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十一·瘡毒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瘡毒門 (1)

1. 癰疽癤毒

(附發背)

發散諸般毒。多碾白芙蓉葉入草烏葉少許。蜜調敷。重者。加入南星末。凡諸毒用膏藥。欲散。搓入麝香欲潰。搓入雄黃。

一應毒證。已作渴。或膿過多。防其為渴。宜於千金內補散之外。兼進八味丸。用五味者佳。

發熱惡寒。狀如傷寒而痛者。其痛處欲為癰疽。癰屬腑。故生淺。皮薄而腫高。疽屬臟故生深。皮厚而腫堅。又有輕於癰疽者。名曰癤毒。癰壅也。疽沮也。癤節也。言氣血壅滯沮節也。並威靈仙飲微利之。或五香連翹散。佐以復元通氣散。若膿血結成。不可發散。已潰未潰。

白話文:

治療各種毒素,可以將白芙蓉葉磨成粉,加入少量的草烏葉,調和蜂蜜後敷在患處。病情嚴重時,可加入南星粉末。使用膏藥時,如果要促進癒合,則在膏藥上搓上麝香;如果要防止感染,則在膏藥上搓上雄黃。

對於所有中毒症狀,如果出現口渴或膿液過多,為了預防口渴,除了使用千金內補散外,還可以服用八味丸,以五味的為佳。

如果出現發熱和畏寒,類似於傷寒且伴有疼痛,那麼疼痛部位可能發展為瘡癰或瘡疽。瘡癰位於肌表,因此較淺,皮膚薄而腫脹;瘡疽則位於內臟,因此較深,皮膚厚而腫脹堅硬。另外還有一種輕度的瘡癰或瘡疽,稱為癤毒,是因為氣血堵塞而形成的。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服用威靈仙飲來幫助通便,或者使用五香連翹散,配合服用復元通氣散。如果已經形成膿血結塊,則不能使用發散的方法,需等待其自行潰破。

宜小托裡散。或千金內補散、加木香羌活白芍藥烏藥等分。渴加栝蔞根。此數藥皆治陽證。若陰證宜於千金內補散。減防風桔梗之半。倍加白朮。未效更加熟附。與諸藥煎服尤佳。

外有服金石以助欲。至精氣既衰。藥毒偏勝。金石與肺同類。肺附於腎。所以多成發背之疾。又有好鱉為臛亦至發背。蓋鱉之陽氣皆聚於上甲。所以上甲可入藥也。治法同前。若毒發於陰。而又未可用附桂諸藥劑。外疼內寒。宜五香湯。

白話文:

如果出現陽證,可以服用小托里散,或是千金內補散,再加木香、羌活、白芍、烏藥等份,口渴的話再加栝蔞根。這些藥物都適合治療陽證。如果是陰證,則宜用千金內補散,減去防風、桔梗一半,白朮加倍,如果沒有效果,再加熟附子,與其他藥物一起煎服效果更好。

有些人服用金石類藥物來助欲,但精氣衰退後,藥毒會過盛,金石與肺同類,而肺又附於腎,所以容易導致發背之疾。有些人喜歡吃鱉,也會導致發背,因為鱉的陽氣都集中在上甲,所以上甲可以入藥。治療方法與前面相同。如果毒發於陰,但又不能使用附桂等藥物,外疼內寒,則可以用五香湯。

毒之初發。並宜酒調復元。通氣散。或病在下者。酒糊丸。通氣散。卻用木香湯吞下。

治諸毒方結成者。以皂角樹上所生之葚。磨烏醋調塗。此葚須預藏在煙閣頭。緩急取用。

患背瘡人及諸毒已潰後。血去過多。津液少者。宜換肌散。毒初發。頭疼體痛。乍寒乍熱。恐挾外邪。宜香蘇飲。加川芎白芷防風當歸陳皮之類。

白話文:

關於中毒的初期症狀,應使用酒來調和身體,恢復元氣,並服用通氣散。對於位於身體下方的病症,則可將藥物製成酒糊丸,再配合通氣散,最後以木香湯送服。

治療因毒素凝結而產生的疾病,可以使用皁角樹上生長的果實,加上烏醋調製後塗抹在患處。這類果實應該長期保存在乾燥的地方,以便急用時取出使用。

對於患有背部瘡瘍或是已經破潰的毒癥,如果出血過多導致津液不足,適合使用換肌散進行治療。若中毒初期出現頭痛、身體痠痛、忽冷忽熱的情況,可能是有外邪侵入,應當服用香蘇飲,並加入川芎、白芷、防風、當歸、陳皮等草藥類成分進行調理。

