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七·寒熱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寒熱門 (1)

1. 瘧寒熱

瘧證不一。其名亦殊。初得之。病熱正熾。一二髮間。未宜遽截。不問寒熱多少。且用清脾飲。草果飲。或二陳湯。加草果半錢。或生料平胃散。加草果半錢。前胡半錢。亦有非瘧非勞等疾。而自成寒熱。乃是痰飲為之。不可不審。去痰行飲。則愈。

初發之際。風寒在表。雖寒熱過後。而身體常自疼。常自畏風。宜草果飲。或養胃湯。每服加川芎草果各半錢。熱少者。進取微汗寒多者宜快脾湯。或養胃湯。每服加草果半錢。服藥後寒仍多者。養胃湯。每服加熟附官桂各半錢。獨寒者尤宜。不效。則七棗湯。熱多者。宜驅瘧飲。

白話文:

瘧疾症狀多樣,治療需辨證論治

瘧疾的症狀並非一致,其名稱也各有不同。剛開始發病時,病熱正盛,一兩次發作之間,不宜急於止住。不論寒熱程度如何,可以先用清脾飲、草果飲,或二陳湯加草果半錢,或者生料平胃散加草果半錢、前胡半錢。也有些病症並非瘧疾或勞疾,卻自行出現寒熱交替,這是因為痰飲所致,不可不審慎辨別。祛除痰飲,則可痊癒。

初期發作時,風寒在表,雖然寒熱消退,但身體經常疼痛,並且怕風,適合用草果飲或養胃湯,每次服用時加川芎、草果各半錢。熱症輕微者,要稍微出汗,寒症重者,則要迅速出汗,適合用快脾湯或養胃湯,每次服用時加草果半錢。服藥後寒症仍重者,則用養胃湯,每次服用時加熟附子、官桂各半錢,單純寒症者尤其適合。若無效,則用七棗湯。熱症嚴重者,則宜用驅瘧飲。

或參蘇飲。每服加草果半錢。大熱不除。宜小柴胡湯。渴甚。則佐以五苓散。入辰砂少許。獨熱無寒。宜小柴胡湯。熱雖劇不甚渴者。於本方加桂四分。熱多而脾氣怯者。柴樸湯。寒熱俱等者。常服。宜如上項二陳湯。平胃散。加料之法。發日進柴胡桂薑湯。候可截則截之。

有獨熱。用清脾飲效者。內煩增參作一錢重。然恐非特可治獨熱也。食瘧。乃是飲食傷脾得之。

白話文:

方劑選擇及加減

  • 若患者症狀符合,可服用參蘇飲,每服加草果半錢。若大熱不除,宜用小柴胡湯。若患者渴甚,則可佐以五苓散,並加入少許辰砂。若患者獨熱無寒,宜用小柴胡湯。
  • 若熱雖劇烈但不太渴,可在本方中加桂枝四分。若患者熱多而脾氣虛弱,則用柴樸湯。若寒熱相等,則常服二陳湯、平胃散,並依病情加減。
  • 發熱時,可每日服用柴胡桂薑湯,待病情可截斷時再停藥。

獨熱症狀

  • 若患者出現獨熱症狀,可用清脾飲,效果顯著。若內煩加重,可將參加入量增加至一錢。
  • 值得注意的是,清脾飲不只可以治療獨熱症狀,對於食瘧也有效。食瘧通常是由於飲食傷脾所致。

或瘧已成。而猶不忌口。或寒熱正作時。吃食。其人噫氣吞酸。胸膈不利。宜生料平胃散。每服加草果半錢。砂仁半錢。仍佐以紅丸子。七香散。

暑瘧。其人面垢口渴。雖熱已退後。無事之時。亦常有汗。宜養胃湯一帖。香薷飲一帖。和勻作二服。渴甚。汗出多者。加味香薷飲。間進辰砂五苓散。不問未發。其人嘔吐痰食俱出。宜多進二陳湯。每服草果加之半錢。又恐伏暑蘊結為痰。宜消暑丸。更於暑瘧中求之。有四五發已後。應諸證。並可截瘧丹。未愈再進。

白話文:

若暑瘧發作四五次之後,應對各種症狀,可用截瘧丹。未愈再服。

解釋:

  • 瘧疾已成: 指瘧疾已經發作,並持續了一段時間。
  • 忌口: 指避免食用某些食物,例如生冷、辛辣等。
  • 噫氣吞酸: 指打嗝、胃酸反流的症狀。
  • 胸膈不利: 指胸悶、氣短、食慾不振等症狀。
  • 暑瘧: 指因暑熱引起的瘧疾。
  • 面垢口渴: 指面色暗淡、口乾舌燥。
  • 伏暑蘊結: 指暑熱留滯體內,形成痰濕。
  • 截瘧丹: 指治療瘧疾的藥物。

久瘧。經年累月。名曰瘧母。又名勞瘧。不宜十分攻之。所謂久瘧不治者。是也。進四獸飲。間山甲丸。瘧愈後調理。宜生料平胃散。每服加人參茯苓各半錢。或用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半。即異功散。

