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 (5)
卷十 (5)
1. 治肝病諸藥要品及方五
肝實宜清熱降氣(橘皮,青皮,黃連,黃芩,杜蘇子,柴胡,甘草,青黛,竹葉,赤芍藥,鬱金,香附,砂仁,木通,羚羊角,麥冬,童便,甘菊,荊芥,龍膽草,大黃,生地,連翹,元參,延胡索,黃柏,山梔)
白話文:
肝實症宜清熱降氣,可選用以下藥物:
- 清熱解毒藥: 橘皮、青皮、黃連、黃芩、柴胡、甘草、青黛、竹葉、赤芍、鬱金、香附、砂仁、木通、羚羊角、甘菊、荊芥、龍膽草、大黃、生地、連翹、元參、延胡索、黃柏、山梔
- 滋陰潤燥藥: 麥冬、童便
肝虛宜辛散甘緩(當歸,生薑,甘菊,胡麻,杜蘇子,陳皮,地黃,甘草,鬱金,穀精草,降香,通草,橘紅,白芍,鹿角膠,木瓜,川斷,牛膝,杞子,金石斛,天冬,麥冬,黃柏,西珀,五味子,真珠,丹皮,犀角,蟬蛻,木賊草,棗仁,人冬,黑醜,茶葉,蜜蒙花,黃耆,烏梅,黃芩,石膏,忍冬藤,山藥,山楂,乾薑,紅曲,刺蒺藜,決明子,沙蒺藜,女貞實,土茯苓,因鬱而虛者,加細辛、木香、縮砂仁、沉香、川芎、香附)
白話文:
肝虛宜辛散甘緩,適合使用具有辛散、甘緩性質的藥材。
具體藥材包括:
- 辛散類: 當歸、生薑、甘菊、胡麻、杜蘇子、陳皮、橘紅、川芎、細辛、木香、縮砂仁、沉香、香附。
- 甘緩類: 地黃、甘草、鬱金、穀精草、降香、通草、白芍、鹿角膠、木瓜、川斷、牛膝、杞子、金石斛、天冬、麥冬、黃柏、西珀、五味子、真珠、丹皮、犀角、蟬蛻、木賊草、棗仁、人冬、黑醜、茶葉、蜜蒙花、黃耆、烏梅、黃芩、石膏、忍冬藤、山藥、山楂、乾薑、紅曲、刺蒺藜、決明子、沙蒺藜、女貞實、土茯苓。
其中,針對因鬱而虛的情況,可加入細辛、木香、縮砂仁、沉香、川芎、香附等藥材以理氣解鬱。
瀉青丸,〔肝實〕當歸,川芎,山梔,羌活,防風,煨大黃,龍膽草(等分),蜜丸,芡子大,每一丸,竹葉湯同砂糖湯化下。
一名涼肝丸。
洗肝散,〔又〕當歸,羌活,薄荷,防風,大黃,黑山梔,川芎,甘草(各一錢),加龍膽草一錢妙。
當歸龍薈丸,〔實熱〕龍膽草,當歸,山梔,黃連,黃柏,黃芩(各一兩),蘆薈,大黃,青黛(各五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蜜丸,小豆大,薑湯下二三十丸。
白話文:
瀉青丸: 【肝火旺盛】配方包含:當歸、川芎、山梔、羌活、防風、煨大黃、龍膽草(各等分),製成蜜丸,大小如芡子,每丸服用時需用竹葉湯與砂糖湯一起溶解。
又名涼肝丸。
洗肝散: 【又一配方】包含:當歸、羌活、薄荷、防風、大黃、黑山梔、川芎、甘草(各取一錢),再加入龍膽草一錢進行調和。
當歸龍薈丸: 【實熱】配方包含:龍膽草、當歸、山梔、黃連、黃柏、黃芩(各一兩),蘆薈、大黃、青黛(各五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製成蜜丸,大小如小豆,服用時需用薑湯送下二十到三十丸。
清肝湯,〔肝虛〕白芍(一錢半),當歸,川芎(各一錢),柴胡(八分),山梔,丹皮(各四分)
補肝丸,〔又〕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防風,羌活,蜜丸。
白話文:
