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首卷 (1)
首卷 (1)
1. 經論總抄
(此篇總揭天地陰陽、人身造化、脈病治法、五臟六腑,昭然可考。)
三才,天地人也。天者,輕清而上浮;地者,重濁而下凝。陽之精者為日,東昇而西墜也;陰之精者為月,夜見而晝隱也。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
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始終也。玄氣凝空,水始生也;赤氣炫空,火始生也;蒼氣浮空,木始生也;素氣橫空,金始生也;黃氣際空,土始生也。
白話文:
三才、天地人
此篇總揭天地陰陽、人身造化、脈病治法、五臟六腑,昭然可考。
**三才,天地人也。**天地人,為宇宙萬物之根本。天者,輕清而上浮;地者,重濁而下凝。 天性輕靈向上,地性沉重向下。陽之精者為日,東昇而西墜也;陰之精者為月,夜見而晝隱也。 太陽是陽氣之精華,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月亮是陰氣之精華,夜晚顯現,白天隱藏。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 天的西北方向較為不足,因此西北偏陰,人右耳目也較左耳目不明亮;地的東南方向較為不足,因此東南偏陽,人左邊手腳也較右邊手腳力量弱。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天氣向下,地氣向上,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彼此相生相剋,循環不息。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 從凌晨到中午,是天陽最盛之時,屬於陽中之陽;從中午到傍晚,是天陽逐漸衰退,屬於陽中之陰;從傍晚到凌晨,是天陰最盛之時,屬於陰中之陰;從凌晨到日出,是天陰逐漸消散,屬於陰中之陽。人體亦與天地相應,遵循著陰陽消長的規律。
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始終也。 天地為萬物之根本,陰陽為血氣之根本,左右為陰陽之道路,水火為陰陽之徵兆,金木為生成之始終。玄氣凝空,水始生也;赤氣炫空,火始生也;蒼氣浮空,木始生也;素氣橫空,金始生也;黃氣際空,土始生也。 玄色的氣凝聚於空中,則水開始生成;赤色的氣在空中閃耀,則火開始生成;蒼色的氣漂浮於空中,則木開始生成;白色的氣橫跨於空中,則金開始生成;黃色的氣交織於空中,則土開始生成。
此篇文字揭示了天地陰陽的變化規律,並以此來解釋人體的造化,脈病的治法,以及五臟六腑的運作,昭然可考。
大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人者,得天地之正氣,靈於萬物者也。命者,天之賦也;精者,身之本也;形者,身之合也;氣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命門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白話文:
大自然中的陰陽交會,使萬物得以產生並發展成熟。男女生殖器官結合後,就能孕育新的生命。人類是得到天地之間最純淨、最有活力的能量,比其他生物更聰明有智慧的生命形式。人的生命是由上天所賜予的;身體裡的精華能量是生命的基礎;肉體是組成人類的基本元素;生命力來自宇宙間的原始力量;而控制這些力量的就是我們的精神和意識。
心中掌管著整個身心繫統,是最高領導者的角色,也是智能與理智的發源地。肺部就像一個宰相或總理的角色,負責管理所有的行政事務和政策制定。膽囊是一個公正且果敢的人員,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胸腔中央的心臟部位代表了忠誠的僕從,他們總是充滿歡笑和快樂。肝臟像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大將,它們在思考策略時非常敏銳。
