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四·諸血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諸血門 (1)

1. 卷之四·諸血門

2. 鼻衄

鼻通於腦。血上溢於腦,所以從鼻而出。凡鼻衄,並茅花湯調止衄散,時進折二泔。仍令其以麻油滴入鼻,或以蘿蔔汁滴入亦可。茅花、白芍藥對半,尤穩。

諸失血而發熱甚者難治,十僅可一二全者。

有頭風才發,則自衄不止,宜芎附飲,間進一字散。

有因虛致衄,此為下虛上盛,不宜過用涼劑,宜養正丹及紫霞丹,仍佐以四物湯、芎歸湯,磨沉香服。

傷濕而衄,腎著湯加川芎,名除濕湯。

傷胃致衄者,名為酒食衄;攧撲致衄者,名為折傷衄。外喜怒憂思諸氣,皆能動血,以此致衄者,名五臟衄。上膈極熱而衄者,金沸草散去麻黃半夏,加茅花如荊芥數,或用黃芩芍藥湯加茅花一撮;虛極者,茯苓補心湯。

飲酒過多及食熱物而衄,先用茅花湯;衄愈甚,則理中湯加乾葛、川芎各半錢,或止川芎,不必乾葛,或於理中湯去乾薑,用乾葛,或只依本方,並芎不必加,或止用乾薑甘草二味。

攧而衄不止,蘇合香丸一丸,或以小烏沉湯一錢,白湯調下,或煎濃蘇湯獨調小烏沉湯,或添入黑神散一錢,鹽湯調下亦得,仍驀然以水噴其面,使載驚則止。小烏沉濃蘇湯調,非特攧而衄,而五竅出血皆治,不因攧而衄者亦治。諸竅血,皆可以水沃噀,驚則血止。

曾病衄愈後,血因舊路,一月或三四衄,又有洗面而衄,日以為常,此即水不通借路之意,並宜止衄散,茅花煎湯調下,或四物湯加石菖蒲、阿膠、蒲黃各半錢,煎熟,調火煆石膏末一匙頭許,兼進養正丹。前諸證服不效,大衄不止者,養正丹多服,仍佐以蘇子降氣湯,使血隨氣下。

衄後頭暈,四物湯或芎歸湯、十全大補湯。

伏暑而衄者,茅花湯調五苓散;伏暑吐血者,亦治。有先因衄血,衄止而變生諸證,或寒熱間作,或喘急無寐,病狀不一,漸成勞憊,當於虛損諸證詳之。後吐血同上治法。

白話文:

[鼻出血]

鼻子與腦部相通,當血液向上逆流至腦部,就會經由鼻子流出,這就是鼻出血的情況。對於鼻出血的情況,可以用茅花湯調合止衄散來緩解,同時服用二次米湯。另外,也可以將麻油滴入鼻孔,或者使用蘿蔔汁滴入,同樣有效。茅花和白芍藥的比例為1:1,效果更穩定。

對於大量出血並且伴隨高燒的情況,治療起來比較困難,只有少數人能夠康復。

有些人只要頭痛發作,就會開始鼻出血,這種情況應服用芎附飲,間歇性地服用一字散。

有些人因為體虛導致鼻出血,這屬於下焦虛弱而上焦旺盛的情況,不應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應該服用養正丹和紫霞丹,輔以四物湯、芎歸湯,以及研磨沉香服用。

因濕氣過重導致鼻出血,可以服用腎著湯,加入川芎,改名為除濕湯。

因胃部受損導致鼻出血,被稱為酒食衄;因摔打導致鼻出血,被稱為折傷衄。此外,各種情緒,如喜悅、憤怒、憂慮和思考等,都可能引發出血。因這些原因導致的鼻出血,被稱為五臟衄。如果鼻出血是由於膈肌上方極度發熱引起的,可以服用金沸草散,去掉麻黃和半夏,加入與荊芥相等份量的茅花,或者使用黃芩芍藥湯,加入一撮茅花。如果身體極度虛弱,可以服用茯苓補心湯。

