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三·散類 (1)

回本書目錄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三·散類 (1)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三·散類

八味順氣散(濟生),中風。

白朮,白茯苓,青皮,白芷,陳皮,烏藥,人參(各一兩),甘草(五錢)

水煎服。仍以酒化蘇合香丸。間服。

五積散(上除肉桂、枳殼為粗末。仍十三味。慢火炒令色轉。攤冷。次入桂、枳殼令勻。每服三錢。加後項藥同煎。)

白話文:

中風患者可以使用八味順氣散,由白朮、白茯苓、青皮、白芷、陳皮、烏藥、人參各一兩,甘草五錢組成,水煎服。同時可以用酒化開蘇合香丸,間隔服用。另外,還可以服用五積散,將除肉桂、枳殼外的其他十三味藥材以慢火炒至顏色變深,攤涼後加入肉桂、枳殼拌勻,每次服用三錢,與上述藥物一起煎服。

白芷,川芎,甘草,茯苓,當歸,肉桂,白芍藥,半夏(各二兩),陳皮,枳殼,麻黃,蒼朮(二十四兩),乾薑(炮。四兩),桔梗(十二兩),厚朴(四兩)

加薑、蔥。水煎。熱服。胃寒用煨姜。挾氣加吳茱萸。調經催生。入艾、醋服。

藿香正氣散

白話文:

藥方

  • 白芷、川芎、甘草、茯苓、當歸、肉桂、白芍(各二兩)
  • 陳皮、枳殼、麻黃、蒼朮(二十四兩)
  • 乾薑(炮製,四兩)
  • 桔梗(十二兩)
  • 厚朴(四兩)

用法

  1. 加入生薑、蔥,用水煎煮。
  2. 熱服。
  3. 胃寒者,用煨薑(烤過的薑)。
  4. 挾氣者,加吳茱萸。
  5. 調經催生者,加入艾葉、醋一起服用。

藥方名

藿香正氣散

註釋

  • 方中各藥材的用量以兩為單位。
  • 炮製是指對乾薑進行加工處理,例如炒製或炙烤。
  • 挾氣指氣血運行不暢,常伴有胸悶、氣短等症狀。
  • 調經催生指調整月經週期、促進生產。
  • 艾葉和醋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紫蘇葉,白芷,茯苓,大腹皮(各一兩),白朮,陳皮,厚朴,半夏曲,桔梗(各二兩),藿香(去土三兩),甘草(炙。二兩半)

每服三錢。和姜三片。棗一枚。水煎。熱服。

烏藥順氣散,麻黃(去根節),陳皮,烏藥(各三兩),姜蠶(去絲觜炒),川芎,枳殼,甘草(炙),白芷,桔梗(各一兩),乾薑(炮。五錢)

每服三錢。加薑、棗。水煎服。

復元通氣散(和劑)

白話文:

紫蘇葉,白芷,茯苓,大腹皮(各取一兩),白朮,陳皮,厚朴,半夏曲,桔梗(各取二兩),藿香(去土後取三兩),甘草(炙後取二兩半)

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三片薑和一個棗果,用水煎煮,然後熱服。

烏藥順氣散,麻黃(去除根節),陳皮,烏藥(各取三兩),薑蠶(去除絲嘴後炒熟),川芎,枳殼,甘草(炙後取),白芷,桔梗(各取一兩),乾薑(經過炮製後取五錢)

每次服用三錢。加入薑和棗果,用水煎煮後服用。

復元通氣散(調和劑)

茴香(舶上者),穿山甲(蛤粉炒。各二兩),木香(一兩半),甘草,陳皮,延胡索,白醜(炒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不飲酒。木香湯調服。

敗毒散

柴胡,甘草,桔梗,人參,芎藭,茯苓,羌活,前胡,枳殼,獨活(等分)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了兩個中醫方劑。第一個方劑用於治療某些病症,包含茴香、穿山甲、木香、甘草、陳皮、延胡索和白丑等藥材。第二個方劑稱為敗毒散,包含柴胡、甘草、桔梗、人參、芎藭、茯苓、羌活、前胡、枳殼和獨活等藥材。每個方劑的藥材用量和服用方法都有一定的規律,需要根據病症的部位和患者的體質進行調整。

請注意

中醫藥的應用需要專業醫師的指導,不可自行服用。

加薄荷姜水煎服。寒多熱服。熱多溫服。

消風散

荊芥穗,甘草,芎藭,羌活,姜蠶(炒),防風,茯苓,蟬蛻,藿香,人參(各二兩),厚朴,陳皮(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服。如久患偏風。每日三服。便覺輕減。如暴感風寒。頭痛聲重。寒熱。倦痛。用荊芥茶清調下。溫酒亦得。可並服之。小兒虛風及驚風。用乳香、荊芥湯調服半錢。俱不計時服。

白話文:

這是一個中醫藥方,叫做“消風散”。它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偏風、小兒虛風、驚風等症狀。

服用方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茶水或溫酒調服。具體服用次數和方法,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防風散,同前證類。

秦艽,獨活,麻黃,半夏,防風(各二兩),升麻,防己,白朮,石膏,白芍藥,黃芩,甘草,當歸,遠志,人參(各一兩)

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七片。煎一盞。取清汁六分。入麝香末少許。臨臥熱服。

八風散(和劑)同前證類。

白話文:

防風散

適用症狀: 與前文所述症狀相同。

藥材:

  • 秦艽、獨活、麻黃、半夏、防風(各二兩)
  • 升麻、防己、白朮、石膏、白芍藥、黃芩、甘草、當歸、遠志、人參(各一兩)

用法:

  • 每服四錢,水二盞,加入薑七片,煎煮至一盞,取清汁六分,加入麝香末少許,臨睡前溫服。

八風散(和劑)

適用症狀: 與前文所述症狀相同。

藿香(二兩),白芷,前胡(各四兩),黃耆,甘草,人參(各八兩),防風,羌活(各十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薄荷少許。煎七分。去滓。食後溫服。臘茶清調六錢亦得。小兒虛風。乳香臘茶清調下半錢。更量兒大小加減服。

大三五七散(和劑),同前證類。

山茱萸,乾薑,茯苓(各三斤),附子(三十五枚),細辛(一斤八兩),防風(去蘆四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

白話文:

這兩段文字記載了兩個中醫古方,分別針對小兒虛風和未知病症。

第一個方劑

主要以藿香、白芷、前胡等藥材組成,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小兒因體虛引起的風寒感冒、發熱頭痛等症狀。

第二個方劑

稱為“大三五七散”,主要以山茱萸、乾薑、茯苓等藥材組成,具有溫腎壯陽、補脾健胃的功效,具體功效需根據病症判斷。

四生散(和劑),同前證類。

黃耆,羌活,蒺藜,白附子(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薄荷湯調服。如腎臟風下疰生瘡。以腰子批開。以藥末二錢合定裹煨香熟。空心細嚼。以鹽酒調下。

胡麻散(和劑),仝前證類。

胡麻(十二兩),荊芥,苦參(各八兩),何首烏(十兩),甘草,威靈仙(各六兩)

白話文:

四生散和胡麻散皆可治相同病症。四生散由黃耆、羌活、蒺藜、白附子等分組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薄荷湯調服。若腎臟風邪下降導致瘡瘍,可將豬腰子剖開,將藥末二錢放入裹好煨熟,空腹細嚼,用鹽酒送服。胡麻散則由胡麻十二兩、荊芥、苦參各八兩、何首烏十兩、甘草、威靈仙各六兩組成。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薄荷湯茶食後點服。或酒蜜湯亦可。服此藥後。頻頻洗浴。貴乎得汗。有效。

木香調氣散(和劑),中氣。

白豆蔻(取仁),丁香,檀香,木香(各二錢),藿香葉,甘草(各八分),砂仁(四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不拘時。點服。

卻暑散(得效),中暑。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薄荷湯或茶送服,也可以用酒或蜜湯送服。服用藥物後,要頻繁地洗澡,重點是要讓身體出汗,這樣效果會比較好。

木香調氣散,用於治療中氣不足。

將白豆蔻仁、丁香、檀香、木香各取二錢,藿香葉、甘草各取八分,砂仁取四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少許鹽,用沸水沖服,不限時間。

卻暑散,用於治療中暑。

赤茯苓,甘草(各四兩生),寒食麵,生薑(各一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新汲水或白湯點服。

大順散(和劑)

甘草(銼寸長十兩),乾薑,杏仁,肉桂(各一兩二錢)

上先將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黃熟。次入乾薑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同炒。候杏仁不作聲為度。用節隔淨後。入桂一處。搗羅。每服二錢。水煎服。如煩躁。井花水調。常用以滾湯點服亦可。

枇杷葉散(和劑)

白話文:

赤茯苓和甘草各四兩,生薑和寒食麵各一斤,將它們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不限時間,用新鮮井水或白湯調服。

甘草切成一寸長,十兩,乾薑、杏仁、肉桂各一兩二錢。先用白砂炒甘草,直到八分熟呈黃色,接著加入乾薑一起炒,炒至乾薑裂開,再加入杏仁一起炒,炒至杏仁不發出聲音為止。將它們用篩子過濾乾淨,再加入肉桂一起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二錢,水煎服。如果煩躁不安,可以用井花水調服。也可以用滾湯沖服。

枇杷葉(去毛炙),陳皮(去白),丁香(各五錢),厚朴(薑製。四兩),白茅根,麥冬(去心),木瓜,甘草(炙各一兩),香薷(三錢)

上搗羅為末。每服二錢。姜三片。水煎服。溫水調服亦可。如煩躁。井花水調。小兒三歲。可服半錢。更量大小加減。不拘時服。

十味香薷散(百一)

香薷(一兩),人參,陳皮,白朮,白茯苓,白扁豆,黃耆,木瓜,厚朴,甘草(各五錢)

白話文:

枇杷葉去掉毛後炙烤,陳皮去掉白膜,丁香、厚朴(用薑製)、白茅根、麥冬(去心)、木瓜、甘草(炙烤)各一兩,香薷三錢,將這些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薑三片,水煎服用,溫水調服亦可。若感到煩躁,可用井花水調服。三歲小孩可服用半錢,根據年齡大小調整藥量,不拘時間服用。

此方名為十味香薷散,由香薷一兩,人參、陳皮、白朮、白茯苓、白扁豆、黃耆、木瓜、厚朴、甘草各五錢組成。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白湯或冷水調服。

