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1)
1. 證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附後)
蘇合香丸(和劑),中風與感應丸並用。即蘇感丸。(安息香膏。和入蘇合油內。)
白朮,青木香,烏犀角,香附,丁香,硃砂,訶黎勒(煨),白檀香,安息香(另為末。無灰酒熬膏),麝香(研),蓽茇,龍腦,沉香,蘇合香油(各二兩),薰陸香(一兩)
白話文:
蘇合香丸
這是一種合劑,可用於治療中風,與感應丸並用,合稱蘇感丸。
製法:
- 將安息香膏加入蘇合香油中。
- 將白朮、青木香、烏犀角、香附、丁香、硃砂、訶黎勒(煨)、白檀香、安息香(另研成末,用無灰酒熬成膏)、麝香(研磨)、蓽茇、龍腦、沉香、蘇合香油(各二兩)、薰陸香(一兩)混合在一起。
備註:
- 方中所列藥材皆為中藥名,括號內為藥材的別稱或用法。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或如龍眼大。外以蠟包。臨時切開取用。以薑湯熟水酒任下。青龍丸(濟生)
穿山甲(十五片。石灰炒),全蠍(去毒。二十一個),蜈蚣(七條生用),斑蝥(七個。糯米炒去頭足),麝香(一字。另研),地龍(去土。一兩),草烏(一兩),松香(五錢),沒藥(三錢)殭蠶(薑汁炒各五錢),五靈脂(去沙土),乳香(各三錢)
白話文:
製法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煉製成丸,丸子大小如芡實或龍眼。外層用蠟封好,使用時切開取用。用薑湯或熟水酒送服。
藥方
- 青龍丸(濟生方)
- 穿山甲(十五片,用石灰炒過)
- 全蠍(去毒,二十一個)
- 蜈蚣(七條,生用)
- 斑蝥(七個,用糯米炒過,去頭足)
- 麝香(一字,單獨研磨)
- 地龍(去土,一兩)
- 草烏(一兩)
- 松香(五錢)
- 沒藥(三錢)
- 殭蠶(用薑汁炒,各五錢)
- 五靈脂(去沙土)
- 乳香(各三錢)
註解
- 以上藥方中,藥材的用量是以錢、兩為單位,一兩等於十錢。
- 藥材的處理方法,如炒、去毒等,需根據傳統中藥炮製方法進行。
上為末。酒糊。丸如綠豆大。青黛為衣。不拘時。溫酒送下二十丸。忌食熱物。
乳香丸(和劑)
糯米(炒),川烏(炮。去皮臍),五靈脂(去砂土各二兩),乳香,白芷,藿香,南星(炮)沒藥,荊芥,赤小豆,骨碎補,白附子(炮。各一兩),松脂(五錢),香墨(煆),草烏(炮。各五兩)
白話文:
取藥末,用酒調成糊狀,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外裹青黛。不限時間,溫酒送服二十丸。忌食熱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冷酒送下。茶清亦可。忌熱物一時。
五痹丸(見中風)
補骨脂(炒香),蓽澄茄,檳榔(酸粟米飯裹。外以濕紙包。火煨。令紙焦。去飯。各四兩),黑醜(二十四兩。炒香為末。取頭末。十二兩),木香(二兩)
上為末。入牽牛令勻。清水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茶湯熱水任下。每酒食後可服五丸或七丸。小兒一歲一丸。妊婦不可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用酒糊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冷酒或茶水送服,忌食熱物。
五痹丸(見中風)
補骨脂(炒香)、蓽澄茄、檳榔(用酸粟米飯包裹,外層用濕紙包好,火煨至紙焦,去飯,各取四兩)、黑醜(二十四兩,炒香研末,取頭末十二兩)、木香(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加入牽牛混合均勻,用清水拌勻,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茶湯或熱水送服。每次酒食後可服用五到七丸。一歲以下兒童每次服用一丸。孕婦禁用。
玉杵丸(得效)
石膏(生),半夏(泡),硝石(另研。各一兩),生硫黃(另研。二兩)
上為末。薑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薑湯米飲任下。
鐵彈丸(和劑)
乳香,沒藥(各一錢),川烏(泡。去皮臍尖。一兩),五靈脂(酒淘去沙土。四兩),麝香(另研。一錢)
上先將乳沒於陰涼處細研。次入麝香末。次入余藥末。再研。滴水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薄荷酒磨化服。
白話文:
玉杵丸(得效)
材料:
- 石膏(生):一兩
- 半夏(泡):一兩
- 硝石(另研):一兩
- 生硫黃(另研):二兩
製作方法:
- 將以上材料研成細末。
- 用薑汁糊將藥末調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方法:
- 每服四十丸,飯前用薑湯或米飲送服。
鐵彈丸(和劑)
材料:
- 乳香:一錢
- 沒藥:一錢
- 川烏(泡,去皮臍尖):一兩
- 五靈脂(酒淘去沙土):四兩
- 麝香(另研):一錢
製作方法:
- 將乳香、沒藥於陰涼處細細研磨。
- 加入麝香末,繼續研磨。
- 加入其餘藥末,再研磨成丸子,大小如彈子。
服用方法:
- 每服一丸,飯後臨睡前,用薄荷酒磨化後服用。
青州白丸子
半夏(泡。七兩),南星(泡。三兩),白附子(二兩),川烏(去皮臍。五錢。俱生用)
上搗籮為細末。以生絹袋盛井花水擺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渣更研更擺。以盡為度。置瓷盆中。日曬夜露。次早換水攪。又曬露。如此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曬乾。候如玉餅。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丸如綠豆大。初服五丸。加至十五丸。薑湯下。不拘時服。如癱瘋濕。酒下如小兒驚風。薄荷湯下三五丸。
白話文:
青州白丸子
半夏(用水浸泡。共需七兩),南星(用水浸泡。共需三兩),白附子(共需二兩),川烏(去皮、根,只取五錢部分,生用)
以上材料混合後,用石臼搗碎,成為細末。然後使用潔淨的生絹袋裝著井水中的開花水,搖晃到水分完全流出,再用手揉搓,直到所有渣滓都流出,確保全部細末都能夠與水充分結合。如果還有殘留的渣滓,則再次研磨並搖晃,直至徹底。將混合物放置在瓷盆中,白天曝曬,夜晚暴露在空氣中。第二天早晨更換新水,繼續攪拌,然後再次曝曬和暴露。這樣春季持續五天,夏季持續三天,秋季持續七天,冬季則持續十天,最後去除水分,晾乾,使其像玉石一樣光潔。接著,將其研磨得極細,與糯米粉一起加入煮好的粥中,調成清粥,然後將藥丸做成綠豆大小。開始時每次服用五粒,逐漸增加到十五粒,用薑湯送服,不受時間限制。對於癱瘓、風濕等症狀,可用酒送服;對於小孩因驚嚇引發的抽搐,可用薄荷湯送服。
防風丸(和劑)
防風,川芎,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各三兩。炙)
硃砂半兩為衣。上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硃砂為衣。每服一丸。荊芥湯化開服。茶酒亦可。服不拘時候。
犀角丸(和劑)
黃連(去蘆),犀角(鎊。各一兩),人參(二兩),大黃(八兩),黑醜(十二兩。炒過。再研。取頭末六兩。)
白話文:
防風丸
方劑:
- 防風、川芎、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各三兩,炙)
硃砂半兩為衣。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丸劑,每兩藥粉製成十丸。以硃砂為丸衣。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湯化開服用,茶酒亦可。服藥時間不拘。
犀角丸
方劑:
- 黃連(去蘆),犀角(鎊),人參(各一兩),大黃(八兩),黑醜(十二兩,炒過,再研磨,取頭末六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臨臥溫水送下。
骨碎補丸(和劑)
荊芥穗,白附子(炮),肉蓯蓉(酒浸。切焙),牛膝(酒浸),骨碎補(去毛炒),威靈仙,砂仁(炒),自然銅(煅。醋浸九次),草烏(炮。去皮臍),半夏(炮。各五錢),地龍(去土炒),沒藥(各二錢五分)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不拘時。溫酒下。婦人醋湯或當歸酒下。妊婦勿服。
白話文:
【骨碎補丸(調和劑)】
- 荊芥穗、白附子(炮製)、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片並烘焙)、牛膝(用酒浸泡)、骨碎補(去除毛髮後炒制)、威靈仙、砂仁(炒制)、自然銅(煅制,並在醋中浸九次)、草烏(炮製,去除皮和臍部)、半夏(炮製)、地龍(去土後炒制)、沒藥(以上所有材料各取五錢)、地龍(去土炒制)、沒藥(各取二錢五分)
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用酒煮過的麪糊來製成丸劑,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臨睡前,用水溫服。
孕婦禁止服用。
【婦人用法】:用醋湯或當歸酒下服。
【注意事項】:本方不適用於孕婦。
烏荊丸(和劑)
川烏(炮。去皮。臍。一兩),荊芥穗(二兩)
上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或湯任下。有痰。日進二三服。
四生丸(和劑)
五靈脂(去沙),骨碎補,川烏(炮。去皮臍),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漸加至十丸。十五丸。空心溫酒下。
輕腳丸(和劑)
木別子(另研),白膠香(另研),白芍(各二兩),草烏(去皮尖四兩),赤小豆(一兩為末。作糊)
白話文:
烏荊丸(和劑)
川烏(先將其烤熟,去除外皮及根部,然後磨成粉末,一份量為一兩),荊芥穗(二兩)
將以上材料混合後,再加入醋與麵糊調和,製成大小如梧桐子般的藥丸。每次服用時取二十顆,可以用水或湯送服。如果出現痰多的情況,可每日服用二到三次。
四生丸(和劑)
五靈脂(去掉砂石)、骨碎補、川烏(烤熟,去除外皮及根部)、當歸(這四種材料的份量相同)
將上述材料磨成粉末,然後加入酒糊調和,製成大小如梧桐子般的藥丸。每次服用時取七顆,隨著身體狀況改善,可逐漸增加到十顆、十五顆,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輕腳丸(和劑)
木別子(需單獨研磨)、白膠香(需單獨研磨)、白芍(各二兩)、草烏(去皮尖後,總共四兩)、赤小豆(一兩磨成粉末,用來做糊)
以上材料各自處理後,混合並調和成藥丸,每次服用時取若干顆,具體數量根據個人情況調整,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上為末。赤小豆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旋加至十丸。溫酒或木瓜湯送下。病在下食後服。病在上食前服。忌熱物少時。
秘方換腿丸(和劑)
薏苡仁,石南膝,南星(炮。薑製),牛膝(酒浸),肉桂(去粗皮),當歸,天麻,附子(炮。去皮臍),羌活,防風,石斛,萆薢,黃耆(蜜炙),續斷(各一兩),蒼朮(泔浸。兩半),檳榔(五錢),木瓜(四兩)
白話文:
