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十一·瘡毒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瘡毒門 (2)

1.

痱素問謂之痱痤。香撲粉入朴硝末。如常撲使。更入少許枯白礬末。

白話文:

關於「痱子」,在古代中醫典籍《素問》中稱之為「痱痤」。使用方法是將香粉與朴硝粉混合,如同平常使用撲粉一樣。此外,還可加入少量的枯白礬粉一同使用。

2. 痘疥

自漢以前。方書初無痘疥。至拓拔魏時始有之。膚病初得之。憎寒發熱。身體疼痛。傷寒無異。或有發如瘧者。但鼻冷驗為痘疥。最忌以藥瀉之。致毒氣攻裡。難起靨子。陳文仲方甚詳。或痘疥出三日四日後。遍身稠密以成水泡。大便自固。別無所犯。瘡忽盡陷。凹作小孔。

如章巨腳。此非病於不發。蓋瘡出既多。血氣尚少。不足以發之。宜以藥滋養其血。血氣既復。瘡不患不起。宜千金內補散。去防風桔梗。

白話文:

從漢朝以前,醫書上並沒有提到痘疥這種疾病,直到北魏時期才開始有記錄。這種皮膚病剛開始時,會有怕冷、發燒、身體疼痛的症狀,與感冒非常相似,也可能會有像瘧疾一樣的發燒,但是主要的判斷方式是看鼻子是否冰冷,這纔是確定是否為痘疥的主要依據。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用藥物來瀉下,這樣會導致毒素侵入身體內部,使得痘疥無法正常生長。

陳文仲的醫方對此描述得很詳細。有些人在痘疥出現三四天後,全身長滿了密集的水泡,大便也變得正常,若無其他併發症,但突然之間所有的痘疥都陷入皮膚,形成一個個小洞,就像章魚的腳一樣。這並不是因為痘疥沒有發出來,而是因為痘疥太多,而體內的血液和氣力還不足,無法支撐它們全部爆發。這個時候,應該使用藥物來滋養血液,等到血液和氣力恢復,痘疥自然就會再長出來。此時,適合使用「千金內補散」,但是要拿掉其中的防風和桔梗成分。

3. 㿗風

(附下疳瘡)

㿗風。固精未調。外為風濕所襲。從陰囊濕汗作癢起。流注四肢手又白色。悉生瘡瘍。俗謂之腎臟風。四生飲二兩。以竹刀細切豬腰一對。銀石器中。酒漉熟爛。研細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如不可丸。人酒醋少許。每服五六十丸。鹽酒空心下。又用花蛇散和消風散。酒調服。

或升麻和氣飲。咽烏頭煮鹽丸。及烏荊丸。或花蛇丸。若㿗常濕癢。欲得淋洗。則以蛇床子一味。煎湯用之。

下疳瘡用眼藥珍珠粉乾摻。又方用水銀膏貼令水出。卻以火中白煆研末。別暖䳢丹等分。和勻入麝香少許摻之。㿗風癢不可忍者。薑汁入香油一二滴。攪勻塗之。

白話文:

【痲風】

這是一種被稱為痲風的病症,起初是因為固精功能失調,然後又被風濕侵襲。病症首先會在陰囊產生濕汗並引起瘙癢,接著逐漸擴散到四肢和手掌,使皮膚變白,並開始長出瘡瘍。在民間,這種病常被稱為腎臟風。治療方法是使用四生飲兩兩,再細切一對豬腰,放在銀石器中,加入酒煮至熟爛,然後研磨成細粉,和藥物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如果無法製成丸狀,可加少量的酒醋。每次服用五六十粒,空腹時以鹽酒送服。另外,還可以使用花蛇散和消風散,與酒調和後服用。

或者,可以使用升麻和氣飲,吞服烏頭煮鹽丸,以及烏荊丸或花蛇丸。如果痲風常伴有濕癢,希望進行清洗,可以單獨使用蛇牀子煎湯使用。

對於下疳瘡,可以使用珍珠粉眼藥粉乾撒,或者使用水銀膏貼敷讓膿水排出,再將火中煅燒過的白石英研磨成粉末,與等量的暖䳢丹混合均勻,加入少量麝香,再進行摻合。對於痲風引起的難以忍受的瘙癢,可以在薑汁中加入一兩滴香油,攪拌均勻後塗抹在患處。

4. 攧撲

(附刀傷)

僕踣不知曰攧。兩下相擊曰撲。其為損一也。因攧撲而迷悶者。酒調蘇合香丸。或雞鳴散。或和氣飲。加大黃入醋少許煎。或童便調黑神散。不用童便。用蘇木煎。酒調亦得。攧撲傷疼。酒調琥珀散極佳。再有烏藥順氣散。用以治之。風腰疼尤宜。有攧撲人服藥並熏洗搽藥皆不效自若。

或教以用白芍藥赤芍藥威靈仙。乳香。沒藥各等分。為細末。和勻。酒調服之。隨即痛減其半。

刀傷血不止。一味白芍藥散。白酒調服。即以散摻傷處。或其血出不透。致惡血壅滯。傷處赤腫。或攻四肢頭面。並雞鳴散。或煎紅花調黑神散。其有血出不止。勢難遏者。用龍骨乳香等分研末。窒患處。蛇魚草搗塞尤妙。非特可治刀傷。撲血不止。亦可。