枳芎散(增入),治左脅痛刺不可忍。

枳實(炒),川芎(各半兩),粉草(炙。一錢半)

為末。每服二錢。薑、棗湯下。酒亦可。

平胃散,又名對金飲子。

蒼朮(去粗皮。米泔水浸多),厚朴(薑製),陳皮(去白等分),甘草(炙。減半)

加薑、棗。水煎服。或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調服。

白話文:

枳芎散(增入) - 治左脅痛刺不可忍

材料與用量:

  • 枳實(炒):半兩
  • 川芎:半兩
  • 粉草(炙):一錢半

製法: 全部材料磨成粉末。

服用方法: 每次取二錢,不論時間,可用白開水或冷水調和後服用。

平胃散 - 又名對金飲子

材料與用量:

  • 蒼朮(去粗皮,米泔水浸泡多時):半兩
  • 厚朴(薑製):半兩
  • 陳皮(去白):半兩
  • 甘草(炙):一錢半

製法: 全部材料磨成粉末。

服用方法: 每次取二錢,可用薑、棗湯送服,或者用熱酒也可以。

注意事項:

  • 使用前應確保無藥物過敏史或其他健康問題。
  • 如有不適或症狀未改善,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尋求醫療幫助。

和解散

蒼朮(二錢),厚朴,陳皮,甘草,藁本,桔梗(各一錢)

加薑棗。水煎服。

十味芎蘇散

川芎,紫蘇,乾葛,桔梗,柴胡,茯苓,甘草,半夏,枳殼,陳皮,

加姜。水煎服。

順元散(得效)

南星(炮。一兩),川芎(炮),附子(炮。各五錢),木香(二錢半)

每服三錢。加姜。水煎服。

五苓散

白朮,白茯苓,豬苓,澤瀉(等分),肉桂(減半)

白話文:

此方以炮製後的南星一兩、炮製後的川芎五錢、炮製後的附子五錢、木香二錢半為藥材,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用水煎服。

五苓散

白朮,白茯苓,豬苓,澤瀉(等分),肉桂(減半)

此方以白朮、白茯苓、豬苓、澤瀉等量,肉桂減半為藥材。

  • 古方中的藥量單位為錢、兩,現代常用克、毫克等單位,需換算。
  • 方劑的組成和用法可能因不同醫家而有所差異。

上為末。白湯調服。

辰砂五苓散

即前五苓散加辰砂。上為末。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澀。新汲水調服。小兒五心煩熱。多哭如驚。壯熱水調服。

玉屏風散

白朮(一兩),黃耆,防風(各五錢)

水煎服。

消風百解散

蒼朮,麻黃,白芷,荊芥,陳皮,甘草

加姜三片。烏梅一個。水煎服。

三白散

白醜(二兩),桑白皮(微炒),白朮,木通,陳皮(去白。各五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白湯調和服用。

辰砂五苓散:是在原五苓散的基礎上加入辰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如中暑口渴、小便赤澀,可用新汲取的清水調和服用;若小兒五心煩熱、多哭鬧不安,可用溫水調和服用。

玉屏風散:白朮一兩,黃耆、防風各五錢,水煎服。

消風百解散:蒼朮、麻黃、白芷、荊芥、陳皮、甘草,加入薑三片,烏梅一個,水煎服。

三白散:白丑二兩,桑白皮(微炒)、白朮、木通、陳皮(去白)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薑湯下。

不換金正氣散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藿香,半夏

加薑棗。水煎服。不服水土者。尤宜服之。

普賢正氣散

即前不換金正氣散加生薑、蔥白、黑豆。水煎服。

防風通聖散

防風,川芎,當歸,白芍,白朮,甘草,麻黃,黃芩,桔梗,荊芥,薄荷,連翹,梔子石膏,滑石,芒硝,大黃

白話文:

上為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清晨以薑湯送服。

不換金正氣散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藿香,半夏

加上薑棗。用水煎煮後服用。對於不適應當地環境的人,尤其適合服用。

普賢正氣散

就是前述的不換金正氣散,再加上生薑、蔥白、黑豆。用水煎煮後服用。

防風通聖散

防風,川芎,當歸,白芍,白朮,甘草,麻黃,黃芩,桔梗,荊芥,薄荷,連翹,梔子石膏,滑石,芒硝,大黃

痰嗽加半夏、生薑。水煎服。

神木散

蒼朮,川芎,白芷,藁本,細辛,羌活,甘草

加薑、蔥。水煎服。如傷風鼻塞。為末。蔥湯調服。

五膈寬中散

厚朴,香附,青皮,陳皮,白豆,砂仁,木香,丁香,甘草

上為末。每服二錢。姜三片。鹽少許。煎湯調服。

穀神嘉禾散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參,白朮,薏苡,砂仁,穀芽,神麯,枇杷葉,檳榔,大腹子,桑白皮,白豆蔻,青皮,五味子,木香,沉香,丁香,藿香,隨風子,石斛,杜仲

白話文:

咳嗽痰多時,可以加入半夏和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藥材

蒼朮、川芎、白芷、藁本、細辛、羌活、甘草

用法

加入薑、蔥,用水煎煮後服用。

適用症狀

傷風鼻塞。

其他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蔥湯調和後服用。

藥材

厚朴、香附、青皮、陳皮、白豆、砂仁、木香、丁香、甘草

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薑三片和少許鹽,用水煎煮後服用。

藥材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參、白朮、薏苡、砂仁、穀芽、神麯、枇杷葉、檳榔、大腹子、桑白皮、白豆蔻、青皮、五味子、木香、沉香、丁香、藿香、隨風子、石斛、杜仲