將赤小豆打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顆,逐漸增加至十顆,溫酒或木瓜湯送服。如果病在下焦,則飯後服用;如果病在上焦,則飯前服用。忌食熱物,服藥後要少說話。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酒或木瓜湯下。
左經丸(和劑)
黑豆(一斤。斑蝥二十一枚。去頭足同煮候豆脹為度。去蝥不用。取豆焙),草烏(煨。四兩),川烏(炮。去皮臍。二兩),沒藥(兩半),乳香(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酒吞三十丸。
木瓜丸(和劑)
生地黃,陳皮,烏藥(各四兩),杏仁(去皮尖。一兩),黑醜(炒。三兩),石南藤,當歸,續斷,蓯蓉(酒洗焙),木瓜,牛膝(酒浸),赤芍藥
白話文:
上為粉末,調和成麪糊狀,製成丸狀,大小類似梧桐籽,每次服用30至50粒,空腹時用酒或木瓜湯送服。
左經丸(和劑)
所需材料:黑豆1斤,斑蝥21枚(去除頭腳後與黑豆一同煮至豆漲為度,去除斑蝥,僅取用黑豆並烘焙乾燥);草烏4兩(經過火烤處理);川烏2兩(先經過炮製,去除皮和根部);沒藥2.5兩;乳香1兩
以上材料全部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成糊狀,製成丸狀,大小類似梧桐籽,每次服用30粒,用酒吞服。
木瓜丸(和劑)
所需材料:生地黃、陳皮、烏藥各4兩;杏仁(去除外皮及尖端)1兩;黑醜(炒熟)3兩;石南藤、當歸、續斷、蓯蓉(酒洗後再烘焙乾燥)、木瓜、牛膝(酒浸泡過);赤芍藥
以上材料全部研磨成粉末,調和成丸狀,大小類似梧桐籽,每次服用30粒,用酒吞服。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木瓜煎湯下。
神保丸(和劑),中惡。
木香,胡椒(各一錢),全蠍(七個),巴豆(十粒去殼心皮研去油)
上為末。巴豆霜入內令勻。湯化蒸餅。丸如麻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七丸。心膈痛。柿蒂、燈心湯下。腹痛。柿蒂、煨薑湯下。血痛。炒薑、醋湯下。肺氣甚者。以白礬、蛤粉各二錢。黃丹一錢同研。煎桑白皮、糯米飲下。大便閉。蜜湯調檳榔末一錢下。氣噎。木香下。宿食不消。茶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調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溫酒或木瓜煎湯送服。這是用於治療中惡的和劑神保丸。
藥材包括木香、胡椒(各一錢)、全蠍(七個)、巴豆(十粒去殼心皮研去油)。將巴豆霜加入藥粉中混合均勻,用湯化蒸餅,做成麻子大小的丸藥,用硃砂做外衣。每次服用五、七丸。心膈疼痛時,用柿蒂、燈心湯送服;腹痛時,用柿蒂、煨薑湯送服;血痛時,用炒薑、醋湯送服。肺氣嚴重者,用白礬、蛤粉各二錢,黃丹一錢一起研磨,煎桑白皮、糯米飲送服。大便不通時,用蜜湯調和檳榔末一錢送服。氣噎時,用木香送服。宿食不消時,用茶湯送服。
消暑丸(和劑),傷暑。
半夏(醋煮。一斤),甘草(生用),茯苓(各半斤)
上為末。薑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白湯下。
酒煮黃連丸
黃連(去蘆。十二兩)
上以好酒煮。焙乾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
三黃丸(和劑)
黃連,黃芩,大黃(煨。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熟水下。又方。用腦麝為衣。丸如大豆大。臨臥。含下一兩丸。亦可。
白話文:
消暑丸用半夏、甘草、茯苓製成,傷暑時服用。酒煮黃連丸用黃連製成,三黃丸用黃連、黃芩、大黃製成。三種丸藥都用煉蜜製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定數量,用水或熟水送服。三黃丸亦可用腦麝為衣,大小如大豆,睡前含服。
戊己丸(和劑),傷濕。
黃連,吳茱萸,白芍藥(等分)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紅丸子,傷食。
京三稜,莪朮,青皮,陳皮(各五錢),乾薑(炮),胡椒(各三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以礬紅為衣。食後薑湯下三十丸。小兒減丸數。
小七香丸(和劑)
白話文:
戊己丸用於治療傷濕,由黃連、吳茱萸、白芍藥等分混合研磨成粉,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紅丸子用於治療傷食,由京三稜、莪朮、青皮、陳皮、炮乾薑、胡椒等藥材混合研磨成粉,用醋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以礬紅包裹,飯後用薑湯送服三十丸,小兒可減量。小七香丸是種和劑。
甘松,益智,香附,丁香皮,甘草,砂仁,莪朮(等分)
上為末。泡蒸餅。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薑湯熟水溫任送下。
感應丸(和劑)
百草霜(用莊村有柴木草。燒鍋底上刮取。研。一兩),杏仁(肥。去皮尖。去雙仁。一百四十個。另研),丁香,木香(各半兩),川乾薑(炮。一兩),肉豆蔻(麵包煨去油。取霜。二十個),巴豆(去殼。紙包去油。七十八粒)
上取百草霜、杏仁、巴豆。另研餘四味。共為末。和勻。先將好黃蠟四兩溶化。以重綿濾去渣。更以好酒一升。於瓦器內煮蠟數滾。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春夏用油一兩。秋冬用油一兩半。熬令香熟。次下蠟同化。乘稍熱和前藥末作塊。油紙包收。旋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或十丸或十五丸。量大小虛實。加減丸數。
白話文:
【甘松、益智、香附、丁香皮、甘草、砂仁、莪朮(等量)】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泡製後的蒸餅中加入粉末,形成丸狀,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20顆,以薑湯或溫開水送服。
【感應丸(組方)】
使用百草霜(在莊村的柴木草上燒火後,刮取底部研磨,重量約一兩),杏仁(選肥厚的,去皮尖及雙仁,共140個,單獨研磨),丁香、木香(各半兩),川乾薑(炒過,重量一兩),肉豆蔻(用麵粉包裹後烤至去油,共20個,取出霜狀物質),巴豆(去殼,用紙包住去油,共78個)
從中選取百草霜、杏仁、巴豆進行單獨研磨,其他四味與之混合研磨成粉末,均勻混合。首先將四兩好品質的黃蠟融化,用重綿過濾掉渣滓。再將一升好酒放入陶器中煮沸多次,待酒冷卻後,蠟會浮在上面。春夏季節使用一兩油,秋冬季節使用一兩半油,將蠟與油一起熬煮至香氣熟透。接著加入蠟與之前混合好的粉末,趁熱將藥末做成塊狀,用油紙包裹保存,隨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7顆,或10顆,或15顆,根據個人體質的大小虛實調整藥丸的數量。
半硫丸(和劑),七氣。
半夏(湯泡),硫黃(明淨者。研極細。用柳木槌殺過)
上以生薑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餅攪勻。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酒或薑湯下。婦人醋湯下。有妊勿服。
備急丸(和劑)
乾薑(炮。一兩),巴豆(去油。五錢),大黃(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溫水送下。
木香檳榔丸(三因)
木香,枳殼(麩炒),檳榔,青皮(去穰炒),杏仁(去皮尖。炒各一兩),半夏曲,郁李仁(去殼),皂角(酥炙。各二兩)
白話文:
功效
七氣
藥材
- 半夏:用熱水浸泡
- 硫黃:選擇光亮純淨的,研磨成極細粉末,用柳木槌敲打過
製法
- 將半夏和硫黃用生薑汁一起熬煮。
- 加入乾燥的蒸餅,攪拌均勻。
- 放入臼中,反覆搗碎數百下。
- 將藥丸搓成梧桐子大小。
服用方法
- 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
- 用酒或薑湯送服。婦女可用醋湯送服。
- 孕婦忌服。
藥材
- 乾薑:炮製後,用量一兩
- 巴豆:去除油脂,用量五錢
- 大黃:用量二兩
製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 用蜂蜜煉製成丸藥,大小如綠豆。
服用方法
- 每次服用三丸,溫水送服。
藥材
- 木香:各一兩
- 枳殼:麩炒,各一兩
- 檳榔:各一兩
- 青皮:去瓤炒,各一兩
- 杏仁:去皮尖,炒,各一兩
- 半夏曲:各二兩
- 郁李仁:去殼,各二兩
- 皂角:酥炙,各二兩
備註
- 藥材的用量和製法可能會因不同醫書而有所不同。
上為末。另以皂角四兩。漿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許。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
消食丸(千金),治數年不能食。
小麥櫱(一升),曲(一升),乾薑(四兩),烏梅(四兩)為末。蜜和。服十五丸。加至四十丸。(寒在胸中及胃翻心者皆瘥)
解毒丸(三因),蠱脹。
貫眾(去土。一兩),生甘草,青黛(另研。各一兩),板藍根(即青靛根乾者。四兩。)
白話文:
上為末。另外以皁角四兩,用一盞漿水,搓揉熬成膏狀,再加入少量熟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顆,用白開水送服。
消食丸(出自千金方),用於治療多年無法進食的病症。
使用小麥櫱一升、曲一升、乾薑四兩、烏梅四兩磨成粉末,與蜜混合。每次服用十五顆丸子,可以逐漸增加至四十顆。對於胸中或胃部感到寒冷或翻心的狀況都能得到改善。
解毒丸(出自三因方),用於治療蠱毒脹大。
使用貫眾(去土後一兩)、生甘草、青黛(分別研磨後各一兩)、板藍根(即青靛根乾燥後四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青黛為衣。如稍覺精神恍惚噁心。即是誤中諸毒。急取十五丸。不拘時。爛嚼。新汲水下。
虎骨四斤丸(和劑)腳氣。
木瓜(去穰),天麻,蓯蓉(酒洗),牛膝(各一斤)
以上四味。用無灰好酒五升浸。春秋各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取出焙乾。再入附子。炮去皮臍虎骨(酥炙各二兩)。上為末。用浸藥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煎木瓜酒鹽湯下。常服補虛陰濕。大壯筋骨。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用無灰好酒浸泡,春秋各浸五天,夏天浸三天,冬天浸十天,取出曬乾。再加入炮製去皮臍的附子、酥炙的虎骨,研磨成粉末,用浸藥酒調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木瓜酒鹽湯送服。長期服用可以補虛陰濕,強健筋骨。
茱萸內消丸(和劑),陰㿗氣。
馬蘭花(醋炙),山茱萸(去核),陳皮(去白),青皮(去穰),吳茱萸(湯浸),山藥,肉桂(不見火),川楝子(去核),茴香(炒。各一兩),木香(不見火。三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或鹽湯下。
大茴香丸(宣明)
茴香(炒),良薑,官桂(各半兩),蒼朮(泔浸。一兩)
