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十二·婦人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婦人門 (2)

1. 赤白帶

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感非一端。大率下白帶多間有下赤者。並宜順氣散。吞震靈丹。仍佐艾附丸。或米飲調沙參末。帶下不止。成尫羸者。四物湯加煆牡蠣粉半錢。吞固陽丸。多服取效。

有帶疾愈後一二月。或再發。半年一發。先血而後下帶。來不可遏。停蓄未幾。又復傾瀉。此名漏帶。最難治。下截之血。小腹主之。有因血虛而虛熱陷入小腸。致小便澀痛。色白如泔。或成沙粒。皆不可作淋治。用冷劑。宜以四物湯五苓飲各半帖和煎。

白話文:

赤白帶下,通常是由於情緒內傷,或者下元虛弱、寒涼所引起,病因多樣。大部分情況下,白色的帶下可能會混雜著紅色的帶下,對於這種情況,通常會建議服用順氣散,吞服震靈丹,並配合使用艾附丸。或者可以使用米飲調和沙參末。如果帶下不斷,並且導致人體消瘦,那麼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半錢的煆牡蠣粉,吞服固陽丸,多服用可見效。

在赤白帶下癒合後的一兩個月,或者再次發作,每隔半年發作一次,首先出現的是血液,接著是帶下,來勢兇猛,無法阻止,停留不久就又會大量排出。這種情況被稱為漏帶,是最難治療的。出血的位置在下腹部,主要由於血虛引發的虛熱進入小腸,導致小便渾濁疼痛,色白如泔水,或者形成沙粒狀。這些情況不能按照尿路感染的方式治療,使用冷性藥物。應該使用四物湯和五苓飲各半帖混合煎煮。

2. 胎前產後

胎前惡阻。見食嘔吐。喜啖酸物。多臥少起。俗謂之病鬼。蓋其人宿有痰飲。血壅遏而不行。故飲隨氣上。停滯肝經。肝之味酸。則必喜啖酸物。金剋木。以辛勝之。小半夏茯苓湯。或二陳湯。甚者二陳湯。若嘔吐不食心虛煩悶。宜橘蘇飲。加竹茹指大。有服熱藥致膈悶熱成疾。

宜蒲黃散。荷葉散。轉胞之說。諸論有之。以胎漸長。且近下逼近於胞。胞為所逼而側。令人數泄。故名轉胞。胞即膀胱也。然子淋與轉胞相類。但小便頻數點滴而痛為子淋。頻數出少而不痛為轉胞。間有微痛。終是與淋不同。並宜生料五苓散。加阿膠一錢。更於胎前諸方求之。

白話文:

胎前惡阻,也就是懷孕初期出現的妊娠嘔吐。

孕婦見食就嘔吐,喜歡吃酸的東西,而且經常臥床休息,很少起身活動。民間俗稱「病鬼」。

原因是孕婦體內原本就存在痰飲,

血液瘀積不通暢,導致痰飲隨著氣往上走,停滯在肝經。肝主酸,所以孕婦會喜歡吃酸的食物。

治療方法

  • 使用小半夏茯苓湯二陳湯來化痰止嘔。
  • 如果嘔吐嚴重,無法進食,且伴隨心虛煩悶,則可以使用橘蘇飲,加竹茹
  • 若因服用熱藥導致膈悶熱而導致惡阻,則可以使用蒲黃散荷葉散

轉胞

許多醫書中都有提到「轉胞」的說法。指的是隨著胎兒逐漸長大,靠近下方的膀胱,膀胱受到擠壓而向一旁偏移,導致孕婦頻頻排尿。

轉胞與子淋的區別

  • 子淋是指小便頻數、點滴狀排尿且伴隨疼痛。
  • 轉胞則是頻數排尿,但排尿量少,無疼痛,偶爾可能會有輕微的疼痛。

治療方法

  • 轉胞和子淋都適合使用生料五苓散,並加入阿膠
  • 此外,還可以參考其他針對懷孕初期各種症狀的方劑。

五味子八味丸。加當歸亦治轉胞。或更加車前子一味。發灰湯尤好。

有胎轉胞。用搐鼻藥。多打噴嚏。或用拳打腳心知痛。令病人渾身掇起。則臟腑搖動而胞自反上。

產後諸病。有作寒作熱。而亦有獨熱。然獨熱亦有三。惡血未下者。腹痛而發熱。感外邪者。必有頭痛惡風而發熱。惟血虛即但發熱而無餘證。名曰蓐勞。宜於前血虛證求藥。

白話文:

