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1. 卷之七·寒熱門
2. 瘧寒熱
瘧證不一,其名亦殊。初得之,病熱正熾,一二髮間,未宜遽截。不問寒熱多少,且用清脾飲、草果飲,或二陳湯加草果半錢,或生料平胃散加草果半錢、前胡半錢。亦有非瘧非勞等疾,而自成寒熱,乃是痰飲為之,不可不審。去痰行飲,則愈。
初發之際,風寒在表,雖寒熱過後,而身體常自疼,常自畏風,宜草果飲,或養胃湯每服加川芎、草果各半錢。熱少者,進取微汗;寒多者宜快脾湯,或養胃湯每服加草果半錢。服藥後寒仍多者,養胃湯每服加熟附子、官桂各半錢,獨寒者尤宜。不效,則七棗湯。熱多者,宜驅瘧飲,
或參蘇飲每服加草果半錢。大熱不除,宜小柴胡湯。渴甚,則佐以五苓散入辰砂少許。獨熱無寒,宜小柴胡湯。熱雖劇不甚渴者,於本方加桂四分。熱多而脾氣怯者,柴樸湯。寒熱俱等者,常服,宜如上項二陳湯、平胃散加料之法。發日進柴胡桂薑湯,候可截則截之。
有獨熱,用清脾飲效者,內煩增參作一錢重。然恐非特可治獨熱也。食瘧,乃是飲食傷脾得之。
或瘧已成,而猶不忌口,或寒熱正作時,吃食,其人噫氣吞酸,胸膈不利,宜生料平胃散每服加草果半錢、砂仁半錢,仍佐以紅丸子、七香散。
暑瘧,其人面垢口渴,雖熱已退後,無事之時,亦常有汗,宜養胃湯一帖、香薷飲一帖,和勻作二服。渴甚,汗出多者,加味香薷飲,間進辰砂五苓散。不問未發,其人嘔吐痰食俱出,宜多進二陳湯,每服草果加之半錢。又恐伏暑蘊結為痰,宜消暑丸,更於暑瘧中求之。有四五發已後,應諸證,並可截瘧丹,未愈再進。
久瘧,經年累月,名曰瘧母,又名勞瘧,不宜十分攻之。所謂久瘧不治者,是也。進四獸飲,間山甲丸。瘧愈後調理,宜生料平胃散每服加人參、茯苓各半錢,或用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半,即異功散。
外有傷寒,往來寒熱如瘧。勞病,往來寒熱,亦如瘧,謂之如瘧,非真瘧也。然傷寒寒熱如瘧,初必惡風寒,發熱,頭痛體疼,自太陽經而來。勞病寒熱如瘧,初必五心發煩熱,勞倦咳嗽,久乃成寒熱,與正瘧自不同。諸病皆有寒熱,如失血、痰飲、癥瘕積聚、小腸絞氣、風寒暑濕。
食傷發勞、勞瘵、瘡毒、腳氣,已各見本門。其餘不能盡舉。應有不如發瘧之傳為寒熱者,須問其元有何病,而生寒熱,則隨病施治。寒熱發作有期者,瘧也;無期者,諸病也。
近世因寒熱發作,見其指甲青黑,遂名曰沙。或戛或挑,或灌以油茶,且禁其服藥。此病即是南方瘴氣,生料平胃散加草果、檳榔,正宜所治,豈有病而無藥哉。
白話文:
關於瘧疾的症狀和治療方式繁多,剛開始患病時,體溫會非常地高,但在一兩次發作之間,不應立即進行截斷治療。無論患者感到的寒熱程度如何,都可以先服用清脾飲、草果飲,或是二陳湯,加入半錢的草果。或者服用生料平胃散,同樣加入半錢的草果和前胡。有些疾病並非瘧疾或勞疾,但仍然會出現寒熱交錯的情況,這可能是由痰飲引起的,必須仔細辨別。一旦確認是痰飲導致的,應採取去痰行飲的治療方式。
在初次發病的時候,風寒可能仍在體表,即使寒熱已經過去,患者仍可能經常感覺到身體疼痛,並且害怕風吹,這種情況下,可以服用草果飲,或是養胃湯,每次服用時加入半錢的川芎和草果。如果患者感到的熱度較低,可以使用能引發微汗的療法;如果寒意較重,可以使用快脾湯或是養胃湯,每次服用時加入半錢的草果。
若服藥後,寒意仍然很多,可以使用養胃湯,每次服用時加入半錢的熟附和官桂,尤其對於只感到寒冷的患者更為適用。如果這種方法效果不佳,可以改用七棗湯。對於感到熱度較高的患者,可以使用驅瘧飲,或是參蘇飲,每次服用時加入半錢的草果。如果高熱無法消除,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如果口渴非常嚴重,可以輔以五苓散,並加入少量的辰砂。如果只有熱度而沒有寒意,也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如果熱度雖然很高但並不口渴,可以在原本的處方中加入四分之一錢的桂枝。
對於熱度高而脾氣虛弱的患者,可以使用柴樸湯。對於寒熱交替的情況,可以長期服用二陳湯或是平胃散,並根據具體情況添加相關成分。在發病的日子裡,可以進食柴胡桂薑湯,等到病情穩定後再進行截斷治療。
對於只感到熱度的情況,使用清脾飲可能會有效,如果內部煩躁,可以將人參的份量增加至一錢。食瘧是由飲食傷害脾臟所導致的,或者是瘧疾已經形成,但患者仍不節制飲食,或者在寒熱發作時吃東西,這樣的人可能會打嗝,吞酸,胸部不舒適,可以使用生料平胃散,每次服用時加入半錢的草果和砂仁,同時輔以紅丸子和七香散。