白話文:
茱萸內消丸適用於陰寒氣滯的病症,由馬蘭花(醋炙)、山茱萸(去核)、陳皮(去白)、青皮(去穰)、吳茱萸(湯浸)、山藥、肉桂(不見火)、川楝子(去核)、茴香(炒,各一兩)、木香(不見火,三錢半)製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酒或鹽湯送服。
大茴香丸則由茴香(炒)、良薑、官桂(各半兩)、蒼朮(泔浸,一兩)製成。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薑湯。痛者酒下。
安腎丸(和劑),牙宣。
肉桂,川烏(炮。去皮臍各兩半),桃仁(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石斛(去根炙),萆薢,白朮,破故紙(各五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或湯送下。
練中丸(千金增入)主宿食不消。大便難。
白話文:
組成
- 末藥:酒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
- 每服十丸,用薑湯送服,疼痛者可酒送。
藥材
- 肉桂、川烏(炮製,去皮臍各兩半)、桃仁(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石斛(去根炙)、萆薢、白朮、破故紙(各五兩)。
組成
- 末藥:煉蜜丸,大小如梧桐子。
- 每服二十丸,空腹時用酒或湯送服。
功效
- 主要針對宿食不消,大便難等症狀。
註釋
- 括號內為藥材的處理方式或來源。
- 「末」指將藥材研磨成粉末。
- 「如梧桐子大」指丸子的大小,約為梧桐子大小。
- 「酒糊」指用酒將藥材糊成團。
- 「炮」指炮製,一般指用火炒製。
- 「去皮臍」指去除川烏的皮和臍。
- 「去刺」指去除白蒺藜的刺。
- 「去心」指去除巴戟的內心。
- 「去根炙」指去除石斛的根部並炙烤。
- 「煉蜜丸」指用蜂蜜將藥粉製成丸子。
- 「空心」指空腹。
安腎丸
這個藥方由肉桂、川烏、桃仁、白蒺藜、巴戟、山藥、茯苓、肉蓯蓉、石斛、萆薢、白朮、破故紙等藥材組成。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大小如梧桐子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用薑湯送服,如果疼痛可以酒送。
練中丸
這個藥方是由千金方增入的,主要用於治療宿食不消、大便難等症狀。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大小如梧桐子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酒或湯送服。
大黃(八兩),葶藶,杏仁,硭硝(各四兩)
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食後服七丸。日三。
鹿茸丸
川牛膝,鹿茸,五味子,石斛,棘刺,杜仲,陽起石(煆),巴戟(去心),淮山藥,菟絲子(酒浸),附子(炮。去皮),川楝子(去核),磁石(煆),官桂,澤瀉(各一兩),沉香(五錢。另研)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下。
白話文:
這兩段文字描述的是兩種中藥方劑的組成和服用方法。
第一方
以大黃、葶藶、杏仁、硭硝等藥材組成,主要功效為瀉下通便,適用於便秘等症狀。
第二方
名為「鹿茸丸」,以鹿茸、川牛膝、五味子等藥材組成,主要功效為補腎壯陽、益精填髓,適用於腎虛陽痿、腰膝痠軟等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
附子八味丸(三因)
熟地(八兩),山茱萸(去核),山藥(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附子(炮。去皮),官桂(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送五十丸。
都梁丸(百一),頭痛。
白芷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細嚼。用荊芥、茶湯下。
生熟地黃丸(和劑),眼眶骨痛。
生芐,熟芐(各五兩),甘菊花(三兩),杏仁(二兩),石斛,枳殼(麩炒。各兩半),羌活防風,牛膝(各一兩)
白話文:
附子八味丸用熟地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炮製去皮的附子、官桂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用酒送服五十丸。都梁丸用白芷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睡前細嚼,用荊芥、茶湯送服,治頭痛。生熟地黃丸用生地黃、熟地黃各五兩,甘菊花三兩,杏仁二兩,石斛、麩炒枳殼各兩半,羌活、防風、牛膝各一兩,治眼眶骨痛。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鹽湯下。
雞蘇丸(和劑),咽痛。
柴胡(銀州者),木通(各二兩。同柴胡以湯半升。浸三宿。取汁後入膏),生地黃(末。六兩)麥冬(去心。四兩),阿膠(炒),蒲黃(炒),人參(各二兩),黃耆,甘草(炙。各兩半),雞蘇(即薄荷葉。淨。一斤)
上為末。將好蜜二斤。先煉一二沸。然後入生地末。不住手攪勻。次入木通柴胡汁。慢火熬成膏。勿令焦。次入余藥末。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臨臥嚼碎。熱水送下。
白話文: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再用煉過的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0顆,於飯後以鹽水吞下。
雞蘇丸(和劑),用於咽喉疼痛。
柴胡(銀州產者)、木通(各2兩。先用柴胡與其一同浸泡在半升水中,持續3天,取出汁液後加入膏狀物)、生地黃(研磨成粉,6兩)、麥冬(去心,4兩)、阿膠(炒)、蒲黃(炒)、人參(各2兩)、黃耆、甘草(炙,各1.5兩),雞蘇(即薄荷葉,淨化後1斤)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將好蜜2斤先進行煉制,直到沸騰一次後,再加入生地黃粉末,不停攪拌至均勻。接著加入木通與柴胡的汁液,以慢火熬煮成膏狀,並確保不燒焦。最後加入剩餘的藥材粉末,製成豌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20顆,於飯後和睡前咀嚼後,以熱水送下。
辰砂化痰丸
半夏(湯泡。薑汁搗作面),南星(炮。三兩),白礬(枯),辰砂(研飛。各五錢)
上為末。薑汁打麵糊。丸如梧桐子大。別用硃砂為衣。每服十丸。食後薑湯下。小兒一歲一丸。研碎。生薑、薄荷湯下。
丁香五套丸
南星,半夏(同星、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入白礬末二兩。再浸三日。洗淨焙乾。各三兩),白朮,茯苓,良薑(各一兩),丁香,木香(俱不見火),青皮(去穰),陳皮(去白。各五錢)
上為末。用神麯一兩。麥芽二兩。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熟水送下。
白話文:
材料
- 半夏:用湯泡過,再用薑汁搗成面狀。
- 南星:炮製(用火烤過)。取三兩。
- 白礬:枯燥乾燥的。
- 辰砂:研磨成粉末,飛揚起來的細粉。以上四種藥材各取五錢。
製作方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 用薑汁調成麵糊狀。
- 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 不要用硃砂做丸子的外衣。
服用方法
- 每次服用十丸。
- 飯後用薑湯送服。
- 一歲以下的小孩每次服用一丸,研磨成粉末,用生薑、薄荷湯送服。
材料
- 南星:
- 半夏:與南星一同用水浸泡三天,每天換水一次。然後加入白礬粉末二兩,繼續浸泡三天,再洗淨烘乾。以上三種藥材各取三兩。
- 白朮:一兩。
- 茯苓:一兩。
- 良薑:一兩。
- 丁香:不經火炙。
- 木香:不經火炙。
- 青皮:去除果核。取五錢。
- 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取五錢。
製作方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 取神麯一兩,麥芽二兩,研磨成粉末,再調成麵糊狀。
- 用麵糊將藥粉包裹,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服用方法
- 每次服用五十丸。
- 用熟水送服。
烏梅丸,脾痛。
烏梅(三十個。去核。搗),黃柏(炙),細辛(去蘆),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人參(各六錢),川椒(去目及開口者。炒),當歸(各四錢),乾薑(炮。一兩),黃連(去蘆。一兩半)
上為末。煉蜜。入烏梅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青娥丸(增入),治腎虛腰痛。益精助陽。
破故紙(四兩。炒),杜仲(四兩。炒去絲),姜(二兩半。炒乾)
白話文:
烏梅丸主治脾痛。將烏梅去核搗碎,黃柏炙烤,細辛去蘆,肉桂去粗皮,附子炮製去皮臍,人參、川椒去目及開口者炒制,當歸、乾薑炮製,黃連去蘆。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加入烏梅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青娥丸增加藥材,主治腎虛腰痛,益精助陽。將破故紙、杜仲炒制去絲,薑炒乾。
為末。用胡桃肉三十個。研膏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酒下。
橄欖丸(得效),嗽。
百藥煎,烏梅,甘草,石膏(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噙化。
藜蘆丸(千金),治少小泄清痢。
藜蘆(二分),黃連(三分),附子(一分)
為末。蜜丸如麻子大。以粥飲服二丸立驗。
菟絲子丸
菟絲子(酒浸),澤瀉,鹿茸(酥炙),石龍苪(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石斛(去根),熟芐,白茯苓,牛膝(酒浸),續斷,山茱萸(去核),肉蓯蓉(酒洗),防風,杜仲(炒),補骨脂,蓽澄茄,沉香,巴戟(去心),茴香(炒。各二兩),五味子,芎藭,桑螵蛸(酒浸。炒),覆盆子(各五錢)
白話文:
取胡桃肉三十個,研磨成膏狀,再用蜜丸成桐子大小,每次服五十丸,用鹽酒送服。橄欖丸治療咳嗽有效。百藥煎是用烏梅、甘草、石膏等量,研磨成粉末後用蜜丸成彈子大小,每次服一丸,睡前含服至化。藜蘆丸出自千金方,用於治療小孩的清泄痢。取藜蘆二分、黃連三分、附子一分,研磨成粉末,用蜜丸成麻子大小,每次服兩丸,用粥湯送服,效果立竿見影。菟絲子丸則用酒浸泡的菟絲子、澤瀉、酥炙鹿茸、去土的石龍苪、去粗皮的肉桂、炮製去皮臍的附子、去根的石斛、熟芐、白茯苓、酒浸牛膝、續斷、去核山茱萸、酒洗肉蓯蓉、防風、炒杜仲、補骨脂、蓽澄茄、沉香、去心的巴戟、炒茴香各二兩,以及五味子、芎藭、酒浸炒桑螵蛸、覆盆子各五錢,製成藥丸。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鹽湯任下。