用法

(藥方未說明用法,需查閱相關資料)

備註

  • 中醫藥材具有多種功效,使用時需注意藥性及禁忌。
  • 藥方僅供參考,請勿自行使用。
  • 藥材名稱可能存在不同的叫法,請以中醫專業知識為準。

加薑、棗。水煎服。五噎入乾柿一枚。膈氣吐逆。入薤白三寸、棗五枚。

實脾散,腫證。

厚朴,白朮,白茯苓,甘草,木瓜,大腹子,草果仁,附子,木香,乾薑,加薑、棗。水煎服。

八味平胃散,腳氣。

厚朴,升麻,射干,茯苓,大黃,枳殼,芍藥,甘草

水煎服。

龍膠散(闕)

大聖散

人參,黃耆,茯苓,甘草,川芎,當歸,麥門冬,木香

白話文:

加薑、棗,水煎服。五噎入乾柿一枚。膈氣吐逆,入薤白三寸、棗五枚。實脾散,腫證。厚朴、白朮、白茯苓、甘草、木瓜、大腹子、草果仁、附子、木香、乾薑,加薑、棗。水煎服。八味平胃散,腳氣。厚朴、升麻、射干、茯苓、大黃、枳殼、芍藥、甘草,水煎服。龍膠散(闕)。大聖散,人參、黃耆、茯苓、甘草、川芎、當歸、麥門冬、木香。

加姜。水煎服。

枳殼散

防風,川芎,細辛,枳殼,桔梗,乾葛,甘草

加姜。水煎服。

蟠蔥散,陰頹氣。

蒼朮,茯苓,青皮,丁皮,延胡索,肉桂,三稜,莪朮,檳榔,乾薑,砂仁,甘草

加連根。蔥白。水煎。熱服。

蓽澄茄散

附子,蓽澄茄,沉香,葫蘆巴,肉桂,補骨脂,茴香,巴戟天,川楝子,木香,川烏,桃仁

白話文:

加薑,水煎服。

枳殼散:防風、川芎、細辛、枳殼、桔梗、乾葛、甘草。

加薑,水煎服。

蟠蔥散:蒼朮、茯苓、青皮、丁皮、延胡索、肉桂、三稜、莪朮、檳榔、乾薑、砂仁、甘草。

加連根蔥白,水煎,熱服。

蓽澄茄散:附子、蓽澄茄、沉香、葫蘆巴、肉桂、補骨脂、茴香、巴戟天、川楝子、木香、川烏、桃仁。

水煎服。

異攻散,小腸氣。

即五積散。

止衄散,鼻衄。

黃耆,赤茯苓,白芍藥,當歸,生芐,阿膠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黃耆湯調下。

一字散

雄黃,細辛(各五錢),川烏(生。五枚)

上為末。每服一字。薑汁芽茶。煎湯調服。

金沸草散

旋覆花,麻黃,前胡,荊芥穗,甘草,半夏,赤芍

白話文:

這些文字描述了幾種中藥方劑及其用途,以及服用方法。

  • 水煎服: 表示將藥材用清水煮沸後服用。
  • 異攻散: 用於治療小腸氣,並且與五積散是同一種藥方。
  • 止衄散: 用於治療鼻出血。
  • 黃耆湯: 指用黃耆等藥材熬製的湯藥,用於調服其他藥粉。
  • 一字散: 包含雄黃、細辛和川烏等藥材,每次服用量為一字(古代重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0.1克)。
  • 金沸草散: 包含旋覆花、麻黃、前胡、荊芥穗、甘草、半夏和赤芍等藥材。

加薑棗。水煎服。

黑神散

黑豆(炒),熟芐,當歸,白芍藥,蒲黃,肉桂,乾薑(炮),甘草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童便各半盞。調服。

妙香散,舌衄。

人參,黃耆,茯神,山藥,甘草,桔梗,遠志,木香,麝香,辰砂

上為末。溫酒調服。

扁豆散(本事),咯血。

扁豆,人參,白朮,半夏,枇杷葉,生薑

入檳榔二分半。水煎服。

白話文:

加薑棗。水煎服。

黑神散

黑豆(炒),熟芐,當歸,白芍藥,蒲黃,肉桂,乾薑(炮),甘草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童便各半盞。調服。

妙香散,舌衄。

人參,黃耆,茯神,山藥,甘草,桔梗,遠志,木香,麝香,辰砂

上為末。溫酒調服。

扁豆散(本事),咯血。

扁豆,人參,白朮,半夏,枇杷葉,生薑

入檳榔二分半。水煎服。

  1. 加薑棗。水煎服:在湯中加入薑和棗,煮後飲用。

  2. 黑神散:配方包含炒黑豆、熟芐、當歸、白芍藥、蒲黃、肉桂、乾薑(炮製)、甘草。這些成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一半酒和一半熱水調和後飲用。

