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1)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小續命湯(和劑),本諸中門中風。
防己,肉桂(去粗皮),黃芩,杏仁(去皮尖炒),白芍藥,甘草(炙),芎藭,麻黃(去根節),人參(淨。一兩),防風(淨。一兩半),附子(炮去皮臍。五錢)
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五片。煎一盞。食前稍熱服。加棗一枚尤好。
星香湯(易簡),南星(八錢),木香(一錢)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十片。煎七分。不拘時服。溫用。
醒風湯(和劑)
南星(生。八兩),防風(四兩),獨活,附子(生。去皮臍),全蠍(微炒),甘草(生。各二兩)每服四錢。水二盞。生薑二十片煎八分。不拘時溫服。日進二服。
星附湯(濟生)
附子(生用。去皮臍),天南星(生。各一兩),木香(不見火。五錢)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九片。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四君子湯
人參(去蘆),白朮,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陳皮(去白),半夏(湯泡。各等分)
生服三錢。姜三片。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大防風湯(和劑)
川芎(撫芎不用一兩半),熟地黃(洗。二兩),附子(炮。去皮。臍。兩半。),白朮,防風(去蘆),當歸(去蘆酒浸),白芍藥,黃耆,杜仲(去粗皮。炒各二兩),羌活,人參,甘草(炙),牛膝(去蘆。酒浸。微炒。各一兩)
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七片。棗一枚。煎八分。溫服。
增損四物湯(易簡)
當歸,川芎,白芍藥,人參,甘草,乾薑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六分。熱服。
黃耆六一湯(得效)
黃耆(去蘆。蜜炙。六兩),甘草(一兩)
每服六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煎六分。溫服。
省風湯(和劑)
防風(去蘆),南星(生。各四兩),半夏(生。水浸洗),黃芩(去枯朽),甘草(生。各二兩)
每服四錢。水二盞。姜十片。煎一盞。不拘時。溫服。
五痹湯(和劑)
片子薑黃(洗去泥土),羌活,白朮,防己(各一兩),甘草(微炒五錢)
每服四錢。水盞半。姜十片。煎八分。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四七湯(和劑),本諸中門中氣。
半夏(五兩),茯苓(四兩),厚朴(三兩),紫蘇葉(三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七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熱服。
姜附湯(和劑),本諸中門中寒。
乾薑(一兩),附子(去皮臍。細切。一枚。)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後食溫服。
香薷濕(和劑),本諸中門中暑。
香薷(二兩),白扁豆(炒),厚朴(薑製),茯神(各一兩),甘草(炙。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不拘時。沸湯點服。鹽湯亦可。
白朮酒(三因)本諸中門中濕。
白話文:
小續命湯:治療中風。藥材包含防己、肉桂(去粗皮)、黃芩、杏仁(去皮尖炒)、白芍藥、炙甘草、川芎、麻黃(去根節)、人參(淨,一兩)、防風(淨,一兩半)、炮附子(去皮臍,五錢)。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薑五片,煎成一盞,飯前溫服,加棗一枚更好。
星香湯:藥材包含南星(八錢)、木香(一錢)。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薑十片,煎成七分,溫服,不拘時辰。
醒風湯:藥材包含生南星(八兩)、防風(四兩)、獨活、生附子(去皮臍)、微炒全蠍、生甘草(各二兩)。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二盞,生薑二十片,煎成八分,溫服,不拘時辰,每日服用二次。
星附湯:藥材包含生附子(去皮臍)、生天南星(各一兩)、木香(未經火炒,五錢)。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薑九片,煎成七分,溫服,不拘時辰。
四君子湯:藥材包含人參(去蘆)、白朮、茯苓(去皮)、炙甘草(各等分)。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煎成七分,溫服,不拘時辰。
六君子湯: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去白)、湯泡半夏(各等分)。每次服用三錢,加薑三片,加水一盞,煎成七分,溫服,不拘時辰。
大防風湯:藥材包含川芎(一兩半)、洗淨熟地黃(二兩)、炮附子(去皮臍,兩半)、白朮、防風(去蘆)、酒浸當歸(去蘆)、白芍藥、黃耆、炒杜仲(去粗皮,各二兩)、羌活、人參、炙甘草、酒浸微炒牛膝(去蘆,各一兩)。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半盞,薑七片,棗一枚,煎成八分,溫服。
增損四物湯:藥材包含當歸、川芎、白芍藥、人參、甘草、乾薑。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煎成六分,熱服。
黃耆六一湯:藥材包含蜜炙黃耆(去蘆,六兩)、甘草(一兩)。每次服用六錢,加水一盞,薑二片,棗一枚,煎成六分,溫服。
省風湯:藥材包含防風(去蘆)、生南星(各四兩)、水浸洗生半夏、黃芩(去枯朽)、生甘草(各二兩)。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二盞,薑十片,煎成一盞,溫服,不拘時辰。
五痹湯:藥材包含洗淨片子薑黃(去泥土)、羌活、白朮、防己(各一兩)、微炒甘草(五錢)。每次服用四錢,加水半盞,薑十片,煎成八分。病在上半身者飯後服用,病在下半身者飯前服用。
四七湯:治療中氣。藥材包含半夏(五兩)、茯苓(四兩)、厚朴(三兩)、紫蘇葉(三兩)。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薑七片,棗一枚,煎成八分,熱服,不拘時辰。
姜附湯:治療中寒。藥材包含乾薑(一兩)、附子(去皮臍,細切,一枚)。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煎成七分,飯後溫服。
香薷濕湯:治療中暑。藥材包含香薷(二兩)、炒白扁豆、薑製厚朴、茯神(各一兩)、炙甘草(五錢)。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不拘時辰,用沸水沖服,鹽湯亦可。
白朮酒:治療中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