五味子

八味丸,再加入當歸,可以治療胎兒轉胞。也可以再添加車前子,效果更好。發灰湯更是治療轉胞的良藥。

如果胎兒轉胞,可以用搐鼻藥,讓病人多打噴嚏,或者用拳頭打腳心,直到病人感到疼痛並全身顫抖,這樣就能讓臟腑震動,使胎兒自動回到正常位置。

產後諸病,有寒有熱,也有單純發熱。單純發熱也分為三種情況:

  • 惡血未下者:會有腹痛和發熱。
  • 感受外邪者:會有頭痛、怕風以及發熱。
  • 血虛者:只會發熱,沒有其他症狀,稱為「蓐勞」。治療蓐勞,應該根據血虛的症狀用藥。

產後血虛而煩。蒲黃隔紙炒。東流水調下。產後腹疼。惡血不止。諸藥不效。宜芎歸湯加五味靈脂玄胡索煎。

妊婦子死或不死。胎動決安水酒宜合煎芎歸。未死即安已死即下。戴腹庵謂累曾經用萬不失一。

將產腳赤腫。俗名皺腳。香蘇散加木香一錢。將產當順氣瘦胎。使臨期易產。宜瘦貽飲。加縮砂少許。

雞產者。用香油半盞。烏醋雞子清並水與香油等打勻。冷進一服。胎衣不下。赤小豆小麥等分煎服。仍以蓖麻去殼研七粒。塗兩足心。衣下即洗去。

白話文:

產後血虛引起的煩躁,可用蒲黃隔紙炒後,用東流水調和服用。對於產後腹痛,若因惡血未盡、諸般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可使用加了五味靈脂和玄胡索的芎歸湯煎煮。

懷孕期間,如果胎兒死亡或是否存活不明,可以使用水酒和芎歸合煎來決定胎動的情況。若胎兒還活著,則會安定下來;若已經死亡,就會自然墮落。戴腹庵先生表示,這種方法曾經使用過多次,效果十分可靠。

對於產後腳部紅腫,俗稱為「皺腳」的問題,可以使用香蘇散加一錢木香來治療。為了使分娩過程順利,可以使用瘦胎飲,並加入少量的縮砂。

如果遇到雞產(指分娩時胎兒倒生),可以使用半盞香油、烏醋和雞蛋清,與香油一起調和,冷卻後一次服用。如果胎衣不下,可以使用等份的赤小豆和小麥煎煮服用,同時在兩腳心塗上蓖麻籽研磨後的七粒,待胎衣排出後再清洗乾淨。

產後血入肺。面黑髮喘。宜以參一兩為末。別銼蘇木二兩。水二碗煎七分。調參末。名參蘇飲。

產後去血。大便不潤而秘。宜橘杏丸。麻仁丸。應失血秘結者。皆可用。

產後發熱迷悶。俗謂之發熱血。新瓦上炒荊芥。不拘多少。半炒半生為末。溫熱水調下一錢。名獨行散。或疑豆淋酒太熱。用童便調尤宜。若銼散便煎亦得。荊芥乃產後要藥。角弓反張。豆酒調極妙。盛怒失喜。迷悶不發熱者。便調無不效。

白話文:

產後出血進入肺部,臉色變黑,喘不過氣來。應當使用一兩的人參,研磨成粉末,另外取二兩的蘇木,用水煎煮至剩下七分,加入人參粉末,這種藥方稱為「參蘇飲」。

產後失血,大便乾燥難解。適合使用「橘杏丸」、「麻仁丸」。對於因大量失血導致大便乾結的情況,這兩種藥物都可以使用。

產後出現發熱和意識模糊的現象,俗稱為「產後發熱」。可以用新瓦上炒製的荊芥,數量不限,一半炒熟一半保持生態,研磨成粉末,用溫熱的水調成一錢,這種藥方叫做「獨行散」。如果有懷疑豆子浸泡酒中會過於熱烈,使用童子尿調製效果更佳。也可以直接將散粉煎煮後服用。荊芥在產後是一種重要的草藥。如果出現角弓反張的情況,使用豆酒調製效果極好。對於因為情緒劇烈變化(如盛怒或突然喜悅)導致意識模糊但未發熱的情況,此藥方也同樣有效。

