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9)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9)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白芍(一錢半),當歸,陳皮,黃耆,桂心,人參,白朮,甘草(各八分),熟芐,五味子茯苓(各五分),遠志(二分)
加薑棗。水煎服。
春澤湯,潮熱證用。
即五苓散加人參。
橘皮竹茹湯
橘皮,麥冬,赤茯苓,枇杷葉,半夏,竹茹(各一錢),人參,甘草(炙。各五分)
加姜。水煎七分。
大小腑門湯類。
地髓湯(得效)治淋證。
牛膝淨洗一握。水煎。去滓。加麝香少許。研調服。
黃耆六一湯(和劑)
黃耆(蜜炙六兩),甘草(炙。一兩)
加棗。水煎服。
六神湯(三因),治三消證。
蓮房,乾葛,枇杷葉,甘草,栝蔞根,黃耆(等分),小便不利。加茯苓
水煎服。
同穎湯(闕)
梅花湯(三因)三消。
糯殼(旋炒作爆),桑根白皮(厚者)
等分。水煮。但渴則飲。
薺龍湯(三因)
薺蘢,石膏(各一錢),人參,茯神(去木),磁石(煨碎),栝蔞根,知母,乾葛,黃芩,甘草(各七分)
水三鍾。腰子一個。去脂膜。黑豆一合。煮鍾半。去腰子黑豆。入藥煎七分。食後溫服。
八味湯(楊氏),治溏泄。
吳茱萸(湯泡),乾薑(泡。各一錢),陳皮,木香,丁香,肉桂,人參,當歸
水煎服。
參附湯(得效)
人參(五錢),附子(炮。一錢)
水二鍾。姜十片。煎八分。溫服。
六柱湯(活人),溏泄。
人參,茯苓,熟附子,木香,肉豆蔻,白朮
加薑棗。水煎服。
十補湯
即十全大補湯。四君子、四物湯、加黃耆、肉桂。
理物湯,交腸。
即理中湯、四物湯並用。
胃風湯(和劑)瀉。
白朮,人參,茯苓,芎藭,白芍,當歸,肉桂
入粟米一撮。水煎服。
養臟湯(和劑)痢。
罌粟殼(去蒂蓋。炙),人參,當歸,肉桂,訶子皮,木香,白朮,肉豆蔻,白芍藥,甘草
水煎溫服。寒加附子。
虛損門湯類。
雙和湯
白芍(二錢),地黃,當歸,川芎,黃耆(各一錢),甘草(炙),肉桂(各五分)
加薑棗水煎服。
樂令建中湯
人參,黃耆,茯苓,當歸,白芍,甘草,陳皮,半夏,桂心,細辛,前胡,麥冬
加薑棗。水煎服。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
人參,茯苓,黃耆,陳皮,半夏,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黃,桔梗,柴胡,阿膠(蛤粉炒),柏子仁,秦艽,烏藥,草果,烏梅肉,鱉甲(醋炙),檳榔,五味子,地骨皮,木香,官桂
加薑棗。水煎服
黃耆建中湯,盜汗自汗。
黃耆(一錢),白芍(二錢),肉桂(八分),甘草(炙。五分)
加薑棗。水煎。去滓。入飴糖。再煎令溶服。
大補黃耆湯(魏氏)
人參,茯苓,白朮,黃耆,甘草,川芎,當歸,熟地,防風,肉桂,山茱萸(取肉),五味子,肉蓯蓉
加薑棗。水煎服。
沉附湯(直指)虛炎短乏。
沉香,附子,辣桂,蓽澄茄,香附,甘草
白話文: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芍藥歸陳耆桂參朮草湯
白芍藥(一錢半),當歸、陳皮、黃耆、桂心、人參、白朮、甘草(各八分),熟地黃、五味子、茯苓(各五分),遠志(二分)。
加生薑、紅棗。用水煎服。
此為春澤湯,用於治療潮熱的病症。
五苓人參湯
即是五苓散加上人參。
橘皮竹茹湯
橘皮、麥門冬、赤茯苓、枇杷葉、半夏、竹茹(各一錢),人參、炙甘草(各五分)。
加生薑。用水煎至七分服用。
大小腑門湯類
地髓湯(出自《得效方》)
用以治療淋病。
