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3)

回本書目錄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3)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白頭翁湯(活人)

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水七升。煮二升。每服一升。不拘時服。不愈。更飲一升。即效。

麻黃細辛附子湯(活人)

麻黃,細辛(各二兩),附子(一兩)

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通脈四逆湯(活人)

乾薑(二兩),附子(一枚),甘草(一兩)

每服七錢。水二盞。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當歸四逆湯(活人)

當歸,細辛,桂枝,芍藥(各三兩),甘草,通草(各二兩),大棗(二十五枚)

水八升。煮三升。每服一升。不拘時。溫服。日進三服。內有久寒者。加吳茱萸。生薑。

連理湯

即理中湯加茯苓、黃連。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不拘時。點服。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澀。每服半錢。溫熱水調服。

吳茱萸湯

人參(一兩),吳茱萸(湯洗三次。一兩六錢半)

每服四錢。姜四片。棗二枚。煎八分。作二服。不拘時溫服。

竹葉石膏湯(和劑)

石膏(一斤),麥門冬(去心。五兩半),半夏(湯泡七次。二兩半),人參(二兩),甘草(炙。二兩)

每服五錢。水二盞。青竹葉。生薑各五片。煎一盞。去滓。入粳米百餘粒。再煎米熟。去米。不拘時。溫服。

溫膽湯(易簡)

半夏,陳皮,茯苓,枳實(各一兩),甘草(四錢)

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七片。棗一枚。竹茹一塊。煎七分。食前熱服。

橘皮湯(濟生)

橘皮(去白。二兩),人參,甘草(炙。各五錢)

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二枚。竹茹一小塊。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梔子乾薑湯(活人)

梔子(十四枚),乾薑(六錢三分)

水盞半。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乾葛湯(活人)

芍藥,桂枝,甘草(各五錢),麻黃(一錢),葛根(一兩),生薑(二兩)

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熱服。

黃芩湯(活人)

黃芩(三錢),芍藥,甘草(各二錢),大棗(二枚)

水二盞。煎八分。熱服。

半夏瀉心湯(三因)

半夏(泡七次。一兩),黃芩,人參,甘草,乾薑(炮。兩半),黃連(五錢)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時溫服。

生薑瀉心湯(活人)

生薑,半夏(各一兩),人參,黃芩(各兩半),黃連,乾薑(各五錢),棗子(六枚)

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芍藥甘草附子湯(活人)

芍藥,甘草(各三兩),附子(一枚)

每服七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不拘時候。溫服。

四柱湯(和劑)

木香,茯苓,附子(炮。去皮臍),人參(各一兩)

每服二錢。用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鹽少許。煎七分。空心食前服。

真武湯(活人)

茯苓,生薑,白朮,白芍(各七錢半),附子(炮。一個)

白話文:

白頭翁湯

白頭翁(80克),黃連、黃柏、秦皮(各120克)。

用水1680毫升煮到剩480毫升,每次服用240毫升,不拘時間服用。如果沒好,再喝240毫升,就會見效。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細辛(各80克),附子(40克)。

每次服用28克,用水約480毫升,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約384毫升,不拘時間溫服。

通脈四逆湯

乾薑(80克),附子(一個,通常約為30-60克),甘草(40克)。

每次服用28克,用水約480毫升煎煮至剩約336毫升,不拘時間溫服。

當歸四逆湯

當歸、細辛、桂枝、芍藥(各120克),甘草、通草(各80克),大棗(二十五枚)。

用水1920毫升煮到剩720毫升,每次服用240毫升,不拘時間溫服,每天服用三次。如果體內有長久寒氣,可加吳茱萸、生薑。

連理湯

就是理中湯加上茯苓、黃連。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8克,用沸水沖服,不拘時間。如果中暑感到口渴、小便紅澀,每次服用4克,用溫熱水沖服。

吳茱萸湯

人參(40克),吳茱萸(用湯洗過三次,約66克)。

每次服用16克,加生薑四片、紅棗二枚,煎煮至剩約384毫升,分兩次服用,不拘時間溫服。

竹葉石膏湯

石膏(600克),麥門冬(去除中心,220克),半夏(用湯浸泡七次,100克),人參(80克),甘草(炙烤過,80克)。

每次服用20克,用水約480毫升,加青竹葉、生薑各五片,煎煮至剩約240毫升,去除藥渣,加入粳米約一百粒,再次煎煮至米熟,去除米粒,不拘時間溫服。

溫膽湯

半夏、陳皮、茯苓、枳實(各40克),甘草(16克)。

每次服用16克,用水約360毫升,加生薑七片、紅棗一枚、竹茹一小塊,煎煮至剩約252毫升,飯前熱服。

橘皮湯

橘皮(去除白色部分,80克),人參、甘草(炙烤過,各20克)。

每次服用16克,用水約240毫升,加生薑五片、紅棗二枚、竹茹一小塊,煎煮至剩約168毫升,不拘時間溫服。

梔子乾薑湯

梔子(十四枚),乾薑(約25克)。

用水約360毫升,煎煮至剩約252毫升,不拘時間溫服。

乾葛湯

芍藥、桂枝、甘草(各20克),麻黃(4克),葛根(40克),生薑(80克)。

每次服用28克,用水約480毫升,煎煮至剩約384毫升,趁熱服用。

黃芩湯

黃芩(12克),芍藥、甘草(各8克),大棗(二枚)。

用水約480毫升煎煮至剩約384毫升,趁熱服用。

半夏瀉心湯

半夏(用湯浸泡七次,40克),黃芩、人參、甘草、乾薑(炮製過,各60克),黃連(20克)。

每次服用16克,用水約240毫升,加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約168毫升,不拘時間溫服。

生薑瀉心湯

生薑、半夏(各40克),人參、黃芩(各100克),黃連、乾薑(各20克),紅棗(六枚)。

每次服用20克,用水約360毫升,煎煮至剩約252毫升,不拘時間溫服。

芍藥甘草附子湯

芍藥、甘草(各120克),附子(一個,通常約為30-60克)。

每次服用28克,用水約240毫升,煎煮至剩約168毫升,不拘時間溫服。

四柱湯

木香、茯苓、附子(炮製過,去除皮和臍)、人參(各40克)。

每次服用8克,用水約240毫升,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少量鹽,煎煮至剩約168毫升,空腹飯前服用。

真武湯

茯苓、生薑、白朮、白芍(各30克),附子(炮製過,一個,通常約為30-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