產後以手摸肚遂痛。俗呼為嫁母痛。童便調白芷末。破血用歸鬚。補血用歸身與頭。即是官桂肉收汗枝發汗之義。

四物湯。婦人要藥。於內加吳茱萸半錢。或一錢。應血氣病無不治。

婦人有一生不破腹而虛者。既不破腹。何緣有虛。大抵婦人以血為主。血衰氣旺定無兒。正因血虛。所以不育。婦人懷子。服固胎藥太多。或正產。或半產。胎雖下而惡血不即去。或經二三月而惡露猶滴。此非敗血之比。正緣當來有固經藥在內。致血滯而不化。藥宜順血通氣。不宜蓄血閉氣。

白話文:

產後疼痛與婦科調理

產後用手摸肚子就疼痛,民間俗稱“嫁母痛”。治療時可用白芷末來調和,破血可用當歸鬚,補血可用當歸身和當歸頭。這就如同官桂肉收汗,桂枝發汗的道理一樣。

四物湯是婦女常用的藥方,可以在其中加入吳茱萸半錢或一錢,用於治療各種婦科血氣病症,幾乎沒有治不好的。

有些婦女一生都沒有生過孩子,卻身體虛弱。既然沒有生過孩子,怎麼會虛弱呢?其實,婦女以血為本,血衰氣旺就難以生育。正因為血虛,所以才不孕。有些婦女懷孕時服用太多固胎藥,導致難產或早產,即使孩子順利出生,但惡血卻沒有及時排出,甚至兩三個月後惡露還在滴滴答答,這不是敗血症,而是因為固經藥殘留在體內,導致血滯不化。因此,治療方法應該以順血通氣為主,而不是蓄血閉氣。

彌月俗名滿肚。多有恣意食物。致傷食發熱。有類傷寒。食復之證。宜先用紅丸子一二服。卻進小柴胡湯此論蓋有所本。

婦人之藥。大率皆甜、不利於脾。芎歸猶滯。況於地黃乎。脾胃實者服之。固見有功。若素有痰飲。及有甜入諸血藥中。半夏陳皮。自不可少。聚寶丹。婦人氣痛血疼。或月經來少作疼。或來多不止而痛。或色瘀。或雜以黃泉。或血敗而加以泄瀉。腹內疼擾。並宜川芎當歸炮姜肉桂各一錢。白水煎服。累用累驗。

白話文:

第一段

彌月,俗稱滿月。這時很多人都會放縱飲食,容易導致傷食發熱,症狀類似傷寒,屬於食復之證。建議先服用紅丸子一到兩劑,之後再服用小柴胡湯。這個說法是有根據的。

第二段

婦女的藥物,大多偏甜,不利於脾胃。芎歸本身就容易停滯,更何況地黃呢?脾胃虛弱的人服用這些藥物,固然有效,但若原本就有痰飲,或者藥方中含有甜入血的藥物,就必須加入半夏和陳皮。聚寶丹就是一個例子。

婦人氣痛血疼,或者月經量少且疼痛,或者月經量多不止且疼痛,或者經血顏色發黑,或者夾雜黃色分泌物,或者經血敗壞且伴隨腹瀉,腹內疼痛難忍,都可以服用川芎、當歸、炮姜和肉桂,各一錢,用白水煎服。這個方子經多次使用,效果顯著。

角弓反張。乃婦人急候。為諸病之最。得此者。十存一二。荊芥新瓦上微炒末。豆淋酒調下二錢。或只一味獨活為末。豆淋酒調下。

白話文:

當病人出現角弓反張症狀時,這是最嚴重的一種病症,得了這種病的人存活率只有十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可以服用用新瓦稍微烘烤過後研磨成粉末的荊芥,再加入豆子和米酒一起攪拌均勻後喝下去,每次服用約兩錢左右;或者也可以單純使用獨活研磨成粉,然後加入豆子和米酒一起攪拌均勻後喝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