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五 (9)

1. 腫脹源流(痞滿)

《本事》曰:臍腹四肢悉腫者為水:但腹脹,四肢不甚腫者為蠱,蠱即脹也。《回春》曰:脹病亦謂鼓脹,其脅痛面黑,是氣鼓;脅滿少腹滿,身上有血絲縷,是血鼓;噯氣作酸,飲悶脹腹,是食鼓;惡寒,手足厥冷,瀉水,是水鼓;胸腹脹滿,有塊如鼓者,是痞散成鼓。

【脹病有七】《醫旨》曰:一曰寒脹,腹滿濡,時減,吐利厥冷,宜溫之。二曰熱脹,以陽並陰,則陽實陰虛,陽盛生外熱,陰虛生內熱,脈必浮數。浮為虛,數為實,陰虛不能宣導;飲食如故,腹中脹滿者,為實脹。三曰谷脹,即食脹,失飢傷飽,痞悶停酸,朝則陰消陽長,穀氣易行,故能食,暮則陰長陽消,穀氣難化,故不能食,是為谷脹。四曰水脹,脾主水濕,水浸腸胃而溢皮膚,漉漉有聲,怔忡喘息者是。

五曰氣脹,七情鬱結,氣道壅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身體腫大,四肢瘦削,六曰血脹,煩躁漱水,迷忘驚狂,痛悶嘔逆,小便多,大便黑,婦人多有之。七曰蠱脹,但腹脹而四肢頭面不腫是也。而此症之類,又有名蜘蛛蠱脹者,單腹腫大,四肢極瘦,皆由脾氣虛極,真臟已傷病也。

古方雖有諸蠱保命丹,用肉蓯蓉三兩,紅棗、青礬各一斤,入罐內煅煙盡,為末,再將香附一斤,便制麥芽一斤半炒為末,和前末糊丸,食後酒下二三十丸以治之者,然為死症,未必盡效也。

【脹滿不治症】《靈樞》曰:腹脹,身熱,脈大,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泄,脈大,二逆也;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三逆也;腹脹,便血,四逆也。並不治。《得效》曰:腹脹未久,或脹或消,腹皮稍軟,不泄不喘,此則隨治隨差。若臍心突起,利後腹脹急,久病羸乏,喘息不得安,名曰脾腎俱敗,不治。

又曰:腹滿咳逆,不得小便,不治;腹大滿而下泄,不治。《綱目》曰:腹滿或兼身熱,或兼如瘧,皆不治。《直指》曰:久病羸乏,卒然腹滿,喘息不得,與夫臍心突起,或下利頻頻,未見一愈者矣。

【浮腫微兆】《內經》曰: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以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也,必使目下先腫也。(鰲按:如男子陰囊、女人陰戶兩傍,亦必先微腫)。又曰: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肢脛者,人之管以趨翔也;莖垂者,身中之機,陰精之候,津液之道也。

故飲食不節,喜怒不時,津液內溢,乃下流於睪,血道不通,日夜不休,俯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滎然有水也。

【浮腫形症】《內經》曰:水病,下為䯒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臥。又曰: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跗腫。仲景曰:水病有五種:一風水,其脈自浮,外症骨節疼痛,惡風;二皮水,脈亦浮,外症跗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三正水,脈沉遲,外症自喘;四石水,脈沉,外症腹滿不喘;五黃汗,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生癰膿。又曰:久則肌肉潰爛,陰囊足腫水出。

白話文:

腫脹的來源(痞滿)

《本事》說:全身包括肚臍腹部和四肢都腫脹,這是水腫;只有肚子脹,四肢不太腫的,這是蠱脹,蠱脹就是腹脹。《回春》說:脹病也叫做鼓脹,如果脅肋疼痛、臉色發黑,這是氣鼓;脅肋飽滿、小腹飽滿,身上有血絲,這是血鼓;打嗝、反酸、吃不下東西、肚子脹,這是食鼓;怕冷、手腳冰涼、拉水樣便,這是水鼓;胸腹脹滿,有像鼓一樣的硬塊,這是痞塊散開變成鼓脹。