病消渴之人多生毒。此乃津液已耗。虛陽外發。內外俱虛。此為極病。凡消渴愈後生毒。毒愈後消渴。皆非可治之病也。

癰疽癤。此毒總名。亦舉其大概耳。其他證狀不一。名稱亦異。未潰之際。增寒壯熱。狂言妄語。如見鬼神。膿去已多而大熱不休者。似為難治。蓋毒之得膿。猶傷寒病證之得汗。汗已而反大熱。則為壞傷寒矣。若淋洗貼敷。自屬外科。癰疽發背已潰。出膿過多。而羸瘦者。芎歸湯。凡所服藥。並不可用白朮。能生膿故也。未潰與初發陰證用之卻可。

若其人嘔不喜食。不可用千金內補散。滯其脾。恐挾外邪。未潰者。二陳湯加芎。或不換金正氣散。已潰者。穀神加禾飲。

白話文:

對於患有口渴症的人,他們通常會產生毒素。這是因為身體的津液已經消耗殆盡,虛弱的陽氣在表面表現出來,體內和體外都處於虛弱狀態,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病症。如果消渴症狀得到改善後又出現毒素,或者毒素消除後又出現消渴症狀,這些都是難以治療的疾病。

「癰疽癤」是所有毒素的總稱,這裡只是概括地提到。各種不同的病症狀狀有所不同,名稱也會不同。在病竈尚未破潰的時期,可能會出現增加寒熱、狂言妄語、好像見到鬼神的現象。如果已經排出大量膿液,但仍然持續高熱,這種情況可能較難治療。因為這種毒素就像傷寒病徵狀得到汗液排出後,反而出現高熱,這就是壞了的傷寒病。如果需要進行淋洗、貼敷等外科手術,那當然屬於外科範疇。如果癰疽或發背已經破潰,排出大量膿液,但患者變得瘦弱,那麼使用芎歸湯是不適合的,因為這種藥物能促進膿液生成。對未破潰或初期陰性病症的患者,可以使用二陳湯加芎,或者不換金正氣散。如果病竈已經破潰,則可以考慮使用穀神加禾飲。

又一方治毒並不喜食。於不換金正氣散加白茯苓半夏等分。人參木香減半。亦名正氣散。

患癰毒人。膿血已潰。所去過多。津液。枯竭。多病於渴。縱有發熱燥擾等證。不可以治者。用益榮生津之劑若大熱不止者難治。

腸癰。即腸中生癰也。腹中㽲痛。其始發熱惡寒。證狀難辨。因下膿血乃覺。或小腹腫滿。或小便澀滯。或膿從臍出。宜吞太乙膏。

瘡毒久不幹。成漏者。忍冬草浸酒常服。

白話文:

治療毒症,但患者不喜食,可在不換金正氣散中加入白茯苓、半夏等量,人參、木香减半,此方也稱為正氣散。

患有癰毒的人,膿血已經潰爛,流失太多,津液枯竭,常感到口渴。即使有發熱燥擾等症狀,也不宜用治療這些症狀的藥物。如果用益氣生津的藥劑,而熱症無法控制,則難以治療。

腸癰是指腸道裡生了癰,腹部脹痛,初期發熱惡寒,症狀難以辨別。等到排出膿血才察覺,或小腹腫脹,或小便排泄不暢,或膿液從肚臍流出,宜服用太乙膏。

瘡毒久治不癒,形成潰爛的,可以用忍冬草浸酒長期服用。

瘡毒而大便堅者。升麻和氣飲。和消毒飲。加以身上發熱甚者。消毒飲和敗毒散。

有火邪逼身。及因炙後遍身發為赤核。腫痛漩盤。用荊防湯浸取洗。露𤷍名為羊核。生取石菖蒲爛研盫之。仍以石首膠一兩許。火煆存性。研為末。酒調服。

有不敷藥時大痛。敷即不痛。有不敷藥時不痛。敷之則痛。蓋寒熱風濕並憂怒等氣。積而內攻。則痛不禁藥拔出之。故不痛也。血死陰毒在中。愈服愈深。愈不覺痛。藥發之於外。故反痛也。

白話文:

第一段

瘡毒伴隨便秘者,可服用升麻和氣飲和消毒飲。若患者發熱嚴重,則可用消毒飲和敗毒散。

第二段

若有火邪逼身,或因燙傷後全身出現紅色硬塊,腫痛且呈旋渦狀,可用荊防湯浸泡洗滌。若瘡毒呈羊核狀,可取鮮石菖蒲搗爛製成膏狀,再加入石首膠一兩左右,以火煨製至存性,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

