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六·諸嗽門 (1)
卷之六·諸嗽門 (1)
1. 卷之六·諸嗽門
2. 嗽證
古人云。臟腑皆有咳嗽。夫嗽屬肺。何為臟腑亦皆有之、蓋咳嗽為病。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內而發者。風寒暑濕外也。七情飢飽。內也。風寒暑濕。先自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故雖外邪。欲傳臟腑。亦必先從其合而為嗽。此自外而入者也。七情飢飽。內有所傷。則邪氣上逆。
肺為氣出入之道。故五臟之邪。上蒸於肺。而為嗽。此自內而發者也。然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蓋所感者重。徑傷臟腑。不留於皮毛。七情亦有不為嗽者。蓋病尚淺。止在本臟。未即上攻。所以傷寒以有嗽為輕。而七情飢飽之嗽。久而復見。凡諸嗽。未審內外所感。並宜二陳湯。
加杏仁五味人參各半錢。重飲水一二口而暫止者。熱嗽也。呷熱湯而暫停者。冷嗽也。治熱嗽以小柴胡湯。加五味。冷嗽理中湯。加五味。皆已試之驗。此出醫余。
諸嗽皆可佐以應夢觀音散。而加喘者。以此於食前。吞下養正丹。
壅嗽聲重痰稠。或咳有血。以薄荷生胡麻各一撮。細嚼。煎蘇子降氣湯送下。
感風而嗽者。惡風有汗。或身體發熱。或鼻流清涕。桂枝湯。加人參杏仁五味各半錢。
應嗽多汗。體虛而又不勝熱藥者。橘蘇散。
感寒而嗽者。惡風無汗。或身體發熱。或鼻流清涕。宜杏子湯。
若風寒俱感而嗽者。或惡風無汗。或惡風有汗。頭痛身疼。塞鼻熏眼。涕疾稠黏者。小青龍湯。以上三藥。傷寒太陽經有嗽者。皆可用。
感暑而嗽者。自汗煩渴。或帶寒。面垢。六和湯。加五味子一錢。
感濕而嗽者。身體痛重。或汗或小便不利。此多乘熱入水。或冒雨露。或浴後不解濕衣。致此。宜白朮湯。熱嗽咽喉干痛。鼻出熱氣。其痰嗽而難出。色黃且濃。或帶血縷。或帶血腥臭。或堅如蠣肉。不若風寒之嗽。
痰清而白。宜金沸草散。仍以辰砂化痰丸。或薄荷煎。八風丹。含化。熱嗽於金沸草散中。加五味杏仁茯苓足成十品。入棗子一個同煎。功效尤勝。名旋覆湯。
有熱嗽諸藥不效。竹葉石膏湯。去竹葉入粳米。少加知母。多加五味、杏仁。此必審是伏熱。在上焦心肺間。可用。
有熱嗽失聲。咽痛。多進冷劑而聲愈不出者。宜以生薑汁。調消風散。少少進之。或只一味薑汁亦得。冷熱嗽後。失聲者尤宜。嗽而失聲者。非獨熱嗽有之。宜審其證用藥。佐以橄欖丸含化。仍濃煎獨味枇杷葉散。熱服。
冷熱嗽。因增減衣裳。寒熱俱感。遇乍寒亦嗽。乍熱亦嗽。飲熱亦嗽。飲冷亦嗽。宜金沸草散。消風散。各一帖和煎。或應夢人參散。或款冬花散。二母散。仍以辰砂化痰丸。八風丹。或四和丸。含化。七情飢飽嗽。無非傷動臟腑正氣。致邪上逆。結成痰涎。肺道不理。宜順為先。四七湯半帖。加桑白皮杏仁五味子人參阿膠各半錢。
白話文:
咳嗽的症狀古人說,臟腑都會引起咳嗽。咳嗽主要屬於肺的病症,但為什麼說臟腑都會引起咳嗽呢?因為咳嗽這種疾病,有的來自體外入侵,有的來自體內生發。風寒暑濕等外邪,屬於從體外入侵;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以及飢飽失調,則屬於體內生發。