破飲丸(三因),停飲伏痰。
蓽茇,丁香,胡椒,砂仁,青皮,巴豆(去殼皮),木香,烏梅肉,蠍梢(各等分)
上以青皮同巴豆漿水浸一宿。次日漉出。同青皮炒焦。去巴豆。將所浸水。淹烏梅肉炊入熟飯。細研為膏。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津液嚥下。
啟脾丸(楊氏),不喜食。
人參,白朮,青皮,神麯,麥芽,陳皮,砂仁,乾薑,甘草(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遠細嚼。米飲送下。
白話文:
破飲丸用蓽茇、丁香、胡椒、砂仁、青皮、巴豆、木香、烏梅肉、蠍梢等藥材,以青皮和巴豆水浸泡一夜,隔天濾出,再和青皮一起炒焦,去除巴豆。將浸泡過巴豆的水用來煮烏梅肉,煮熟後加入米飯,研磨成膏狀,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吞下藥汁。
啟脾丸用人參、白朮、青皮、神麯、麥芽、陳皮、砂仁、乾薑、甘草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飯後慢慢咀嚼,用米湯送服。
煮樸丸(魏氏),不喜食。
厚朴(四兩。姜四兩。水煮盡為度),舶上茴香(炒。二兩),半夏曲(姜𨠭。一兩),川椒(四兩。甘草二兩。水二碗。煮盡。去甘草),附子(炮二兩)
上為末。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鹿茸橘皮煎丸(和劑)
三稜(煨),當歸,萆薢,厚朴(薑製),肉桂(去皮),肉蓯蓉(酒浸),陽起石,附子(炮。去皮臍),巴戟(去心),石斛(去根),牛膝(去蘆酒浸),鹿茸(去毛。酒浸。炙),杜仲(炒),菟絲子(酒浸),吳茱萸,乾薑(炮。各一兩),甘草(炙。三錢),陳皮(去白。五兩)
白話文:
魏氏的煮樸丸,病人不喜歡吃。方劑如下:厚朴和生薑各四兩,水煮至湯汁收盡;舶上茴香炒二兩;半夏曲用薑汁拌勻一兩;川椒四兩,甘草二兩,水兩碗煮至湯汁收盡,去除甘草;附子炮制二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棗肉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另外還有鹿茸橘皮煎丸,此方為和劑。三稜煨制,當歸、萆薢、薑製厚朴、去皮肉桂、酒浸肉蓯蓉、陽起石、炮制去皮臍附子、去心巴戟、去根石斛、去蘆酒浸牛膝、去毛酒浸炙鹿茸、炒杜仲、酒浸菟絲子、吳茱萸、炮制乾薑各一兩,炙甘草三錢,去白陳皮五兩。
上為末。用酒二升。於銀石器內。將橘皮末煎熬如飴。卻入余藥末。和勻。舂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鹽湯任下。
紅丸子(濟生),瘧。
阿魏(醋化。一錢),胡椒,莪朮(醋煮),三稜(醋煮。各一兩),青皮(去穰。炒三兩)
上為末。另用陳倉米粉同阿魏醋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淡薑湯下五十丸至百丸。
小菟絲子丸(和劑),小便多。
石蓮肉(二兩),菟絲子(酒浸。五兩),白茯苓(一兩),山藥(二兩)
白話文:
取橘皮末,用酒浸泡煎熬成膏狀,再加入其他藥末混合均勻,研磨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酒或鹽湯送服。
這是治療瘧疾的紅丸子方劑。
取阿魏、胡椒、莪朮、三稜、青皮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另將陳倉米粉與阿魏醋煮成糊狀,再將藥粉加入糊中,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至一百丸,用淡薑湯送服。
這是治療小便過多的藥方,叫做小菟絲子丸。
取石蓮肉、菟絲子、白茯苓、山藥等藥材,製成藥丸。
上為末。山藥糊。丸如梧桐子大。酒、鹽湯任下五十丸。如腳膝無力。木瓜湯下。
威喜丸(和劑),淋閉。
白茯苓(去皮。四兩。作塊。豬苓二兩。瓷器。內同煮二十餘沸。取曬。不用苓),黃蠟(四兩)
上以為末。熔黃蠟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細嚼。津液嚥下。小便清為度。忌米醋。
山藥丸(和劑),白濁。
赤石脂,茯神(去皮末),巴戟(去心),熟地黃(酒洗),山茱萸(去核),牛膝(酒浸),澤瀉(各一兩),山藥(二兩),五味子(六兩),蓯蓉(酒浸。四兩),杜仲(去皮。三兩),菟絲子(酒浸。三兩)
白話文:
將山藥研磨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酒或鹽湯送服,每次五十丸。如果腳膝無力,則用木瓜湯送服。
白茯苓去皮,切成塊狀,與豬苓一起用瓷器煮沸二十餘次,取出曬乾,不用茯苓。將黃蠟熔化,與白茯苓混合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一丸,空腹細嚼,將津液吞下,小便清澈為止。忌食米醋。
赤石脂、茯神去皮研磨成粉末,巴戟去心,熟地黃用酒洗淨,山茱萸去核,牛膝用酒浸泡,澤瀉、山藥、五味子、蓯蓉用酒浸泡,杜仲去皮,菟絲子用酒浸泡,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丸劑服用。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米飲任下。
清心丸(本事),遺精。
黃柏(十兩。為末),牛腦(一兩。研)
上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心濃煎麥冬湯下。夢遺不可全作虛冷。亦有經絡熱而得之者也。
遠志丸(濟生)
茯神,白茯苓,人參,龍腦(各一兩),遠志(去心),石菖蒲(各二兩)
白話文:
功效
治療遺精。
配方
- 黃柏:十兩,研磨成粉末。
- 牛腦:一兩,研磨成糊狀。
製法
將黃柏粉末和牛腦糊狀混合,加入蜂蜜煉製成丸,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
每次服用二十丸,可用酒或米湯送服。
功效
治療遺精(特別是因經絡熱引起的遺精)。
配方
- 茯神:一兩
- 白茯苓:一兩
- 人參:一兩
- 龍腦:一兩
- 遠志:二兩,去掉心
- 石菖蒲:二兩
製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煉製成丸,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
每次服用十至十五丸,空腹時用濃煎麥冬湯送服。
注意事項
遺精不一定是虛寒體質導致,也可能是經絡熱引起的,不可一概而論。
用途
適用於治療遺精。
成分
黃柏、牛腦。
製作方法
將黃柏研磨成粉,牛腦研磨成糊狀,混合後加入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20粒,可以用酒或米湯送服。
用途
適用於治療遺精,特別是因經絡熱引起的遺精。
成分
茯神、白茯苓、人參、龍腦、遠志、石菖蒲。
製作方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加入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10-15粒,空腹時用濃煎麥冬湯送服。
提醒
遺精不一定是虛寒體質導致,也可能是經絡熱引起的,不可一概而論。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辰砂為衣。空心淡鹽湯下七十丸。
交感丸(三因)
生地黃(三斤搗。以布取汁。留渣),延胡索(糯米同炒。去米。一兩),生薑(三斤取汁。炒地黃渣。地黃汁炒姜渣。各炒至干為度。),當歸(二兩),蒲黃(四兩炒),琥珀(二兩。另研)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當歸湯下。
固陽丸(和劑)
白話文:
交感丸(三因)
- 將生地黃三斤搗碎,以布包裹取汁,留下渣。
- 將延胡索與糯米一起炒至糯米焦黃,去除糯米,留下延胡索一兩。
- 將生薑三斤取汁,用地黃汁炒地黃渣,用地黃渣炒生薑汁,分別炒至乾燥。
- 加入當歸二兩、蒲黃四兩(炒過),琥珀二兩(另外研磨)。
-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
- 用煉好的蜂蜜將藥粉製成丸子,每個丸子大小如桐子。
- 將辰砂作為丸子的外衣包裹。
- 空腹服用,每次以淡鹽湯送服七十丸。
固陽丸(和劑)
- 將當歸二兩、蒲黃四兩(炒過)、琥珀二兩(另外研磨)研磨成粉末。
- 用煉好的蜂蜜將藥粉製成丸子,每個丸子大小如梧桐子。
- 用當歸湯送服。
備註
- 古代文字中 "末" 指藥粉,"煉蜜" 指煉製好的蜂蜜,"辰砂" 指硃砂。
- "空心淡鹽湯下" 指空腹用淡鹽湯送服。
- "梧桐子大" 和 "桐子大" 都是指丸子的尺寸,約為 0.5 - 1 公分大小。
- "交感丸" 和 "固陽丸" 都是中藥方劑名稱,其功效和主治範圍不同。
請注意
附子(炮。一兩),川烏(炮。七錢),白龍骨(煆),補骨脂,川楝子,茴香(各六錢)
上為末。酒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
豬肚丸(三因),三消。
黃連,粟米,栝蔞根,茯神(各四兩),知母,麥冬(去心。各二兩)
上為末。用大豬肚一個。洗淨。入藥末於內。線縫置甑中。炊極爛。將豬肚搗膏。加煉蜜和藥末。杵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入人參湯下。一方加人參、熟芐、乾葛。一方加小麥。去知母、粟米。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了兩個藥方,分別針對“三因,三消”和未知病症。
藥方一以附子、川烏等溫熱藥材為主,用酒和麵糊製成丸劑,空腹服用,可能用於治療陽虛寒症。
藥方二則以黃連、知母等清熱藥材為主,將藥粉裝入豬肚中蒸煮成膏,再製成丸劑,用人參湯送服,可能用於治療熱證。
註
- 藥方僅供參考,切勿自行服用。
酒連丸,三消。即酒煮黃連丸。
腎氣丸(濟生),三消。
熟地,山藥,山茱萸(去核),茯苓,牡丹皮,澤瀉,五味子,鹿角(鎊。各一兩),沉香(不見火),官桂(各五錢)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鹽湯、米飲任下。弱甚者加附子一兩。
蓯蓉丸(三因),三消。
蓯蓉(酒浸),磁石(煅碎),熟芐(酒浸),山茱萸(去核),桂心,山藥,牛膝(酒浸),茯苓(去皮),黃耆(蜜炙),澤瀉,鹿茸,遠志,石斛,覆盆子,五味子,破故紙,萆薢,巴戟,菟絲子,龍骨,附子(炮),杜仲(各等分)
白話文:
酒連丸、腎氣丸和蓯蓉丸都可以用來治療三消症。酒連丸是用黃連丸用酒煮製而成;腎氣丸由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五味子、鹿角、沉香和官桂等藥材製成,每服七十丸,可以用鹽湯或米飲送服,體弱者可以加附子;蓯蓉丸則由蓯蓉、磁石、熟芐、山茱萸、桂心、山藥、牛膝、茯苓、黃耆、澤瀉、鹿茸、遠志、石斛、覆盆子、五味子、破故紙、萆薢、巴戟、菟絲子、龍骨、附子、杜仲等藥材製成。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麻仁丸(和劑),大便閉。
厚朴(薑製。五錢),白芍,枳實,大黃(蒸。各一兩),麻子仁(另研),杏仁(去皮尖。炒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臨臥白湯下。大便利即止。
潤腸丸(濟生),大便閉。
肉蓯蓉(酒浸。烘二兩),沉香(一兩。別研)
