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五 (12)
卷五 (12)
1. 治腫脹方五十六
藿香正氣散,〔總治〕藿香,紫蘇,白芷,厚朴,桔梗,茯苓,半夏,陳皮,甘草,腹皮,姜,燈心
木香調氣飲,〔又〕白蔻仁,木香,藿香,砂仁,甘草
蘇子湯,〔又〕大腹皮,蘇子,草果,半夏,厚朴,木香,陳皮,木通,白朮,枳實,人參,甘草
加味枳朮丸,〔膚脹〕枳殼,肉桂,紫蘇,陳皮,檳榔,桔梗,白朮,木香,黃芩,半夏,甘草,五靈脂,加姜
調中健脾丸,〔鼓脹〕人參,蒼朮,黃耆,吳萸,茯苓,白朮,沉香,陳皮,半夏,香附,楂肉,苡仁,黃連,白芍,蘇子,澤瀉,草蔻,菔子,五加皮,全栝蔞,川椒鹼,荷葉腹皮湯打黃米粉糊丸。此方分量合法,詳後痞滿方內,查之可也。
二陳湯,〔脹喘〕茯苓,陳皮,半夏,甘草
寧肺湯,〔喘脹〕黃芩,桑皮,貝母,花粉,杏仁,知母,天冬,沙參,枇杷葉
沉香降氣散,〔七情〕沉香,香附,烏藥,砂仁,甘草,加鹽。
香砂調中丸,〔食傷〕藿香,砂仁,茯苓,蒼朮,半夏,厚朴,青皮,陳皮,枳實,甘草,便瀉,去枳實青皮,加麥芽、山楂、黃連、肉果。
代抵當湯,〔畜血〕桃仁,蓬朮,大黃,芒硝,當歸,生地
人參芎歸湯,〔血熱〕人參,肉桂,烏藥,蓬朮,木香,砂仁,炙草,川芎,當歸,半夏,蘇葉,五靈脂
枳殼散,〔氣痞〕三稜,蓬朮,枳殼,陳皮,檳榔,肉桂,厚朴,乾薑,青皮,甘草,木香,肉蔻,益智仁
六君子湯,〔瀉虛〕人參,茯苓,白朮,炙草,陳皮,半夏
香樸丸,〔老人〕厚朴(二錢),附子(七分),木香(三分)
人參養榮湯,〔又〕肉桂心,人參,黃耆,陳皮,白芍,當歸,白朮,熟地,炙草,茯苓,遠志,五味子
奪命丹,〔血敗〕丹皮,乾漆炒煙盡,大黃(各一錢),附子(五分)
全匱腎氣丸,〔誤藥〕熟地,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牛膝,車前。
補中益氣湯,〔病虛〕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甘草,柴胡,升麻
五痹散,〔壯盛〕人參,茯苓,當歸,白芍,川芎,細辛,白朮,甘草,五味子,姜
石干散,〔又〕石干,檳榔,黑醜頭末,海金沙(各一錢),葶藶(八分),西珀,沉香,木香(各五分),共為末,先服五痹湯二帖,後以蔥白湯空心送此末一錢,隔日再服,輕者二服,重亦不過三服,愈後服健脾藥。忌食鹽醬,暈腥。
參朮健脾丸,〔蠱脹〕人參,白朮,陳皮,茯苓,當歸,白芍,炙草,大棗
陰陽攻積丸,〔又〕吳萸,乾薑,官桂,川烏(各一兩),玄胡索,黃連,半夏,橘紅,茯苓,檳榔,厚朴,枳實,菖蒲,人參,沉香,琥珀,桔梗(各八錢),巴霜(另研五錢),皂角(六兩),煎汁泛丸,每服八分,漸加至一錢半,薑湯下。
白話文:
治腫脹方五十六
此方集錄多種治腫脹的處方,根據症狀不同而選用:
藿香正氣散:總治腫脹。
木香調氣飲:亦治腫脹。
蘇子湯:亦治腫脹。
加味枳朮丸:治皮膚腫脹。
調中健脾丸:治鼓脹。此方用藥分量詳見後文痞滿方。
二陳湯:治脹滿兼喘。
寧肺湯:治喘脹。
沉香降氣散:治因七情所致的腫脹。
香砂調中丸:治飲食傷損引起的腫脹;若伴有便瀉,則去枳實、青皮,加麥芽、山楂、黃連、肉果。
代抵當湯:治畜血所致的腫脹。
人參芎歸湯:治血熱引起的腫脹。
枳殼散:治氣滯引起的痞脹。
六君子湯:治脾胃虛弱引起的腫脹。
香樸丸:治老年人的腫脹。
人參養榮湯:亦治腫脹。
奪命丹:治血敗引起的腫脹。(此方藥性猛烈,使用需謹慎)
全匱腎氣丸:治誤服藥物引起的腫脹。
補中益氣湯:治體虛引起的腫脹。
五痹散:治壯盛之年(青壯年)的腫脹。
石干散:亦治腫脹,需先服用五痹湯兩劑,再服用此方。忌食鹽醬及腥味食物。
參朮健脾丸:治蠱脹。
陰陽攻積丸:亦治腫脹。此方藥性猛烈,使用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