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2)

回本書目錄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2)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白朮(一兩),酒三盞。煎一盞。不時頻服。不飲酒。以水代之。

理中湯(和劑)本諸中門中惡。

人參,白朮,甘草,乾薑(炮。等分。)

每服三錢。水盞半。煎一盞。空心食前。稍熱服。

四順湯

即理中湯倍甘草。

附子理中湯

即理中湯加附子。

四逆湯(和劑)

甘草(炙。二兩),乾薑(一兩半。),附子(生。去皮臍。五錢)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一盞。不拘時。溫服。

十全大補湯(和劑)

人參,白朮,茯苓(去皮),甘草(炙。),當歸(酒洗),川芎,白芍,熟地黃(酒洗),黃耆,肉桂(去粗皮。不見火。等分。)

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六和湯(和劑)

香薷,厚朴(薑製。各四兩),扁豆(薑汁略炒),赤茯苓,藿香葉,木瓜(各二兩。),人參,半夏(湯泡七次),杏仁(去皮尖),砂仁,甘草(各一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人參養胃湯(和劑)

桂枝湯(和劑)

陽旦湯(活人)

杏子湯(和劑)

以上方。散在各書內。

小青龍湯(和劑)本諸傷門傷風寒。

麻黃(去節),肉桂,乾薑(炮),細辛(去葉),白芍藥,甘草(炙。各三兩),五味子,半夏(泡。各二兩)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一盞。食後溫服。

小柴胡湯(和劑)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各二兩),半夏(一兩半)

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稍熱服。小兒減劑。

小建中湯(活人)

桂枝(一兩半。),白芍藥(二兩。),甘草(一兩),生薑(一兩半),大棗(六枚),膠飴(半兩。舊有微溏或嘔者去膠飴)

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去滓。下膠飴兩匙。再煎化。不拘時。溫服。尺脈尚遲。加黃耆一錢。

大柴胡湯(和劑)

柴胡(半斤),大黃,半夏(各二兩半),赤芍藥,黃芩(各三兩)

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一盞。食後臨臥。溫服。

小承氣湯(活人)

大黃,厚朴(薑汁。各一兩),枳實(去穰。麩炒。十枚)

每服五錢。水盞半。煎八分。不拘時。溫服。以利為度。

白虎湯(和劑)

石膏(煆。二十兩),知母(八兩),甘草(炙。四兩)

每服五錢。水盞半。糯米五十粒。煎一盞。食後溫服。小兒力少。加人參少許。立夏後。立秋前。可服。春及立秋後。並下血虛家。俱不可服。

豬苓湯(活人)

豬苓,澤瀉,茯苓,滑石,阿膠(各五錢)

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大承氣湯(活人)

大黃(酒浸。四兩),芒硝(三合),厚朴(半斤),枳實(一兩)

每服五錢。水二盞。先煮厚朴。枳實。至盞半。下大黃。再煎至一盞。入硝。再煎沸。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白朮湯

白朮一兩,用三碗酒煎煮成一碗。不拘時間,頻繁少量飲用。不喝酒的人,可以用水代替酒。

理中湯

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主要治療中焦虛寒導致的疾病,例如「中惡」(可能指急性腹痛、嘔吐等)。

組成:人參、白朮、甘草、乾薑(炮製過),用量相同。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煎煮成一碗。空腹、飯前稍微溫熱服用。

四順湯

其實就是理中湯,但甘草的用量加倍。

附子理中湯

其實就是理中湯,再加上附子。

四逆湯

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

組成:甘草(炙烤過)二兩,乾薑一兩半,附子(生用,去除皮和臍)五錢。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煎煮成一碗。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十全大補湯

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去皮)、甘草(炙烤過)、當歸(用酒洗過)、川芎、白芍、熟地黃(用酒洗過)、黃耆、肉桂(去粗皮,不見火)。用量相同。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三片生薑和兩枚紅棗,煎煮至七分。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六和湯

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

組成:香薷、厚朴(用薑製過)各四兩,扁豆(用薑汁稍微炒過)、赤茯苓、藿香葉、木瓜各二兩,人參、半夏(用湯泡七次)、杏仁(去皮尖)、砂仁、甘草各一兩。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加三片生薑和兩枚紅棗,煎煮至八分。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人參養胃湯 桂枝湯 陽旦湯 杏子湯

以上這些方子分散在不同的醫書中。

小青龍湯

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主要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疾病。

組成:麻黃(去節)、肉桂、乾薑(炮製過)、細辛(去葉)、白芍藥、甘草(炙烤過)各三兩,五味子、半夏(泡製過)各二兩。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煎煮成一碗。飯後溫熱服用。

小柴胡湯

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

組成: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各二兩,半夏一兩半。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加五片生薑和一枚紅棗,煎煮至七分。不拘時間,稍微溫熱服用。兒童用藥減量。

小建中湯

這個方子出自《活人方》。

組成:桂枝一兩半,白芍藥二兩,甘草一兩,生薑一兩半,大棗六枚,膠飴半兩(如果以前有腹瀉或嘔吐,則去除膠飴)。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加三片生薑和一枚紅棗,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加入兩匙膠飴,再次煎煮至膠飴融化。不拘時間,溫熱服用。如果尺脈仍然遲緩,可以加入黃耆一錢。

大柴胡湯

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

組成:柴胡半斤,大黃、半夏各二兩半,赤芍藥、黃芩各三兩。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加五片生薑和一枚紅棗,煎煮成一碗。飯後或睡前溫熱服用。

小承氣湯

這個方子出自《活人方》。

組成:大黃、厚朴(用薑汁製過)各一兩,枳實(去除內瓤,用麩皮炒過)十枚。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八分。不拘時間,溫熱服用。以排便順暢為度。

白虎湯

這個方子出自《和劑局方》。

組成:石膏(煅燒過)二十兩,知母八兩,甘草(炙烤過)四兩。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糯米五十粒,煎煮成一碗。飯後溫熱服用。兒童用藥減量,可以加入少量人參。此方可在立夏後、立秋前服用。春季及立秋後、以及血虛的人都不能服用。

豬苓湯

這個方子出自《活人方》。

組成:豬苓、澤瀉、茯苓、滑石、阿膠各五錢。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七錢,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大承氣湯

這個方子出自《活人方》。

組成:大黃(用酒浸泡過)四兩,芒硝三合,厚朴半斤,枳實一兩。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碗。先煮厚朴和枳實,煮至一碗半。再加入大黃,煎煮至一碗。加入芒硝,再次煮沸。不拘時間,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