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1. 卷之一·諸中門
2. 中風
(附破傷風漏風)
天地間惟風無所不入。一罅不塞。來不可御。人之一身。縝密者少。疏漏者多。風乘之也。輕則為感。重則為傷。又重則為中。古人謂避風如避寇。蓋欲窒源以防患。中風之證。卒然暈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聲或口眼喎斜。手足癱緩。或半身不遂。或舌強不語。
風邪既盛。氣必上逆。痰隨氣上。停留壅塞。昏亂暈倒。皆痰為之也。五臟雖皆有風。而犯肝經為多。蓋肝主筋屬木風易入之。各從其類。肝受風則筋緩不榮。或緩或急。所以有喎斜、癱緩、不遂、舌強、語澀等證。治之之法調氣為先經云。善治風者以氣理風氣順則痰消徐理其風庶可收效。
先用麻油調蘇合香丸。或用薑汁。或用白湯調。如口噤抉開灌之。稍蘇。則進八味順氣散。
諸中或未蘇或已蘇。或初病或久病。忽吐出紫紅色者死昏沉不省人事。口噤不可進藥。急以生半夏為末。吹入鼻中。或用細辛皂角為末。吹入喉。噴嚏則蘇。此可以驗其受病深淺。則知其可治不可治。若稍得蘇省者。八味順氣散便服治風藥。然未遽絕治氣藥。小續命湯煎熟去滓。
調蘇合香丸一粒。或五積散加麝香少許。或星香散。或醒風湯加木香一錢。如服前藥不效。其人頑涎愈盛。或前證不解。或增困重。宜星附湯。或三生飲加全蠍三個。間磨沉香湯下養正丹肥人多有中病。以其氣盛於外而歉於內也。肺為氣出入之道。人肥者。氣必急。氣急必肺邪盛。
肺金剋木。膽為肝之腑。故痰涎壅盛。所以治之必先理氣為急。中後氣未盡順。痰未盡除。調理之劑。惟當以藿香正氣散。星香散煎服。此藥非特可治中風之證。治中氣中惡霍亂尤宜。尋常上嘔下疼多痰者。亦可用之。
若中後體虛有痰。不可峻補。熱燥者。宜四君子湯和星香飲或六君子湯和之。中而口眼喎斜者。先燒皂角煙燻之。以逐去外邪。次燒乳香薰之。以順其血脈。若前證多怒。宜小續命湯加羚羊角。熱而渴者。小續命湯去附子加秦艽半錢。恍惚錯語者。加茯神遠志各半錢。不得睡者。加炒酸棗仁半錢。不能言者。加竹瀝一蜆殼許。人虛無力者。去麻黃加茯苓如其數。
若人自蘇者。能言能食。惟身體不遂。急則攣蜷。緩則耽曳。經年累月。難以起止。加減地仙丹常服。若中飲食。坐臥如常。但失音不語。俗呼為啞風小續命湯。去附子加石菖蒲一錢。
筋骨疼者。俗呼為痛風。或痛而遊走無定。俗呼為走注風。並宜烏藥順氣散。利煎復元通氣散。咽地仙丹。
或青龍丸。未效。用大防風湯。或五積散調乳香末。脛細而膝腫者。俗呼為鶴膝風。宜地仙丹。
感冒後四逆。手足不遂。牙關緊急。與霍亂後四逆。手足搐捻。欲成風者。草果飲和星香散。各半帖煎服。有無故口眼喎斜。投以中風藥劑不效。蓋緣骨虛中受風所致。當於此求之。不可例作尋常中風治之川烏一味。決不可少。宜炮熟用。
遍身骨節疼痛。晝靜夜劇。如虎之齧。名曰白虎歷節風。並宜加減地仙丹或青龍丸乳香丸等。
有於窗牖間梳洗。卒然如中。呼為檐風。五積散加防風一錢。有痛風而痛有常處。其痛處赤腫灼熱。或渾身壯熱。此欲成風毒。宜敗毒散。
兩頰赤腫。其狀如痱。名頭面風。酒調消風散食後服。仍以生杏仁去殼頻揩之。諸般頭風。見在諸痛門頭痛證。病有終身不愈者。其在腰或屈而不能伸。或伸不能屈者。在手足亦然。以風傷肝。肝主筋。筋為之也。治法活血為先。多服四物湯吞活絡丹。
治風之法初得之即當順氣。及其久也。即當活血。此萬古不易之理。久患風疾。四物湯吞活絡丹愈者。正是此議。若先不順氣。遽用烏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風天麻羌活輩。吾未見能治也。
風有偏枯。風痱、風懿、風痹。此皆言其至重也。外有證狀不同。其名亦眾。非旦暮可愈。非口耳可受不復繁引。若中人髮直、吐清沫、搖頭、上攛、面赤如妝汗綴如珠。或頭面赤黑。眼閉口開。手撒遺尿。聲如鼾睡。皆不可治。所謂風中脈則口眼喎斜。中腑則支體廢。中臟則性命危不特中風。他中亦然。
其有害大風者。古謂之癩風。欲呼為麻風。病之至惡無出於此。得此病而眉發髭髯先落。猶風撼木而葉先落也。間有食蛇服大風油而愈者亦幸耳。
破傷風者。因皮肉曾有破傷處。風從瘡口入。其證項強牙關緊。狀如發痓。不似中風。又似產後角弓反張用蘇合香丸。進防風散。玉真丸。
漏風不論冬夏。額上常有汗出。得之醉後當風所致。頭乃諸陽之會酒能發陽。所以飲必見面。醉後陽氣上升。頭面之毛竅必開。當風坐臥。風邪入之。以致頭面汗。名曰漏風。黃耆六一湯加防風。麻黃根。桂枝各半錢。風已除、只口開喎斜未正者。以萆麻去殼爛搗。右喎塗在左。左喎塗在右。或以膳魚血入麝香少許塗之也。
有虛熱生風。元氣虛。虛則風乘之。治虛當兼風治。有虛證似風。此權當治其虛。不可以風論。
中風而疼痛甚者。或在遍身。或在手足。惟鐵彈丸佳。如碧霞丹。青州白丸子。防風丸。犀角丸。八風散。骨碎補丸。烏荊丸。大三五七散。四生散。省風湯。五痹湯。四生丸。輕腳丸。伏虎丹。秘方換腿丸。左經丸。木瓜丸。胡麻散。皆治諸中風。斟酌病源。當用治效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