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五·諸痛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諸痛門 (2)

1. 咽喉痛

(附上壅)

傷寒咽喉痛。有陰陽二證。已於諸傷門、傷寒證詳言之。今止言諸雜病咽痛。宜甘桔湯、熱毒上攻。或有瘡或無瘡。服甘桔湯。不效者。宜於甘桔湯、加荊芥一錢半重。名如聖湯。或如聖湯中。更加連翹一分。防風半分。或甘露飲。仍用碧雲散。旋旋煎點。間用鹽水吞養正丹。兼以薄荷煎。雞蘇丸含化。

有咽疼。服冷劑反甚者。宜用薑汁。詳見嗽門熱嗽證矣。

有內熱。熱形於上焦。以致咽疼。宜用黃柏皮。黃連。大黃研末。水調。塗在心與患處。此出於葉氏方書。

熱壅咽痛。或嗽中帶血者。宜金沸草散。佐以辰砂化痰丸。咽喉痛。用諸冷藥不效者。宜枳南湯。

喉痹作痛。腫滿不能言。咽中生物。名喉風。宜甘桔湯。若熱壅上焦。咽喉疼痛。而吞嚥乾物。不若常時之潤。睡覺。口舌全無津液者。如聖湯。加人參半錢。玄參七分。或佐以碧雲散。雞蘇丸。有上證兼心頭煩躁。辰砂五苓散。凡上壅並宜縮砂殼。燒灰存性。研末。水調服之。

白話文:

[咽喉痛]

傷風感冒導致的咽喉疼痛,可分為陰證和陽證兩種情況,在其他相關篇章已有詳細解釋。這裡主要討論各種複雜疾病所引起的咽喉痛,可用甘桔湯治療。若是由熱毒上攻導致的咽喉痛,無論咽喉有無生瘡,皆適用甘桔湯。如果服用甘桔湯效果不佳,可在甘桔湯中加入約一錢半的荊芥,這被稱為如聖湯。或者在如聖湯中再添加少量的連翹和防風,或使用甘露飲,同時配以碧雲散,隨時煎煮點服。間歇性地用鹽水送服養正丹,並輔以薄荷煎煮的雞蘇丸,以緩解症狀。

對於因服用寒涼藥物導致咽喉痛加重的情況,建議使用薑汁治療,具體詳見咳嗽章節中的熱咳證。

若體內有熱氣,熱氣影響上半身,導致咽喉疼痛,可用黃柏皮、黃連、大黃研磨成粉,用水調和,塗抹在胸口及咽喉痛的部位,此方法出自葉氏的醫方書籍。

熱氣壅塞導致的咽喉痛,或伴有咳嗽帶血的情況,宜使用金沸草散,並輔以辰砂化痰丸。對於咽喉痛且用多數寒涼藥物無效的情況,建議使用枳南湯。

對於喉部紅腫疼痛,嚴重到無法正常說話,喉部出現異常組織,這種情況被稱為喉風,可用甘桔湯治療。若因熱氣上攻導致上焦熱盛,咽喉疼痛,且吞嚥乾燥食物不如平時順暢,睡醒後口舌完全無津液的情況,可用如聖湯,並加入半錢的人參和七分的玄參。或輔以碧雲散和雞蘇丸。對於上述症狀伴隨心煩意亂的情況,可用辰砂五苓散。對於所有因熱氣壅塞導致的咽喉痛,建議使用砂仁殼,燒成灰後保存其性質,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服用。

2. 膈痛(附心瘥)

多因積冷與痰氣而成宜五膈寬中散。或四七湯。加木香桂各半錢。或撾脾湯。加丁香。膈痛而氣上急者。宜蘇子降氣。去前胡加木香如數。

痰涎壅盛而痛者。宜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一錢。間進半硫丸。

心瘥。有痰飲所致。俗名飲瘥。有胃口熱。食易消。故瘥素問謂之食瘥。亦類消中之狀。俗名肚瘥。痰氣宜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一錢。胃中熱。宜二陳湯加黃連一錢。或五苓散。加桂與辰砂。

膈痛與心痛不同。心痛則在歧骨陷處。本非心痛。乃心支別絡痛耳。膈痛。則痛橫滿胸間。比之心痛為輕。痛之得名。俗為之稱耳。諸方稱為嘈雜。煩躁。忪悸痰飲證也。五苓散、利心小腸之熱。恐非其對。不若用四物湯。十全大補湯。去桂生血而益陰。此亦非水制火之義。亦有病瘥。呷薑湯數口。或進乾薑劑而愈。此膈上停寒。中有服飲。見半熱則消。

白話文:

[膈痛(附心瘥)]

大部分膈痛的形成,多是因為長期的寒冷積聚與痰氣所致,適合服用五膈寬中散。或者可以選擇四七湯,再加入木香和桂各半錢。又或者是撾脾湯,額外添加丁香。如果膈痛且氣往上沖,適合使用蘇子降氣,去掉前胡,再加入等量的木香。

如果是因為痰涎過多導致疼痛,應該服用小半夏茯苓湯,再添加一錢的枳實,偶爾可以輔助半硫丸。

心瘥,可能由痰飲所引起,民間通常稱之為飲瘥。另外,如果胃口熱,食物容易消化,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心瘥,根據素問的說法,被稱為食瘥,其症狀類似於消中,民間通常稱之為肚瘥。痰氣問題,可以服用小半夏茯苓湯,添加一錢的枳實。如果胃中熱,適合服用二陳湯,添加一錢的黃連,或者五苓散,加入桂和辰砂。

