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八·大小腑門 (4)
卷之八·大小腑門 (4)
1. 交腸
交腸之病。大小便易位而出。蓋因氣不循故道。清濁混淆。宜五苓散調氣散各一錢。加阿膠末半錢。湯調服。或研黃連阿膠丸為末。加木香末少許。再以煎湯送下。
白話文:
腸胃不適,大小便容易混淆,是因為氣機運行不順,導致清濁混雜。可以使用五苓散和調氣散各一錢,再加上阿膠末半錢,用水調和服用。或者將黃連阿膠丸研磨成粉,加入少許木香粉,再用煎湯送服。
2. 瀉血
瀉血。當辨其色。色鮮為熱。色瘀為寒。熱血連蒲飲。寒血理物湯。血色鮮紅者。多因內蘊熱毒。毒氣入腸胃。或因飲酒過多。及啖糟藏炙爆。引血入大腸。故瀉鮮血。宜連蒲散。吞黃連阿膠丸及香連丸。或一味黃連煎飲。大瀉不止者。四物湯加黃連槐花。仍取血見愁草少許。
白話文:
瀉血:辨色與治療
瀉血時,要先辨別血色。血色鮮紅,表示體內有熱症;血色暗黑發瘀,則表示體內有寒症。
熱血可用連蒲飲治療;寒血則可用理物湯治療。
若血色鮮紅,多半是因體內蘊藏熱毒,毒氣侵入腸胃所致。也有可能是因飲酒過多,或食用過多醃製、炙烤、油炸的食物,導致血液進入大腸而引起的。
此種情況下,宜服用連蒲散、黃連阿膠丸、香連丸或單味黃連煎等方劑。
若大瀉不止,則可服用四物湯加黃連、槐花,並加入少許血見愁草。
生薑搗取汁。和米飲服。於血見愁草中加入側柏葉。與生薑同搗汁尤好。有毒暑入腸胃下血者。一味黃連煎湯飲。
有腸風下血。以香附末加百草霜。米飲調服。加入麝香少許。其應尤捷。
瀉血色瘀者。為寒血。逐氣走。冷氣入客腸胃。故下瘀血。理中湯不效。宜黑神散。米飲調下。中用附子者佳。或用膠艾湯。加米煎。吞震靈丹。
白話文:
【生薑汁】:將生薑搗碎後取得汁液,與米一同飲用。在「愁草」(可能指的是某種草藥)中加入側柏葉,與生薑汁一起搗碎更好。對於因熱毒進入腸胃而出血的情況,可以單用黃連煎水飲用。
【腸風下血】:針對腸道出血的情況,可以使用香附末加上百草霜,與米一起調製成飲料服用。加入少量麝香,效果更佳迅速。
【瀉血色瘀】:這種情況是因為寒性血液造成的,導致氣血運行受阻,冷氣進入腸胃,因此排出的血液顏色偏暗。若理中湯不起作用,則適合使用黑神散,與米一起調製後服用。使用附子效果更好,或者可以使用膠艾湯,加水煎煮後吞服震靈丹。
攧撲內損。惡血入腸胃。下出濁如瘀血者。宜黑神散。加老黃茄為末。酒調下。
有風入腸胃。純下清血。或風濕入腸胃。下如豆汁。或下瘀血。並宜胃風湯膠艾湯。
瀉血或淡或濁。或鮮或瘀。亦宜胃風湯。吞駐車丸。或獨瀉血。或與糞俱出。當辨其色與所感施治。
有腹痛者。乃是血不循理。故爾作痛。卻無裡急後重及纏墜等患。不可因痛認為血痢。
婦人因月事不通。血不循故道。從後分出者。當調其經。見婦人門。
瀉血過多。手足厥冷而眩暈者。當審其寒熱施治。不可因眩暈而便用附子熱藥。寒血猶可。熱血為害不少。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因跌撲、風邪、風濕等原因引起的內傷,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從腸胃中排泄出來的各種情況,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
- 第一段: 跌打損傷導致內出血,血液進入腸胃,排泄物呈黑色。建議服用黑神散,並加入老黃茄的粉末,用酒服用。
- 第二段: 風邪或風濕侵入腸胃,引起不同的排泄物,建議服用胃風湯和艾湯。
- 第三段: 瀉血的顏色和狀態不同,但都建議服用胃風湯,並吞服駐車丸。需要根據血色和病因來判斷治療方案。
- 第四段: 腹痛可能是由於血液運行不暢引起的,但沒有其他血痢的症狀,不能誤診。
- 第五段: 女性月經不通,血液從後方排出,應該去看婦科醫生。
- 第六段: 瀉血過多導致手腳冰冷、頭昏眼花,需要根據寒熱狀態用藥,不能一味用熱藥,要區分寒血和熱血。
註
- 古文中的藥物和治療方法可能與現代醫學有所不同,不可自行嘗試。
3. 腸風臟毒
(附痔漏腸癰)
