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11)

回本書目錄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11)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二氣丹(濟生),硝石,硫黃(等分)

上為末。於銀石器內。火炒黃色。再研。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新汲井水下。

返陰丹(活人),傷風寒邪中陰經陰證。

硫黃(透明者研。五兩),硝石(另研),太陰玄精石(另研。各二兩),乾薑(炮),附子(炮),桂心(各五錢)

上用鐵銚。先鋪玄精石。次下硝石各一半。中間鋪硫黃末。仍將二石余藥末蓋上。以鐵盞合著。熟炭火三片。燒令得所。勿令煙出。急取瓦盆合著地上四圍炭火。蓋勿令煙出。候冷取出。研細。入藥末。糊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煎艾湯下。汗出為度。未回。乃著艾炷。灸臍下丹田、氣海。

更不回。以蔥啖熨之。此法亦治氣虛陽脫。體冷無脈。氣息欲絕。不省人事。及傷寒陰厥。百藥不效者。

黑錫丹(和劑),痞塞。

黑錫(熔化),硫黃(與黑錫結成子各二兩),破故紙,金鈴子,肉豆蔻,木香,茴香(各一兩),沉香,葫蘆巴,附子,陽起石,官桂(各五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鹽湯下。

靈砂丹(和劑)

水銀(一斤),硫黃(四兩)

上二味。新銚內炒成砂子。入水火鼎。煅煉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井化水、米飲、棗湯、人參湯任意下。量病輕重。增至五七丸。忌豬、羊肉、血、綠豆粉、冷滑之物。

復元丹(三因),腫。

附子(炮。二兩),木香,茴香(炒),川椒(炒出汗),厚朴(薑製),獨活,白朮,陳皮,吳茱萸(炒),桂心(各一兩),澤瀉(兩半),肉豆蔻(煨),檳榔(各五錢)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蘇湯下。

紫霞丹(楊氏),鼻衄。

硫黃,針砂(各四兩),五倍子(二兩)

上用砂鍋。水煮一時。放冷。先揀去五倍子。次淘去針砂。次將硫黃。以皮紙於灰上滲干。團作一塊。用荷葉裹。安地上。大火煉。候藥紅即去火。經宿。研極細。飯膏丸。如皂角子大。陰乾。白湯下。

三炒丹(和劑),嗽血。

吳茱萸(破故紙一兩同炒),草果仁(小茴香一兩同炒),葫蘆巴(山茱萸一兩同炒。俱候香熟。除去同炒藥。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鹽湯下。

火府丹(本事),小便血。

木通,黃芩,生芐(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木通湯下。

太陽丹(和劑),頭痛。

川烏,南星(等分)上為末。連須蔥白搗爛。調帖太陽痛處。

茸砂丹(魏氏)

辰砂,草烏,瞿麥,黃藥子(各一兩)

上為粗末。瓷碗一隻。以薑汁塗炙數次。入砂在內。上鋪余藥。復以盞蓋了。掘一小坑。安碗在內。用熟炭火五斤。煅令火盡。吹去草烏藥灰。取辰砂研末。或只獨用辰砂末。每服一錢半。淡薑湯下。或加鹿茸。燼去毛。切片。酒浸為末。三兩棗肉。丸如梧桐子大。人參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丸劑、丹劑、膏劑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二氣丹(濟生方)

硝石、硫磺(等份)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在銀製或石製的器具中,用火炒至黃色,再研磨。用糯米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剛汲取的井水送服。

返陰丹(活人方)

用於治療因風寒侵襲,導致陰經受損的陰證。

硫磺(選用透明的,研磨成粉,五兩)、硝石(另研磨成粉,二兩)、太陰玄精石(另研磨成粉,二兩)、乾薑(炮製過,五錢)、附子(炮製過,五錢)、桂心(五錢)

先在鐵製鍋中,鋪上玄精石,接著放入一半的硝石,中間鋪上硫磺粉,再用剩餘的玄精石和硝石藥粉覆蓋。用鐵盞蓋住,用三片燒紅的木炭加熱,直到藥材煉製完成,過程中不要讓煙冒出。立即用瓦盆蓋住鍋子,放置在地上,周圍用炭火加熱,同樣不要讓煙冒出。等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細粉,加入其他藥粉,用糊狀物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艾草湯送服,以出汗為止。如果沒有好轉,就在肚臍下方的丹田、氣海穴位上用艾柱灸。

如果還是沒有好轉,可以用蔥白搗爛後熱敷。這個方法也適用於治療氣虛導致陽氣脫失,身體冰冷、脈搏微弱、呼吸急促、神志不清,以及傷寒引起的陰厥,其他藥物都無效的情況。

黑錫丹(和劑方)

用於治療胸腹痞塞。

黑錫(熔化)、硫磺(與黑錫凝結成塊,各二兩)、破故紙、金鈴子、肉豆蔻、木香、茴香(各一兩)、沉香、葫蘆巴、附子、陽起石、官桂(各五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鹽湯送服。

靈砂丹(和劑方)

水銀(一斤)、硫磺(四兩)

將上述兩種藥材放入新鍋中炒成砂狀,再放入水火鼎中鍛煉成粉末。用糯米糊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可以用井水、米湯、棗湯、人參湯等任意送服。根據病情輕重,可以增加至五到七丸。服用期間忌食豬肉、羊肉、血、綠豆粉、寒涼滑膩的食物。

復元丹(三因方)

用於治療腫脹。

附子(炮製過,二兩)、木香、茴香(炒過)、川椒(炒至出汗)、厚朴(用薑製過)、獨活、白朮、陳皮、吳茱萸(炒過)、桂心(各一兩)、澤瀉(一兩半)、肉豆蔻(煨過)、檳榔(各五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糊狀物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紫蘇湯送服。

紫霞丹(楊氏方)

用於治療鼻出血。

硫磺、針砂(各四兩)、五倍子(二兩)

將上述藥材放入砂鍋中,用水煮一個時辰,放涼。先將五倍子挑出,再將針砂淘洗掉。接著將硫磺用皮紙包裹,放在灰燼上吸乾水分,團成一塊,用荷葉包好,放在地上,用大火燒煉,等藥材變紅就停止加熱,靜置一夜,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飯糊做成如皂角子大小的藥丸,陰乾,用白開水送服。

三炒丹(和劑方)

用於治療咯血。

吳茱萸(與破故紙一同炒,一兩)、草果仁(與小茴香一同炒,一兩)、葫蘆巴(與山茱萸一同炒,一兩)(都要等炒熟,再將一起炒的藥材取出,各留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十丸,用鹽湯送服。

火府丹(本事方)

用於治療小便出血。

木通、黃芩、生芐(等份)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用木通湯送服。

太陽丹(和劑方)

用於治療頭痛。

川烏、南星(等份)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將連須蔥白搗爛,調和藥粉後敷在太陽穴疼痛處。

茸砂丹(魏氏方)

辰砂、草烏、瞿麥、黃藥子(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取一個瓷碗,用薑汁塗抹多次後在火上烤乾,放入辰砂,上面鋪上其他藥材,再用碗蓋住。挖一個小坑,將碗放入坑中,用五斤燒紅的木炭煅燒,直到炭火燒盡。吹去草烏的灰燼,取出辰砂研磨成粉末。也可以單獨使用辰砂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用淡薑湯送服。也可以加入鹿茸,燒去毛後切片,用酒浸泡後研磨成粉末,再用三兩棗肉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人參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