暑瘧的患者臉色污穢,口渴,即使熱度已經退去,無事時也會有汗,可以使用養胃湯和香薷飲,混合均勻後分兩次服用。如果口渴嚴重,汗出很多,可以使用加味香薷飲,間歇性地輔以辰砂五苓散。如果患者嘔吐,痰食俱出,可以多喝二陳湯,每次服用時加入半錢的草果。如果擔心潛在的暑熱積聚成為痰,可以使用消暑丸,進一步在暑瘧中尋找解決方案。對於已經發作四五次的患者,可以使用截瘧丹,如果病情仍未痊癒,可以再次進食。
對於長時間患瘧疾的患者,一年以上的,被稱為"瘧母"或"勞瘧",不應過度治療。所謂的"久瘧不治"就是這個意思。可以使用四獸飲,偶爾使用山甲丸。瘧疾痊癒後的調理,可以使用生料平胃散,每次服用時加入半錢的人參和茯苓,或者使用四君子湯,加入一錢半的陳皮,即為異功散。
此外,還有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症狀,如傷寒、勞病,這些並非真正的瘧疾。然而,傷寒的寒熱交替症狀,最初一定會有怕風、頭痛、身體疼痛等症狀,這是從太陽經開始的。勞病的寒熱交替症狀,最初一定會有五心煩熱、勞倦咳嗽,長時間才會發展成寒熱交替,這與真正的瘧疾是不同的。各種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寒熱交替,如失血、痰飲、癥瘕積聚、小腸癰氣、風寒暑濕、食傷、勞瘵、瘡毒、腳氣等,這些都已在各自的章節中有詳細描述。其他未能一一列舉的疾病,如果出現了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症狀,應該詢問患者原本有什麼疾病,然後根據病情進行相應的治療。如果寒熱交替有固定發作時間,那很可能是瘧疾;如果沒有固定時間,那可能是其他疾病。
近世因為寒熱交替的發作,看到患者的指甲變青黑色,於是將其命名為"沙",有的地方會刮或挑指甲,有的地方會灌油茶,並且禁止他們服用藥物。這種病實際上就是南方的瘴氣,使用生料平胃散,加入草果和檳榔,正是對應這種疾病的治療方式,哪有生病卻沒有藥物可用的道理呢。
3. 獨寒
有寒而未即為熱者。或寒一二日後。方熱。有寒而終於無熱者。惟傷寒有此為多。他證亦或有之。當隨證施治。
有虛常自畏寒。或覺冷在骨肉間。或冷從下起。經旬積月。宜以果附為君治之。
白話文:
有時候身體感到寒冷,但並沒有立刻轉變為發燒的情況。有些人可能在感受到寒冷一兩天之後,才開始出現發燒的症狀。還有一種情況是,從頭到尾只有感到寒冷,卻完全沒有發燒的現象。這種情形在感冒中最為常見,但在其他疾病中也可能發生。對於這些不同的症狀,我們應該根據實際病情來進行治療。
有些人因為體質虛弱,經常感覺自己怕冷。有的人覺得冷氣像是滲透到骨頭和肌肉之間,有的則是從下半身開始感到冷。這種狀態可能持續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對於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具有溫暖效果的藥物,如乾薑和附子,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
4. 獨熱
三消。諸失血後。蓐勞久痢諸虛後。發熱者。皆非美證。有當直攻其發者。有不當專治其熱者。因他病而發為熱者也。當隨證用藥中。加入退熱藥。
外有每遇夜。身發微熱。病人不覺。早起動作無事。飲食如常。既無別證可疑。只是血虛。陰不濟陽。宜潤補之。參蘇飲二分。四物湯一分和勻。名茯苓補心湯。候熱稍減。繼以養榮湯。十全大補湯。
又有服金石辛熱者。甘草烏豆湯下。火邪者。艾湯下。飲食者。乾薑湯下。炙爆者。枳殼甘草湯下。
白話文:
[獨特的熱症]
以下狀況產生的熱症並非好現象:三消症、各種出血後、產後勞損或長期腹瀉後身體虛弱,隨後出現的發燒。這些情況可能需要直接針對發燒進行治療,但有些時候則不應單純處理熱症,因為熱症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在這種情況下,應根據病情在藥方中加入退燒藥。
另有一種情況,患者每到夜晚,身體會微微發熱,但本人並未察覺。到了早晨,他們可以正常活動和飲食,沒有其他可疑的病症,這主要是因為血虛,陰氣無法調節過剩的陽氣。對於此類患者,應採用滋潤和補血的療法。可以使用兩份人參蘇子飲加上一份四物湯混合,稱為茯苓補心湯。等到熱度稍微降低後,再使用養榮湯和十全大補湯來進一步調理。
對於服用金石辛熱藥物的患者,可以使用甘草黑豆湯來緩解。如果是由於火邪引起,則可用艾湯來降火。若是飲食引起的,則可使用乾薑湯來調理。對於食用了經過烤製或爆炒的食物,則可以用枳殼甘草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