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4)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4)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虎骨四斤丸(和劑)腳氣。
木瓜(去穰),天麻,蓯蓉(酒洗),牛膝(各一斤)
以上四味。用無灰好酒五升浸。春秋各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取出焙乾。再入附子。炮去皮臍虎骨(酥炙各二兩)。上為末。用浸藥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煎木瓜酒鹽湯下。常服補虛陰濕。大壯筋骨。
茱萸內消丸(和劑),陰㿗氣。
馬蘭花(醋炙),山茱萸(去核),陳皮(去白),青皮(去穰),吳茱萸(湯浸),山藥,肉桂(不見火),川楝子(去核),茴香(炒。各一兩),木香(不見火。三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或鹽湯下。
大茴香丸(宣明)
茴香(炒),良薑,官桂(各半兩),蒼朮(泔浸。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薑湯。痛者酒下。
安腎丸(和劑),牙宣。
肉桂,川烏(炮。去皮臍各兩半),桃仁(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石斛(去根炙),萆薢,白朮,破故紙(各五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或湯送下。
練中丸(千金增入)主宿食不消。大便難。
大黃(八兩),葶藶,杏仁,硭硝(各四兩)
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食後服七丸。日三。
鹿茸丸
川牛膝,鹿茸,五味子,石斛,棘刺,杜仲,陽起石(煆),巴戟(去心),淮山藥,菟絲子(酒浸),附子(炮。去皮),川楝子(去核),磁石(煆),官桂,澤瀉(各一兩),沉香(五錢。另研)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下。
附子八味丸(三因)
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去核),山藥(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附子(炮。去皮),官桂(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送五十丸。
都梁丸(百一),頭痛。
白芷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細嚼。用荊芥、茶湯下。
生熟地黃丸(和劑),眼眶骨痛。
生芐,熟芐(各五兩),甘菊花(三兩),杏仁(二兩),石斛,枳殼(麩炒。各兩半),羌活防風,牛膝(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鹽湯下。
雞蘇丸(和劑),咽痛。
柴胡(銀州者),木通(各二兩。同柴胡以湯半升。浸三宿。取汁後入膏),生地黃(末。六兩)麥冬(去心。四兩),阿膠(炒),蒲黃(炒),人參(各二兩),黃耆,甘草(炙。各兩半),雞蘇(即薄荷葉。淨。一斤)
上為末。將好蜜二斤。先煉一二沸。然後入生地末。不住手攪勻。次入木通柴胡汁。慢火熬成膏。勿令焦。次入余藥末。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臨臥嚼碎。熱水送下。
白話文:
虎骨四斤丸(出自《和劑局方》):
用於治療腳氣。 藥材:木瓜(去瓤)、天麻、肉蓯蓉(用酒洗過)、牛膝各一斤。 製作方法:以上四種藥材,用五升好酒浸泡,春天和秋天泡五天,夏天泡三天,冬天泡十天。取出藥材烘乾,再加入炮製過的附子和酥油炙過的虎骨各二兩,磨成粉末。用浸泡過藥材的酒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木瓜酒加鹽湯送服。經常服用可以補虛、去除陰濕,強健筋骨。
茱萸內消丸(出自《和劑局方》):
用於治療陰㿗氣。 藥材:醋炙過的馬蘭花、山茱萸(去核)、陳皮(去白)、青皮(去瓤)、湯浸過的吳茱萸、山藥、肉桂(不見火)、川楝子(去核)、炒過的茴香各一兩,木香(不見火)三錢半。 製作方法: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酒或鹽湯送服。
大茴香丸(出自《宣明方》):
藥材:炒過的茴香、良薑、官桂各半兩,泔水浸過的蒼朮一兩。 製作方法: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十丸,用薑湯送服,疼痛時可用酒送服。
安腎丸(出自《和劑局方》):
用於治療牙宣(牙齦萎縮)。 藥材:肉桂、炮製過的川烏(去皮臍)各二兩半,炒過的桃仁、炒過並去刺的白蒺藜、去心的巴戟、山藥、去皮的茯苓、酒浸過的肉蓯蓉、去根炙過的石斛、萆薢、白朮、破故紙各五兩。 製作方法: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酒或湯送服。
練中丸(出自《千金方》增加的方劑):
主要用於治療宿食不消化和便秘。 藥材:大黃八兩,葶藶、杏仁、芒硝各四兩。 製作方法: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飯後服用七丸,每天三次。
鹿茸丸:
藥材:川牛膝、鹿茸、五味子、石斛、棘刺、杜仲、煅燒過的陽起石、去心的巴戟、淮山藥、酒浸過的菟絲子、炮製過的附子(去皮)、去核的川楝子、煅燒過的磁石、官桂、澤瀉各一兩,沉香五錢(另磨成粉末)。 製作方法: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酒送服。
附子八味丸(出自《三因方》):
藥材: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去核)、山藥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炮製過的附子(去皮)、官桂各一兩。 製作方法: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酒送服。
都梁丸(出自《百一選方》):
用於治療頭痛。 藥材:白芷磨成粉末。 製作方法: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丸,睡前細嚼,用荊芥、茶湯送服。
生熟地黃丸(出自《和劑局方》):
用於治療眼眶骨疼痛。 藥材:生地黃、熟地黃各五兩,甘菊花三兩,杏仁二兩,石斛、麩炒過的枳殼各二兩半,羌活、防風、牛膝各一兩。 製作方法: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鹽湯送服。
雞蘇丸(出自《和劑局方》):
用於治療咽喉疼痛。 藥材:銀州產的柴胡、木通各二兩(與柴胡一同用半升湯浸泡三宿,取汁後加入膏中),生地黃末六兩,去心的麥冬四兩,炒過的阿膠、炒過的蒲黃、人參各二兩,黃耆、炙甘草各二兩半,乾淨的雞蘇葉(即薄荷葉)一斤。 製作方法: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將兩斤好蜂蜜先煉煮一兩次沸騰,然後加入生地黃末,不停攪拌均勻,再加入木通柴胡汁,用小火熬成膏狀,不要熬焦。然後加入剩餘的藥材粉末,做成豌豆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或臨睡前嚼碎,用熱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