清肝湯用於肝虛,包含白芍一錢半,當歸、川芎各一錢,柴胡八分,山梔、丹皮各四分。補肝丸則用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防風、羌活,以蜜丸的形式製作。
2. 附載仲景大法及分別標本方藥
有餘則聚聚宜通(氣,薄荷、荊芥、羌活、防風、蔓荊子、雄黃、皂莢,川芎、獨活、龍膽草;血,紅花、三稜、木香、鱉甲、鯪鯉甲、虻蟲、水蛭)
白話文:
氣盛則可用薄荷、荊芥、羌活、防風、蔓荊子、雄黃、皂莢、川芎、獨活、龍膽草來疏通;血瘀則可用紅花、三稜、木香、鱉甲、鯪鯉甲、虻蟲、水蛭來活血化瘀。
不足則燥燥宜潤(氣,吳萸、甘菊、杞子、天麻、柏子仁、蜜蒙花;血,當歸、川芎、牛膝、杜仲、菟絲子、白芍、熟地、沒藥、血竭、細辛、槐角)
風實則泄(羌活,獨活,細辛,雄黃,大黃,牽牛子,皂莢,首烏)
白話文:
對於氣虛的情況,應採取滋潤的方法。建議使用的藥材包括:吳茱萸、甘菊、枸杞子、天麻、柏子仁、蜜蒙花等。若為血虛,則應使用當歸、川芎、牛膝、杜仲、菟絲子、白芍、熟地、沒藥、血竭、細辛、槐角等藥材。
對於風熱或風濕所導致的消化系統問題,例如腹瀉,可以考慮使用羌活、獨活、細辛、雄黃、大黃、牽牛子、皁莢以及首烏等藥材進行治療。
風虛則補(川烏,牛膝,姜蠶,川斷,南星,白花蛇,蟬蛻,天麻,杜仲,川芎,半夏,菟絲子,白朮,萆薢,土茯苓,白附子)
風經則鎮(真珠,金箔,銀箔,夜明沙,代赭石,石決明)
一法,木鬱則達之,謂吐之令條達也。
白話文:
對於風邪虛弱的情況,應當進行補充治療,具體藥物包括:川烏、牛膝、姜蠶、川斷、南星、白花蛇、蟬蛻、天麻、杜仲、川芎、半夏、菟絲子、白朮、萆薢、土茯苓、白附子。
對於風邪過盛的情況,應當進行鎮靜治療,具體藥物包括:真珠、金箔、銀箔、夜明沙、代赭石、石決明。
有一種方法,針對木氣鬱滯的情況,可以通過引導使其通暢,即通過吐瀉的方式,使氣機得到舒展。
標(初病為標,渴欲飲者,少少與之則愈,此雖在裡,即是標也,囊縮,四逆湯、吳茱萸湯)
本(煩滿當歸,脈沉滑脈力皆倍者,當下之。此即大小二便閉,雖用承氣湯,不若四物湯加大黃尤嘉。胸煩滿,囊縮自下,不治自愈。厥陰本無下症,大概言傷寒傳入里可下之)。
又一轉厥陰症(標,亦為初病,宜甘溫;本,宜用熱)
無汗(麻黃,旋覆花,蒼朮,蔥頭)
白話文:
初期病症屬於表證,患者口渴想喝水,少量給予即可痊癒。雖然病邪已入裡,但這也是表證。如果出現腹脹、小便不通的症狀,可以使用四逆湯或吳茱萸湯治療。
煩躁、腹滿,脈象沉滑有力,則屬於本證。這時患者大小便不通,雖然可以使用承氣湯,但不如使用四物湯加加大黃效果好。胸部煩躁、腹脹、小便不通,不治療也能自愈。厥陰證通常沒有下瀉的症狀,但如果傷寒傳入裡證,則可以考慮使用下瀉的藥物。
還有一種轉入厥陰的病症,初期病症屬於表證,應該使用甘溫的藥物;本證則應該使用熱性的藥物。
如果患者沒有出汗,可以使用麻黃、旋覆花、蒼朮和蔥頭治療。
有汗(桂枝,地骨皮,白朮,黃耆)
汗之而發(麻黃)
清涼為汗(細辛)
和之而汗(柴胡)
下之而汗(大黃)
吐之而汗(瓜蒂,防風)
白話文:
有汗:(使用桂枝、地骨皮、白朮、黃耆)
汗之而發:(使用麻黃)
清涼為汗:(使用細辛)
和之而汗:(使用柴胡)
下之而汗:(使用大黃)
吐之而汗:(使用瓜蒂、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