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四·諸血門 (2)
卷之四·諸血門 (2)
1. 咯血
咯血,不嗽而咯出血也。初得病,且宜白扁豆散;加入生地黃、藕節各半錢,尤佳。及濃磨京墨,調黑神散、小烏沉湯各一錢。或新掘生地黃,淨洗;生薑少許,搗汁去滓溫進。又有以生薑一片,四面蘸百草霜含咽。如百草霜已淡,吐出再蘸;如姜已無味,則吐出易之。嗽血亦治。
勞瘵:吐咯血,七珍散加阿膠、當歸各半錢。惡甜人,更加百藥煎半錢;仍調鍾乳粉,尤佳。一味鍾乳粉,用糯米飲調;吐血、嗽血亦治。因飽屈身傷肺吐血者,白芨枇杷丸,或白芨蓮鬚散。
白話文:
[咳嗽出血]
咳嗽出血,但不伴隨咳嗽,是指直接從喉嚨咯出血來的情況。在剛得到這種病的時候,建議先服用白扁豆散,並且加入生地黃和藕節各半錢,效果會更好。另外,也可以將京墨濃磨後,與黑神散、小烏沉湯各一錢調合服用。或者取新挖的生地黃,清洗乾淨後,加上一些生薑,一起搗碎取汁,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還有一種方法是,取一片生薑,四周蘸上百草霜含在口中慢慢吞嚥。如果百草霜味道變淡了,就把薑片拿出再蘸一次;如果薑片沒有了味道,就吐掉換一片新的。此法對咳嗽出血也有療效。
對於勞瘵病(一種消耗性疾病)導致的咳嗽出血,可以服用七珍散,加上阿膠和當歸各半錢。如果患者不喜歡甜食,可以再加百藥煎半錢,同時調入鍾乳粉更佳。單純使用鍾乳粉,以糯米飲調和,對止吐血和咳嗽出血都有治療效果。若是因為飯後彎腰導致肺部受傷而出現吐血的情況,可服用白芨枇杷丸,或是白芨蓮鬚散。
2. 嗽血
(附肺癰)
熱壅於肺,能嗽血;久嗽損肺,亦能嗽血。壅於肺者易治,不過涼之而已;損於肺者難治,已久成勞也。熱嗽有血者,宜金沸草散,加阿膠半錢;勞嗽有血者,宜補肺湯,加阿膠、白芨各半錢。嗽血而氣急者,補肺湯加阿膠、杏仁、桑白皮各半錢;吞養正丹,或靈砂丹,或三砂丹;間進百花膏。
嗽血肺損:薏苡仁十兩,杵碎,水三升煎,取一升,入酒少許,分二三次服。或以薏苡仁研細末,煮豬肺,白蘸食之。豬心一個,竹刀切開,勿令相雜;以沉香末一錢重,半夏七個,入在縫中;紙裹、蘸小便內,令濕;煨熟取出,去半夏,只吃豬心。此方嗽血、吐血均治。
熱嗽咽疼:痰帶血絲,或痰中多血,其色鮮者,並宜金沸草散。若服涼劑不愈,其色瘀者,此非熱證,宜杏子湯。
肺癰為病,胸痛喘滿,咯嗽濃血,腥臭異常;久則唾出如粥,或口燥咽乾;皆由肺氣不通,以致熱血凝滯蓄結。宜千金內補散,去官桂,和補肺湯半帖,煎服;或金沸草散,去麻黃、加桔梗如數,或更加桑白皮、枇杷葉。仍用杏仁,去皮尖生研成膏,入百藥煎末,丸如彈子大,含化四和膏,亦可。
白話文:
【咳嗽出血】
肺部熱氣過盛會導致咳嗽出血。長期咳嗽損傷肺部,也會造成咳嗽出血。肺部熱氣導致的較容易治療,通常只要清涼降火即可。若是肺部已受損傷則較難治療,因為這已形成慢性勞損。熱性咳嗽伴隨出血的,適合服用金沸草散,加半錢阿膠。慢性咳嗽伴隨出血的,適合補肺湯,加阿膠和白芨各半錢。咳嗽出血且呼吸急促的,可在補肺湯中加阿膠、杏仁和桑白皮各半錢,再服用養正丹、靈砂丹或三砂丹,偶爾可服用百花膏。
