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五·諸痛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諸痛門 (2)

1. 咽喉痛

(附上壅)

傷寒咽喉痛。有陰陽二證。已於諸傷門、傷寒證詳言之。今止言諸雜病咽痛。宜甘桔湯、熱毒上攻。或有瘡或無瘡。服甘桔湯。不效者。宜於甘桔湯、加荊芥一錢半重。名如聖湯。或如聖湯中。更加連翹一分。防風半分。或甘露飲。仍用碧雲散。旋旋煎點。間用鹽水吞養正丹。兼以薄荷煎。雞蘇丸含化。

白話文:

傷寒咽喉痛,有陰陽二證。

傷寒導致的咽喉疼痛,有陰寒和陽熱兩種症狀。

已於諸傷門、傷寒證詳言之。

這兩種症狀在其他傷寒相關章節中已有詳細說明。

今止言諸雜病咽痛。

這裡只討論非傷寒引起的咽喉疼痛。

宜甘桔湯、熱毒上攻。

此類咽痛通常屬於熱毒上攻,宜服用甘桔湯。

或有瘡或無瘡。服甘桔湯。不效者。

患者可能伴隨或不伴隨瘡瘍。服用甘桔湯後,若無效,則需加藥。

宜於甘桔湯、加荊芥一錢半重。名如聖湯。

於甘桔湯中加入荊芥一錢半重,稱為如聖湯。

或如聖湯中。更加連翹一分。防風半分。

亦可於聖湯中加入連翹一分,防風半分。

或甘露飲。仍用碧雲散。旋旋煎點。間用鹽水吞養正丹。

也可服用甘露飲,並同時使用碧雲散,以旋旋煎點的方式服用。間歇服用鹽水送服養正丹。

兼以薄荷煎。雞蘇丸含化。

同時可用薄荷煎服,並含化雞蘇丸。

有咽疼。服冷劑反甚者。宜用薑汁。詳見嗽門熱嗽證矣。

有內熱。熱形於上焦。以致咽疼。宜用黃柏皮。黃連。大黃研末。水調。塗在心與患處。此出於葉氏方書。

熱壅咽痛。或嗽中帶血者。宜金沸草散。佐以辰砂化痰丸。咽喉痛。用諸冷藥不效者。宜枳南湯。

喉痹作痛。腫滿不能言。咽中生物。名喉風。宜甘桔湯。若熱壅上焦。咽喉疼痛。而吞嚥乾物。不若常時之潤。睡覺。口舌全無津液者。如聖湯。加人參半錢。玄參七分。或佐以碧雲散。雞蘇丸。有上證兼心頭煩躁。辰砂五苓散。凡上壅並宜縮砂殼。燒灰存性。研末。水調服之。

白話文:

有咽部疼痛的情況,服用寒涼藥物反而加重的,應當使用薑汁,詳細內容請參照咳嗽門中的熱性咳嗽症狀。

存在體內有熱的情況,熱氣表現在上焦,導致咽部疼痛,應該使用黃柏皮、黃連、大黃等藥物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塗抹在心臟部位及患病區域,此方法出自葉氏方書。

如果喉嚨因熱氣堵塞而疼痛,或者咳嗽時帶有血絲,應採用金沸草散,並配合辰砂化痰丸。對於使用各種寒涼藥物無效的咽喉痛,可以嘗試使用枳南湯。

喉嚨發炎疼痛,腫脹到難以說話,喉嚨內部出現異物,被稱爲喉風,應使用甘桔湯。如果熱氣聚集在上焦,引起咽喉疼痛,並且吞嚥乾燥的食物不如平時溼潤,睡覺時口舌完全無津液,可使用如聖湯,並加入半錢的人參和七分的玄參,或者配合碧雲散、雞蘇丸。若有上述症狀同時伴有心煩,可以使用辰砂五苓散。對於以上情況,都適合使用縮砂殼,燒灰保存其活性,研磨成粉末後用水調服。

2. 膈痛(附心瘥)

多因積冷與痰氣而成宜五膈寬中散。或四七湯。加木香桂各半錢。或撾脾湯。加丁香。膈痛而氣上急者。宜蘇子降氣。去前胡加木香如數。

痰涎壅盛而痛者。宜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一錢。間進半硫丸。

白話文:

許多情況是因積寒和痰氣所致,宜用五膈寬中散。或用四七湯,再加入木香和桂枝各半錢。或用撾脾湯,再加入丁香。若膈膜疼痛且氣往上衝,宜用蘇子降氣,去除前胡,並加入與前胡同等量的木香。

如果痰涎阻塞而疼痛,宜用小半夏茯苓湯,再加入枳實一錢。並間歇服用半硫丸。

心瘥。有痰飲所致。俗名飲瘥。有胃口熱。食易消。故瘥素問謂之食瘥。亦類消中之狀。俗名肚瘥。痰氣宜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一錢。胃中熱。宜二陳湯加黃連一錢。或五苓散。加桂與辰砂。

膈痛與心痛不同。心痛則在歧骨陷處。本非心痛。乃心支別絡痛耳。膈痛。則痛橫滿胸間。比之心痛為輕。痛之得名。俗為之稱耳。諸方稱為嘈雜。煩躁。忪悸痰飲證也。五苓散、利心小腸之熱。恐非其對。不若用四物湯。十全大補湯。去桂生血而益陰。此亦非水制火之義。亦有病瘥。呷薑湯數口。或進乾薑劑而愈。此膈上停寒。中有服飲。見半熱則消。

