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二·諸傷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諸傷門 (2)

1. 傷風寒

若胸脅俱痛、頭疼、耳聾、口苦、或渴或嘔、大小便或利或不利、往來寒熱如瘧;此屬少陽證,宜小柴胡湯。嗽加北五味子半錢;渴甚加栝蔞根半錢;不渴而外有熱者,加桂枝半錢;自汗而尚惡風者,以小柴胡湯半帖,加桂枝湯半帖。

如婦人病中,經水適來,或經水失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寒熱往來如瘧;晝則明瞭,夜則譫語。宜小柴胡湯,或加生地黃半錢。

若胸膈不快,手足自溫;或自利而渴;或腹滿時痛;此屬太陰經。或自利不渴,宜理中湯;重則加附子四逆湯。此陰中之陰也。腹滿而痛,當得通壅,宜桂枝湯加芍藥,即是小建中湯,但易厚桂為桂枝耳。不愈,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一錢,或枳芍各半錢。腹痛甚、大便不利者,桂枝湯加大黃一錢臨熟入,或大柴胡湯。以諸實各痛當下。此陰中之陽也。

若兀兀欲吐,心煩喜寐;或自利口燥而渴;或口中和而背惡寒;此屬少陰經。但少陰用藥有陰陽之分。自利而渴者,宜豬苓湯。蓋陽熱傳入腎,少陰經腎系舌本,故自利口燥而渴。以豬苓湯利腎中之熱。不愈,則當自大便去之。古法合用大承氣湯;若難用大承氣湯,則用小承氣湯;或且進白頭翁湯。上項諸藥,為陰中極陽者也。

泄利下重,其人四逆。先以水盞半、蔥白二根,煎一盞去蔥,煎四逆散至七分。咳加北五味子、乾薑各半錢;悸加桂枝一錢;小便不利加茯苓一錢;腹痛加熟附半錢。

若審是下利清穀,手足四逆,其人面帶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四逆湯倍乾薑。面赤者,加蔥一根;腹痛加芍藥一錢半;嘔加生薑;咽病加桔梗一錢。

若口中和而背惡寒,宜正方四逆湯,不必加減。四逆散、四逆湯,俱治少陰下利,四肢逆冷。泄利下重者,與下利清穀者,一涼一溫,又自有陰有陽之別。(四逆散是治四逆陽證,四逆湯是治四逆陰證。)

若初得病,便見少陰證;其人發熱惡寒,身疼頭不痛者,宜麻黃細辛附子湯微汗之;或五積散加熟附半錢;或五積散加以順元散。若煩悶厥逆;或舌卷囊縮;或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此屬厥陰經。下利清穀者,陰中之陰,宜進通脈四逆湯,或當歸四逆湯加生薑、茱萸。舌卷囊縮,不特陰中之陰有之,陽明之熱,陷入厥陰亦有之。蓋陽明主宗筋,宗筋為熱毒風所致,故弗榮而急引舌與卵風以舌卷囊縮。當瀉陽以救陰,宜大承氣湯。陽傳太陰而利,故用小建中湯,及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此一藥治太陰泄利,腸鳴而痛。已利而痛為虛;虛則腸鳴;蓋為傳陰之陽氣漸微。

不敢過用冷劑,但以芍藥通壅耳。

南陽謂傷寒手足必微冷;若手足自溫者,系太陰也。說欠分曉。若陽明手足安得微冷?少陽、厥陰而大冷,安得言微冷?但當言三陰經:少陰、厥陰手足厥冷;惟有太陰手足自溫耳。

白話文:

如果胸部和兩側肋骨都疼痛,還頭痛、耳鳴、口苦、可能口渴或想吐,大小便可能順暢也可能不順暢,發冷發熱像瘧疾一樣,這是屬於少陽的病症,應該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五味子半錢來止咳。如果口渴很嚴重,可以加栝樓根半錢。如果不口渴,但身體發熱,可以加桂枝半錢。如果會流汗而且還怕風,就使用小柴胡湯半帖,再加桂枝湯半帖。

如果婦女在生病期間,剛好遇到月經來潮,或是月經不來,這是熱邪侵入血室,導致血液凝結,所以會出現像瘧疾一樣忽冷忽熱,白天意識清楚,晚上則會說胡話。應該使用小柴胡湯,或是加入生地黃半錢。