胃和脾臟就像是糧庫的管理者,提供各種營養成分供應全身所需。大腸的功能像是運輸管道,把消化過的食物轉換為有用的物質排出體外。小腸則扮演著接受器的角色,接收食物並將其分解成為可以被吸收利用的小分子。腎臟是一種具有創造力的力量,它可以幫助人們發揮自己的才智和技能。
三焦是指人體內的通道和溝通方式,它們讓水分和其他流動性較高的物質通過。膀胱是一個儲存尿液的地方,在適當的時候透過排泄來完成它的功能。命門是精神和意念寄居的地方,男性用它來存放精子,女性則用它來連接胎兒。
三陽者,太陽、陽明、少陽也;三陰者,太陰、少陰、厥陰也。陽明者,兩陽合明也;厥陰者,兩陰交盡也。手太陽小腸經也,手陽明大腸經也,手少陽三焦經也,手太陰肺經也,手少陰心經也,手厥陰心包絡也。足太陽膀胱經也,足陽明胃經也,足少陽膽經也,足太陰脾經也,足少陰腎經也,足厥陰肝經也。
頭者,諸陽之所會;面者,五臟六腑之榮。鼻屬肺,肺和則鼻知香臭矣;目屬肝,肝和則目辨黑白矣;口屬脾,脾和則口知五穀矣;舌屬心,心和則舌知五味矣;耳屬腎,腎和則耳聞五音矣。
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垂,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俯,筋將憊矣。
白話文:
人體有三陽經和三陰經,分別為太陽、陽明、少陽,以及太陰、少陰、厥陰。陽明是兩陽經交匯的地方,厥陰是兩陰經交匯的地方。手部有太陽小腸經、陽明大腸經、少陽三焦經、太陰肺經、少陰心經、厥陰心包絡經;足部有太陽膀胱經、陽明胃經、少陽膽經、太陰脾經、少陰腎經、厥陰肝經。
頭部是所有陽經匯集的地方,也是五臟六腑精華的展現。鼻子屬於肺,肺氣平和,鼻子就能分辨香味和臭味;眼睛屬於肝,肝氣平和,眼睛就能辨別黑白;嘴巴屬於脾,脾氣平和,嘴巴就能品嚐五穀的味道;舌頭屬於心,心氣平和,舌頭就能品嚐五味;耳朵屬於腎,腎氣平和,耳朵就能聽見五音。
頭部是精氣神聚集的地方,頭部傾斜向下,精神就會衰弱;背部是胸腔的保護層,背部彎曲肩膀下垂,胸腔就會受損;腰部是腎臟所在的部位,腰部無法轉動,腎臟就會疲憊;骨骼是骨髓所在的部位,無法長時間站立,走路時會震顫,骨骼就會疲憊;膝蓋是筋腱所在的部位,無法彎曲伸直,走路時會駝背彎腰,筋腱就會疲憊。
九竅者,肝開竅於目,心開竅於耳,肺開竅於鼻,脾開竅於口,腎開竅於二陰。此以九竅言之。然心開竅於舌,腎開竅於耳。
發者,屬心稟火氣也;眉者,屬肝稟木氣也;須者,屬腎稟水氣也;咽者咽物,納水穀,接三脘以通胃也;喉者候氣,有九節,通五臟以系肺也。發者血之餘,神者氣之餘,爪者筋之餘,齒者腎之餘。魂者,神明之輔弼也;魄者,精氣之匡佐也。血為榮,榮者水穀之精氣也;氣為衛,衛者水穀之悍氣也。直行者,謂之經;旁行者,謂之絡也。
脈者,天真委和之氣也。三部,寸、關、尺也;九候,浮、中、沉也。五臟,心、肝、脾、肺、腎也;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也。
白話文:
人體有九個竅穴,肝氣通於眼睛,心氣通於耳朵,肺氣通於鼻子,脾氣通於嘴巴,腎氣通於生殖器。不過,心氣也通於舌頭,腎氣也通於耳朵。
頭髮屬於心臟的火氣,眉毛屬於肝臟的木氣,鬍鬚屬於腎臟的水氣。喉嚨負責吞嚥食物,接收水穀,連接三個脘部與胃部。喉嚨也負責呼吸,有九個關節,與五臟相連,連接著肺部。頭髮是血液的剩餘,神明是氣的剩餘,指甲是筋的剩餘,牙齒是腎的剩餘。魂魄是神明的輔助,精氣的匡佐。血液是營養,營養來自於水穀的精氣;氣是衛氣,衛氣來自於水穀的悍氣。直行的是經脈,旁行的是絡脈。
脈象是天賦本性的和合之氣。脈象分為三部,分別是寸、關、尺;又分為九候,分別是浮、中、沉。人體有五臟,分別是心、肝、脾、肺、腎;還有六腑,分別是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
聖人以左寸為心,左關為肝,左尺為腎,右寸為肺,右關為脾,右尺為命門者,法乎天也,非聖人之私也。蓋天之北為坎,南為離,東為巽,西為兌,包乎外者為乾,居乎中者為坤。人生與天地相似,左手天之東也,巽位在焉,巽為木,故肝木居乎左關。左關之前為心者,法南之離也;左關之後為腎者,法北之坎也。
右手天之西也,兌位在焉,兌為金,金者肺,《易》曰:乾為天為金,是肺為金而有乾象,故居右寸而位乎高。右關為脾者,脾為坤土,奠位乎中,以之而承乎肺下,此天高地下之義,乾坤象也。右尺為命門,命門者,火也,以水位而位火,此一陽生於二陰之義,正所以成坎也。
