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8)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8)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枳實理中湯,屬諸痛門脅痛。
即理中湯加枳實。
大建中湯,屬諸痛門腰痛。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芐,黃耆,肉桂,半夏,附子(炮。去皮臍),麥門冬,肉蓯蓉
加薑棗。水煎服。
紫菀茸湯(濟生)屬諸嗽門嗽證。
紫菀茸,款冬花,百合,杏仁(去皮尖),阿膠(蛤粉炒),經霜桑葉,貝母(去心),蒲黃(炒),半夏(各一兩),犀角(鎊),甘草(炙),人參(炙。各五錢)
每服五錢。姜五片。水煎服。
三拗湯(和劑)
甘草(不炙),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
每服五錢。姜五片。水煎服。以衣被覆蓋睡。微汗為度。
人參清肺湯(和劑)
地骨皮,人參,阿膠(麩炒),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烏梅(去核),甘草(炙),罌粟殼(去蒂蓋蜜炙)
每服五錢。加棗子。水煎服。或臨臥服。
參粟湯(和劑)
人參,款冬花,罌粟殼(醋炙等分)
水煎。加阿膠一錢。烏梅一枚。臨臥服。
蘇沉九寶湯(簡易)
麻黃,薄荷,陳皮,官桂,紫蘇,桑白皮,杏仁,甘草,大腹皮
姜三片。烏梅半個。水煎。臨臥服。
神秘湯(三因)
陳皮,桔梗,紫蘇,五味子,人參
水煎服。
丁附湯
即治中湯加丁附。
溫中湯
即理中湯加丁香。
新法半夏湯(和劑)
砂仁,神麯,陳皮,草果仁(各一兩),半夏(湯泡。去滑四兩),甘草(二兩。半生半炒)白豆蔻仁,丁香(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先用生薑自然汁調成膏。入炒鹽湯。不拘時點服。
大半夏湯(三因)
半夏(湯泡二兩),人參(二兩)
上作四服。水三盞。蜜二盞。攪勻入藥。煎六分。不拘時服。又方。加生薑七片。
二生湯(濟生)
附子(生。去皮臍),半夏(生用。各等分)
每服四錢。姜五片。水煎。不拘時溫服。入木香尤佳。
附子粳米湯
上用薑汁。炮附子二錢。切作片。煎湯。煮粳米粥一盞。不拘時食。以效為度。
寒熱門湯類。
清脾湯
青皮(去穰),厚朴(薑製),白朮,草果仁,柴胡,茯苓,半夏,黃芩,甘草(炙)
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未發先服。忌生冷油膩物。
七棗湯
附子(一枚。以鹽水泡浸。如此七次。去皮臍),一方用川烏代附子。以水調陳壁土為糊。浸七次。
上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碗。姜七片。棗七枚。煎七分。臨發日早服。
柴樸湯(闕)
柴胡桂薑湯(活人)
柴胡(二錢),栝蔞根(一錢),桂枝,黃芩(各八分),牡蠣(煆),乾薑,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穿山甲湯
穿山甲,木別子(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服。
果附湯(濟生)獨寒證用。
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加薑棗。水煎服。
養榮湯(和劑)獨熱證用。
白話文:
枳實理中湯:這個方子屬於治療各種疼痛的類別,特別是脅肋部位的疼痛。它的組成就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入枳實這味藥。
大建中湯:這個方子屬於治療各種疼痛的類別,特別是腰痛。它的組成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黃耆、肉桂、半夏、炮製過的附子(去除皮和臍)、麥門冬、肉蓯蓉。煎煮的時候加入生薑和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紫菀茸湯:這個方子(出自《濟生方》)屬於治療各種咳嗽的類別。它的組成有:紫菀茸、款冬花、百合、杏仁(去除皮和尖)、阿膠(用蛤粉炒過)、經霜的桑葉、貝母(去除心)、炒過的蒲黃、半夏(各一兩),犀角(磨成粉)、炙甘草、炙人參(各五錢)。每次服用五錢,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煮後服用。
三拗湯: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的組成有:甘草(不需炙烤)、麻黃(不需去除莖節)、杏仁(不需去除皮尖)。每次服用五錢,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後用被子蓋著睡覺,以微微出汗為度。
人參清肺湯: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的組成有:地骨皮、人參、阿膠(用麩皮炒過)、杏仁(去除皮尖後炒過)、桑白皮(去除粗皮)、知母、烏梅(去除核)、炙甘草、用蜜炙過的罌粟殼(去除蒂蓋)。每次服用五錢,加入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也可以在睡前服用。
參粟湯: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的組成有:人參、款冬花、用醋炙過的罌粟殼(三味藥等份)。用水煎煮,加入阿膠一錢、烏梅一枚,在睡前服用。
蘇沉九寶湯:這個方子(出自《簡易方》)的組成有:麻黃、薄荷、陳皮、官桂、紫蘇、桑白皮、杏仁、甘草、大腹皮。加入生薑三片、烏梅半個,用水煎煮,在睡前服用。
神秘湯:這個方子(出自《三因方》)的組成有:陳皮、桔梗、紫蘇、五味子、人參。用水煎煮後服用。
丁附湯:這個方子就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入丁香和附子。
溫中湯:這個方子就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入丁香。
新法半夏湯: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的組成有:砂仁、神麯、陳皮、草果仁(各一兩),用湯浸泡過的半夏(去除黏液,四兩),甘草(二兩,一半生用,一半炒過),白豆蔻仁、丁香(各五錢)。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先用生薑自然汁調成膏狀,再加入炒鹽水,不拘時間服用。
大半夏湯:這個方子(出自《三因方》)的組成有:用湯浸泡過的半夏(二兩)、人參(二兩)。把以上藥材分成四份,用水三碗,加入蜂蜜兩碗,攪拌均勻後放入藥材,煎煮至六分,不拘時間服用。另一個方子,可以加入生薑七片。
二生湯:這個方子(出自《濟生方》)的組成有:生附子(去除皮和臍)、生半夏(兩味藥等份)。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煮,不拘時間溫服。加入木香效果更好。
附子粳米湯:先用生薑汁,把炮製過的附子二錢切成片,煎煮成湯,再用此湯煮粳米粥一碗,不拘時間食用,以見效為度。
清脾湯:這個方子的組成有:青皮(去除內層白色部分)、厚朴(用生薑炮製過)、白朮、草果仁、柴胡、茯苓、半夏、黃芩、炙甘草。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用水煎煮,在疾病發作之前服用。忌食生冷油膩的食物。
七棗湯:附子(一枚,用鹽水浸泡七次,去除皮和臍),有的方子用川烏代替附子,用用水調和的陳舊牆壁土製成糊狀,浸泡七次。把以上藥材分成兩份,每次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七片、紅棗七枚,煎煮至七分,在疾病發作當天早晨服用。
柴樸湯:此方名稱已失傳。
柴胡桂薑湯:這個方子(出自《活人書》)的組成有:柴胡(二錢)、栝樓根(一錢)、桂枝、黃芩(各八分)、煅燒過的牡蠣、乾薑、甘草(各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穿山甲湯:這個方子的組成有:穿山甲、木鱉子(兩味藥等份)。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酒調服。
果附湯:這個方子(出自《濟生方》),專門用於治療寒證。它的組成有:草果仁、炮製過的附子(去除皮和臍,兩味藥等份)。煎煮時加入生薑和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養榮湯: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專門用於治療熱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