咳嗽出血且肺部受損的,可用薏苡仁十兩,搗碎後,用水三升煎煮,取一升,加入少量酒,分二到三次服用。或者將薏苡仁磨成細粉,煮豬肺,沾白醬油食用。也可用一個豬心,用竹刀切開,不要讓其它物質混入,放入一錢重的沉香粉和七個半夏,用紙包好,浸在小便中讓它濕潤,再烤熟取出,去掉半夏,只吃豬心,這個方法對於咳嗽出血和吐血都有治療效果。熱性咳嗽咽喉疼痛。
痰中夾帶血絲,或痰中血量多,顏色鮮紅的,都適合服用金沸草散。如果服用清涼藥物後未見好轉,痰中血色變暗,這就不屬於熱性病症,適合服用杏子湯。肺癰這種疾病,會出現胸痛、喘息、咳嗽濃血,腥臭異常,長時間後會像粥一樣吐出,或口乾咽燥,這些都是由於肺部氣血不暢,導致熱血凝滯積聚。適合服用千金內補散,去掉官桂,配合半劑補肺湯,煎煮服用。或者服用金沸草散,去掉麻黃,加等量桔梗,或再加桑白皮、枇杷葉,再用杏仁去皮尖生研成膏,加入百藥煎末,搓成彈子大的丸子,含服四和膏,也是可以的。
3. 小便血
(見大小腑門本證。) 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尿血。血淋別見後大小腑門淋閉證。尿血,先與生料五苓散,和四物湯。若服藥不效,其人素病於色者,此屬虛證。宜五苓散和膠艾湯,吞鹿茸丸,或附子八味丸,或辰砂妙香散,加五苓散,吞二項丸子。若小便自清,後有數點血者,五苓散加赤芍藥一錢。
亦有如砂石,色紅,卻無石淋之痛,亦屬虛證。宜五苓散和膠艾湯,或五苓散和辰砂妙香散,吞鹿茸丸、八味丸。玉莖腫痛,其證不一。有通身水氣,㿗莖俱腫者;此當求之諸氣門、水腫氣證,以治水之法。腎風癢,抓搔過傷以致腫疼;此當求之瘡毒門㿗風證。㿗風愈則腫自消。
有妒精蝕瘡,用干瘡之藥太緊,毒氣未散,蘊結成腫。有服金石秘澀之劑,精氣壅遏,不能宣揚。或試緊爐之方,取一時之快,不知熱毒反著自身,俱能為腫。有血氣凝滯,陰㿗間竅道閉塞,致使莖腫。近俗戲名吹大。或緣忍溺而得。下三證,並宜燈心湯,調五苓散,服餌以滌其內。
荊芥、甘草、木通,煎湯淋洗,以宣其外。
淋痛:五淋者,血、石、氣、膏、勞是也。血淋:溺中有血。石淋:溺中有砂石之狀,其溺於盆也有聲;此即是精氣結成砂石,以溺俱出。氣淋:氣鬱所致,小腹有若膀胱氣之狀。膏淋:溺與精混,或沉在漩,下如糊狀;或浮在漩,上如脂膏狀。勞淋病在多色,下元虛憊,清濁不分,腎氣不行,鬱結而為淋;或勞心過度,火不得其養;小腸為心之腑,臟病而腑與俱病;或心腎不交,腎之不溫,津道閉塞;或出汗大過,或失血太多,津道欲枯竭,皆成勞淋。
五者得名,而不及熱與冷,何哉?蓋五者,皆有冷有熱。血有熱血,有瘀血。氣有熱氣,有冷氣。勞有虛冷,有虛熱。若與湯藥過差,精不由其道妄行,不禁與溺俱出;此乃熱劑之傷,未可概以為冷也。
治淋之法,除的然虛冷之外,其餘諸證,若用本題藥不效,便宜施以調氣之劑。蓋津道之逆順,皆一氣之通塞為之也。如木香流氣飲,卻為的當,其中自有木通、麥門冬、腹皮輩。比如不效,但宜投以益血之方;蓋小便者,血之餘也。血苟充滿,則滋腴下潤,自然流通。如火府丹,自卻為的當,其中有地黃輩。然此非特言血淋、氣淋,一應淋皆可用;獨不可用之虛冷耳。
淋病,小便之色多是見赤,未可便以赤為熱。氣道蘊結,故如此爾。
便血不止者,用松楊柿一個,燒存性,研末,米飲調下即愈。