白話文:

心臟疾病可能由痰飲引起,俗稱為痰液疾病。會出現胃口熱,食物容易消化的情況,這就是《素問》所說的「食癥」,和糖尿病的症狀類似。俗稱為肚子疾病。對於痰氣問題,可以使用小半夏茯苓湯,並加入一錢的枳實。如果胃部內部發熱,可以使用加了黃連(一錢)的二陳湯,或者使用五苓散,再加入桂枝和辰砂。

膈痛和心痛有所不同。心痛通常發生在胸骨凹陷處,不是真正的心臟疼痛,而是心臟旁支脈的疼痛。膈痛會在胸部感到疼痛和滿脹感,相比心痛來說較輕微。疼痛的名稱是由公眾稱呼而來的。諸多方劑稱為嘈雜、煩躁、心悸、痰飲等症狀。五苓散可能無法有效治療心臟和小腸的熱病。不如使用四物湯、十全大補湯,去除桂枝以增加血液和陰液。這些方法並非遵循「以水制火」的原則。也有疾病恢復的情況,可以喝幾口薑湯,或者服用乾薑劑來痊癒。這可能是因為膈上積存寒氣,腹內有痰飲,當出現半熱時就會消失。

3. 臂痛

臂為風寒濕所搏。或飲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皆致臂痛。有腫者。有不腫者。除飲證外。其餘諸痛。並宜五積散及烏藥順氣散。或蠲痹湯。

外有血虛一證。血不榮於筋。或致臂痛。宜蠲痹湯。四物湯。各半帖。和勻煎服。

乳婦如臂枕兒。傷於風寒。多有臂痛。亦宜於此選用。若坐臥為風濕所搏。或睡後手在被外為寒邪所襲。遂令臂痛。宜五積散。及蠲痹湯。烏藥順氣散。審知是濕。蠲痹湯。每服加蒼朮三匙。防己四分。或用五痹湯曾因挈重傷筋。以致臂痛。宜琥珀散。劫勞散。或和氣飲。每服加白薑黃半錢。以薑黃能入臂故也。

白話文:

手臂可能因為風寒濕邪侵襲、飲食流液、提舉過重物體等原因導致疼痛。有時會出現腫脹,也有時不會。除了飲食相關的症狀,其他的疼痛情況,都可以考慮使用五積散和烏藥順氣散進行治療。

另外還有一種血虛的情況,血液不能滋潤筋骨,也可能引起手臂疼痛,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蠲痹湯和四物湯,每次各半劑,混合煎煮服用。

哺乳期婦女如果用手臂承託嬰兒,受到風寒影響,容易出現手臂疼痛,這種情況也可以使用上述藥方。如果手臂疼痛是因為長期坐臥,受到風濕侵襲,或是睡覺時手部暴露在外受到寒冷影響,可以使用五積散、蠲痹湯和烏藥順氣散進行治療。如果確定是濕邪引起的,蠲痹湯每次服用時可加入三匙的蒼朮和四分的防己。

如果是由於提舉重物傷及筋骨,導致手臂疼痛,可以使用琥珀散、劫勞散或和氣飲,每次加入半錢的白薑黃,因為薑黃具有進入手臂的特性。

4. 飲流入臂

(見諸嗽門停飲伏痰證)

5. 肩背痛

肩背痛。未辨何證。俱宜和氣飲。每服加烏藥半錢。

當肩背一片冷痛。背膂疼痛。古方用神保丸愈者。此有積氣故也。

其人素有痰飲。流注肩背作痛。宜星香散。或導痰湯下。五套丸。更於嘔吐門。停飲證選藥。

有腎氣不循故道。氣逆。挾背而上。致肩背作痛。宜和氣飲。每服加炒茴香半錢炒水椒十粒。

有本體虛。及病後心膈間痛。或牽引乳脅。或走注肩背。此乃元氣上逆。當引使歸元。不可復下疏刷之劑。愈刷愈痛。發汗太多。人患此者眾。惟宜溫補。拘於氣無補法之說。誤矣。經云、汗者心之液。又曰、陽受氣於胸中。汗過多則心液耗。陽氣不足。故致疼也。

白話文:

肩背痛之症狀與治療

肩背疼痛,症狀不明確者,皆可服用和氣飲。每服加烏藥半錢。

若肩背一片冷痛,背部疼痛,可參考古方神保丸治療,此乃積氣所致。

若患者平素有痰飲,流注肩背引起疼痛,宜服用星香散,或用導痰湯下五套丸,並於嘔吐門停飲證選藥。

若腎氣不循正道,氣逆上衝,導致肩背疼痛,宜服用和氣飲,每服加炒茴香半錢、炒水椒十粒。

若患者體虛,或病後心膈間疼痛,或牽引乳脅,或疼痛感蔓延至肩背,此乃元氣上逆,應引導元氣歸位,不可再服用疏通排泄之藥,否則會越治越痛。過度發汗亦會導致此症,患者甚多。應以溫補為宜。有些人拘泥於「氣無補法」的說法,實屬謬誤。經書中記載「汗者心之液」,又說「陽受氣於胸中」,汗出過多則心液耗損,陽氣不足,故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