白話文:
古人認為,左寸代表心臟,左關代表肝臟,左尺代表腎臟,右寸代表肺臟,右關代表脾臟,右尺代表命門,這是根據天體運行規律而得出的,并非个人臆想。因为天體的北面屬坎,南面屬離,東面屬巽,西面屬兌,外圍為乾,中心為坤。人體與天地相應,左手对应天體的東方,即巽位,巽屬木,所以肝臟屬木,位於左關。左關前方為心臟,对应南方的離位;左關後方為腎臟,对应北方的坎位。
右手对应天體的西方,即兌位,兌屬金,金主肺,易經中說乾為天為金,所以肺屬金,具有乾的象徵,因此位於右寸,位置較高。右關為脾臟,脾臟屬坤土,居於中央,承接肺部之下,符合天高地下的道理,即乾坤的象徵。右尺為命門,命門屬火,位於水位卻是火,這是陰中有陽的道理,符合坎位的特性。
向非與天地相似,聖人安得以是而垂法哉?小腸附在左尺,大腸附在右尺。
每部中各有浮中沉三候,三而三之,為九候也。浮者至皮膚,候表及腑也;中者至肌肉,以候胃氣也;沉者至筋骨,候里及臟也。寸為陽為上部,法天,主心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關為陰陽之中為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臍之有疾也;尺為陰為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四時之脈者,弦、鉤、毛、石也。春脈弦,肝東方木也;夏脈鉤,心南方火也;秋脈毛,肺西方金也;冬脈石,腎北方水也;四季脈遲緩,脾中央土也。四時平脈,六脈俱帶和緩也,謂有胃氣。有胃氣曰生,無胃氣曰死。
白話文:
人體與天地並無相似之處,聖人又怎能以自身為法來制定規則呢?小腸位於左尺,大腸位於右尺。
每條經脈都有浮、中、沉三候,三種候合起來就是九候。浮候到達皮膚,可以診斷表證和腑臟病;中候到達肌肉,可以診斷胃氣;沉候到達筋骨,可以診斷裡證和臟腑病。寸口脈屬於陽脈,位於上部,對應天,主治心胸以上至頭部的疾病;關脈屬於陰陽交匯的中部,對應人,主治膈肌以下臍部的疾病;尺脈屬於陰脈,位於下部,對應地,主治臍以下至足部的疾病。
一年四季的脈象分別是弦、鉤、毛、石。春季脈象弦,對應肝臟,東方木;夏季脈象鉤,對應心臟,南方火;秋季脈象毛,對應肺臟,西方金;冬季脈象石,對應腎臟,北方水;四季脈象遲緩,對應脾臟,中央土。四時平脈,六脈都呈現和緩狀態,說明有胃氣。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相生者,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也。相剋者,謂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也。相生者吉,相剋者凶。如心見沉細,肝見短澀,腎見遲緩,肺見洪大,脾見弦長,皆遇克也;心見緩,肝見洪,肺見沉,脾見澀,腎見弦,皆遇我之所生也。
左手屬陽,右手屬陰。關前為陽,關後為陰。男子左手脈常大於右手者,為順也;女子右手脈常大於左手者,為順也。男子尺脈常弱,寸脈常盛,是其常也;女子尺脈常盛,寸脈常弱,是其常也。反者,女得男脈,男得女脈;男得女脈為不及,女得男脈為太過。不及固病,太過亦病,所謂過猶不及也。
白話文: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間存在相生和相剋的關係。相生指的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生吉利。相剋指的是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相剋凶險。例如,脈象中,心脈沉細,肝脈短澀,腎脈遲緩,肺脈洪大,脾脈弦長,都是遇到相剋的表現;心脈緩,肝脈洪,肺脈沉,脾脈澀,腎脈弦,都是遇到相生的表現。
左手屬陽,右手屬陰,關前為陽,關後為陰。男性左手脈通常比右手脈強,女性右手脈通常比左手脈強,這都是正常的現象。男性尺脈通常偏弱,寸脈通常偏盛,女性尺脈通常偏盛,寸脈通常偏弱,也是正常的現象。如果男性脈象與女性相同,女性脈象與男性相同,就屬於異常情況。男性脈象偏向女性,屬於不及,女性脈象偏向男性,屬於太過。不及和太過都會導致疾病,正如過猶不及的道理。