白話文:
標題:[血尿]
如果排尿時感到疼痛,這可能是血淋;如果沒有疼痛,則可能是尿血。關於血淋的詳細症狀請參考後文大小腑門的描述。對於尿血,首先推薦使用原版五苓散配合四物湯。但如果服用這些藥物後效果不佳,且患者平日有面色蒼白的現象,這可能屬於虛證。此時建議使用五苓散搭配膠艾湯,再服用鹿茸丸,或者附子八味丸,或者辰砂妙香散,再加入五苓散,同時服用兩種丸藥。如果小便清澈,但在最後出現幾點血跡,可以在五苓散中增加一錢的赤芍藥。
有時尿液中會帶有像砂石一樣的紅色物質,但並沒有石淋的疼痛感,這也屬於虛證。此時推薦使用五苓散配膠艾湯,或者五苓散配辰砂妙香散,再服用鹿茸丸或八味丸。陰莖腫痛的原因多樣,例如全身水腫導致的腫脹,這種情況應尋求氣門和水腫氣證的治療方法,採用治療水腫的方法。腎風癢,過度抓撓引起腫痛,這應尋求瘡毒門腎風證的治療方法,腎風治癒後,腫脹自然會消退。
有因嫉妒精蝕瘡使用乾燥瘡口的藥物過於緊固,導致毒氣未散,積聚成腫的情況。也有服用金石祕澀劑,導致精氣堵塞,無法正常宣泄,或者嘗試緊爐方以求一時之快,卻不知熱毒反而會侵入體內,造成腫脹。還有因血氣凝滯,導致陰莖間竅道閉塞,使得陰莖腫脹,民間戲稱爲“吹大”,可能是因爲憋尿引起的。對於以上三種情況,都推薦使用燈心湯調和五苓散,內服以清理體內毒素。同時,可以使用荊芥、甘草、木通煎湯進行外部淋洗,以促進外部的血液循環。
血淋、石淋、氣淋、膏淋、勞淋這五種淋病,分別對應尿中有血、尿中有砂石、小腹有類似膀胱氣的症狀、尿與精混合、以及因過度勞累導致的下元虛弱,腎臟功能失調等症狀。血淋是尿中有血,石淋是尿中有砂石,且在盆中排尿時會有聲音,這是精氣結成砂石隨尿一起排出的現象。氣淋是由於氣鬱導致,小腹有類似膀胱氣的症狀。膏淋是尿與精混合,或沉在漩渦下部如糊狀,或浮在漩渦上部如脂膏狀。勞淋則是因過度勞累,下元虛弱,腎臟功能失調,導致清濁不分,腎氣運行受阻。
在治療淋病時,除了明確的虛冷症狀外,其他症狀如果使用上述藥物無效,應考慮使用調氣的藥物。因爲尿道的通暢與否,都受到氣的暢通程度的影響。如木香流氣飲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其中含有木通、麥門冬、腹皮等成分。如果這也不見效,那麼應該使用補血的藥物,因爲小便是血液的副產品,如果血液充足,自然能夠滋潤下體,尿道也會自然通暢。如火府丹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其中含有地黃等成分。但這並不只是針對血淋和氣淋,所有類型的淋病都可以使用,只是虛冷型的淋病不宜使用。
對於小便顏色多爲紅色的淋病,不能簡單地認爲紅色就代表熱症,這可能是氣道積聚所致。
對於持續出血的情況,可以使用一個燒製過的松楊柿,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勻後服用,即可治癒。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病情需諮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