外有傷寒。往來寒熱如瘧。勞病。往來寒熱。亦如瘧。謂之如瘧。非真瘧也。然傷寒寒熱如瘧。初必惡風寒。發熱。頭痛體疼。自太陽經而來。勞病寒熱如瘧。初必五心發煩熱。勞倦咳嗽。久乃成寒熱。與正瘧自不同。諸病皆有寒熱。如失血痰飲。癥瘕積聚。小腸㿗氣。風寒暑濕。

白話文:

長期患瘧疾,經年累月,稱為瘧母,又稱勞瘧。不宜強力治療,所謂久治不癒的瘧疾,就是指這種情況。可服用四獸飲,間服山甲丸。瘧疾痊癒後,需調養身體,宜服用生料平胃散,每服加人參、茯苓各半錢,或服用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半,即異功散。

此外,傷寒、勞病等疾病,也可能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往來症狀,但並非真正的瘧疾。傷寒寒熱如瘧,初期必惡風寒,發熱、頭痛、全身疼痛,由太陽經而來。勞病寒熱如瘧,初期必五心煩熱,勞倦咳嗽,久之才轉為寒熱,與真正的瘧疾症狀不同。其他疾病,如失血、痰飲、癥瘕積聚、小腸氣、風寒暑濕等,也可能出現寒熱症狀。

食傷發勞。勞瘵。瘡毒。腳氣。已各見本門。其餘不能盡舉。應有不如發瘧之傳為寒熱者。須問其元有何病。而生寒熱。則隨病施治。寒熱發作有期者。瘧也無期者。諸病也。

近世因寒熱發作。見其指甲青黑。遂名曰沙。或戛或挑。或灌以油茶。且禁其服藥。此病即是南方瘴氣。生料平胃散。加草果檳榔。正宜所治。豈有病而無藥哉。

白話文:

第一段

食傷、發勞、勞瘵、瘡毒、腳氣等病症,已在本門各章節中詳細說明。其他病症無法一一列舉。其中有些病症雖然表現為寒熱,但並非如瘧疾般傳染。需詢問患者原本患有何病,而導致寒熱發作,然後根據其原病進行治療。寒熱發作有規律的是瘧疾,沒有規律的則是其他疾病。

第二段

近來,由於寒熱發作時,患者指甲出現青黑色,便被稱為“沙”,有些人用針刮,有些人用針挑,有些人用油茶灌注,還禁止患者服藥。這種病其實是南方瘴氣,治療方法是服用生料平胃散,加入草果和檳榔,正是對症下藥。怎麼會有病而沒有藥物呢?

2. 獨寒

有寒而未即為熱者。或寒一二日後。方熱。有寒而終於無熱者。惟傷寒有此為多。他證亦或有之。當隨證施治。

有虛常自畏寒。或覺冷在骨肉間。或冷從下起。經旬積月。宜以果附為君治之。

白話文:

有的病症是先感到寒冷但並沒有立即發燒,或者在一兩天之後才開始發燒;也有些病例始終只有寒冷感,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感冒症狀中較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類似現象,應該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治療。 另外,有些人因為身體虛弱常常會自我感覺到怕冷,或者是覺得冷氣來源於骨骼肌肉之間,或是從下半身開始感受到寒冷,持續數周甚至幾個月時間,這時候可以使用一些溫補藥物如桂枝、附子等作為主療方法。

3. 獨熱

三消。諸失血後。蓐勞久痢諸虛後。發熱者。皆非美證。有當直攻其發者。有不當專治其熱者。因他病而發為熱者也。當隨證用藥中。加入退熱藥。

外有每遇夜。身發微熱。病人不覺。早起動作無事。飲食如常。既無別證可疑。只是血虛。陰不濟陽。宜潤補之。參蘇飲二分。四物湯一分和勻。名茯苓補心湯。候熱稍減。繼以養榮湯。十全大補湯。

又有服金石辛熱者。甘草烏豆湯下。火邪者。艾湯下。飲食者。乾薑湯下。炙爆者。枳殼甘草湯下。

白話文:

三消等病症發熱的辨證論治

三消、各種失血之後、蓐勞、久痢、諸虛之後,這些情況下發熱,都不是好的徵兆。有的時候應該直接攻其發熱之源,有的時候則不應該專注治療發熱,因為熱是因其他疾病而引發的。應當根據具體情況用藥,在藥方中加入退熱藥。

有些病人每到夜晚就發微熱,但病人自己感覺不到,早晨起床活動自如,飲食如常,也沒有其他可疑的症狀,只是血虛,陰氣不足以滋養陽氣,應當滋陰補血。可以用參蘇飲二份,四物湯一份混合在一起,稱為茯苓補心湯,服用後熱度就會略微減輕。之後可以接著服用養榮湯或十全大補湯。

還有一些情況下,病人服用金石藥物,容易造成辛熱,可用甘草烏豆湯送服;如果病人是因為火邪所致,則用艾湯送服;如果是飲食不節導致的,則用乾薑湯送服;如果是炙爆食物導致的,則用枳殼甘草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