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7)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7)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酒連丸,三消。即酒煮黃連丸。
腎氣丸(濟生),三消。
熟地,山藥,山茱萸(去核),茯苓,牡丹皮,澤瀉,五味子,鹿角(鎊。各一兩),沉香(不見火),官桂(各五錢)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鹽湯、米飲任下。弱甚者加附子一兩。
蓯蓉丸(三因),三消。
蓯蓉(酒浸),磁石(煅碎),熟芐(酒浸),山茱萸(去核),桂心,山藥,牛膝(酒浸),茯苓(去皮),黃耆(蜜炙),澤瀉,鹿茸,遠志,石斛,覆盆子,五味子,破故紙,萆薢,巴戟,菟絲子,龍骨,附子(炮),杜仲(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麻仁丸(和劑),大便閉。
厚朴(薑製。五錢),白芍,枳實,大黃(蒸。各一兩),麻子仁(另研),杏仁(去皮尖。炒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臨臥白湯下。大便利即止。
潤腸丸(濟生),大便閉。
肉蓯蓉(酒浸。烘二兩),沉香(一兩。別研)
上為末。麻子研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飲下七十丸。
威靈丸(得效),大便閉。
黃耆(蜜炙),枳實,威靈仙(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湯下。忌茶。
烏頭丸(千金增入),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烏頭(六銖),附子(半兩),蜀椒(半兩),乾薑,赤石脂(各一兩)
蜜丸麻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之。
大戊己丸(和劑)
蓽茇,肉桂(各四兩),乾薑(炮),良薑(各六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
桂香丸(三因),溏泄。
附子,肉豆蔻,白茯苓(各一兩),桂心,白姜,木香(各五錢),丁香(一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乳豆丸(得效)溏泄。
肉豆蔻(生。為末)
上用通明乳香酒浸。研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桃花丸(和劑)溏泄。
赤石脂,乾薑(等分)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
香連丸(直指),溏泄。
黃連(二十兩),吳茱萸(十兩。同黃連炒赤色。去梗不用),木香(四兩八錢)
上為末。醋糊。丸如豆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大七香丸,溏泄。
木香,丁香,檀香,甘松,丁皮,橘皮,砂仁,白豆蔻,三稜,莪朮(醋煮。各四兩),大茴香(二兩半)
上為末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快脾丸,(魏氏)溏泄。
生薑(六兩淨洗。切片。以飛面四兩和勻。就日中曬乾),橘皮(一兩),甘草(炙),丁香(各一兩),砂仁(三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薑湯送下。
五味丸(本事),溏泄。
益智仁(炒),蓯蓉(酒洗。焙),巴戟(去心),人參,五味子,骨碎補(去毛),土茴香(炒),白朮,覆盆子,四龍骨,熟芐,牡蠣,菟絲子(等分)
白話文:
酒連丸,治療三消(指多飲、多食、多尿的病症)。就是用酒煮過的黃連製成的丸藥。
腎氣丸(濟生方),治療三消。 成分包含:熟地黃、山藥、山茱萸(去除果核)、茯苓、牡丹皮、澤瀉、五味子、鹿角(鎊成碎末)、沉香(不經火烤)、官桂(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用鹽水或米湯送服。體質虛弱的人可加入附子一兩。
蓯蓉丸(三因方),治療三消。 成分包含:肉蓯蓉(酒浸)、磁石(煅燒打碎)、熟地黃(酒浸)、山茱萸(去除果核)、桂心、山藥、牛膝(酒浸)、茯苓(去皮)、黃耆(蜜炙)、澤瀉、鹿茸、遠志、石斛、覆盆子、五味子、破故紙、萆薢、巴戟天、菟絲子、龍骨、附子(炮製過)、杜仲(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麻仁丸(和劑方),治療大便不通。 成分包含:厚朴(用薑汁製過)、白芍、枳實、大黃(蒸過)、麻子仁(另外研磨)、杏仁(去皮尖,炒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睡前用白開水送服,大便通暢後即可停止服用。
潤腸丸(濟生方),治療大便不通。 成分包含:肉蓯蓉(酒浸後烘乾,二兩)、沉香(一兩,另外研磨)。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研磨過的麻子汁調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七十丸。
威靈丸(得效方),治療大便不通。 成分包含:黃耆(蜜炙)、枳實、威靈仙(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忌飲茶。
烏頭丸(千金方增補),治療心痛連帶背痛,或背痛連帶心痛。 成分包含:烏頭(六銖)、附子(半兩)、蜀椒(半兩)、乾薑、赤石脂(各一兩)。 用蜂蜜調和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先吃飯後服用三丸,每日三次。若效果不顯著,可稍微增加服用量。
大戊己丸(和劑方)。 成分包含:蓽茇、肉桂(各四兩)、乾薑(炮製過)、良薑(各六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用米湯送服三十丸。
桂香丸(三因方),治療大便溏稀。 成分包含:附子、肉豆蔻、白茯苓(各一兩)、桂心、白薑、木香(各五錢)、丁香(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用米湯送服五十丸。
乳豆丸(得效方),治療大便溏稀。 成分包含:肉豆蔻(生的,磨成粉末)。 用通明乳香酒浸泡後研磨成膏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用米湯送服五十丸。
桃花丸(和劑方),治療大便溏稀。 成分包含:赤石脂、乾薑(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香連丸(直指方),治療大便溏稀。 成分包含:黃連(二十兩)、吳茱萸(十兩,與黃連一同炒至赤色,去除梗不用)、木香(四兩八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成如豆子大小的藥丸。空腹用米湯送服五十丸。
大七香丸,治療大便溏稀。 成分包含:木香、丁香、檀香、甘松、丁皮、橘皮、砂仁、白豆蔻、三稜、莪朮(醋煮過,各四兩)、大茴香(二兩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調和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
快脾丸(魏氏方),治療大便溏稀。 成分包含:生薑(六兩,洗淨切片,與四兩麵粉拌勻後曬乾)、橘皮(一兩)、甘草(炙過)、丁香(各一兩)、砂仁(三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用薑湯送服。
五味丸(本事方),治療大便溏稀。 成分包含:益智仁(炒過)、肉蓯蓉(酒洗後烘乾)、巴戟天(去心)、人參、五味子、骨碎補(去毛)、土茴香(炒過)、白朮、覆盆子、龍骨、熟地黃、牡蠣、菟絲子(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調和製成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