如果覺得胸膈不舒服,手腳溫熱,可能腹瀉又口渴,或是肚子脹滿時而疼痛,這是屬於太陰經的病症。如果只是腹瀉但不口渴,應該使用理中湯。如果情況嚴重,要加入附子的四逆湯。這是陰中之陰的病症。如果肚子脹滿又疼痛,應該疏通阻塞,使用桂枝湯加入芍藥,也就是小建中湯,只是把厚桂換成桂枝而已。如果沒有好轉,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掉黃芩,加入芍藥一錢。或是枳實和芍藥各半錢。如果腹痛很嚴重,大便不通暢,可以使用桂枝湯加入大黃一錢,在藥快煮好的時候加入。或是使用大柴胡湯,因為這些都是實在的疼痛,所以應該要用瀉藥。這是陰中之陽的病症。

如果覺得昏昏沉沉想吐,心煩想睡,或是腹瀉、口乾舌燥又口渴,或是口中沒有異味但背部怕冷,這是屬於少陰經的病症。但是少陰用藥有陰陽之分,如果腹瀉又口渴,應該使用豬苓湯。因為陽熱侵入腎臟,少陰經脈連到舌根,所以會腹瀉、口乾舌燥又口渴。使用豬苓湯來去除腎中的熱邪。如果沒有好轉,就應該從大便來去除病邪。古時候的方法會合用大承氣湯,如果難以使用大承氣湯,就使用小承氣湯,或者可以先用白頭翁湯。以上這些藥,是屬於陰中極陽的藥。

如果腹瀉、想大便但又拉不出來,而且手腳冰冷,先用半杯水,加入兩根蔥白,煮成一杯後去掉蔥,再煮四逆散到七分。如果咳嗽,加五味子和乾薑各半錢。如果心悸,加桂枝一錢。如果小便不順暢,加茯苓一錢。如果腹痛,加熟附子半錢。

如果確定是腹瀉且拉出未消化食物,手腳冰冷,臉色發紅,可能腹痛、乾嘔或咽喉疼痛,就要使用四逆湯,並加倍乾薑。如果臉色發紅,加一根蔥。如果腹痛,加芍藥一錢半。如果嘔吐,加生薑。如果咽喉疼痛,加桔梗一錢。

如果口中沒有異味,但背部怕冷,應該使用原本的四逆湯,不用加減。四逆散和四逆湯都是治療少陰腹瀉,手腳冰冷,腹瀉又想大便但拉不出來的病症。但是四逆散是治療四肢厥冷的陽證,四逆湯是治療四肢厥冷的陰證,兩者一涼一溫,有陰陽的區別。(四逆散是治療四肢厥冷的陽證,四逆湯是治療四肢厥冷的陰證。)

如果剛生病,就出現少陰的症狀,像是發燒怕冷、身體疼痛但不頭痛,應該使用麻黃細辛附子湯,稍微發汗。或是使用五積散加入熟附子半錢。或是使用五積散再加入順元散。如果覺得煩悶、昏厥、舌頭捲縮、陰囊收縮、腹瀉且拉出未消化食物、身體內部寒冷但體表發熱,這是屬於厥陰經的病症,腹瀉又拉出未消化食物是陰中之陰,應該使用通脈四逆湯,或是當歸四逆湯,加入生薑和吳茱萸。舌頭捲縮、陰囊收縮。

不只是陰中之陰會這樣,陽明的熱邪侵入厥陰也會這樣。因為陽明主宰宗筋,宗筋因為熱毒侵犯所導致,所以氣血不通,導致舌頭僵硬、陰囊收縮。應該瀉掉陽熱來保住陰液,使用大承氣湯。陽明病邪傳到太陰,導致腹瀉,所以使用小建中湯,以及小柴胡湯去掉黃芩加入芍藥。這個藥可以治療太陰的腹瀉、腸鳴並且疼痛,已經腹瀉但還疼痛是因為虛弱,虛弱才會腸鳴。這是因為傳到陰的陽氣逐漸衰弱。

不敢過度使用寒涼的藥,只能用芍藥來疏通阻塞。

南陽認為傷寒的手腳一定會稍微冰冷,如果手腳溫熱,就是太陰病。這種說法不夠清楚。如果是陽明病,手腳怎麼會稍微冰冷呢?而少陽和厥陰是手腳很冰冷,怎麼會說稍微冰冷呢?應該說三陰經中,少陰和厥陰是手腳冰冷,只有太陰是手腳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