取新鮮牛膝洗淨一握,用水煎煮。去除藥渣後,加入少量麝香,研磨調勻後服用。
黃耆六一湯(出自《和劑局方》)
黃耆(用蜂蜜炙過,六兩),炙甘草(一兩)。
加入紅棗,用水煎服。
六神湯(出自《三因方》)
用於治療消渴病(三消)。
蓮房、乾葛、枇杷葉、甘草、栝樓根、黃耆(等量)。若有小便不利,則加入茯苓。
用水煎服。
同穎湯(已失傳)
梅花湯(出自《三因方》)
用於治療消渴病(三消)。
糯米殼(稍微炒過,使其爆開)、桑樹根白皮(厚的)。
將兩者等量混合,用水煮。口渴時飲用。
薺龍湯(出自《三因方》)
薺薴、石膏(各一錢),人參、茯神(去除木心)、磁石(煨過打碎)、栝樓根、知母、乾葛、黃芩、甘草(各七分)。
用水三碗煎煮,加入一個去除脂肪膜的豬腰子和一合黑豆,煮至一碗半。去除腰子和黑豆,再將藥煎至七分,飯後溫服。
八味湯(出自楊氏)
用以治療腹瀉。
吳茱萸(用湯浸泡)、乾薑(用湯浸泡,各一錢),陳皮、木香、丁香、肉桂、人參、當歸。
用水煎服。
參附湯(出自《得效方》)
人參(五錢),炮附子(一錢)。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十片,煎至八分,溫服。
六柱湯(出自《活人書》)
用於治療腹瀉。
人參、茯苓、熟附子、木香、肉豆蔻、白朮。
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服。
十補湯
即是十全大補湯,由四君子湯、四物湯,加上黃耆、肉桂組成。
理物湯
用於治療腸道功能紊亂。
即是理中湯和四物湯一起使用。
胃風湯(出自《和劑局方》)
用以治療腹瀉。
白朮、人參、茯苓、川芎、白芍、當歸、肉桂。
加入一小撮粟米,用水煎服。
養臟湯(出自《和劑局方》)
用以治療痢疾。
罌粟殼(去除蒂和蓋,炙過)、人參、當歸、肉桂、訶子皮、木香、白朮、肉豆蔻、白芍藥、甘草。
用水煎溫服。若體寒可加入附子。
虛損門湯類
雙和湯
白芍藥(二錢),生地黃、當歸、川芎、黃耆(各一錢),炙甘草、肉桂(各五分)。
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服。
樂令建中湯
人參、黃耆、茯苓、當歸、白芍、甘草、陳皮、半夏、桂心、細辛、前胡、麥門冬。
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服。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
人參、茯苓、黃耆、陳皮、半夏、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黃、桔梗、柴胡、阿膠(用蛤粉炒過)、柏子仁、秦艽、烏藥、草果、烏梅肉、鱉甲(用醋炙過)、檳榔、五味子、地骨皮、木香、官桂。
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服。
黃耆建中湯
用於治療盜汗和自汗。
黃耆(一錢),白芍藥(二錢),肉桂(八分),炙甘草(五分)。
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去除藥渣後,加入飴糖,再次煎煮至溶化,服用。
大補黃耆湯(出自魏氏)
人參、茯苓、白朮、黃耆、甘草、川芎、當歸、熟地黃、防風、肉桂、山茱萸(取果肉)、五味子、肉蓯蓉。
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服。
沉附湯(出自《直指方》)
用於治療虛火上炎、呼吸短促。
沉香、附子、肉桂、蓽澄茄、香附、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