特別研製了胃關煎、一氣丹、九氣、復陽丹等藥方。這些溫熱的藥物,怎麼可以治療真正陰氣不足呢?即使用來治療腎臟引起的腹瀉,也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一、對於長期的脾臟腹瀉,大多數情況下,其治療方法與先前的脾臟虛弱治療方法類似。但是對於新發的腹瀉,可以從表面症狀治療,對於長期的腹瀉,則不能這樣做。而且長期腹瀉無火,多是因為脾腎虛寒。長期腹瀉的病因很多,不能單純歸咎於脾腎虛寒,應參考《準繩》中的相關內容。如果只是因為脾虛導致的腹瀉,四君子湯和參朮湯是合適的選擇。對於腹瀉這種症狀,不適合使用湯劑。
一、如果腹瀉非常嚴重,如同倒水一般,元氣逐漸衰竭,應立即使用四味回陽飲,或者六味回陽飲,或者六味回陽主之。對於突然出現的這種腹瀉,使用這些藥方都會立即見效。突然的腹瀉也可能與火氣有關,不能單純認為是虛弱,應根據面色和症狀進行判斷並治療。一種由飲酒引起的腹瀉,飲酒的人常常會遇到。酒本身性質是熱的,但其品質卻是寒的。只能說它具有濕性,不能說它是寒的。因為酒的品質,導致產生寒濕,這是因為酒的性質去除了品質,而水分滯留成為寒氣。
水分滯留成為濕氣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說是寒氣就不對了。對於陽氣虛弱的人,情況就大不相同了。脾虛無法抵抗濕氣,而過多的濕氣就能產生寒氣,陽氣因為寒氣而逐漸衰弱,胃氣因為濕氣而逐漸虛弱。濕氣過多產生寒氣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脾臟受損的確存在,但認為這是陰寒是沒有道理的。我在四十歲以後,也曾經遭受這種疾病的困擾,我用自己的經驗來闡述,以糾正前人的誤解,避免誤導後人。我查找了各種治療方法,發現朱丹溪說:對於飲酒後早晨腹瀉的人,應該使用理中湯加葛根,或者酒蒸黃連丸。
王節齋說:飲酒後立即腹瀉的人,這是因為酒的熱量造成的,應該使用黃連、茵陳、乾薑、木香等藥物。薛立齋說:如果酒的濕氣尚未散去,脾氣尚未虛弱,應該使用這種藥物來分利濕氣。如果濕熱已經消退,中氣受到損傷,應該使用六君子湯來調節和補充中氣。他又說:酒性大熱,是一種無形的物質,無形的元氣受到傷害,應該使用葛花解酲湯。對於這些討論,看起來已經很全面了。然而,朱丹溪和王節齋的說法,不分寒熱,都使用黃連,這只看到了酒的熱性,卻忽略了酒的寒性,這樣的說法不足以信賴。
酒的濕氣傷害脾臟,使用健脾補中的藥物,這種說法確實正確。但如果說是寒濕,使用溫熱的藥物,必然會傷害人。古人說酒是腐蝕腸道的藥物,其熱性是顯而易見的。任何魚肉等食物,一旦經過酒糟,就會立即變熟腐爛。從這個角度來看,就不能使用溫熱的藥物了。只有薛氏的說法,雖然說酒性大熱,但重點放在脾臟上,這確實是個很好的觀點。立齋將重點放在脾臟上,但沒有提到寒氣。東垣也提到了脾臟受損,但沒有提到寒氣。景嶽創造了這種見解,大大誤導了後人。
我嘗試使用了這些藥方,最初服用葛花解酲湯,然後服用六君子湯、補中湯以及理中湯、八味湯,但都沒有效果。我深入思考,如果不大力補充命門,最終不會有任何好處。於是,我自己製作了胃關煎、右歸、一氣等藥方,用來治療我的疾病,最終得到了完全的康復。酒傷害胃部,但大力補充命門,就像不用刀子就殺死了它。有一個名叫馬含山的人,平時喜歡喝酒,身體軟弱無力,有些類似中風的症狀。我使用調理脾胃的藥物,加上清火的成分。
由酒引起的腹瀉,有一位醫生使用了金匱腎氣湯和八味湯來治療,結果導致患者口臭,口腔糜爛,無法忍受,最後死亡。這確實證明瞭酒傷病不可以使用溫熱藥物。如果堅持認為酒是熱性的,那麼被古法誤導的例子確實不少。認為酒是寒性的說法,也是追求新奇的言論,誤導了很多的人。古法不足以信賴,新的方法又怎能信賴呢?
如果肝氣不平,導致脹滿,應該使用解肝煎來先調理肝氣,應該使用疏肝氣的藥物,如木香、青皮、香附,這些可以直接作用於肝臟。解肝煎中並沒有疏肝的藥物,為什麼能說是解肝呢?
一、風泄的證狀,也應該辨別是風寒還是風熱。如果是風寒,那是因為風寒在胃部,脾土受到傷害,就像《內經》所說的春傷於風,夏生飧泄那樣。應該使用溫胃理中的方法來治療。東垣使用風藥來提升,這是一個大的原則,不一定需要溫胃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