膈痛和心痛是不同的。心痛的位置是在歧骨的凹陷處,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心臟痛,而是心臟分支的神經痛。膈痛的痛感會橫跨整個胸腔,相比心痛要輕一些。這些痛感的命名,都是民間的稱呼。各種療方會稱之為嘈雜、煩躁、忪悸以及痰飲等症狀。五苓散能清除心臟和小腸的熱毒,但可能不是最佳選擇。不如使用四物湯或十全大補湯,去掉桂來生血增強體力。這並非水制火的原則。另外,有些病患喝幾口薑湯,或者服用乾薑藥物,就能痊癒。這是因為膈上停留著寒氣,只要遇到半熱的環境,寒氣就會消失。

3. 臂痛

臂為風寒濕所搏。或飲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皆致臂痛。有腫者。有不腫者。除飲證外。其餘諸痛。並宜五積散及烏藥順氣散。或蠲痹湯。

外有血虛一證。血不榮於筋。或致臂痛。宜蠲痹湯。四物湯。各半帖。和勻煎服。

乳婦如臂枕兒。傷於風寒。多有臂痛。亦宜於此選用。若坐臥為風濕所搏。或睡後手在被外為寒邪所襲。遂令臂痛。宜五積散。及蠲痹湯。烏藥順氣散。審知是濕。蠲痹湯。每服加蒼朮三匙。防己四分。或用五痹湯曾因挈重傷筋。以致臂痛。宜琥珀散。劫勞散。或和氣飲。每服加白薑黃半錢。以薑黃能入臂故也。

白話文:

[手臂疼痛]

手臂疼痛可能由風、寒、濕氣侵襲造成,或是過度使用手臂提舉重物所致。這種情況下,手臂可能會腫脹,也可能不會。除了因水濕引起的症狀外,其他各種手臂疼痛的情況,都適合服用五積散或烏藥順氣散,也可以選擇蠲痹湯。

另外,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血液不足,無法充分滋養筋骨,也會導致手臂疼痛。這時,蠲痹湯與四物湯各取一半調和後服用會有幫助。

哺乳期的母親,如果長時間用手臂枕著孩子,受風寒影響,常會出現手臂疼痛。這種情況也適合上述的治療方式。如果在睡眠中,手部露在被子外面受到寒邪的侵襲,或是因坐臥姿勢不良而受風濕影響,導致手臂疼痛,同樣適合服用五積散、蠲痹湯或烏藥順氣散。如果確定是由濕氣造成的,蠲痹湯可加蒼朮三匙,防己四分。

若是因為提舉重物傷害到筋骨,引起手臂疼痛,則應服用琥珀散、劫勞散,或和氣飲。每次服用時,可以額外添加半錢的白薑黃,因為薑黃能有效舒緩手臂疼痛。

4. 飲流入臂

(見諸嗽門停飲伏痰證)

白話文:

(這段描述應參閱咳嗽類別中關於靜止不動的飲食和潛藏的痰的症狀)

(請參看咳嗽相關條目中,關於飲食後食物滯留在手臂,以及潛藏的痰的症狀)

不過,這句話的原意似乎有點難理解,"飲流入臂"在中醫理論中並沒有直接的解釋,可能是指飲食過後,水濕之氣流於四肢,或者痰濕阻滯於手臂的某種表現。具體的解釋可能需要專業的中醫知識來進一步分析。

5. 肩背痛

肩背痛。未辨何證。俱宜和氣飲。每服加烏藥半錢。

當肩背一片冷痛。背膂疼痛。古方用神保丸愈者。此有積氣故也。

其人素有痰飲。流注肩背作痛。宜星香散。或導痰湯下。五套丸。更於嘔吐門。停飲證選藥。

有腎氣不循故道。氣逆。挾背而上。致肩背作痛。宜和氣飲。每服加炒茴香半錢炒水椒十粒。

有本體虛。及病後心膈間痛。或牽引乳脅。或走注肩背。此乃元氣上逆。當引使歸元。不可復下疏刷之劑。愈刷愈痛。發汗太多。人患此者眾。惟宜溫補。拘於氣無補法之說。誤矣。經云、汗者心之液。又曰、陽受氣於胸中。汗過多則心液耗。陽氣不足。故致疼也。

白話文:

[肩背痛]

對於肩背疼痛的情況,如果無法確定具體病因,一般會建議服用和氣飲。在每次服用時,可以額外添加半錢的烏藥。

當感覺肩背一帶冷痛,或是背部肌肉骨頭疼痛,根據古方,可用神保丸治療,這通常是由於身體內有積聚的氣所致。

若患者平時就有痰濕困擾,痰濕隨血液流動至肩背引起疼痛,這種情況適合使用星香散,或者搭配導痰湯和五套丸服用。對於嘔吐問題或停滯的水分問題,應選擇相應的藥物治療。

有時,是因腎臟功能失調,氣逆而上,沿著背部往上,導致肩背疼痛。對此,同樣適用和氣飲,每次可加半錢炒茴香與十粒炒水椒。

對於體質虛弱,或是病後出現心膈間疼痛,甚至牽連到乳房脅部,或是轉移到肩背的疼痛,這往往是因為元氣上逆所致。治療時,應讓元氣回歸原位,避免再用下瀉或疏刷的藥物,否則會越刷越痛。若過度發汗,這種情況很常見。治療應以溫補為主,不要被“氣虛不能補”的觀念所限制。根據醫書記載,汗是心臟的液體,過度出汗會消耗心液,導致陽氣不足,進而引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