上為末。麻子研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飲下七十丸。
威靈丸(得效),大便閉。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另一種藥方,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適量,空腹或睡前用白湯送服,大便通暢後即停止服用。
最後一種藥方,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麻子研磨的汁液,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或飯前用米湯送服。
黃耆(蜜炙),枳實,威靈仙(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湯下。忌茶。
烏頭丸(千金增入),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烏頭(六銖),附子(半兩),蜀椒(半兩),乾薑,赤石脂(各一兩)
蜜丸麻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之。
大戊己丸(和劑)
蓽茇,肉桂(各四兩),乾薑(炮),良薑(各六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
桂香丸(三因),溏泄。
白話文:
黃耆(蜜炙)、枳實、威靈仙(等分):這三味藥物混合後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調製成蜜丸,大小類似梧桐籽,每次服用約七十顆,用白開水送下。服用期間忌飲茶。
烏頭丸(千金增入):此方專治心痛徹背或背痛至心的症狀。
烏頭(六銖)、附子(半兩)、蜀椒(半兩)、乾薑、赤石脂(各一兩):這五味藥物混合後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調製成蜜丸,大小類似芝麻,先於餐前服用三顆,每日三次,若無不良反應可逐漸增加份量。
大戊己丸(和劑):此方使用蓽茇、肉桂(各四兩)、乾薑(炮)、良薑(各六兩)混合研磨成粉末,再以麵糊調製成蜜丸,大小類似梧桐籽,於空腹時以米飲送服三十顆。
桂香丸(三因),此方適合治療溏洩(輕微的腹瀉)症狀。
附子,肉豆蔻,白茯苓(各一兩),桂心,白姜,木香(各五錢),丁香(一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乳豆丸(得效)溏泄。
肉豆蔻(生。為末)
上用通明乳香酒浸。研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桃花丸(和劑)溏泄。
赤石脂,乾薑(等分)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
香連丸(直指),溏泄。
黃連(二十兩),吳茱萸(十兩。同黃連炒赤色。去梗不用),木香(四兩八錢)
白話文:
附子、肉豆蔻、白茯苓各一兩,桂心、白姜、木香各五錢,丁香一錢,研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用米湯送服,每次五十丸。
肉豆蔻生用研成粉末,用通明乳香酒浸泡研磨成膏,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用米湯送服,每次五十丸。
赤石脂和乾薑等量研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用米湯送服。
黃連二十兩,吳茱萸十兩(與黃連一起炒至赤色,去梗不用),木香四兩八錢。
上為末。醋糊。丸如豆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大七香丸,溏泄。
木香,丁香,檀香,甘松,丁皮,橘皮,砂仁,白豆蔻,三稜,莪朮(醋煮。各四兩),大茴香(二兩半)
上為末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快脾丸,(魏氏)溏泄。
生薑(六兩淨洗。切片。以飛面四兩和勻。就日中曬乾),橘皮(一兩),甘草(炙),丁香(各一兩),砂仁(三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薑湯送下。
白話文:
取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調成豆粒大小的丸子,空腹用米湯送服,每次五十丸。
另一方,取木香、丁香、檀香、甘松、丁皮、橘皮、砂仁、白豆蔻、三稜、莪朮(醋煮)各四兩,大茴香二兩半,研磨成粉末,用米糊調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三十丸,用薑湯送服。
另一方,取生薑(六兩,洗淨切片,以飛面四兩和勻,曬乾)、橘皮一兩、甘草(炙)一兩、丁香一兩、砂仁三兩,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用薑湯送服。
五味丸(本事),溏泄。
益智仁(炒),蓯蓉(酒洗。焙),巴戟(去心),人參,五味子,骨碎補(去毛),土茴香(炒),白朮,覆盆子,四龍骨,熟芐,牡蠣,菟絲子(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二神丸(本事)
破故紙(炒。四兩),肉豆蔻(生。二兩)
上為末。以大肥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同煮爛。去姜取棗肉研膏。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下五十丸。
白話文:
五味丸(本事)
主治: 溏泄(腹瀉)。
藥材:
- 益智仁(炒)
- 蓯蓉(酒洗,焙)
- 巴戟(去心)
- 人參
- 五味子
- 骨碎補(去毛)
- 土茴香(炒)
- 白朮
- 覆盆子
- 四龍骨
- 熟芐
- 牡蠣
- 菟絲子(等分)
製法: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 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二神丸(本事)
主治: 不詳。
藥材:
- 破故紙(炒,四兩)
- 肉豆蔻(生,二兩)
製法: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取大肥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片,一同煮爛,去姜取棗肉研磨成膏,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 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椒樸丸(魏氏)
益智仁(去殼炒),川椒(炒出汁),厚朴(薑製炒),陳皮(去白),白姜,小茴香(炒),青鹽(於銀石器內。水浸前藥。慢火煮。乾燥。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酒、鹽湯任下。
小茴香丸(本事)
舶上茴香(炒),葫蘆巴,破故紙(炒),白龍骨(煆。各一兩),木香(一兩半),胡桃(去殼。二十一枚),羊腰子(三對、切開。入鹽一兩半。擦炭火焙熟研)
上為末。酒糊蒸餅。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
椒附丸(和劑)
白話文:
益智仁去殼炒,川椒炒出汁,厚朴用薑製炒,陳皮去白,白姜、小茴香炒,青鹽在銀器中浸泡藥材,慢火煮乾,各取等量,研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酒或鹽湯服用。
舶上茴香炒,葫蘆巴,破故紙炒,白龍骨煅燒,各一兩,木香一兩半,胡桃去殼取二十一枚,羊腰子三對切開,加入鹽一兩半,在炭火上烤熟研磨,以上藥材研成粉末,用酒糊蒸餅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空腹用酒服用。
附子(炮),川椒(去子炒),檳榔(各五錢),陳皮(去白),牽牛(炒),五味子,石菖蒲,乾薑(炮。各一兩)
上以好米醋於瓷器內。煮令乾。烘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鹽湯任下。婦人血海冷。當歸酒下。泄瀉。米飲下。冷痢。薑湯下。赤痢。甘草湯下。俱空心服。
黃連阿膠丸(和劑),交腸。
阿膠(炒。一兩),黃連(三兩),茯苓(二兩),
上為末。水煮阿膠膏搜和。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空心酒、米飲任下。
白話文:
這兩則方劑都是傳統中醫的經典配方,方劑一主要針對寒性腹瀉、婦女血虛以及各種痢疾,方劑二則主要針對腸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
駐車丸(和劑),瀉血。
阿膠(炒成珠為末米醋熬成膏),當歸(各五兩),黃連(十兩),乾薑(炒。三兩)
上為末。以醋煮阿膠膏。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飲下三十丸。日進三服。小兒丸如麻子大。更量大小。加減丸數。
豬肝丸(千金增入),治下痢腸滑。飲食及服藥俱完出。
豬肝(一斤熬干),黃連(二兩),烏梅肉(二兩),阿膠(二兩),胡粉(七棋子)
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三。(亦可散服方寸匕)
白話文:
駐車丸(調和之劑),用於清血。
阿膠(炒至成珠狀,研磨成粉末,與米醋熬成膏狀),當歸(各取五兩),黃連(十兩),乾薑(炒後,取三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以米醋煮阿膠膏。製成的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空腹時在飯前服用三十粒。每天分三次服用。兒童則服用如芝麻大小的丸子,根據年齡大小調整丸子數量。
豬肝丸(千金方新增),用於治療下痢腸滑。飲食和藥物都正常排出。
豬肝(一斤熬至乾燥),黃連(二兩),烏梅肉(二兩),阿膠(二兩),胡粉(七棋子)
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用酒服用二十丸,一天三次。(也可直接服用,每次一小撮)
蒜連丸(濟生)
獨蒜頭(十枚),黃連(去蘆。不拘多少。為末)
上以蒜煨熟。搗碎和運。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陳米飲任下四十丸。
斷紅丸(濟生)
側柏葉,川續斷(酒浸),鹿茸(去毛。醋炙),附子(炮。去皮臍),阿膠(蛤粉炒成珠),黃耆(去蘆),當歸(酒洗。各一兩),白礬(枯。五錢)
上為末。醋煮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釣腸丸(和劑)
白話文:
蒜連丸(濟生)
- 獨蒜頭(十枚),黃連(去掉根部。數量不限,研磨成粉末)
上等的蒜頭先經過加熱熟化,然後搗碎混合均勻。製成的丸子大小類似梧桐籽。在空腹的情況下,可以隨意服用40顆用陳米飲調製的藥水。
斷紅丸(濟生)
- 側柏葉,川續斷(用酒浸泡過),鹿茸(去除毛髮後,用醋烤炙),附子(先煮沸再去皮及根部),阿膠(用蛤粉炒成珠狀),黃耆(去除根部),當歸(用酒洗過),白礬(乾燥後的礬石,約5錢)
這些成分研磨成粉末後,用醋與米糊調和。製成的丸子大小類似梧桐籽。每次服用70顆,使用空腹的米飲調製的藥水下肚。
