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13)

回本書目錄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13)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上為末。糯米糊。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空心以酒或冷水下。婦人醋湯下。(妊婦忌服)

硃砂丹(本事)

硝石(研),砒(同硝石入罐內。煅出火毒),膩粉(研),粉霜(研。各五錢),礬(枯),黃丹,硃砂(各一兩),乳香,桂府滑石(各三錢)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粟米飲下。未愈。加丸數。

鎮心丹(和劑),驚悸。

酸棗仁(炒),車前子,五味子,麥門冬(去心),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並皮),天門冬(去心),熟地黃,遠志(甘草煮),山藥,人參,肉桂(減半),龍齒,硃砂(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食後或臨睡。白湯下。

還魂丹(增入),治中惡已死。

麻黃(三兩),桂枝(二錢),杏仁(十二粒)

上作一服。水煎。灌下即蘇。

續骨丹(增入),折傷。

乳香,沒藥,孩兒茶,繭殼(燒灰。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接骨。黃酒下。欲下血。燒酒下。

黑白丹(拔萃),瘰癧。

烏蛇(去頭尾。酒煮。去骨),白花蛇(去頭尾。酒煮去骨。各一條),雄黃(二錢研),大黃(煨。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調服。

神仙聚寶丹(和劑),經滯作痛。及產後惡血未盡諸證。

當歸,沒藥,琥珀,木香,乳香(各一兩),辰砂(五錢),麝香(一錢)

上為末。糊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酒磨下。如一切難產及產後敗血衝心。惡露未盡。入童便服。

膏類

百花膏(濟生),嗽血。

百合,款冬花(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龍眼大。臨臥嚼薑湯送下一丸。

瓊玉膏(增入),治乾咳勞嗽。

生地汁,人參,白茯(各等分)

上為末。調和蜜、白湯任下。

太乙膏,治一切癰瘡。

玄參,白芷,當歸,肉桂,大黃,赤芍藥,生芐(各一兩)

上切片。麻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冬十。煎熬去渣。取淨油。再熬。次下黃丹。不住手攪。滴水不散為度。

白話文:

丸藥、丹藥、膏藥類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糯米糊製成丸子,大小如芡實一般。每次服用一丸,空腹時用酒或冷水送服。婦女則用醋湯送服。(孕婦忌服)

硃砂丹(出自《本事方》)

  • 硝石(研磨)、砒霜(與硝石一同放入罐中,煅燒去除火毒)、膩粉(研磨)、粉霜(研磨,各五錢)、枯礬、黃丹、硃砂(各一兩)、乳香、桂府滑石(各三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糊狀物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五丸,用粟米湯送服。如果未見好轉,可以增加丸數。

鎮心丹(出自《和劑局方》),主治驚悸。

  • 酸棗仁(炒)、車前子、五味子、麥門冬(去心)、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心及外皮)、天門冬(去心)、熟地黃、遠志(用甘草煮過)、山藥、人參、肉桂(減半)、龍齒、硃砂(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綠豆一般,外面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或睡前用白開水送服。

還魂丹(新增方),主治中惡(突然昏倒,類似於現代的休克)已死。

  • 麻黃(三兩)、桂枝(二錢)、杏仁(十二粒)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用水煎煮後,灌入患者口中,即可甦醒。

續骨丹(新增方),主治跌打損傷。

  • 乳香、沒藥、孩兒茶、繭殼(燒成灰,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黃酒送服以接骨。如要活血化瘀,則用燒酒送服。

黑白丹(出自《拔萃》),主治瘰癧(淋巴結核)。

  • 烏蛇(去除頭尾,用酒煮過後去骨)、白花蛇(去除頭尾,用酒煮過後去骨,各一條)、雄黃(二錢,研磨)、大黃(煨過,五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間,用開水調服。

神仙聚寶丹(出自《和劑局方》),主治經血停滯導致的疼痛,以及產後惡露未盡等症狀。

  • 當歸、沒藥、琥珀、木香、乳香(各一兩)、辰砂(五錢)、麝香(一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糊狀物製成丸子,大小如龍眼一般。每次服用一丸,用酒磨服。對於各種難產以及產後惡血上衝心胸、惡露未盡等情況,可用童子小便送服。

膏藥類

百花膏(出自《濟生方》),主治咳血。

  • 百合、款冬花(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龍眼一般。臨睡前嚼服,用薑湯送服一丸。

瓊玉膏(新增方),主治乾咳勞嗽。

  • 生地汁、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後,用白開水隨意送服。

太乙膏,主治一切癰瘡。

  • 玄參、白芷、當歸、肉桂、大黃、赤芍藥、生芐(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片,用麻油二斤浸泡。春天浸泡五天,夏天三天,秋天七天,冬天十天。煎熬後去除藥渣,取淨油,再次熬煮,然後加入黃丹,不停攪拌,直到滴入水中不會散開的程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