飲酒過量或食用熱性食物導致的鼻出血,首先應服用茅花湯。如果鼻出血情況越來越嚴重,可以服用理中湯,加入乾葛和川芎各半錢,或者只保留川芎,不必加乾葛。也可以在理中湯中去掉乾薑,加入乾葛,或者只按照原本的配方服用,不必添加川芎,或者只服用乾薑和甘草兩種藥材。

因摔打導致鼻出血不止,可以服用一丸蘇合香丸,或者用一錢的小烏沉湯,用白湯調服。或者煎濃蘇湯,單獨調和小烏沉湯,或者加入一錢的黑神散,用鹽湯調服。同時,突然用水噴灑患者面部,使其受到驚嚇,也能止住出血。小烏沉濃蘇湯調和,不僅能治療因摔打導致的鼻出血,還能治療五竅出血,即使是沒有摔打導致的鼻出血,也能得到治療。對於各種竅出血,都可以用水潑灑,讓患者受到驚嚇,血流就能停止。

對於曾經鼻出血痊癒後,血液沿著舊有的路徑再次出血,一個月內可能出現三四次鼻出血的情況,或者在洗臉時也會鼻出血,這已經成為常態。這可能是水分無法正常排出,只好通過其他途徑排放。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服用止衄散,用茅花煎湯調服,或者服用四物湯,加入石菖蒲、阿膠、蒲黃各半錢,煮熟後,調和一匙頭的火煆石膏末。同時,服用養正丹。如果上述方法無效,鼻出血仍然不止,應多服用養正丹,同時輔以蘇子降氣湯,讓血液隨著氣下降。

鼻出血後出現頭暈,可以服用四物湯、芎歸湯,或者十全大補湯。

對於因潛伏暑熱導致的鼻出血,可以服用茅花湯調合五苓散。對於因潛伏暑熱導致的吐血,同樣適用。有些人鼻出血後,即使鼻出血停了,但會產生各種症狀,例如寒熱交替、呼吸急促、失眠等,症狀不一,逐漸導致身體疲勞。對於這種情況,應詳細查看虛損的相關病症,之後的吐血治療方法相同。

3. 舌衄

舌衄槐花為末摻之。或麥門冬煎湯。調妙香散。

白話文:

對於舌頭出血的情況,可以將槐花磨成粉末,然後撒在出血的地方。或者,也可以用麥門冬來煮湯,然後用這湯來調合妙香散服用。

4. 肌衄

血從毛孔而出。名曰肌衄。以男胎髮。燒灰盦之。

白話文:

血液從皮膚的毛孔中滲出,這種情況被稱作肌衄。治療方法是使用男性的胎髮燒成灰,然後敷在患處。

5. 牙宣

(即齒衄)

牙宣有二證:有風壅牙宣,有腎虛牙宣。風壅牙宣,消風散擦之,仍服。

腎虛牙宣,以腎主骨,牙者,骨之餘。虛而上炎,故宣。服涼劑而愈甚者,此屬腎經下虛上盛,宜鹽湯下安腎丸,間黑錫丹;仍用姜鹽炒香附,黑色為末,揩擦。其妙不可言也。

白話文:

【牙齦出血】

牙齦出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風熱壅塞導致的牙齦出血,另一種是由腎虛引發的牙齦出血。對於風熱壅塞引起的牙齦出血,可以使用消風散來擦拭,並同時服用。而由腎虛導致的牙齦出血,由於腎臟主管骨骼,而牙齒可視為骨骼的一部分,當腎虛時,熱氣上沖,進而造成牙齦出血。如果服用清涼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這表示腎經脈下部虛弱而上部亢進,適合服用鹽水送下的安腎丸,偶爾搭配黑錫丹,同時使用薑、鹽炒香的香附,炒至黑色後磨成粉,用來擦拭牙齦,效果會非常好,無法用言語形容。

6. 吐血

吐血者,血溢入濁道,留聚膈間,滿則吐血,名曰內衄。宜蘇子降氣湯加人參、阿膠各半錢,下養正丹。濕溢血傷,能令吐血,腎著湯加川芎名除濕湯,此乃濕毒鬱於經絡,血溢妄行。從鼻則衄,衄行清道;吐行濁道,流入胃脘,令人吐。血妄行於上,或吐,或咯,或嗽,用琥珀效者,固多有之,宜擇末藥中,入此一味,或煎藥去滓,可調服。

