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8)

回本書目錄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8)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二神丸(本事)

破故紙(炒。四兩),肉豆蔻(生。二兩)

上為末。以大肥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同煮爛。去姜取棗肉研膏。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下五十丸。

椒樸丸(魏氏)

益智仁(去殼炒),川椒(炒出汁),厚朴(薑製炒),陳皮(去白),白姜,小茴香(炒),青鹽(於銀石器內。水浸前藥。慢火煮。乾燥。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酒、鹽湯任下。

小茴香丸(本事)

舶上茴香(炒),葫蘆巴,破故紙(炒),白龍骨(煆。各一兩),木香(一兩半),胡桃(去殼。二十一枚),羊腰子(三對、切開。入鹽一兩半。擦炭火焙熟研)

上為末。酒糊蒸餅。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

椒附丸(和劑)

附子(炮),川椒(去子炒),檳榔(各五錢),陳皮(去白),牽牛(炒),五味子,石菖蒲,乾薑(炮。各一兩)

上以好米醋於瓷器內。煮令乾。烘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鹽湯任下。婦人血海冷。當歸酒下。泄瀉。米飲下。冷痢。薑湯下。赤痢。甘草湯下。俱空心服。

黃連阿膠丸(和劑),交腸。

阿膠(炒。一兩),黃連(三兩),茯苓(二兩),

上為末。水煮阿膠膏搜和。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空心酒、米飲任下。

駐車丸(和劑),瀉血。

阿膠(炒成珠為末米醋熬成膏),當歸(各五兩),黃連(十兩),乾薑(炒。三兩)

上為末。以醋煮阿膠膏。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飲下三十丸。日進三服。小兒丸如麻子大。更量大小。加減丸數。

豬肝丸(千金增入),治下痢腸滑。飲食及服藥俱完出。

豬肝(一斤熬干),黃連(二兩),烏梅肉(二兩),阿膠(二兩),胡粉(七棋子)

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三。(亦可散服方寸匕)

蒜連丸(濟生)

獨蒜頭(十枚),黃連(去蘆。不拘多少。為末)

上以蒜煨熟。搗碎和運。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陳米飲任下四十丸。

斷紅丸(濟生)

側柏葉,川續斷(酒浸),鹿茸(去毛。醋炙),附子(炮。去皮臍),阿膠(蛤粉炒成珠),黃耆(去蘆),當歸(酒洗。各一兩),白礬(枯。五錢)

上為末。醋煮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釣腸丸(和劑)

栝蔞(二枚。燒存性),胡桃仁(十五枚。不油者就罐內燒存性),白礬(枯),綠礬(枯),半夏白附子,南星(各生用),雞冠花(炒。各五兩),枳殼(去穰。麩炒),附子(去皮尖。生用)訶子(煨。去核各二兩),蝟皮(二枚。罐內燒存性)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

黃連丸(濟生),痢。

白話文: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

二神丸

將炒過的破故紙四兩和生的肉豆蔻二兩磨成粉末。用四十九顆大肥棗和切好的生薑四兩一起煮爛,去除薑後取棗肉研成膏狀,再將藥粉加入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淡鹽水送服五十丸。

椒樸丸

將去殼炒過的益智仁、炒至出汁的川椒、用薑製炒過的厚朴、去白的陳皮、白薑、炒過的小茴香,以及用青鹽浸泡在水中,再將上述藥材放入其中,以小火煮乾的青鹽(以上藥材等分),全部磨成粉末,用酒調製米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服用時可用酒或淡鹽水送服。

小茴香丸

將炒過的舶上茴香、葫蘆巴、炒過的破故紙、煅燒過的白龍骨(各一兩)、木香(一兩半)、去殼的胡桃(二十一枚),以及切開的羊腰子(三對),加入鹽一兩半擦拭後用炭火烤熟,再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酒調製米糊蒸熟後製成餅狀,再捏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用酒送服。

椒附丸

將炮製過的附子、去籽炒過的川椒、檳榔(各五錢),去白的陳皮、炒過的牽牛、五味子、石菖蒲、炮製過的乾薑(各一兩),用好的米醋浸泡於瓷器內煮乾後,烘乾磨成粉末。再用醋煮過的麵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可用酒或淡鹽水送服。婦女若有血海寒冷的症狀,可用當歸酒送服;若有腹瀉,可用米湯送服;若有冷痢,可用薑湯送服;若有赤痢,可用甘草湯送服。以上均為空腹服用。

黃連阿膠丸,可治療腸道不適

將炒過的阿膠(一兩)、黃連(三兩)、茯苓(二兩)磨成粉末,用水煮阿膠膏調和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可用酒或米湯送服。

駐車丸,可治療便血

將炒成珠狀的阿膠磨成粉末,再用米醋熬成膏狀,與當歸(各五兩)、黃連(十兩)、炒過的乾薑(三兩)磨成的粉末混合。再用醋煮的阿膠膏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三十丸,一天服用三次。小孩則將藥丸做成如麻子大小,並根據小孩年齡調整用量。

豬肝丸,可治療下痢、腸滑

將豬肝(一斤)熬乾,與黃連(二兩)、烏梅肉(二兩)、阿膠(二兩)、胡粉(七棋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酒送服二十丸,一天服用三次。(也可直接服用藥粉,每次服用一方寸匕)。

蒜連丸

用獨頭蒜(十枚)與黃連(去蘆,用量不拘,磨成粉)一起調製。將蒜煨熟搗碎,再與黃連粉混合均勻,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隔夜的米湯送服四十丸。

斷紅丸

將側柏葉、用酒浸泡過的川續斷、去毛用醋炙過的鹿茸、炮製去皮臍的附子、蛤粉炒成珠狀的阿膠、去蘆的黃耆、用酒洗過的當歸(各一兩),以及枯礬(五錢)磨成粉末,用醋煮的米糊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釣腸丸

將栝蔞(二枚,燒至保留藥性)、胡桃仁(十五枚,不使用出油的,用罐子燒至保留藥性)、枯礬、枯綠礬、半夏、白附子、南星(皆生用)、炒過的雞冠花(各五兩),去瓤麩炒過的枳殼、去皮尖生用的附子,以及煨過後去核的訶子(各二兩),還有用罐子燒至保留藥性的蝟皮(二枚)磨成粉末,用醋調製米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酒送服三十丸。

黃連丸,可治療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