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八·大小腑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大小腑門 (2)

1. 白濁

有白濁人。服玄兔丹不愈。服附子八味丸即愈者。不可不知。

有小便如常。停久才方澱濁。有小便出即如泔。若小兒泔病者。並宜分清飲。加白茯苓半錢。

如服藥未效。宜四七湯。吞青州白丸子。及辰砂妙香散。吞玄兔丹及小菟絲子丸山藥丸。如白濁甚。下澱如泥。或稠黏。如膠。頻逆。而澀痛異常。此非是熱淋。此是精濁窒塞竅道而結。宜五苓妙香散。吞八味丸。小菟絲子丸。精者血之所化。有濁去太多。精化不及。赤未變白。故成赤濁。此虛之甚也。何以知之。有人天癸未至。強力好色。所泄半精半血。

若溺不赤。無他熱證。縱雖赤濁。不可以赤為熱。只宜以治白濁施之。

若溺赤下濁亦赤。口渴時發熱者。唇砂妙香散。吞靈砂丹。或清心蓮子飲。發熱不退。口燥舌乾之甚者。此乃精虧內燥。腎枯不潤。四物湯。吞玄兔丹。和八味丸久服。乃效。

2. 遺精

(附遺瀝夢遺)

遺精。得之有四。有用心過度。心不攝腎。以致失精者。有因思色欲不遂。精色失位。輸瀉而出者。有欲太過滑泄不禁者。有年壯氣盛。久無色欲。精氣滿泄者。然其狀不一。或小便後去多不可禁者。或不小便而自出。或莖中出而癢痛。常如欲小便者。並宜先用辰砂妙香散

玉華白丹。佐以威喜丸。或分清飲。別以綿裹龍骨同煎。或分清飲。半帖。加五倍牡蠣粉茯苓五味子各半錢。

失精夢泄。亦有經絡熱而得者。若以虛冷。用熱劑則精愈失。本事方清心丸。用黃皮腦子者。最良然亦必恍惚膈熱。乃驗其熱證也。以此見赤濁。亦有自熱而得。亦可用此。

若是用心過度。得之。宜遠志丸交感湯。加蓮子肉。五味子吞下。仍佐以靈砂丹

若審是思色欲不遂得之。且以四七湯。吞白丸子。甚者耳聞目見。其精即出。名曰白淫。妙香散。吞玉華白丹。

若審是色欲過度。下元虛憊。泄滑無禁。宜正元飲。加牡蠣粉。肉蓯蓉各半錢。吞養氣丹。或靈砂丹。仍佐以鹿茸丸山藥丸大菟絲子丸固陽丸之類。

審是壯盛滿溢者。本事方清心丸。仍服黃耆六一湯。便雖非對。緣精髓滿溢。姑以白燥之。遺瀝。比之遺精稍少。小便有數點稠黏。莖頭微痛。或小便已停。原時方有一二滴沾裩。其病不出前所因。宜審用前藥。

夢遺。俗謂之夜夢鬼交。宜溫膽湯。去竹茹人參遠志。蓮肉。酸棗仁炒。茯神各半錢。吞玉華白丹。固陽丸。夢遺亦備前肆證。宜審其所惑。用前藥。

治小便注杆甘瘡。用腦子二錢半。雁爪黃蓮一錢半。爐甘石一錢。蔥頭七個。陳荷葉一片。花椒一撮。先以蔥頭荷葉花椒煎湯二碗。待溫時留瓶內。浸洗。小便乾淨。將前爐甘石。用火煆紅。於煎至黃蓮水內。浸濕又燒又浸。燒烊為度。安於冷地上。以碗蓋之。候冷。研末入腦子和勻。將前湯洗淨。用藥末之。妙不過二三度。即愈。

3. 三消

三消得之氣之實。血之虛也。久久不治。氣盡虛則無能為力矣。有一僧專用黃耆飲加減。其論蓋詳之。益血為主。三消。小便去多上消消心。心火炎上。大渴而小便多。中消消脾。脾氣熱燥。飲食倍常。皆消為小便。下消消腎。腎衰不能攝水。故小便雖多而渴。然小便既多。

津液必竭。久而未有不渴者。謂之全不渴。未有的論。諸消不宜用燥烈峻補之劑。惟當滋養。除消脾外。心腎二消。宜用黃耆飲。吞八味丸。或玄兔丹。或小菟絲子丸。又竹龍散。皆可。又用六神飲亦治腎消。惟脾消則加當歸。去黃耆。三消小便既多。大便必秘宜常服四物湯

潤其大腸。如加人參木瓜花粉在人。仍煮四皓粥食之。糯米泔。折二。亦可冷進。

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甜氣。在溺桶中滾湧。其病為重。更有浮在溺面如豬脂。濺在桶邊如欍燭淚。此精不禁。真元竭矣。

上消中消。心脾既如此熱。小便澀少而反無禁。蓋燥熱在上。虛冷在下。陰陽不交。所以成消渴。

三消久之。精血既虧。或目無見。或手足偏廢如風疾非風。然此證消腎得之為多。消心之病。往往因欲飲食過多。及食啖辛熱。飲引既多。小便亦多。當抑心火使之下降。自然不渴。宜半夏瀉心湯。去乾薑。加栝蔞乾葛如其數。吞豬肚丸。或酒連丸。仍佐獨味黃連湯。多煎候冷。

遇渴恣飲。久而自愈。或自糯米煮稀粥。然同穎湯。梅花湯二藥。於三消有渴者。皆可用。若因用心過度。致心火炎上。渴而消者。宜黃耆飲。加蓮肉遠志各半錢。吞玄兔丹。仍以大麥煎湯。間下靈砂丹

消脾。緣脾經燥熱。食物易化。皆為小便。轉食轉飢。然脾消又自有三。曰消中。曰寒中。曰熱中。宜用蓮茗飲加生地黃乾葛各半錢。或烏金散。或止用蓮茗飲。

若因色欲過度。水火不受。腎水下泄。心火自炎。以致渴濁。不宜備用涼心冷劑。宜堅腎水以濟心火。當用黃耆飲加蓯蓉五味各半錢。吞八味丸及小菟絲子丸。玄兔丹。鹿茸丸加減安腎丸。皆可選用。或靈砂丹。消腎為病。比諸為重。古方謂之強中。又謂之內消。多因恣意色欲。

或餌金石。腎氣既衰。石氣獨在精水無取養。故常發虛陽。不交精出。小便無度。唇口乾焦。黃耆飲、吞玄兔丹。八味丸。鹿茸丸。加減腎氣丸。小菟絲子丸。靈砂丹皆可選用。或未效。黃耆飲加蓯蓉北五味山茱萸各四分。薺籠丸。蓯蓉丸

又有果木渴。因多食果子所致。宜麝香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