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一 奇經八脈門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奇經八脈門 (5)

1. 督脈病源流

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其別與厥陰脈同會於巔。此主身後之陽。

人身陰陽原氣,皆起於下。經曰:廣明之後,即為太衝。太衝之地,屬之少陰,少陰之前,乃為厥陰。其部有血海,嘗與太衝騰精氣而上,灌滲陰陽。可知元氣固起於下,精氣亦起於下矣。嘗按精氣之自下而上也,實分三道:其陽者,起胞中,從少陰之後,行太陽夾脊之中道上巔,歷百會、都庭,以統宗諸陽,其名曰督。

其陰者,起中極之下胞中,由前陰地道而上行陽明之表,中循關元,歷承漿,上與督脈會,以統宗諸陰,其名曰任。其中央一道,起胞中,循血海,騰精氣而上,上行伏臍,積於胸中,為宗氣以司呼吸,會於咽喉,其名曰沖。是三脈者,同起於胞中,一源而三歧,故古人統三者而總名之曰太衝。

且三者之氣,與陽明胃氣同住中州,亦與營俱行於十二經,故三者之氣,能貫於一身也。而督之所以為督,從可識矣。楊氏曰:督之言郵也,是人陽脈之都綱。呂氏亦曰:陽脈之海下極者,長強也。長強乃督脈之別名。下極者,尾骶骨也。以其循脊上項散頭,故實則脊強而厥,虛則頭重。

夫脊強者,五痓之總名,其症卒口噤,背反強而瘛瘲也。而督之所以為病,又從可識矣。

【督脈經行諸穴】《內經》曰:督乃陽脈之海,其脈起於腎下胞中,至於少腹,乃下行於腰橫骨圍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莖下到篡,女子絡陰器合篡間,俱繞篡後屏翳穴(前陰後陰之間也),別繞臀,至少陰與太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由會陽(在陰尾尻骨兩旁,凡二穴)貫脊,會於長強,穴在骶骨端,與少陰會,並脊裡上行,歷腰俞(二十一椎下)、陽關(十六椎下)、命門(十四椎下)、懸樞(十三椎下)、脊中(十一椎下)、中樞(十椎下)、筋縮(九椎下)、至陽(七椎下)、靈臺(六椎下)、神道(五椎下)、身柱(三椎下)、陶道(大椎下)、大椎(一椎下),與手足三陽會合,上瘂門(項後入髮際五分),會陽維,入系舌本,上至風府(項後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會足太陽、陽維,入腦中,循腦戶(枕骨上)、強間(百會後三寸)、後頂(百會前一寸半),上巔,歷百會(在頭中央旋毛中)、前頂(百會前一寸半)、囟會(百會前三寸,即囟門)、上星(囟會前一寸),至神庭(囟會前二寸,直鼻上,入髮際五分),為足太陽督脈之會,循額中,至鼻柱,經素髎(鼻準頭也)、水溝(人中也),會手足陽明,至兌端(唇上端),入齦交(上齒縫中),與任脈足陽明交會而終,凡三十一穴。

督脈別絡,自長強走任脈者,由小腹直上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會太陽於目內眥睛明穴(見陰蹺下),上額,與足厥陰同會於巔,入絡於腦,又別自腦下項,循肩胛,與手足太陽、少陽會於大抒,第一椎下兩旁,去脊中一寸五分隱中。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

【脈法】《脈經》曰: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為督脈,腰脊強痛,不得俯仰,大人癲病,小兒風癇。又曰:脈來中央浮,直上下動者,督脈也,動苦腰背膝寒。

【督病原由症治】《靈樞》曰:頭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曰風府。《內經》曰: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癲癇。風入腦,則為風目眼寒。注云:腦乃督脈,足太陽之會故也。又曰:督脈生疾,從小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女子不孕,癃閉遺溺,嗌乾,治在骨上(謂橫骨上毛際中,曲骨穴也),甚者在臍下營(臍下一寸陰交穴)。注云:此乃任沖二脈之病,不知何以屬之督脈。

李厥明云:督脈雖行於背,而別絡自長強走任脈者,則由小腹直上貫臍中,貫必入喉,上頤環唇,而入於目之內眥,故顯此諸症。王注蓋未深考爾。又曰:督脈實則脊強反折,虛則頭重。《難經》曰:督脈為病,脊強而厥。海藏云:此病宜用羌活獨活防風荊芥細辛藁本黃連大黃烏頭附子蒼耳子之類。張潔古曰:督者,都也,為陽脈之都綱;任者,妊也,為陰脈之妊養。

王海藏曰:陰蹺、陽蹺同起跟中,乃氣並而相連;任脈、督脈同起中極之下,乃水溝而相接。滑伯仁曰:任督二脈,一原而二歧,一行於身之前,一行於身之後,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有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見陰陽之不離,合之見渾淪之無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李瀕湖曰,任督二脈,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鄉。

魏伯陽參同契云:上閉則稱有,下閉則稱無,無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崔希範《天元入藥鏡》云:上鵲橋,下鵲橋,天應星,地應潮,歸根竅,覆命關,貫尾閭,通泥丸。

大道三章直指云:修丹之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坎離交媾之地,在人身天地之正中,八脈九竅,十二經,十五絡聯輳,虛間一穴,空懸黍珠,醫書謂之任督二脈,此元氣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修丹之士,不明此竅,則真息不生,神化無基也。

俞琰注參同契云:人身血氣,往來循環,旦暮不停,繄有任督二脈,人能通此二脈,則百脈皆通。《黃庭經》言: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天經,乃吾身之黃道,呼吸往來於此也。鹿運尾閭,能通督脈。龜納鼻息,能通任脈。故二物皆長春。此數說,皆丹家河車妙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