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七·寒熱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寒熱門 (2)

1. 獨熱

三消。諸失血後。蓐勞久痢諸虛後。發熱者。皆非美證。有當直攻其發者。有不當專治其熱者。因他病而發為熱者也。當隨證用藥中。加入退熱藥。

外有每遇夜。身發微熱。病人不覺。早起動作無事。飲食如常。既無別證可疑。只是血虛。陰不濟陽。宜潤補之。參蘇飲二分。四物湯一分和勻。名茯苓補心湯。候熱稍減。繼以養榮湯。十全大補湯。

又有服金石辛熱者。甘草烏豆湯下。火邪者。艾湯下。飲食者。乾薑湯下。炙爆者。枳殼甘草湯下。

白話文:

[獨特的熱症]

以下狀況產生的熱症並非好現象:三消症、各種出血後、產後勞損或長期腹瀉後身體虛弱,隨後出現的發燒。這些情況可能需要直接針對發燒進行治療,但有些時候則不應單純處理熱症,因為熱症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在這種情況下,應根據病情在藥方中加入退燒藥。

另有一種情況,患者每到夜晚,身體會微微發熱,但本人並未察覺。到了早晨,他們可以正常活動和飲食,沒有其他可疑的病症,這主要是因為血虛,陰氣無法調節過剩的陽氣。對於此類患者,應採用滋潤和補血的療法。可以使用兩份人參蘇子飲加上一份四物湯混合,稱為茯苓補心湯。等到熱度稍微降低後,再使用養榮湯和十全大補湯來進一步調理。

對於服用金石辛熱藥物的患者,可以使用甘草黑豆湯來緩解。如果是由於火邪引起,則可用艾湯來降火。若是飲食引起的,則可使用乾薑湯來調理。對於食用了經過烤製或爆炒的食物,則可以用枳殼甘草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