  3. 妙香散,舌衄:配方包括人參、黃耆、茯神、山藥、甘草、桔梗、遠志、木香、麝香、辰砂。這些成分研磨成粉末,用溫熱的酒調和後飲用。

  4. 扁豆散(本事),咯血:配方包括扁豆、人參、白朮、半夏、枇杷葉、生薑,並加入二分半的檳榔。所有成分用水煮後飲用。

請注意,這些都是古老的中藥方劑,具體使用前應諮詢專業的中醫師或藥師,以確保適應症狀和安全。

七珍散(本事)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山藥,粟米

加姜。水煎服。

補肝散(千金增入),治男子五勞七傷。明目。

地膚子(一斗。陰乾為末),生地黃(十斤。搗取汁)

以地黃汁和。曝乾。更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

千金內補散(瑞竹),嗽血。

人參,黃耆,川芎,當歸,白芷,桔梗,官桂,甘草

白話文:

七珍散

來源: 本草綱目

組成: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山藥、粟米

用法: 加薑,水煎服。

功效: 補益氣血,健脾益腎。

補肝散

來源: 千金方

組成: 地膚子(一斗,陰乾研末)、生地黃(十斤,搗汁)

用法: 以生地黃汁和地膚子末,曬乾後再研成粉末,酒服,每次方寸匕(約1.5克),每日兩次。

功效: 治男子五勞七傷,明目。

千金內補散

來源: 千金方

組成: 人參、黃耆、川芎、當歸、白芷、桔梗、官桂、甘草

功效: 止嗽血。

加姜。水煎服。

通關散,頭痛。

撫芎,川芎,川烏,細辛,白芷,薄荷

上為末。蔥白、茶清調服。薄荷湯調亦可。

茶調散,頭痛。

川芎,白芷,羌活,防風,荊芥,薄荷,香附,甘草

上為末。食後茶清調服二錢。

八生散

天雄(去皮臍。如無以大附子代之),大川烏(各一兩。去皮臍),白附子,南星,天麻(各五錢),川芎,半夏,木香,全蠍(去毒。薑汁拌。全用)

白話文:

加薑,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通關散可以治療頭痛,由撫芎、川芎、川烏、細辛、白芷、薄荷組成,研磨成粉末,用蔥白和茶水調和服用,也可以用薄荷湯調和。

茶調散可以治療頭痛,由川芎、白芷、羌活、防風、荊芥、薄荷、香附、甘草組成,研磨成粉末,飯後用茶水調和服用,每次服用兩錢。

八生散由天雄(去除皮和臍,若沒有可用大附子代替)、大川烏(各一兩,去除皮和臍)、白附子、南星、天麻(各五錢)、川芎、半夏、木香、全蠍(去除毒性,用薑汁拌勻,全部使用)組成。

並生用。加姜。多水煎服。

追風散

川烏(炮。去皮臍),草烏,殭蠶,全蠍,白附子,南星,天麻,白芷,川芎,羌活,防風,荊芥,石膏,甘草,地龍(去土),乳香,沒藥,雄黃

上為末。每服半錢。入好茶少許。臨臥沸湯調服。

白蘞散(千金),治風痹腫筋急展轉易常處。

白蘞(半兩),附子(六銖)

二味治下篩。酒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熱行為候。十日覺。

白話文:

二味治下篩。酒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熱行為候。十日覺。


  • 這裡的"錢"和"刀圭"都是古代的重量單位,與現代的克或毫克不同。
  • 藥方中有些藥材名稱後面的括號內,例如"地龍(去土)",指的是對藥材進行的特殊處理,這裡表示去除地龍的泥土。
  • 藥方中的"炮製"指的是對藥材進行的特殊加工,例如煎煮、炒制等,目的是去除藥物的毒性或改變藥性。

正元散

人參,白朮,茯苓,黃耆,陳皮,甘草,川芎,肉桂,乾薑,附子,烏藥,山藥,川烏紅豆

加薑棗。入鹽少許。水煎服。

碧雪散(魏氏)

白礬(明淨七錢),巴豆(一粒。去殼研)

上以礬為末。瓦上溶化。入巴豆在內。候礬干為度。細研。每用一字。以竹管吹入咽喉中。涎出為效。又方用青礬。

琥珀散(濟生),經痛。

白話文:

正元散:人參、白朮、茯苓、黃耆、陳皮、甘草、川芎、肉桂、乾薑、附子、烏藥、山藥、川烏加紅豆,再加入生薑、大棗,並放少許鹽,水煎服用。

碧雪散:明淨的白礬七錢,巴豆一粒去殼研磨成粉,將白礬研成末,放在瓦片上溶化,再加入巴豆粉,等白礬乾燥後,細細研磨,每次取一字分量,用竹管吹入咽喉,直到流口水為止。也可用青礬代替白礬。

琥珀散:用於治療經痛。

赤芍藥,三稜,莪朮,牡丹皮,玄胡索,劉寄奴,當歸,熟地,烏藥,官桂(各一兩)

上為赤芍、稜莪、牡丹、寄奴五味。用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爛為度。焙乾。入後五味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服。

劫勞散

人參,黃耆,甘草,當歸,芍藥,地黃,阿膠,紫菀(等分)

加薑棗。水煎服。又方有五味子。

異攻散,脾痛。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

白話文:

赤芍藥、三稜、莪朮、牡丹皮、玄胡索、劉寄奴、當歸、熟地、烏藥、官桂各一兩,一起研磨成細粉。用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一起煮至豆爛,再曬乾。將研磨好的藥粉加入,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溫酒送服。