一吐血咯血,炒綠豆粉和小烏沉湯,白湯點服。吐血不止者,菜頭搗汁呷之;咯血者,每日空心進一二呷,入側柏一兩,沙參一兩,焙研末,入飛面二錢,調如稀糊啜服。

上膈壅熱吐血,四物湯加荊芥、阿膠各半錢;更不止,於本方中加大黃、滑石各半錢,或降氣湯,吞木香檳榔丸,從大便導之。(此實熱則可,虛勞則不可。)

吐甚頭暈,發為寒熱者,降氣湯加四物湯各半帖,加阿膠一錢;若單單發熱者,茯苓補心湯。

胃傷吐血,宜理中湯加川芎、乾葛,俱各半錢,或只依理中本方,加川芎、扁豆尤好,不必乾葛。若渴甚,用葛。打損惡血,滲入胃中,以致吐血,宜先進蘇合香丸,仍以黑神散和小烏沉湯,童便調治。夏月伏暑吐血,茅花湯調五苓散。有因勞力太過,吐血不止,蘇子降氣湯加人參半錢煎。

有時或吐血兩口,隨即無事,數日又發,經年累月不愈者,宜黑神散和小烏沉湯常服。吐血,人多發渴,名為血渴,四物湯、十全大補湯,量胃氣虛實用之。吐血後,血止而變生諸證者,見衄血證。

白話文:

對於吐血的情況,是因為血液異常地進入了消化道,在胸膈部位積聚,當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吐出血來,這種情況被稱作內衄。治療上,可以使用蘇子降氣湯,並加入人參與阿膠各半錢。另外,濕氣過重導致血受傷害,也會造成吐血,可用腎著湯加上川芎,名為除濕湯。這是因為濕毒在經絡中鬱結,使得血液異常流動。如果血液從鼻子流出,就是鼻衄;如果是從口腔吐出,就是吐血。血液進入胃部,會讓人吐血。血液在上部異常流動,可能表現爲吐血、咳血或者咳嗽。使用琥珀治療有效的案例頗多,可以在末藥中加入這一味,或者在煎煮藥材去渣後,加入琥珀調服。

對於大量吐血或咳血,可以用炒綠豆粉和小烏沉湯混合,再用白湯點服。如果吐血不停,可以喝一些菜頭搗汁。對於咳血,每天空腹服用一兩次,加入一兩的側柏葉和沙參,焙乾研磨成末,再加入二錢的麵粉,調成稀糊狀服用。

對於上膈壅熱導致的吐血,可以使用四物湯,並加入荊芥、阿膠各半錢。如果效果不佳,可在原方中加大黃、滑石各半錢,或者使用降氣湯,配以木香檳榔丸,通過大便導出(但僅適用於實熱情況,虛弱者不可)。如果吐血嚴重,伴隨頭暈、發冷或發熱,可以使用降氣湯,加上四物湯各半劑,並加入一錢的阿膠。如果只是發熱,可以使用茯苓補心湯。

對於胃部受傷導致的吐血,可以使用理中湯,並加入川芎、乾葛各半錢,或者直接按照理中湯的配方,加入川芎和扁豆,效果更佳。如果口渴嚴重,可能是葛根打擊了惡血,使其滲入胃中,導致吐血,應先服用蘇合香丸,再用黑神散和小烏沉湯,用童便調治。夏季暑熱引起的吐血,可用茅花湯調五苓散。如果因為勞力過度導致的吐血不止,可以使用蘇子降氣湯,加入半錢的人參煎煮。

有時候,可能只是吐出兩口血,之後就無事,但幾天後又會再次發生,長久無法痊癒,這種情況可以常服用黑神散和小烏沉湯。吐血後,人們常常感到口渴,這種情況被稱為血渴,可以使用四物湯或十全大補湯,根據胃氣虛實程度來決定用量。吐血後,如果血止但出現其他症狀,參考鼻衄的症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