釣腸丸(和劑)
- 具體成分和用法未在文中詳細列出。
栝蔞(二枚。燒存性),胡桃仁(十五枚。不油者就罐內燒存性),白礬(枯),綠礬(枯),半夏白附子,南星(各生用),雞冠花(炒。各五兩),枳殼(去穰。麩炒),附子(去皮尖。生用)訶子(煨。去核各二兩),蝟皮(二枚。罐內燒存性)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
黃連丸(濟生),痢。
乾薑(炮),黃連,砂仁,川芎,阿膠(蛤粉炒),白朮(各一兩),乳香(別研三錢),枳殼(麩炒。五錢)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列出了多種草藥及其用量和處理方法:
- 栝蔞:烤至保存其本質,使用兩個。
- 胡桃仁:使用十五個,不要選擇有油脂的,在罐子裏烤至保存其本質。
- 白礬、綠礬:都使用已乾燥的品種。
- 半夏、白附子、南星:均使用未加工過的原材。
- 雞冠花:先炒熟再使用,每樣五兩。
- 枳殼:去除果瓤後,用麪筋炒製。
- 附子:去掉表皮及尖端,使用未加工過的原材。
- 訶子:烘烤並去除核心,每個重約二兩。
- 蝦蟆皮:在罐內烤至保存其本質,使用兩個。
以上材料磨碎混合,加入醋調成糊狀,做成像梧桐樹籽大小的丸劑。每天早上空腹時服用30粒,配合飲酒一起食用。
另一款名稱為「黃連丸」的方子是治療痢疾的:
- 乾薑:經過火烤,使用一份。
- 黃連:使用一份。
- 砂仁:使用一份。
- 川芎:使用一份。
- 阿膠:與蛤蜊粉一同炒制,使用一份。
- 白術:使用一份。
- 乳香:另外研磨,添加三錢。
- 枳殼:用麩炒製,使用五錢。
這些草藥按照比例配比,然後製成丸劑供人服用。
上為末。用鹽梅三枚。取肉。少入醋糊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相雜。甘草、乾薑湯下。
椒目丸(千金增入),腹滿口乾燥。是腸有水氣。此方主之。
椒目,木防己,大黃(各二兩),葶藶(二兩)
蜜丸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後稍增。口中有津液止渴者。加硭硝半兩)
水煮木香丸(和劑),痢。
罌粟殼(去穰。三兩),青皮(去穰),甘草(各二兩半),訶子(炮。去核八兩),當歸,木香(各六兩)
白話文:
取鹽梅三枚,加入肉和少許醋糊一起搗碎,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四十丸。如果是赤痢,用甘草湯送服;如果是白痢,用乾薑湯送服;如果是赤白相雜,用甘草和乾薑湯送服。
椒目丸可以治療腹滿口乾的症状,這說明腸道有水氣,此方可以主治。
椒目、木防己、大黃(各二兩)、葶藶(二兩)混合製成蜜丸,做成梧桐子大小,飯前服用一丸,每日三次(之後可以適當增加劑量。如果口中有津液止渴,可以加入硭硝半兩)。
水煮木香丸可以治療痢疾。
罌粟殼(去籽,三兩)、青皮(去籽)、甘草(各二兩半)、訶子(炮製去核,八兩)、當歸、木香(各六兩)混合製成藥丸。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煎化。空心服。
斷下丸(和劑)
良薑,乾薑(炮),赤石脂(研),龍骨(研。各一兩半),牡蠣(煅),附子(炮。去皮臍),白礬(枯),肉蔻(麵煨),酸石榴皮(去穰。米醋浸一宿。取出炙黃。各一兩),細辛(去土。七錢半)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萸連丸(百一),痢。
吳茱萸,黃連(去蘆。各等分)
上為一處。好酒浸透。各自揀焙。或曬乾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赤痢黃連丸甘草湯下。白痢。茱萸丸乾薑湯下。芡實。二丸各半。甘草、乾薑湯下。
白話文:
斷下丸
(和劑)
組成
- 良薑、乾薑 (炮製)、赤石脂 (研磨)、龍骨 (研磨) 各一兩半
- 牡蠣 (煅燒)、附子 (炮製,去皮臍)、白礬 (枯燥)、肉蔻 (麵煨)、酸石榴皮 (去籽,米醋浸泡一夜,取出烘乾) 各一兩
- 細辛 (去土) 七錢半
製法
-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
- 用煉好的蜂蜜將藥粉製成丸子,大小如彈珠。
用法
每次服用一丸,用清水煎化,空腹服用。
萸連丸
(百一) 治療痢疾
組成
- 吳茱萸、黃連 (去蘆) 各等分
製法
- 將吳茱萸和黃連混合在一起,用好酒浸泡至透。
- 分別揀選藥材,焙乾或曬乾。
-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糊劑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
用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赤痢時用黃連丸甘草湯送服,白痢時用茱萸丸乾薑湯送服,芡實二丸各半,用甘草、乾薑湯送服。
究原雙補丸(簡易),五勞。
鹿角霜(三兩),黃耆(炙),沉香,熟芐,菟絲子,覆盆子,人參,木瓜,白茯苓,五味子,蓯蓉,薏苡仁,石斛,當歸,澤瀉(各一兩),麝香(一字。另研),硃砂(五錢。另研為衣)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空心鹽湯下七十丸。
十四友丸(和劑)驚悸。
熟芐,酸棗仁(炒),白茯苓,茯神,阿膠(蛤粉),遠志(去心),人參,當歸,肉桂,柏子仁,紫石英(另研),黃耆(各一兩),辰砂(另研。一兩),龍齒(另研。二兩)
白話文:
雙補丸是一種簡單的補益藥方,用於治療五勞症。藥方包括鹿角霜、黃耆(炙)、沉香等十五種藥材,研末後煉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十四友丸是一種和解藥方,用於治療驚悸症。藥方包括熟芐、酸棗仁等十四種藥材,研末後製成丸劑,服用方法待考。
說明
由於古文記載的藥方,往往缺乏具體的服用劑量、時間等信息,僅供參考。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棗湯下三十丸。
遠志丸(得效)
遠志(去心。甘草同煮。半斤。去甘草),茯神(去木),益智仁(各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臨臥棗湯下五十丸。
壽星丸(和劑),怔忡。
南星(一斤。用炭火三十斤。燒一地坑通紅。去炭火。以酒五斤傾坑內。候酒滲置南星在坑內。以盆覆周圍用灰擁定。勿令泄氣。次日取出。為末),琥珀(別研。一兩)
上用薑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人參、石菖蒲湯下。
白話文:
將遠志、甘草、茯神和益智仁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睡前用棗湯送服五十丸。南星用炭火燒至通紅,再用酒浸泡,研磨成粉末,與琥珀混合,用薑汁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用人參和石菖蒲湯送服。
定志丸(得效)
石菖蒲(炒),遠志(去心。薑汁淹。各二兩),茯苓,茯神,人參(各三兩),辰砂(另研為衣)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五十丸。又方。去茯神為末。名開心散。每服三錢。白湯調服。
安神丸,五癇。
黃連(乙錢五分。酒洗),硃砂(乙錢。水飛),酒生地(五分),酒歸身(五分),炙甘草(五分),搗為末。和勻。湯浸蒸餅。丸黍米大。食後津嚥下十五丸。
白話文:
定志丸(得效)
藥方:
- 石菖蒲(炒):2 兩
- 遠志(去心,薑汁浸泡):2 兩
- 茯苓:3 兩
- 茯神:3 兩
- 人參:3 兩
- 辰砂:適量,另研磨成粉末,作為丸藥外衣
製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
- 加入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 以米湯送服,每次 50 丸。
另有一方:
- 去除茯神,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粉末,名為「開心散」。
- 每服 3 錢,用白湯調服。
安神丸
主治: 五癇
藥方:
- 黃連(酒洗):0.5 錢
- 朱砂:1 錢
- 酒生地:0.5 錢
- 酒歸身:0.5 錢
- 炙甘草:0.5 錢
製法:
-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
- 將粉末與湯汁混合,蒸成餅狀。
- 製成黍米大小的丸藥。
- 飯後用津液送服,每次 15 丸。
抱膽丸(得效)顛狂。
水銀(二兩),黑錫(一兩半),硃砂(另研),乳香(各一兩)
上將黑鉛入鐵銚內熔化。入水銀。結成朱子。次入硃砂、乳香。乘熱用柳木槌研勻。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空心燈心湯下。病人得睡。切勿驚動。覺來即安。再進一服。
勝金丸
即截瘧丹。
獨附丸
大附子一枚。炮為末。薑汁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艾附丸,婦人血疼。
白話文:
抱膽丸主治顛狂。將黑鉛放在鐵銚裡熔化,加入水銀,凝結成朱子,再加入硃砂、乳香,趁熱用柳木槌研磨均匀,做成像芡實一樣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空腹用燈心湯送服。病人服藥後會睡着,切勿驚動。醒來之後就會安穩,再服用一服。
勝金丸即截瘧丹。
獨附丸由大附子炮製成末,用薑汁糊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溫酒送服三十丸。
艾附丸主治婦女血痛。
艾葉(同香附醋煮),香附(各一斤。醋煮),當歸,白芍,川芎,熟芐(各二兩),乾薑,吳茱萸,木香,白芷(各一兩),琥珀(五錢),寒加附子(少許)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七十丸。
五味子八味丸
即附子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
橘杏丸(簡易)
橘紅,杏仁(去皮尖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七十丸。不拘時候。
丹類
養正丹(和劑)
水銀,鉛錫,硃砂(另研末),硫黃(各一兩)
白話文:
艾葉(與香附醋煮),香附(各一斤,用醋煮),當歸,白芍,川芎,熟芐(各二兩),乾薑,吳茱萸,木香,白芷(各一兩),琥珀(五錢),少量的寒加附子。
以上材料磨成粉,用酒和麵糊調和,製成大小如梧桐子的丸狀。空腹時以酒服七十丸。
五味子八味丸
就是將附子八味丸中的附子去除,加入五味子。
橘杏丸(簡單易制)
橘紅,杏仁(去皮尖後等量)
以上材料磨成粉,用煉好的蜂蜜調和,製成大小如梧桐子的丸狀。以米湯服用七十丸,無特定時間限制。
丹類
養正丹(調合劑)
水銀,鉛錫,硃砂(分別研磨成粉末),硫黃(各一兩)
上以鐵瓢熔化鉛錫。入水銀。將柳木槌研勻。次下硃砂。研不見星子。待少時。方入硫黃末。急研成汁。
如有焰。以醋灑之。候冷取出。細研糯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前鹽湯或棗湯任下。
經進地仙丹(和劑)
人參,黃耆(各一兩),白朮(四兩),茯苓,甘草(各一兩),肉蓯蓉,牛膝,何首烏,菟絲子,覆盆子(各四兩),骨碎補,萆薢,狗脊,赤小豆,烏藥(各二兩),天南星(四兩),白附子(四兩),羌活(二兩),防風(四兩),川椒(四兩),川烏(一兩),附子(四兩),地龍,木別(各三兩)