另一種藥方則是用人參、黃耆、甘草、當歸、芍藥、地黃、阿膠、紫菀等分,加薑棗,水煎服。有些配方還會加入五味子。

異攻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疼痛,其藥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

薑棗。水煎服。

五味子散(增入),治腎泄。(有一人五更初曉時。必溏泄一次。此名腎瀉。)

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一兩。細粒綠色者)

二味炒香熟為度。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下。

手拈散,治心脾氣痛。

草果,玄胡索,五靈脂,沒藥(等分)

上為末。酒調服二錢。

調氣散

即木香調氣散。

觀音應夢散(夷堅志)

人參(一錢),胡桃(二枚。去殼不去皮)

白話文:

  1. 將薑和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2. 五味子散(加入增效成分),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洩瀉症狀。例如,某人在清晨初醒時會有一次洩瀉,這種情況被稱為腎瀉。

  3. 使用五味子(兩兩份)和吳茱萸(一份,細小綠色的)。將這兩種材料炒至香熟,然後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並用陳年的米湯送服。

  4. 手拈散,用於治療心脾氣痛。配方包括草果、玄胡索、五靈脂和沒藥(比例相同)。

  5. 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每次服用兩錢。

  6. 調氣散,即是木香調氣散。

  7. 觀音應夢散(源自夷堅志)。配方為人參(一錢)和胡桃(兩個,去殼但保留皮)。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

加薑、棗。水煎服。蓋人參定喘。胡桃能斂肺也。

橘蘇散(濟生)

橘紅,蘇葉,杏仁,半夏,貝母,五味子,白朮,桑白皮(等分),甘草(減半)

加姜水煎服。

應夢人參散

甘草(炙一錢),人參,白朮,桔梗,青皮,白芷,乾葛(各六分),乾薑

加姜。水煎服。

款冬花散

知母,桑白皮(一云桑葉),款冬花(去梗),阿膠(炒),麻黃(去根節),貝母(去心),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半夏(湯泡。薑製)

白話文:

這幾款方子都用於治療咳嗽,其中橘蘇散用於風寒咳嗽,人參散用於氣虛咳嗽,款冬花散用於燥咳。這些方子都使用薑來溫肺化痰,並且加入不同藥材來針對不同症狀。例如,橘蘇散使用橘紅和蘇葉來宣肺止咳,人參散使用人參來補氣定喘,款冬花散則使用款冬花和阿膠來滋陰潤肺。

加姜。水煎服。

二母散

知母,貝母

加姜。水煎服。

丁香煮散(直指),屬諸嗽門不喜食。

石蓮肉,丁香(各十四枚)

生薑七片。大棗七枚。黃秫米半合。水煮食。

導赤散,淋。

生地黃,木通,甘草

竹葉、燈心水煎。飢服。

五淋散(和劑)

赤茯苓,赤芍藥,梔子仁,當歸梢,甘草(生)

白話文:

加入生薑,水煎服。

知母、貝母,加生薑,水煎服。

直指,屬諸嗽門不喜食。石蓮肉、丁香各十四枚,生薑七片,大棗七枚,黃秫米半合,水煮食。

生地黃、木通、甘草,水煎服。

竹葉、燈心水煎,飢時服用。

赤茯苓、赤芍藥、梔子仁、當歸梢、甘草(生)。

水煎飢服。

五香散(和劑),尿血

木香,丁香,沉香,乳香,藿香

水煎服。

竹龍散(三因),三消。

五靈脂(另研),黑豆(生。去皮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冬瓜煎湯調服。瓜葉子皆可。一日兩服。渴少減一服。渴止宜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此方沈存中載於靈苑方。得效者甚多。

烏金散,消渴。

黃丹,金墨

上為末。每服二錢。丹服先漱口。待渴甚。要飲水。就用冷水調服。

白話文:

水煎好後趁飢餓時服用。

五香散是和劑,用於治療尿血。藥材包括木香、丁香、沉香、乳香和藿香,水煎服。

竹龍散是三因方,用於治療三消。藥材包括五靈脂(研磨)、黑豆(生,去皮,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不限時間服用。用冬瓜煎湯調服,冬瓜葉子也可以。每日服用兩次,口渴減少可減為一次,口渴停止宜服用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此方出自沈存中的《靈苑方》,療效甚佳。

烏金散用於治療消渴。藥材包括黃丹和金墨,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服用丹藥前要漱口,等到十分口渴時,用冷水調服。

木香散(和劑),溏泄。

丁香,木香,肉豆蔻,當歸,甘草,附子,赤石脂,藿香,訶子皮,

加薑、棗。水煎服。

大建脾散(百一)

蓽澄茄,乾薑,白豆蔻,丁香,白茯苓,甘草,肉豆蔻,半夏,砂仁,陳皮,檀香,厚朴,茴香,神麯,青皮,白朮,川烏,草果仁,附子

薑、棗。水煎服。

荊芥散(增入),吐血。

荊芥穗(半兩),炙草(一兩),桔梗(二兩)

白話文:

木香散適合治療腹瀉,由丁香、木香、肉豆蔻、當歸、甘草、附子、赤石脂、藿香、訶子皮等藥材組成,加薑、棗,水煎服。

大建脾散由蓽澄茄、乾薑、白豆蔻、丁香、白茯苓、甘草、肉豆蔻、半夏、砂仁、陳皮、檀香、厚朴、茴香、神麯、青皮、白朮、川烏、草果仁、附子等藥材組成,加薑、棗,水煎服。

荊芥散適合治療吐血,由荊芥穗、炙草、桔梗等藥材組成。

上㕮咀。姜煎。食後服。

滑胎枳殼散,腸風臟毒。

枳殼,甘草

上為末。空心沸湯調服。

棕灰散(事親)

敗棕(不拘多少),燒灰存性。空心酒調二錢。清米飲亦可。

三灰散(楊氏)

側柏葉(焙為末五錢),棕櫚(存性。勿令白色。三錢),桐子(燒作炭二錢。)

上為末。分作二服。空心米飲調服。

黃耆散(增入),治咳血成勞。

甘草(四錢),黃耆,麥門冬,熟地,桔梗,白芍(各半兩)

白話文:

三灰散(出自楊氏方),將側柏葉焙乾研磨成末五錢,棕櫚葉燒成灰保留藥性,注意不要變成白色,取三錢,桐子燒成炭取兩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分兩次服用,空腹時用米湯沖服。

黃耆散(加了一些藥材),可治咳血成勞。方劑包括:甘草四錢,黃耆、麥門冬、熟地、桔梗、白芍各半兩。

㕮咀。每服半兩。水煎服。

木香交加散,痢。

即六和湯、藿香正氣散並用。

七珍散,五勞。

即八珍散去扁豆。

黃耆鱉甲散(和劑)

人參,黃耆,茯苓,天冬,半夏,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生地,赤芍,桔梗,肉桂,紫菀,秦艽,鱉甲,柴胡,甘草

水煎服。

人參散(本事),五勞。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兩,用水煎煮後飲用。

木香交加散,用於治療痢疾。

等同於使用六和湯和藿香正氣散。

七珍散,適用於五種勞損的情況。

等同於八珍散去除扁豆。

黃耆鱉甲散(調合劑)

成分包括:人參、黃耆、茯苓、天冬、半夏、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生地、赤芍、桔梗、肉桂、紫菀、秦艽、鱉甲、柴胡、甘草。

需用水煎煮後飲用。

人參散(原方),適用於五種勞損的情況。"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赤芍,半夏曲,柴胡,黃芩,乾葛

薑、棗。水煎服。

小三五七散,眩暈。

天雄(炮),細辛(各二分),乾薑,山茱萸(各五分),山藥,防風(各七分)

上為末。酒調服。

參茯白朮散(和劑)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甘草(各二兩),薏苡,扁豆(薑汁炒),蓮肉(各一兩),砂仁桔梗(各七錢)

上為末。棗湯調服。

異攻散(本事)

川芎,當歸,白芷,白芍藥,陳皮,牡丹皮,玄胡索,桔梗,烏藥,乾薑,官桂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赤芍、半夏曲、柴胡、黃芩、乾葛,加上薑和棗,用水煎服,可以治療眩暈。

天雄(炮製)、細辛(各二分)、乾薑、山茱萸(各五分)、山藥、防風(各七分),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甘草(各二兩)、薏苡、扁豆(薑汁炒)、蓮肉(各一兩)、砂仁、桔梗(各七錢),研磨成粉末,用棗湯調服。

川芎、當歸、白芷、白芍藥、陳皮、牡丹皮、玄胡索、桔梗、烏藥、乾薑、官桂,這些藥材組成異攻散。

加姜。水煎服。

洗肝散(得效),眼。

川芎,當歸,羌活,防風,薄荷,甘草(炙),山梔仁,大黃(煨。等分)

上為末。食後水調服。

鳴耳散(濟生),耳。

緊磁石(一塊如豆大),穿山甲(煆存性。研。一字)

上為新綿裹塞於耳內。口中銜小生鐵。覺耳內如風聲即住。

桃紅散,耳。

干胭脂,白礬(等分)

上為末。將鵝瓴管蘸藥少許。吹入耳內。

推氣散,治右脅疼痛。脹滿不食。

枳殼,桂心,片子薑黃(各半兩。一本作殭蠶),甘草(炙。一錢半)

白話文:

加薑,用水煎煮後服用。洗肝散有效,適用於眼睛方面的問題。川芎、當歸、羌活、防風、薄荷、甘草(炙)、山梔仁、大黃(煨,各等分),研磨成粉末,飯後用水調服。鳴耳散可以治耳疾,取緊磁石(一塊如豆大)、穿山甲(煆存性,研磨成粉末,一字分量),用新棉花包裹塞入耳內,口中含著一小塊生鐵,感覺耳內如風聲時便可停止。桃紅散適用於耳疾,取干胭脂、白礬(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鵝瓴管蘸取少許藥粉吹入耳內。推氣散用於治療右脅疼痛、腹脹滿、不思飲食,取枳殼、桂心、片子薑黃(各半兩,一本記載為殭蠶)、甘草(炙,一錢半)。

為末。每服二錢。薑棗湯或酒下。

通關散,鼻。

白礬,直殭蠶,南星(生),梨蘆,全蠍(等分)