白話文:

【跌倒】

跌倒失去知覺叫做'攧',兩物相撞叫做'撲',這都是身體受損的情況。因為跌撲導致昏迷的,可以用酒調和蘇合香丸,或者雞鳴散,或者和氣飲,加入大黃,再加入一點醋煎煮,或者用童子尿調和黑神散。如果不使用童子尿,也可以用蘇木煎煮,用酒調和也是可以的。跌撲造成的疼痛,用酒調和琥珀散效果極好。再有烏藥順氣散,用來治療這類情況,特別是風濕腰痛更適合。有人跌撲後,即使服藥、燻洗、塗藥都無效。

有人教導可以用白芍藥、赤芍藥、威靈仙、乳香、沒藥,各取等量,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酒調和服用,立刻就能減輕一半的疼痛。

刀傷出血不止,單純的白芍藥散,用白酒調和服用,然後把藥粉撒在傷口上。或者血液凝固不暢,導致惡血淤積,傷口周圍紅腫,或者血液擴散到四肢頭臉,可以使用雞鳴散,或者煎紅花調和黑神散。如果出血不止,很難止住,可以用龍骨、乳香,各取等量磨成粉末,填充在傷口,或者用蛇魚草搗碎填充,效果尤其好。不僅能治刀傷,對於跌撲出血不止,也有很好的療效。

5. 惡蟲蛇傷

為惡蟲蛇所傷。用白芷細嚼敷患處。仍以酒調芷末服。蜈蚣用雞尿塗。䲵傷用蕨萁芒燒灰。香油調敷。犬傷用虎骨末敷。貓傷用薄荷揩。蜂蠆傷用人參嚼而敷之。或用諸蟹殼燒存性。研末。密調敷。凡諸惡物傷。急於傷處灼艾數壯亦佳。

白話文:

如果被有毒的蟲子或是蛇咬傷。可以將白芷細細咀嚼後敷在受傷的地方。同時可以用酒來調和白芷粉服用。若被蜈蚣咬傷,則可用雞尿塗抹。若被蝲蛄傷害,可將蕨萁芒燒成灰,再用香油調和後敷上。狗咬傷則可用虎骨粉來敷。貓抓傷則可用薄荷擦拭。被蜜蜂或蠍子螫傷,可用人參咀嚼後敷在傷口,或者使用燒過的蟹殼,研磨成粉,用蜜調和後敷上。總的來說,無論被什麼有毒生物傷害,立即在傷口處灸燒艾草數次也是個好方法。

6. 發丹

發丹色狀不一,癢痛亦異。大概皆因血熱肌虛,風邪所搏而發。然色赤者多,以赤故謂之丹,宜消風散,入燒楓樹子存性,為末,酒調服。有發而色白者,謂之冷瘼,宜消風散雜黑神散,酒調。此病多緣肌肉疏,為風邪所襲而成。風熱則赤,風冷則白,則今人呼赤為丹,白為瘼。

所以用酒調土朱服之而愈者,亦以脾主肌肉,土能入脾,各從其類。古方一名為癮疹,非特分寒熱,亦兼備四氣。近世方論呼為白婆瘼,赤為血風。赤白二證,並可用烏藥順氣散和消風散,酒調服。白者,多用順氣散,赤者,多用消風散。病此者俱宜用煎藿香正氣散。有人一生不可食雞肉及獐魚動風等物,

才食則丹隨發,以此見得系是脾風。脾主一身之肌肉,藿香正氣散乃治脾之藥,而土朱亦入脾之藥。此方屢試應驗。

白話文:

【發丹】

發丹的顏色與形狀各不相同,引發的癢痛也有所差異。但大致上都是因為血液過熱、肌膚虛弱,被風邪侵襲而引起的。然而,大部分呈現紅色,因為紅色所以被稱為「丹」。適合服用消風散,加入燒過的楓樹子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服用。也有發出的丹色是白色的,這種被稱為「冷瘼」,適合服用消風散加上黑神散,用酒調和。這個病症大多因為肌肉鬆弛,被風邪入侵而形成。風邪帶熱則呈現紅色,風邪帶冷則呈現白色。因此,現在的人把紅色的稱為「丹」,白色的稱為「瘼」。

之所以用酒調合土朱服用後可以痊癒,也是因為脾臟主宰肌肉,土屬性可進入脾臟,各歸其類。在古方中,這個病症有一個名稱叫做癮疹,不僅區分寒熱,也涵蓋了四季的特性。近世的醫學理論中,會將白色的稱為「白婆瘼」,紅色的稱為「血風」。對於紅色和白色的兩種症狀,都可以使用烏藥順氣散和消風散,用酒調和後服用。對於白色的,多使用順氣散;對於紅色的,多使用消風散。患有這類病症的人,都適合服用煎煮的藿香正氣散。有些人一生都不能食用雞肉、獐肉、魚類等容易引起風邪的食物。

一旦吃了這些食物,丹就會隨即發作,這就可以看出這是由脾風引起的。脾臟主管全身的肌肉,藿香正氣散就是治療脾臟的藥物,而土朱也是可以進入脾臟的藥物。這個方子經過多次實踐,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