白話文:
製藥方法
首先,用鐵瓢將鉛錫熔化,加入水銀,用柳木槌研磨至均勻。接著加入硃砂,繼續研磨直到看不到顆粒。靜置一會兒後,加入硫黃粉末,快速研磨至成汁狀。
如果出現火焰,就用醋灑上去,待其冷卻後取出,細研磨成糯米糊狀。將藥丸製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用鹽湯或棗湯送服。
藥方
此方藥材為地仙丹,包括以下藥材:
- 人參、黃耆(各一兩)
- 白朮(四兩)
- 茯苓、甘草(各一兩)
- 肉蓯蓉、牛膝、何首烏、菟絲子、覆盆子(各四兩)
- 骨碎補、萆薢、狗脊、赤小豆、烏藥(各二兩)
- 天南星(四兩)
- 白附子(四兩)
- 羌活(二兩)
- 防風(四兩)
- 川椒(四兩)
- 川烏(一兩)
- 附子(四兩)
- 地龍、木別(各三兩)
註
- 藥方中的份量單位為“兩”,古代重量單位,現代約等於30克。
- 藥材名稱以現代常用名稱表示。
- 此藥方為古代醫方,僅供參考,請勿自行嘗試,應咨詢專業醫師。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活絡丹
川烏(炮。去皮臍),南星(炮),地龍(去土。各六兩),乳香,沒藥(各二兩二錢)
上為末。酒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冷酒、或荊芥湯下。
碧霞丹(和劑)
石綠(研九度飛。一兩),附子尖,烏頭尖,蠍梢(各七十個)
上為末。麵糊。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汁半盞。入溫酒半盞。不拘時化下。
伏虎丹(和劑)
生芐,蔓荊子,殭蠶(炒去絲。各二錢半),五靈脂,躑躅花,南星,白膠香,草烏頭(各一兩),半夏(炮。二兩)
白話文:
將川烏、南星、地龍、乳香、沒藥研成粉末,用酒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酒送服。
將石綠、附子尖、烏頭尖、蠍梢研成粉末,用麵糊做成芡實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汁和溫酒送服,不分時間服用。
將生芐、蔓荊子、殭蠶、五靈脂、躑躅花、南星、白膠香、草烏頭、半夏研成粉末,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用冷酒或荊芥湯送服。
上為末酒糊。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溫酒化下。日進二服。
三和丹,中氣。
即養正丹、黑錫丹、來復丹三丹和勻。每服一錢半。米飲、酒、任下。
來復丹(和劑),中氣。
硝石(一兩),硫黃(一兩。透明者同硝石為末。瓷瓦器內慢火炒。用柳木槌攪。不可猛火以傷藥力。研極細。名二氣末),太陰玄精石(研飛一兩),青皮(去穰),陳皮(去白),五靈脂(去沙石二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第一部分
將藥材製成糊狀,做成如芡實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溫酒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第二部分
三和丹,具有補中氣的功效。
第三部分
將養正丹、黑錫丹、來復丹三種丹藥等量混合在一起,每次服用一錢半,可以用米湯、酒等送服。
第四部分
來復丹,具有補中氣的功效。
第五部分
將硝石(一兩)、硫黃(一兩,選擇透明的硫黃,與硝石一同研磨成粉末,放在瓷瓦器皿中以慢火炒,用柳木槌攪拌,不可用猛火,以免損傷藥力。研磨至極細,稱為二氣末)、太陰玄精石(研磨成粉末,一兩)、青皮(去除內部的穰)、陳皮(去除外層的白皮)、五靈脂(去除沙石,二兩)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將藥粉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二氣丹(濟生),硝石,硫黃(等分)
上為末。於銀石器內。火炒黃色。再研。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新汲井水下。
返陰丹(活人),傷風寒邪中陰經陰證。
硫黃(透明者研。五兩),硝石(另研),太陰玄精石(另研。各二兩),乾薑(炮),附子(炮),桂心(各五錢)
上用鐵銚。先鋪玄精石。次下硝石各一半。中間鋪硫黃末。仍將二石余藥末蓋上。以鐵盞合著。熟炭火三片。燒令得所。勿令煙出。急取瓦盆合著地上四圍炭火。蓋勿令煙出。候冷取出。研細。入藥末。糊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煎艾湯下。汗出為度。未回。乃著艾炷。灸臍下丹田、氣海。
白話文:
【二氣丹(濟生)】 材料:硝石、硫磺(等量)
方法:將上述材料磨成粉末,在銀器中用火炒至黃色,再研磨。用糯米糊調和,做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0個丸子,用新汲取的井水送服。
【返陰丹(活人)】 用途:治療風寒邪氣影響陰經,出現陰性症狀。
材料:透明硫磺(研磨)、硝石(研磨,另外處理)、太陰玄精石(研磨,另外處理,各2兩)、乾薑(炒過)、附子(炒過)、桂心(各5錢)
方法:使用鐵鍋,先鋪上玄精石,然後分別放入硝石和硫磺,中央加入硫磺粉末,用剩餘的藥材粉末覆蓋。用鐵盞封閉,用熟炭火3片,燒至所需程度,避免煙塵產生。急切地用瓦盆覆蓋在地面上,並四周點燃炭火,防止煙塵,待冷卻後取出,研磨細膩,與藥材粉末混合,用糯米糊調和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30個丸子,以煎煮的艾湯送服。若未出汗,則可再用艾炷灸臍下丹田、氣海穴。
更不回。以蔥啖熨之。此法亦治氣虛陽脫。體冷無脈。氣息欲絕。不省人事。及傷寒陰厥。百藥不效者。
黑錫丹(和劑),痞塞。
黑錫(熔化),硫黃(與黑錫結成子各二兩),破故紙,金鈴子,肉豆蔻,木香,茴香(各一兩),沉香,葫蘆巴,附子,陽起石,官桂(各五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鹽湯下。
靈砂丹(和劑)
水銀(一斤),硫黃(四兩)
上二味。新銚內炒成砂子。入水火鼎。煅煉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井化水、米飲、棗湯、人參湯任意下。量病輕重。增至五七丸。忌豬、羊肉、血、綠豆粉、冷滑之物。
白話文:
將水銀和硫黃在新的銚子(一種陶瓷器皿)內炒至變成砂子狀。然後放入水火鼎中煅煉成粉末。用糯米糊製成丸劑,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三丸,可以用井水、米湯、棗湯、人參湯等任意一種送服。根據病情輕重,可以增加劑量至五到七丸。忌食豬肉、羊肉、血、綠豆粉等寒涼滑膩的食物。
復元丹(三因),腫。
附子(炮。二兩),木香,茴香(炒),川椒(炒出汗),厚朴(薑製),獨活,白朮,陳皮,吳茱萸(炒),桂心(各一兩),澤瀉(兩半),肉豆蔻(煨),檳榔(各五錢)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蘇湯下。
紫霞丹(楊氏),鼻衄。
硫黃,針砂(各四兩),五倍子(二兩)
上用砂鍋。水煮一時。放冷。先揀去五倍子。次淘去針砂。次將硫黃。以皮紙於灰上滲干。團作一塊。用荷葉裹。安地上。大火煉。候藥紅即去火。經宿。研極細。飯膏丸。如皂角子大。陰乾。白湯下。
白話文:
復元丹(三因)是治療腫癥的藥方。主要成分包括:炮製的附子(二兩)、木香、炒製的茴香、炒出汗的川椒、薑製的厚朴、獨活、白朮、陳皮、炒製的吳茱萸、桂心(各一兩)、澤瀉(兩半)、煨製的肉豆蔻、檳榔(各五錢)。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糊狀物調和,形成大小類似梧桐籽的丸狀藥物。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水煎好的紫蘇湯送服。
紫霞丹(楊氏)是針對鼻出血的藥方。主要成分有:四兩的硫黃、四兩的針砂以及二兩的五倍子。將這些成分放入砂鍋中加水煮沸,然後讓其自然冷卻。首先篩除五倍子,接著濾掉針砂,最後取出硫黃,用皮紙包裹在灰土上吸去水分,然後團成一塊,用荷葉包裹後進行大火煉制,待藥物變紅後移除火源,放置一夜後研磨成極細粉,再用飯膏做成大小類似皁角子的丸狀藥物,放置陰涼處風乾。服用時使用白湯送服。
三炒丹(和劑),嗽血。
吳茱萸(破故紙一兩同炒),草果仁(小茴香一兩同炒),葫蘆巴(山茱萸一兩同炒。俱候香熟。除去同炒藥。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鹽湯下。
火府丹(本事),小便血。
木通,黃芩,生芐(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木通湯下。
太陽丹(和劑),頭痛。
川烏,南星(等分)上為末。連須蔥白搗爛。調帖太陽痛處。
白話文:
三炒丹(調和劑),治療咳嗽出血。
吳茱萸(與破故紙一兩一同炒),草果仁(與小茴香一兩一同炒),葫蘆巴(與山茱萸一兩一同炒,等到香味熟透後,去掉一同炒的藥材,各自保留一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六十顆,用鹽水吞服。
火府丹(根據原本),治療小便出血。
木通,黃芩,生芐(按比例等分)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製成丸子,用木通湯吞服。
太陽丹(調和劑),治療頭痛。
川烏,南星(按比例等分)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連同蔥白一起搗碎成糊狀,調和後貼在頭痛的地方。
茸砂丹(魏氏)
辰砂,草烏,瞿麥,黃藥子(各一兩)
上為粗末。瓷碗一隻。以薑汁塗炙數次。入砂在內。上鋪余藥。復以盞蓋了。掘一小坑。安碗在內。用熟炭火五斤。煅令火盡。吹去草烏藥灰。取辰砂研末。或只獨用辰砂末。每服一錢半。淡薑湯下。或加鹿茸。燼去毛。切片。酒浸為末。三兩棗肉。丸如梧桐子大。人參湯下三十丸。
黃藥子(和劑),腰痛。
川烏(一兩。去皮切片。同鹽炒黃色。去鹽),大茴香(三兩。炒令香透),蒼朮(二兩。泔浸。切片。同蔥白炒黃色。去蔥不用)
白話文:
取辰砂、草烏、瞿麥、黃藥子各一兩,研磨成粗末。用瓷碗一隻,以薑汁塗抹碗內,反覆炙烤數次。放入辰砂於碗中,再將其餘藥粉鋪在上面,以碗蓋蓋好。挖一小坑,將碗置入其中,用五斤熟炭火煅燒,直至火滅。吹去草烏藥灰,取出辰砂研磨成粉末,亦可單獨使用辰砂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用淡薑湯送服,也可加入鹿茸。將鹿茸去毛,切片,以酒浸泡研磨成粉末,再加入三兩棗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以人參湯送服三十丸。黃藥子可用於治療腰痛。川烏去皮切片,與鹽同炒至黃色,去除鹽;大茴香炒至香氣透出;蒼朮以米泔水浸泡,切片,與蔥白同炒至黃色,去除蔥白不用。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鹽湯任下。
清金丹(三因),嗽。
杏仁(去皮尖),牡蠣(煅。取粉入杏仁同炒黃色。去牡蠣粉),青黛
上為末。熔黃蠟一兩搜和。丸如彈子大。壓匾如餅。每用梨三枚去核。入藥在內。濕紙裹煨。約藥熔方取出。去火毒。細嚼。糯米飲下。又方名甲乙餅。治咳出血片。兼涎內有血條。不問久遠。但要聲在。一服即效。青黛一兩。牡蠣粉七錢。杏仁七粒。制用並同前。