上為末。鵝瓴管吹入鼻內。

排膿托裡散,治癰疽癤腫毒。

地蜈蚣,赤芍藥,當歸,甘草(等分)

上為末。酒調服。

五香散(和劑)

木香,沉香,雞舌香(各一錢),射香,薰陸香(一錢)

上為末。酒調服。

換肌散(楊氏)

胡麻,蔓荊子,枸杞子,牛蒡子(各五錢),防風,苦參,白蒺藜,栝蔞根(各五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薑棗湯或酒送服。

通關散,用於治療鼻部疾病。將白礬、直殭蠶、生南星、梨蘆、全蠍等份研磨成粉末,用鵝瓴管吹入鼻內。

排膿托裡散,用於治療癰疽癤腫毒。將蜈蚣、赤芍藥、當歸、甘草等份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

五香散,用於治療...(後文未提供疾病資訊)。將木香、沉香、雞舌香各一錢,射香、薰陸香各一錢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

換肌散,用於治療...(後文未提供疾病資訊)。將胡麻、蔓荊子、枸杞子、牛蒡子各五錢,防風、苦參、白蒺藜、栝蔞根各五錢研磨成粉末。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甘草貫眾湯漱口。不拘時。茶清調服。日進三服。

花蛇散(三因),癩。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二兩。),生犀(半錢),青皮(半兩),黑醜(半兩。半生半炒)

上為末。每服二錢。膩粉半錢。研勻。糯米飲五更調服。以利下惡毒為度。十餘日再進一服。

雞鳴散,攧撲。

大黃(一兩酒浸),杏仁(三七粒去皮尖)

上研末。酒一碗。煎六分。雞鳴時服。至晚取下瘀血即愈。若愈。便覺氣絕不能言。取藥不及者。急掰開口。熱小便灌之。

白話文:

花蛇散(三因)用於治療癩病。配方如下:

  • 白花蛇(需先以酒浸泡,然後去除皮和骨,總量為二兩),
  • 生犀(總量為半錢),
  • 青皮(總量為半兩),
  • 黑醜(總量為半兩,一半生一半炒熟)。

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並加入半錢的膩粉,混合均勻。使用糯米飲料在五更時節調服,直到排出毒素為止。若病情嚴重,則可每隔十餘天再服用一次。

雞鳴散用於治療跌打傷病。配方如下:

  • 大黃(總量為一兩,需先以酒浸泡),
  • 杏仁(總量為三十七粒,需先去皮和尖端)。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以一碗的酒煮沸後再煎煮至剩下六分。在雞鳴時節服用,至傍晚時分,若能排出瘀血,病情即可痊癒。若病情痊癒,患者會出現氣息停止、無法說話的情況。若在治療過程中未能及時服用藥物,應迅速掰開患者的嘴巴,用熱的小便灌入其口中。

調經散(三因)經事不調。

當歸,赤芍,沒藥,肉桂,細辛,甘草,麝香

上為末。生薑汁酒米飲。空心任意調服。

失笑散(和劑),婦人血瘀。

蒲黃(炒),五靈脂(酒研。淘去砂土。等分)

上為末。釅醋熬成膏。水調服。

木香順氣散,赤白帶下。

京三稜,石三稜,蘿蔔子(炒),檳榔,陳皮,雞爪三稜,半夏,白茯苓,人參,木香(各一兩),黑醜,砂仁,白豆蔻(各五錢)

白話文:

调经散适用于经期不调,由当归、赤芍、没药、肉桂、细辛、甘草、麝香等药材制成,以生姜汁酒米饮调服,空腹服用。失笑散用于治疗妇人血瘀,以蒲黄和五灵脂研末,用浓醋熬制成膏,用水调服。木香顺气散用于治疗赤白带下,由京三稜、石三稜、萝卜子、槟榔、陈皮、鸡爪三稜、半夏、白茯苓、人参、木香、黑丑、砂仁、白豆蔻等药材组成。

上為末。薑汁打糊丸。

蒲黃散

蒲黃,乾荷葉,牡丹皮,玄胡索,生地,甘草

入蜜少許。水煎服。

荷葉散

荷葉,蒲黃,甘草,生地黃汁,蜜糖

上水煮荷葉。甘草。去渣。入蒲黃地黃汁。蜜調勻服。

香蘇散

紫蘇,香附,陳皮,甘草,檳榔,木瓜

加薑、蔥。水煎服。

白話文:

上為末。薑汁打糊丸。

  •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用薑汁和成丸狀。

蒲黃散

  • 蒲黃:具有止血、調經作用;乾荷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玄胡索:行氣止痛;生地:滋陰補血;甘草:調和諸藥。
  • 將以上藥材放入蜜中稍加調和,用水煎煮後服用。

荷葉散

  • 荷葉:清熱利濕、散瘀;蒲黃:止血;甘草:調和諸藥;生地黃汁:滋陰養血;蜜糖:潤燥、補中。
  • 首先將荷葉和甘草用水煮沸,然後去除渣滓,再加入蒲黃、生地黃汁和蜜糖,調和後服用。

香蘇散

  • 紫蘇:發汗解表、理氣和胃;香附:理氣解鬱、止痛;陳皮:理氣健脾、化痰;甘草:調和諸藥;檳榔:殺蟲、消積;木瓜:舒筋活絡、解酒。
  • 加入薑、蔥一起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