人迎者,左手關前一分是也;氣口者,右手關前一分是也。人迎以候天之六氣,風寒暑濕燥火之外感也;氣口以候人之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之內傷也。人迎脈緊盛,大於氣口一倍,屬表為陽為腑也;氣口脈緊盛,大於人迎一倍,屬裡為陰為臟也。屬表為感風寒,屬裡為內傷飲食。
人迎、氣口俱緊盛,為夾食傷寒,為內傷挾外感也。男子久病,氣口充於人迎者,有胃氣也;女子久病,人迎充於氣口者,有胃氣也。病雖重,可治。反此者,逆也。外因者,六淫之邪也;內因者,七情之氣也;不內外因者,飲食、勞倦、跌撲也。
六脈者,浮、沉、遲、數、滑、澀也。浮者為陽,在表,為風,為虛也;沉者為陰,在裡,為濕,為實也。遲者為陰,寒在臟也;數者為陽,熱在腑也。滑者,血多氣少也;澀者,氣滯血枯也。
白話文:
人迎脈象:在左手中指前方一分處的脈搏;氣口脈象:在右手中指前方一分處的脈搏。人迎脈象用來診斷天氣的六種氣候變化,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等外感因素;氣口脈象則用來診斷人的七種情緒變化,如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內傷因素。人迎脈象強大且大於氣口脈象一倍,表示外感症狀,即表徵為陽性或腸道疾病;氣口脈象強大且大於人迎脈象一倍,表示內傷症狀,即表徵為陰性或臟器疾病。表徵為風寒侵襲,而內傷則是飲食問題。
當人迎和氣口脈象都強大時,代表有內傷加外感的問題。男性長期生病,氣口脈象比人迎脈象強大,表示仍有胃氣存在;女性長期生病,人迎脈象比氣口脈象強大,也表示有胃氣存在。即使病情嚴重,只要符合這些情況,仍然有治療的可能性。不符合上述情況的,則表示病情發展到逆轉的狀態。
外因:指的是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邪氣;內因:指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緒;若無外因或內因,則可能是由飲食過量、勞累、跌倒或撞擊所引起。
脈象有六種:浮、沈、遲、數、滑、澀。浮象表示陽性,在表層,與風、虛弱有關;沈象表示陰性,在內部,與濕、實質有關。遲象表示陰性,與臟器的寒氣相關;數象表示陽性,與腑器的熱氣相關。滑象表示血液豐富而氣息較少;澀象表示氣體阻塞,血液枯竭。
八要者,表、里、虛、實、寒、熱、邪、正也。表者,病不在裡也;里者,病不在表也。虛者,五虛也;實者,五實也。寒者,腑臟積冷也;熱者,腑臟積熱也。邪者,外邪相干也;正者,臟腑自病也。
七表者,浮、芤、滑、實、弦、緊、洪也。八里者,微、沉、緩、澀、遲、伏、濡、弱也。九道者,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也。七死者,雀啄、屋漏、彈石、解索、魚翔、蝦游、釜沸也。
奇經八脈者,陽維、陰維、陽蹺、陰蹺、衝脈、任脈、督脈、帶脈也。
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
五運主病者,謂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木;諸病癢瘡,皆屬於心火;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土;諸氣膹郁,皆屬於肺金;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水。
白話文:
八要指的是表、里、虛、實、寒、熱、邪、正。表是指病症不在內臟,里是指病症不在表面。虛是指五種虛證,實是指五種實證。寒是指腑臟積累寒冷,熱是指腑臟積累熱氣。邪是指外邪入侵,正是指臟腑本身的病變。
七表脈象是指浮、芤、滑、實、弦、緊、洪,八里脈象是指微、沉、緩、澀、遲、伏、濡、弱。九道脈象是指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七死脈象是指雀啄、屋漏、彈石、解索、魚翔、蝦游、釜沸。
奇經八脈是指陽維脈、陰維脈、陽蹺脈、陰蹺脈、衝脈、任脈、督脈、帶脈。
人有病卻脈象正常,稱為內虛。脈象有病卻人無病,稱為行屍。