風寒暑濕等外邪,首先會侵犯皮膚毛髮,而肺與皮膚毛髮相表裡,因此,即使是外邪,想要傳入臟腑,也必定要先從肺的表裡(皮膚毛髮)而產生咳嗽。這就是外邪入侵引起的咳嗽。七情以及飢飽失調等內傷,會導致邪氣上逆,肺是氣出入的通道,所以五臟的邪氣,會上蒸於肺,而引起咳嗽。這就是內生發引起的咳嗽。
然而,風寒暑濕並不一定都會引起咳嗽,因為邪氣較重時,會直接傷害臟腑,而不停留在皮膚毛髮。七情也並不一定都會引起咳嗽,因為疾病尚淺,只停留在某個臟腑,還未向上攻犯肺部。因此,《傷寒論》認為有咳嗽的症狀比較輕,而因七情飢飽引起的咳嗽,卻容易久病不愈,反复發作。
各種咳嗽,不論內外邪氣所感,都應該先服用二陳湯,再根據情況加藥。如果喝一兩口水就暫停咳嗽,是熱咳;喝熱湯暫停咳嗽,是寒咳。治療熱咳,用小柴胡湯加五味子;治療寒咳,用理中湯加五味子,這些方法都經過驗證。以上是醫書《醫余》記載的方法。
各種咳嗽都可以輔助服用應夢觀音散。如果咳嗽伴有喘息,可在飯前服用養正丹。
咳嗽聲音沉重,痰液稠厚,或咳嗽帶血,可用薄荷、生芝麻各少許,細細嚼碎,用煎好的蘇子降氣湯送服。
因風寒而咳嗽,惡風、有汗,或身體發熱,或流清涕,用桂枝湯加人參、杏仁、五味子各半錢。
咳嗽多汗,體虛又不能服用熱藥,用橘蘇散。
因寒冷而咳嗽,惡風、無汗,或身體發熱,或流清涕,用杏子湯。
如果同時感受風寒而咳嗽,可能惡風無汗,或惡風有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涕,涕液稠黏,用小青龍湯。以上三種藥方,治療《傷寒論》中太陽經咳嗽的病症,都可以使用。
因暑熱而咳嗽,自汗、煩渴,或伴有畏寒,面垢,用六和湯加五味子一錢。
因潮濕而咳嗽,身體沉重疼痛,或汗出或小便不利,這多半是因乘熱入水,或淋雨,或沐浴後不換濕衣所致,用白朮湯。
熱咳咽喉乾燥疼痛,鼻孔呼出熱氣,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顏色發黃濃稠,或帶血絲,或帶血腥味,或堅硬如牡蠣,與風寒咳嗽痰液清白不同,用金沸草散,並服用辰砂化痰丸,或用薄荷煎劑,或服用八風丹含化。熱咳可在金沸草散中加五味子、杏仁、茯苓,共十味藥材,再加一個棗子同煎,療效更佳,稱為旋覆湯。
如果熱咳各種藥物都不見效,可用竹葉石膏湯,去掉竹葉,加入粳米,少加知母,多加五味子、杏仁。這必須要判斷是伏藏的熱邪,在上焦心肺之間,才能使用。
熱咳失聲,咽喉疼痛,服用許多寒涼藥物而聲音仍然發不出,可用生薑汁調和消風散,少量服用,或只用生薑汁也行。冷熱咳後失聲,尤其適用。咳嗽失聲,不只是熱咳才有,要仔細辨證用藥。輔助服用橄欖丸含化,並濃煎單味枇杷葉散,熱服。
冷熱咳嗽,由於增減衣物,寒熱交感,忽冷忽熱都會咳嗽,喝熱水也咳嗽,喝冷水也咳嗽,用金沸草散和消風散各一劑混合煎服,或用應夢人參散,或款冬花散,或二母散,並服用辰砂化痰丸、八風丹或四和丸含化。七情飢飽引起的咳嗽,都是因為傷損臟腑的正氣,導致邪氣上逆,結成痰涎,肺氣失調,治療應該以順氣為主,服用四七湯半劑,加桑白皮、杏仁、五味子、人參、阿膠各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