第三段

若不敷藥時疼痛,敷藥後不痛,或不敷藥時不痛,敷藥後疼痛,這是因為寒熱風濕、憂怒等氣積聚於內,攻向身體,導致疼痛,無法忍受藥物拔出,因此不痛。而血瘀陰毒潛伏在內,越服藥越深,越不覺得疼痛。藥物將毒邪發散到體表,因此反而疼痛。

第一段

如果患有瘡毒,並且同時伴有大便干硬的症状,可以使用升麻和氣飲和消毒飲来治疗。如果患者同时出现发热严重的症状,则可以服用消毒饮和败毒散。

第二段

如果体内有热毒入侵,或者因为烫伤导致全身出现红色硬块,并且肿痛呈旋涡状,可以用荊防湯浸泡洗涤患处。如果瘡毒呈现羊核状,可以取新鲜的石菖蒲捣烂制成膏状,再加入石首胶,用火煨制,研磨成粉末,用酒调服。

第三段

如果在不敷药的情况下感到疼痛,而敷药后疼痛消失,或者在不敷药的情况下不痛,但敷药后疼痛加剧,这可能是因为体内寒、热、风、濕,以及忧郁愤怒等多种因素积累,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侵犯身体,导致疼痛。由于疼痛难忍,难以忍受药力拔出毒邪,所以不痛。而瘀血和阴毒潜伏体内,服药后毒邪越往深处蔓延,反而不会感觉到疼痛。但是,当药物将毒邪发散到体表时,就会导致疼痛加剧。

解释补充: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些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尤其是针对瘡毒的不同症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涉及到一些中醫理论,例如:

  • 火邪逼身: 指体内热毒入侵,导致一系列症状。
  • 血死陰毒: 指瘀血和阴毒潜伏体内,导致病症反复。
  • 寒熱風濕: 指一些常见的致病因素。
  • 憂怒等氣: 指情绪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了解这些中医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段文字的含义,以及中醫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2. 瘡癬疥

(附丁瘡)

此雖皮膚小疾。不足為害。然瘡有惡瘡。癬有頑癬。疥癆噆膚。尤為煩擾。甚至經年累月。不能脫灑。凡病此者。不當專用外敷藥。須內宣其毒可也。升麻和氣飲。消毒飲。四順清涼飲。犀角飲。皆可用。

有紫白癜風。酒調消風散飲訖。使去浴。即以消風散入皂角末揩洗。外以烏白膏敷之。浴子以醋調貝母末。筆蘸刷之。頻浴頻用為佳。

白話文:

這雖然只是一種皮膚的小疾病,不足以造成大害。然而,傷口有惡性的傷口,癬有堅硬難治的癬。疥癆會侵蝕皮膚,尤其令人煩擾。甚至於一年又一年,都不能痊癒。凡患此病的人,不應單單使用外敷藥物,必須從內部排出毒素纔行。升麻和氣飲、消毒飲、四順清涼飲、犀角飲,都可以使用。

對於紫白癜風這種疾病,可以調和酒與消風散飲用,然後讓病人去洗澡。接著,將消風散與皁角末混合擦洗患處。外部可以用烏白膏敷上。以醋調和貝母末,用筆蘸取塗抹,頻繁地洗澡和使用,效果更佳。

瘡名甚多。以其屬外科。不能盡述。

瘡如牛皮模樣。癢甚不可忍者。又疼。用黃連木香黃柏皮杉木節二個。明礬少許。以上各等分。研末用好真油調敷又效。

火帶瘡。繞腰生者。一味剪紅蘿。或花或葉。細末蜜調。敷立效。或小紙貼在上亦可。

丁瘡。近年病此而死者甚多。以其毒氣寇里。不可以常瘡藥視之。得之倉卒。立至危殆。宜一味雄黃末。酒調多服。外以蒼耳或葉或子。或根或莖。但取一件燒為灰。醋調如泥。塗上干即根出。

白話文:

傷口種類繁多,因其屬於外科範疇,所以無法一一詳細描述。

像牛皮一樣的傷口,癢得無法忍受,同時還疼痛,可以使用黃連、木香、黃柏皮、杉木節各兩個,加上少量明礬,全部等量研磨後,再與上好的純油調和敷用,效果顯著。

火傷引起的傷口,環繞腰部生成的,可以用單一的剪紅蘿(即紅蘿蔔)的花朵或葉片,研磨後加入蜂蜜調和,敷用後立即見效。或者也可以用小紙張貼在傷口上。

丁瘡近年來患病死亡的人數極多,因為其毒素深入體內,不能用一般的傷口藥物來對待。一旦突然發病,立刻會變得非常危險。應當使用一味雄黃粉,加入酒調和,多量服用。外用蒼耳的葉子或子實,或是根或莖,任選一種燒成灰,加入醋調成糊狀,塗抹在傷口上,使其乾燥後,就能促使根部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