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三·散類 (4)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三·散類 (4)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三·散類
加姜。水煎服。
通關散,頭痛。
撫芎,川芎,川烏,細辛,白芷,薄荷
上為末。蔥白、茶清調服。薄荷湯調亦可。
茶調散,頭痛。
川芎,白芷,羌活,防風,荊芥,薄荷,香附,甘草
上為末。食後茶清調服二錢。
八生散
天雄(去皮臍。如無以大附子代之),大川烏(各一兩。去皮臍),白附子,南星,天麻(各五錢),川芎,半夏,木香,全蠍(去毒。薑汁拌。全用)
並生用。加姜。多水煎服。
追風散
川烏(炮。去皮臍),草烏,殭蠶,全蠍,白附子,南星,天麻,白芷,川芎,羌活,防風,荊芥,石膏,甘草,地龍(去土),乳香,沒藥,雄黃
上為末。每服半錢。入好茶少許。臨臥沸湯調服。
白蘞散(千金),治風痹腫筋急展轉易常處。
白蘞(半兩),附子(六銖)
二味治下篩。酒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熱行為候。十日覺。
正元散
人參,白朮,茯苓,黃耆,陳皮,甘草,川芎,肉桂,乾薑,附子,烏藥,山藥,川烏紅豆
加薑棗。入鹽少許。水煎服。
碧雪散(魏氏)
白礬(明淨七錢),巴豆(一粒。去殼研)
上以礬為末。瓦上溶化。入巴豆在內。候礬干為度。細研。每用一字。以竹管吹入咽喉中。涎出為效。又方用青礬。
琥珀散(濟生),經痛。
赤芍藥,三稜,莪朮,牡丹皮,玄胡索,劉寄奴,當歸,熟地,烏藥,官桂(各一兩)
上為赤芍、稜莪、牡丹、寄奴五味。用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爛為度。焙乾。入後五味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服。
劫勞散
人參,黃耆,甘草,當歸,芍藥,地黃,阿膠,紫菀(等分)
加薑棗。水煎服。又方有五味子。
異攻散,脾痛。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
薑棗。水煎服。
五味子散(增入),治腎泄。(有一人五更初曉時。必溏泄一次。此名腎瀉。)
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一兩。細粒綠色者)
二味炒香熟為度。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下。
手拈散,治心脾氣痛。
草果,玄胡索,五靈脂,沒藥(等分)
上為末。酒調服二錢。
調氣散
即木香調氣散。
觀音應夢散(夷堅志)
人參(一錢),胡桃(二枚。去殼不去皮)
加薑、棗。水煎服。蓋人參定喘。胡桃能斂肺也。
橘蘇散(濟生)
橘紅,蘇葉,杏仁,半夏,貝母,五味子,白朮,桑白皮(等分),甘草(減半)
加姜水煎服。
應夢人參散
甘草(炙一錢),人參,白朮,桔梗,青皮,白芷,乾葛(各六分),乾薑
加姜。水煎服。
款冬花散
知母,桑白皮(一云桑葉),款冬花(去梗),阿膠(炒),麻黃(去根節),貝母(去心),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半夏(湯泡。薑製)
加姜。水煎服。
二母散
知母,貝母
白話文:
加薑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通關散,治療頭痛
藥材:撫芎(高本芎)、川芎、川烏、細辛、白芷、薄荷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蔥白和茶水調服,也可以用薄荷湯調服。
茶調散,治療頭痛
藥材:川芎、白芷、羌活、防風、荊芥、薄荷、香附、甘草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飯後用茶水調服二錢。
八生散
藥材:天雄(去皮臍,若無可用大附子代替),大川烏(各一兩,去皮臍),白附子、南星、天麻(各五錢),川芎、半夏、木香、全蠍(去毒,用薑汁拌過,整個使用)
以上藥材全部生用,加入生薑,用水多煎煮後服用。
追風散
藥材:川烏(炮製過,去皮臍)、草烏、殭蠶、全蠍、白附子、南星、天麻、白芷、川芎、羌活、防風、荊芥、石膏、甘草、地龍(去除泥土)、乳香、沒藥、雄黃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加入少許好茶,臨睡前用沸水調服。
白蘞散(出自《千金方》),治療風痹、腫脹、筋脈攣急、疼痛遊走不定
藥材:白蘞(半兩)、附子(六銖)
將以上兩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服下半刀圭,一天三次。如果沒有效果,就增加到一刀圭。感覺身體發熱就是起作用的徵兆,十天左右會感覺到效果。
正元散
藥材:人參、白朮、茯苓、黃耆、陳皮、甘草、川芎、肉桂、乾薑、附子、烏藥、山藥、川烏、紅豆
加入生薑和紅棗,加入少許鹽,用水煎煮後服用。
碧雪散(魏氏方)
藥材:明淨白礬(七錢)、巴豆(一粒,去殼研磨)
將白礬研磨成粉末,在瓦片上融化,放入巴豆,等到白礬乾燥後,再細細研磨。每次用一字(約一克),用竹管吹入咽喉中,如果產生唾液,就代表有效果。另一個配方用青礬。
琥珀散(出自《濟生方》),治療經痛
藥材:赤芍藥、三稜、莪朮、牡丹皮、玄胡索、劉寄奴、當歸、熟地、烏藥、官桂(各一兩)
先將赤芍藥、三稜、莪朮、牡丹皮、劉寄奴這五味藥材,用黑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一起煮,煮到豆子爛熟。烘乾後,加入剩下的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溫酒調服。
劫勞散
藥材:人參、黃耆、甘草、當歸、芍藥、地黃、阿膠、紫菀(等分)
加入生薑和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另一個配方加入五味子。
異攻散,治療脾痛
藥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
加入生薑和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味子散(增補),治療腎泄(有人在清晨五更時分,一定會腹瀉一次,這種情況稱作腎泄)
藥材: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一兩,選用細小綠色的)
將以上兩味藥材炒香炒熟,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湯送服。
手拈散,治療心脾氣痛
藥材:草果、玄胡索、五靈脂、沒藥(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二錢。
調氣散
即是木香調氣散。
觀音應夢散(出自《夷堅志》)
藥材:人參(一錢)、胡桃(二枚,去殼不去皮)
加入生薑和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因為人參能平定喘息,胡桃能收斂肺氣。
橘蘇散(出自《濟生方》)
藥材:橘紅、蘇葉、杏仁、半夏、貝母、五味子、白朮、桑白皮(等分),甘草(減半)
加入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應夢人參散
藥材:甘草(炙,一錢)、人參、白朮、桔梗、青皮、白芷、乾葛(各六分)、乾薑
加入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款冬花散
藥材:知母、桑白皮(一說為桑葉)、款冬花(去梗)、阿膠(炒)、麻黃(去根節)、貝母(去心)、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半夏(用湯泡過,用薑製)
加入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二母散
藥材:知母、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