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二·諸傷門 (15)
卷之二·諸傷門 (15)
1. 傷暑
或鼻孔熱氣時出。六和湯加川芎半錢。羌活七分。
有因傷暑。遂極飲以冷水。致暑毒留結心胸。精神昏憒。語音不出。煎香薷湯。化蘇合香丸服。
有因傷暑。用水沃面。或入水洗浴。暑濕相搏。自汗發熱。身重。小便不利。宜五苓散。
傷暑而大汗不止。甚則真元耗散。宜急收其汗生料五苓散倍官桂。或加黃耆如術之數。此亦古法也。傷暑自汗。手足厥冷者。煎六和湯。調蘇合香丸。
傷暑自汗。手足時自搐搦者。謂之暑風。緣已傷於暑。毛孔開。而又邪風乘之。宜香薷飲。或香薷湯。並可加羌活一錢。痰盛者。六和湯半帖。和星香散半帖。
暑月身癢如針刺。間有赤腫處。亦名暑風。末子六和湯。和消風散。酒調服。暑風而加以吐瀉兼作者。六和湯。藿香正氣散。各半帖。加全蠍三個。
有毒暑客於上焦。胸膈痞塞。湯藥至口即出。不能過關。或上氣喘急。六和湯浸冷。調入麝香少許。
伏暑煩渴而多熱痰者。於消暑丸中。每兩入黃連末二錢。名黃連消暑丸。或二陳湯。或小半夏茯苓湯。並可加黃連一錢。暑氣久而不解。遂成伏暑。內外俱熱。煩躁自汗。大渴喜冷。宜香薷飲加黃連一錢。繼進白虎湯。若服藥不愈者。暑毒深入。結熱在裡。譫語煩渴。不顧去近衣。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當作熱病治。可於傷寒陽明證求藥。
白話文:
有時會出現鼻孔呼出熱氣的狀況,可以服用六和湯,並加入川芎半錢、羌活七分。
有些人因為中暑,就猛喝冰水,導致暑熱毒氣積聚在心胸,造成精神昏亂、說不出話,可以用香薷湯煎煮後,再服用蘇合香丸。
有些人因為中暑,用水潑臉,或直接下水洗澡,導致暑氣和濕氣互相交雜,出現自汗發熱、身體沉重、小便不順暢的症狀,適合服用五苓散。
中暑導致大量出汗不止,嚴重時會耗損元氣,應該趕快止汗,可以服用生料五苓散,並將官桂的劑量加倍,或者加入和白朮劑量相同的黃耆,這也是古代的方法。中暑導致自汗,手腳冰冷的,可以用六和湯煎煮後,再調入蘇合香丸服用。
中暑導致自汗,手腳時常抽搐的,稱為暑風,這是因為中暑後,毛孔張開,又被風邪侵入所致。適合服用香薷飲,或者香薷湯,並可以加入羌活一錢。痰多的話,可以用六和湯半帖,搭配星香散半帖。
暑天身上發癢,像針刺一樣,偶爾會有紅腫的地方,也稱為暑風。可以用末子六和湯搭配消風散,用酒調服。如果暑風又伴隨嘔吐或腹瀉,則可以用六和湯和藿香正氣散各半帖,再加入全蠍三個。
有暑熱毒邪停留在上焦,造成胸膈悶塞,湯藥喝到嘴邊就吐出來,無法嚥下,或者出現呼吸急促的情況,可以用冰鎮過的六和湯,調入少許麝香服用。
伏暑導致煩渴,而且熱痰很多,可以在消暑丸中,每兩加入黃連末二錢,稱為黃連消暑丸,或者服用二陳湯,或小半夏茯苓湯,都可以加入黃連一錢。暑氣久久不散,就會形成伏暑,出現內外皆熱、煩躁自汗、口渴想喝冷飲的症狀,適合服用香薷飲,並加入黃連一錢,接著服用白虎湯。如果服藥沒有好轉,表示暑熱毒邪已經深入體內,積聚在裡,出現胡言亂語、煩躁口渴、不肯穿衣服、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的症狀,就應該當作熱病來治療,可以參考傷寒陽明證的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