五運主病指的是,風、掉眩等病症屬於肝木;癢瘡等病症屬於心火;濕腫滿等病症屬於脾土;氣膹郁等病症屬於肺金;寒收引等病症屬於腎水。
六氣為病者,謂諸暴強直、支痛、軟戾、裡急、筋縮,皆屬於風。厥陰風木,乃肝膽之氣也。諸病喘嘔、吐酸、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鼓之如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郁腫脹、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衊血汙,皆屬於熱。少陰君火之熱,乃真心小腸之氣也。
諸經強直、積飲、痞膈中滿、霍亂吐下、體重胕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太陰濕土,乃脾胃之氣也。諸熱瞀瘈、暴瘖冒眛、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痠痛、氣逆衝上、禁慄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眛不明、暴注、瞤瘈、暴病暴死,皆屬於火。少陽相火之熱,乃心包絡三焦之火氣也。
白話文:
六種外氣入侵人體,就會導致各種疾病。例如,身體疼痛僵硬、四肢無力、腹痛、小便困難、肌肉痙攣等,都屬於風邪入侵。風邪屬於肝膽之氣。另外,氣喘嘔吐、胃酸、腹瀉、抽筋、小便混濁、腹部脹滿、癰疽腫瘤、疹子、吐瀉、昏迷、腫脹、鼻塞流鼻血、出血、血崩、閉經、發燒畏寒、顫抖驚恐、悲傷狂躁、鼻出血,這些都屬於熱邪入侵。熱邪屬於心臟和小腸之氣。
還有,四肢僵硬、體內積水、胸悶腹脹、霍亂吐瀉、身體沉重水腫、肌肉鬆軟,按壓沒有彈性,這些都屬於濕邪入侵。濕邪屬於脾胃之氣。最後,發熱昏迷、突然失聲、躁動狂躁、罵人驚恐、身體水腫疼痛、氣逆上衝、神志不清、打噴嚏嘔吐、瘡瘍、喉嚨痛、耳鳴失聰、嘔吐食物無法下嚥、視力模糊、抽搐、暴病暴死,這些都屬於火邪入侵。火邪屬於心包絡和三焦之氣。
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陽明燥金,乃肺與大腸之氣也。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沏清冷,癥瘕、㿗疝、堅痞、腹滿急痛、下痢清白、食已不飢、吐利腥穢、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屬於寒,乃腎與膀胱之氣也。
亢則害,承乃制者,寒極生熱,熱極生寒,木極而似金,火極而似水,土極而似木,金極而似火,水極而似土也。
五虛者,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也。漿粥入胃,瀉止則生。
五實者,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瞀悶也。大小便通利,得汗者生。
五勝者,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瀉泄。
白話文:
乾燥、枯竭、皮膚粗糙、裂開,都屬於燥。陽明燥金,是肺和大腸的氣。各種疾病上下,如果排出的是清澈、寒冷的水液,症瘕、疝氣、堅硬的腫塊、腹脹急痛、清白稀便、飯後不餓、嘔吐腥臭、身體屈伸不便、手腳發冷、閉塞不通,都屬於寒,是腎和膀胱的氣。
過度就會有害,因此要互相制衡。寒極則生熱,熱極則生寒,木極則似金,火極則似水,土極則似木,金極則似火,水極則似土。
五虛是指脈搏細弱、皮膚冰冷、氣息微弱、前後泄瀉、飲食不入。喝粥喝漿,瀉止則生。
五實是指脈搏強盛、皮膚發熱、腹部脹滿、前後不通、昏迷。大小便通暢,出汗則生。
五勝是指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泄瀉。
五惡者,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
六脫者,脫氣、脫血、脫津、脫液、脫精、脫神也。
五勞者,久視傷血,勞於心也;久臥傷氣,勞於肺也;久坐傷肉,勞於脾也;久立傷骨,勞於腎也;久行傷筋,勞於肝也。心勞神損,肺勞氣損,脾勞食損,肝勞血損,腎勞精損。