脹病有七種 《醫旨》說:第一種是寒脹,肚子脹滿、軟軟的,時好時壞,會吐、拉肚子、手腳冰冷,要用溫熱的藥治療。第二種是熱脹,因為陰陽失調,陽氣過盛,陰氣虛弱,陽氣旺盛會產生外熱,陰氣虛弱會產生內熱,脈象一定是浮而快的。浮代表虛,數代表實,陰氣虛弱不能正常運行;吃喝如常,但肚子脹滿,這是實脹。第三種是谷脹,也就是吃東西造成的脹,因為饑餓時傷了身體,吃飽又傷了身體,造成痞悶、反酸,早上陰氣消退陽氣增長,食物容易消化,所以能吃東西;晚上陰氣增長陽氣消退,食物難以消化,所以吃不下,這就是谷脹。第四種是水脹,脾臟主管水濕,水跑到腸胃,溢出到皮膚,發出水流的聲音,心悸、喘不過氣,就是水脹。

第五種是氣脹,因為情緒鬱悶,氣血運行不暢,氣向上不能降下來,向下不能升上去,身體腫大,四肢卻很瘦削。第六種是血脹,會煩躁不安、想漱口、神志不清、驚慌癲狂、胸悶嘔吐、小便多、大便發黑,婦女比較容易得這種病。第七種是蠱脹,只有肚子脹,四肢和頭面不腫,就屬於蠱脹。這種病還有叫做蜘蛛蠱脹的,只有肚子腫大,四肢非常瘦,這是因為脾氣虛弱到極點,內臟已經受損的病。

古代有種藥方叫諸蠱保命丹,用肉蓯蓉三兩,紅棗、青礬各一斤,放在罐子裡燒成灰,再把香附一斤,炒熟的麥芽一斤半磨成粉,和前面的藥粉混合做成藥丸,飯後用酒送服二三十顆,可以用來治療蠱脹,但是因為是絕症,不一定有效。

脹滿不能治癒的症狀 《靈樞》說:肚子脹,身體發熱,脈搏變大,這是第一種無法治癒的狀況;肚子咕嚕作響而且脹滿,四肢清冷,脈搏變大,這是第二種無法治癒的狀況;肚子非常脹大,四肢清冷,身體消瘦,拉肚子很嚴重,這是第三種無法治癒的狀況;肚子脹,便血,這是第四種無法治癒的狀況。這些情況都無法治癒。《得效》說:肚子脹不久,時好時壞,肚子皮膚還軟軟的,不拉肚子也不喘氣,這種情況隨時治療隨時會好。如果肚臍突出,拉肚子後肚子脹得更厲害,久病體弱,喘氣不能平穩,就叫做脾腎都衰敗了,無法治癒。

又說:肚子脹滿、咳嗽、想吐,小便不出來,不能治癒;肚子脹滿又拉肚子,不能治癒。《綱目》說:肚子脹滿,同時發燒,或者像瘧疾一樣忽冷忽熱,都不能治癒。《直指》說:久病體弱,突然肚子脹滿,喘不過氣,還有肚臍突出來,或是拉肚子不止,都沒見過治好的。

浮腫的輕微徵兆 《內經》說:凡是有水腫的,剛開始會在眼睛下方出現輕微的腫脹,因為水屬陰,眼睛下方也屬陰。腹部是陰氣最重的地方,所以水腫在腹部,一定會先在眼睛下方出現腫脹。(作者按:男性陰囊、女性陰部兩旁,也一定會先出現輕微的腫脹)。又說:腰椎和脊椎是身體的大關節;腿腳是讓人可以走動的部位;陰莖是身體的樞紐,是陰精的標誌,也是津液流動的通道。

所以,如果飲食不節制,情緒不穩定,津液在體內積聚,就會往下流到睪丸,造成血液循環不暢,這樣日夜不停,彎腰和抬頭不方便,走路也不方便,這就是津液積聚而形成水腫。

浮腫的症狀 《內經》說:水腫的病,下方會出現腳踝腫大、腹部脹大,上方會出現喘氣、躺不下,這是標本都病了,所以肺會喘氣,腎會水腫,肺氣不順所以躺不下。又說:濕氣太重就會拉肚子,嚴重的話會水腫,腳踝腫脹。《仲景》說:水腫的病有五種:第一種是風水,脈象浮起,外在症狀是關節疼痛、怕風;第二種是皮水,脈象也是浮起,外在症狀是腳踝腫脹,按壓會凹陷,不怕風,肚子像鼓一樣大,不口渴,應該要發汗;第三種是正水,脈象沉遲,外在症狀是自己會喘氣;第四種是石水,脈象沉,外在症狀是肚子脹滿但不喘氣;第五種是黃汗,脈象沉遲,身體發熱、胸悶、四肢和頭面腫脹,久治不癒,一定會長癰瘡膿包。又說:久而久之,肌肉會潰爛,陰囊和腳會腫脹流出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