血清而色鮮者為腸風。濁而黯者為膿毒。或在糞前。或在糞後。並宜米飲湯調枳殼散。下酒煮黃連丸。或枳殼散。或烏梅丸。此乃因登圊糞中有血。卻與瀉血不同。或用小烏沉湯和黑神散。米飲調下。糞前後有血皆可用。色瘀尤甚捷。
臟毒者。蘊積毒氣。久而始見。腸風者。邪氣外入。隨感隨見。此三因方五痔臟毒腸風。辨之甚詳。臟毒腸風之血。出於腸臟間。五痔之血。出於糞門蝕孔處。治各不同。無擇翁烏連湯。治脈痔外無形。而所下血一線如箭。或點滴下不能已。此由脈竅中來也。其方已錄千里鏡。
白話文:
(附痔漏腸癰)
血清澈而顏色鮮豔的,稱為腸風。混濁而暗黑的,則是膿毒。膿血可能出現在糞便之前,也可能出現在糞便之後。無論哪種情況,都適合用米湯調服枳殼散,並服用酒煮黃連丸。也可以單獨服用枳殼散或烏梅丸。
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排泄時糞便中帶血,但這與瀉血不同。也可以使用小烏沉湯和黑神散,用米湯調服。無論糞便前後有血,都可以使用,尤其對於顏色瘀黑的血液,效果更佳。
臟毒是因積累毒氣,經過長時間才會出現。腸風則是外邪入侵,隨感隨發。這三種情況,包括五痔、臟毒和腸風,其病因和治療方法都非常詳細。臟毒和腸風的血,來自腸臟之間。五痔的血,來自糞門被蝕的孔洞。因此,治療方法各不相同。
無擇翁的烏連湯,用於治療脈痔。脈痔的外形不明顯,但排泄時會有一條如箭般的血線,或者是一滴一滴地不停流血。這說明血來自脈竅。此方已收錄於千里鏡中。
血色清鮮者。以瓦松燒灰研細。米飲調服。宜減桂五苓飲。加茅花半錢。吞荊梅花丸。仍以側柏葉同姜爛搗。冷水解下。侵些米飲佳。
如血色淡濁者。胃風湯。吞蒜連丸。或烏荊丸。或棕灰散。仍以米飲調香附末。或三灰散。
或久而不已。面色痿黃。漸成虛憊。下元衰弱者。宜黃耆四君子湯。下斷紅丸。或十全大補湯。或黃耆飲。諸般腸風臟毒。並宜生銀杏四十九個。去殼膜爛研。入百藥煎末。丸如彈子大。每兩三丸空心細嚼米飲下。痔漏證狀頗多。自屬外科。不復繁引。既血自內出。不可全仗外敷。
白話文:
血色清鮮者
以瓦松燒成灰燼,研磨成細粉,用米湯調和服用。宜減少桂五苓飲的用量,加入茅花半錢。吞服荊梅花丸。再用側柏葉與薑一起搗爛,用冷水沖服。加入些許米湯更佳。
如血色淡濁者
服用胃風湯,吞服蒜連丸,或烏荊丸,或棕灰散。再用米湯調和香附末,或服用三灰散。
或久而不已,面色痿黃,漸成虛憊,下元衰弱者
宜服用黃耆四君子湯,下服斷紅丸,或十全大補湯,或黃耆飲。諸般腸風臟毒,皆宜生銀杏四十九個,去殼膜搗爛,加入百藥煎末,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兩三丸,空腹細嚼,用米湯送服。
血色鮮紅的人
將瓦松燒成灰,研成細粉,用米湯調和服用。可以減少桂五苓飲的用量,加入半錢茅花。吞服荊梅花丸。再用側柏葉和薑搗爛,用冷水沖服,加一些米湯效果更好。
如果血色淡而混濁的人
服用胃風湯,吞服蒜連丸、烏荊丸或棕灰散。再用米湯調和香附粉,或者服用三灰散。
如果病症久治不愈,面色萎黃,逐漸虛弱,下元衰敗的人
應該服用黃耆四君子湯,服用斷紅丸,或十全大補湯、黃耆飲。各種腸風臟毒,都應該用生銀杏四十九個,去殼膜搗爛,加入百藥煎末,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兩三丸,空腹細嚼,用米湯送服。
宜只䳏散。吞釣腸丸。痔正發而血多者。亦宜自里托之。宜千金內補散。減桂之半。加鱉頭血尤妙。
腸癰即腸中生癰也。腹中㽲痛。其始發熱惡寒。證狀難辨。因下膿血。乃覺。或小腹痛滿。或小便澀滯。或膿從臍出。宜千金內補散。太乙膏。
白話文:
应该服用止痛散,并吞服钓肠丸。如果痔疮刚发作,出血量多,也应该用药从内里托出。可以服用千金内补散,减去桂枝的用量一半,加入鳖头血效果更佳。
肠痈就是肠子里长了痈,腹中绞痛,刚开始发热怕冷,症状难以辨别。因为排出脓血,才明显感觉出来。或者小腹疼痛胀满,或者小便排泄不畅,或者脓液从肚脐流出,应该服用千金内补散和太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