六極者,盡力謀慮,勞傷乎肝,應乎筋極。曲運神機,勞傷乎心,應乎脈極。意外過思,勞傷乎脾,應乎肉極。預事而憂,勞傷乎肺,應乎氣極。矜持志節,勞傷乎腎,應乎骨極。此五勞應乎五極者也。精極者,五臟六腑之氣衰,形體皆極,眼視無明,齒焦發落,體重耳聾,行履不止,邪氣逆於六腑,厥於五臟,故成精極。
白話文:
五臟各有所惡,心怕熱,肺怕冷,肝怕風,脾怕濕,腎怕燥。六種脫症,分別是脫氣、脫血、脫津、脫液、脫精、脫神。五種勞損,分別是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心勞傷神,肺勞傷氣,脾勞傷食,肝勞傷血,腎勞傷精。六種極症,分別是過度謀慮傷肝、過度用腦傷心、過度思慮傷脾、過度憂慮傷肺、過度操勞傷腎。這五種勞損對應著五種極症。精氣耗盡,五臟六腑功能衰退,身體虛弱,視力模糊,牙齒鬆動脫落,體重減輕,耳朵失聰,行走困難,邪氣逆襲,導致五臟六腑機能失調,最終導致精氣耗竭。
五臟受病者,憂愁思慮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恚怒氣逆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坐濕入水則傷腎。
五損者,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臟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也。
四時發病者,春傷於風,夏必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冬傷於寒,春必溫病。
白話文:
五臟生病的原因,憂愁思慮會傷心,受寒喝冷水會傷肺,生氣發怒會傷肝,飲食勞累會傷脾,坐濕地或泡水會傷腎。
五種損傷,第一種損傷表現在皮毛上,皮膚收縮毛髮脫落;第二種損傷表現在血脈上,血脈虛弱,無法滋養五臟六腑;第三種損傷表現在肌肉上,肌肉消瘦,飲食無法轉化為肌肉;第四種損傷表現在筋骨上,筋骨鬆弛無法自主收縮;第五種損傷表現在骨頭上,骨頭萎縮無法起床。從上往下發展,骨頭萎縮無法起床的人會死;從下往上發展,皮膚收縮毛髮脫落的人也會死。然而,肺部受損就需要補氣,心臟受損就需要調和氣血,脾臟受損就需要調整飲食,適應寒溫,肝臟受損就需要放鬆,腎臟受損就需要補充精氣。
四季發病的情況,春天受風寒,夏天就會腹瀉;夏天受暑熱,秋天就會發瘧疾;秋天受潮濕,冬天就會咳嗽;冬天受寒冷,春天就會得溫病。
凡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在表者,汗而發之;在裡者,下而奪之;高者,因而越之;慓悍者,按而收之;臟寒虛脫者,治以灸焫;脈病攣痹者,治以針刺;血實蓄結腫熱者,治以砭石;氣滯痿厥寒熱者,治以導引;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者,治以醪醴;血氣凝注,病生於筋脈者,治以熨藥。然又必先歲氣,無伐天和。
能合色脈,可以萬全。化而裁之存乎變,神而明之存乎人。此先聖作之於前,諸賢述之於後,誠入門之階梯,乃醫家之總領也。
白話文:
所有疾病的初期,可用針灸治療。當病情加重時,則應等待其自然減弱。因此,對於輕微的病症要積極治療,對嚴重的病症則要適度處理。體質虛弱的人,可以用溫和的方法來調理;精氣不足的人,則需要用滋補的食物或藥物來補充。如果病情在表面,可用發汗的方法來消除;若在內部,則需用排便的方式來清除。對於高熱的病症,應使用降溫的方法;對於急躁的病症,則需用平和的方法來控制。對於內臟虛寒、虛脫的情況,可用灸法來治療;對於脈象緊張、脈絡阻塞的病症,則可用針刺的方法來疏通;對於血液積聚、腫熱的病症,可用砭石來治療;對於氣血阻滯、四肢麻木的病症,可用導引的動作來緩解;對於經絡不通、導致肢體不靈活的病症,可用酒類來調理;對於血液凝結、影響筋脈的病症,可用藥膏來外敷。然而,在進行治療時,必須考慮到年份的氣候特點,不要破壞自然的和諧。
能夠結合症狀與脈象,可以實現全面的治療。變化莫測,取決於個人的理解和應用。這是前人的智慧,後人不斷的完善,是進入醫學領域的基礎,也是醫學的總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