八神來復丹,停飲伏痰。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方都屬於中醫傳統的止咳藥方。第一種藥方以酒糊做丸,方便吞服,適合治療一般的咳嗽。第二種藥方則將藥餅放在梨子中煨烤,利用梨子的潤肺功效,更適合治療咳血、痰中帶血等症狀。
請注意
- 文中部分藥材的用量和製法可能與現代中藥製劑有所不同。
- 現代醫學對於中藥的有效性仍有爭議,建議與醫師討論治療方案。
硝石(一兩),硫黃(一兩。如前制。名二氣散),太陰玄精石(研飛。一兩),五靈脂(水澄去砂石。曬),青皮,陳皮,小茴香,沉香,木香,南星(各一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截瘧丹(和劑)
檳榔(二兩),常山(酒浸。四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未發前臨臥用冷酒吞下。便睡至五更。又用冷酒吞下十五丸。至上午方吃溫粥。忌生冷油膩。
玄兔丹(和劑),小便多。
白話文:
硝石、硫黃、太陰玄精石研磨成粉,五靈脂洗淨曬乾,青皮、陳皮、小茴香、沉香、木香、南星各取少許,混合在一起,用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另外,檳榔與酒浸過的常山混合研磨成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瘧疾發作前睡前用冷酒吞服,睡到五更再用冷酒吞服十五丸,早上才吃溫粥,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玄兔丹則用於小便過多。
菟絲子(酒浸。研。焙乾取末。十兩),五味子(酒浸。研末),白茯苓,蓮肉(各三兩)
上為末。另研山藥末六兩。將浸藥余酒。加酒煮糊。杵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玉華白丹(和劑),遺精。
白石脂(煅。研飛),鍾乳粉(煉研),左顧牡蠣(用韭菜葉搗鹽泥固劑。火煅。取白者各五錢。研細),陽起石(煅。酒淬研。五錢)
上為末。糯米糊。丸如芡實大。出火毒。每服一丸。空心人參湯放冷送下。
白話文:
將菟絲子用酒浸泡後研磨,再烘乾研成粉末,取十兩;五味子用酒浸泡後研磨成粉末,白茯苓和蓮肉各取三兩,混合研成粉末。另外,研磨山藥成粉末六兩,將浸泡藥物的剩餘酒加入酒中煮成糊狀,然後搗碎,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可治療遺精。
將白石脂煅燒後研磨成細粉,鍾乳粉煉製後研磨成細粉,左顧牡蠣用韭菜葉搗碎,加入鹽泥固劑後火煅,取白色部分各五錢,研磨成細粉,陽起石煅燒後用酒淬火,研磨成細粉,取五錢,混合研磨成粉末,用糯米糊做成芡實大小的丸藥,可治療出火毒,每次服用一丸,空腹用人參湯放涼後送服。
養氣丹(和劑)
木通湯石(煉七次。醋淬浸七次),紫石英(煅),赤石脂(煅),陽起石(煅),鍾乳粉(煉),代赭石(煉七次。醋浸七次),磁石(煉十次。醋浸七次),肉蓯蓉(酒洗),巴戟(去心),破故紙(炒),山藥,茯苓,當歸(各一兩),肉豆蔻(煨),五靈脂,鹿茸,附子,官桂,木香,沉香,丁香,茴香,沒藥,乳香,硃砂(各五錢),遠志(一兩)
上先將禹、紫、赤、代磁五石。各研極細末。水飛。皮紙於灰滲干。以紙筋鹽泥固濟。罐盛注封口。炭火煅。如此三次。埋土坑內七日。出火。毒研。次入硃砂。陽起石、乳粉末。並余藥末。糯米糊丸如綠豆大。陰乾入布袋內擦光。每服二十丸。以酒、薑湯、棗湯鹽湯任下。婦人艾、醋湯。俱空心服。
白話文:
養氣丹(和劑)
組成:
- 木通(石,煉七次,醋淬浸七次)
- 紫石英(煅)
- 赤石脂(煅)
- 陽起石(煅)
- 鍾乳粉(煉)
- 代赭石(煉七次,醋浸七次)
- 磁石(煉十次,醋浸七次)
- 肉蓯蓉(酒洗)
- 巴戟(去心)
- 破故紙(炒)
- 山藥(一兩)
- 茯苓(一兩)
- 當歸(一兩)
- 肉豆蔻(煨)
- 五靈脂(五錢)
- 鹿茸(五錢)
- 附子(五錢)
- 官桂(五錢)
- 木香(五錢)
- 沉香(五錢)
- 丁香(五錢)
- 茴香(五錢)
- 沒藥(五錢)
- 乳香(五錢)
- 硃砂(五錢)
- 遠志(一兩)
製法:
- 將木通、紫石英、赤石脂、代赭石、磁石五種石藥,分別研磨成極細粉末。
- 用水飛法將粉末過濾,再以皮紙包好,於灰中滲乾水分。
- 用紙筋和鹽泥將藥粉封裝在罐中,密封後以炭火煅燒三次。
- 將煅燒後的藥罐埋入土坑七日,取出後以火燒除殘餘毒性,再研磨成細粉。
- 將研好的藥粉加入硃砂、陽起石、鍾乳粉,以及其他藥物的粉末,用糯米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陰乾後裝入布袋內擦光。
用法:
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酒、薑湯、棗湯、鹽湯任選一種送服。婦女則用艾湯或醋湯送服。藥物需在空腹時服用。
震靈丹(和劑),溏泄。
赤石脂,紫石英,禹餘糧,代赭石(四味打碎。入鹽泥固濟。罐內封口煅通紅。埋地坑內七日。出火毒),五靈脂(去沙石),乳香,沒藥(各二兩),硃砂(研飛一兩)
上為末。糯米糊。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空心以酒或冷水下。婦人醋湯下。(妊婦忌服)
硃砂丹(本事)
硝石(研),砒(同硝石入罐內。煅出火毒),膩粉(研),粉霜(研。各五錢),礬(枯),黃丹,硃砂(各一兩),乳香,桂府滑石(各三錢)
白話文:
震靈丹(和劑):治療腹瀉。 用赤石脂、紫石英、禹餘糧、代赭石這四種草藥磨碎後加入食鹽泥土密封在罐子裡燒至全紅色,然後埋在地下坑洞裡七天來去除毒素;再使用五靈脂去掉其中的沙石及石頭,加上乳香、沒藥各二兩以及硃砂一兩研磨而成粉末狀。最後混合糯米糊製成像芡實一樣大的丸子服用。每次服用一個丸子,在空腹時搭配酒或者冷開水吞服即可。女性則可以搭配醋汁一起服用。(懷孕者禁止服用) 硃砂丹(本事): 由硝石、砒霜與硝石放入罐子中燒至去除毒素,再加上膩粉、粉霜、礬、黃丹、硃砂、乳香、桂府滑石等材料研磨而成粉末狀。分別取硝石、砒霜、膩粉、粉霜、礬、黃丹、硃砂、乳香、桂府滑石各五錢、三錢、一兩、一兩、一兩、一兩、一兩、三錢、三錢量好並研磨成細粉。最後混合在一起成為丸子大小,每天服用一次。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粟米飲下。未愈。加丸數。
鎮心丹(和劑),驚悸。
酸棗仁(炒),車前子,五味子,麥門冬(去心),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並皮),天門冬(去心),熟地黃,遠志(甘草煮),山藥,人參,肉桂(減半),龍齒,硃砂(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食後或臨睡。白湯下。
還魂丹(增入),治中惡已死。
白話文:
上為粉末。做成如梧桐籽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粒,用小米湯送服。若病情未見好轉,可增加服用的藥丸數量。
定心丹(調和劑),針對驚悸症狀。
酸棗仁(炒過)、車前子、五味子、麥門冬(去心)、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連皮)、天門冬(去心)、熟地黃、遠志(用甘草煮過)、山藥、人參、肉桂(減半量)、龍齒、硃砂(等分)。
上為粉末。用煉製的蜂蜜來調和。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用硃砂來包裹外層。每次服用三十粒,於餐後或睡前,用白開水送服。
還魂丹(加入新成分),用於治療已經死亡的中邪情況。
麻黃(三兩),桂枝(二錢),杏仁(十二粒)
上作一服。水煎。灌下即蘇。
續骨丹(增入),折傷。
乳香,沒藥,孩兒茶,繭殼(燒灰。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接骨。黃酒下。欲下血。燒酒下。
黑白丹(拔萃),瘰癧。
烏蛇(去頭尾。酒煮。去骨),白花蛇(去頭尾。酒煮去骨。各一條),雄黃(二錢研),大黃(煨。五錢)
白話文:
麻黃三兩、桂枝二錢、杏仁十二粒,以上一起煎水服用,喝下去就會立刻好轉。
續骨丹可以加入治療骨折。
乳香、沒藥、孩兒茶、繭殼(燒成灰,各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黃酒送服,可以接骨;如果想要排血,就用燒酒送服。
黑白丹(提煉精華)可以治療瘰癧。
烏蛇(去掉頭尾,用酒煮,去骨)、白花蛇(去掉頭尾,用酒煮去骨,各一條)、雄黃(研磨成粉,二錢)、大黃(煨熟,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調服。
神仙聚寶丹(和劑),經滯作痛。及產後惡血未盡諸證。
當歸,沒藥,琥珀,木香,乳香(各一兩),辰砂(五錢),麝香(一錢)
上為末。糊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酒磨下。如一切難產及產後敗血衝心。惡露未盡。入童便服。
膏類
百花膏(濟生),嗽血。
百合,款冬花(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龍眼大。臨臥嚼薑湯送下一丸。
瓊玉膏(增入),治乾咳勞嗽。
白話文:
「神仙聚寶丹」是一種調理藥物,適用於經絡阻塞、疼痛以及產後未完全排出的血塊等症狀。
- 當歸:一種補血活血的藥材。
- 沒藥:具有止痛消炎作用的藥材。
- 琥珀:有安神定驚之效的藥材。
- 木香:調理氣血、理腸胃的藥材。
- 乳香:與沒藥相似,有止痛消炎的作用。
- 辰砂:一種礦物藥材,常用於清熱解毒、安神等。
- 麝香:有開竅醒腦、止痛散結的功效。
這些藥材按照一兩的份量分別準備,再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服用量為二錢,無需特定時間,隨餐服用。
「神仙聚寶丹」可以將粉末用麵糊調和成像龍眼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顆。對於難產、產後血塊堵塞心臟、以及產後未能完全排出的血塊等情況,可以使用此法進行治療。
「百花膏」是一種治療咳嗽血的藥物。
- 百合:有潤肺養陰、清熱止咳的作用。
- 款冬花:有止咳化痰的效果。
這些藥材等分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像龍眼大小的丸子。在睡前,可以用姜湯含漱後,吞服一顆。
「瓊玉膏」是一種治療乾咳和勞累引起的咳嗽的藥物。
以上藥方皆為古方,使用時應遵從專業醫生的指導,並根據自身情況調整藥量或選擇是否使用。
生地汁,人參,白茯(各等分)
上為末。調和蜜、白湯任下。
太乙膏,治一切癰瘡。
玄參,白芷,當歸,肉桂,大黃,赤芍藥,生芐(各一兩)
上切片。麻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冬十。煎熬去渣。取淨油。再熬。次下黃丹。不住手攪。滴水不散為度。
白話文:
生地汁、人參、白茯苓(各等量)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調和蜂蜜與白開水,隨意服用。
太乙膏,用於治療各種膿腫。
玄參、白芷、當歸、肉桂、大黃、赤芍藥、生薑(各一兩)
以上材料切片,用麻油二斤浸泡。春天浸泡五天,夏天三天,秋天七天,冬天十天。煎煮後過濾掉渣,取出清油,再次煎煮,然後加入黃丹,不斷攪拌,直到滴水不會散開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