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九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0)

1. 大便秘結源流(大便不通,脾約症)

大便秘結,腎病也。經曰:北方黑水,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蓋以腎主五液,津液盛則大便調和。若為飢飽勞役所損,或素嗜辛辣厚味,致火邪留滯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成便秘之症。此其原可按經而得之者也。若條分之,則有由胃實者,善飲食,小便赤(宜七宣丸)。

有由胃虛者,不能飲食,小便清利(宜厚朴湯)。有由大腸實者,腹滿,屎鞭(宜麻仁丸)。有由血虛者,液枯發渴(宜益血潤腸丸)。有由熱秘者,面色赤,六脈數實,脹悶,口舌瘡,時欲得冷(宜四順清涼飲,參用木香檳榔丸,重者承氣湯)。有由冷秘者,面色白而黑,六脈沉遲,小便清白,時欲得熱(宜藿香正氣散加官桂、枳殼)。

白話文:

便秘是腎臟疾病的表現。經書中說,北方黑水通入腎臟,並在人體的兩個陰竅(肛門和尿道)開竅。腎臟主導人體五液,津液充足,大便就能通暢。如果飲食不節,勞累过度,或平時喜好辛辣厚味,就會導致火邪停滯在血液中,消耗真陰,津液不足,从而引起便秘。這是根據經書推論得出的。如果細分便秘的原因,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胃实者,喜欢吃东西,小便发黄(適合用七宣丸)。胃虚者,吃不下东西,小便清澈(適合用厚朴湯)。大肠实者,肚子胀满,大便干硬(適合用麻仁丸)。血虚者,津液枯竭,口渴(適合用益血潤腸丸)。熱秘者,脸色发红,脉象数实,腹胀难受,口舌生疮,喜欢喝凉的东西(適合用四順清涼飲,可以配合木香檳榔丸,嚴重者可用承氣湯)。冷秘者,脸色苍白或偏黑,脉象沉迟,小便清澈,喜欢喝热的东西(適合用藿香正氣散加官桂、枳殼)。

有由風秘者,風搏肺臟,而肺與大腸表裡,因傳大腸(宜潤腸丸,小續命湯去附子,倍芍藥,加竹瀝)。有由氣秘者,氣不升降,穀氣不行,善嘻(宜蘇子降氣湯加枳殼)。有由相火遊走臟腑者(宜大黃牽牛散)。有由血熱者(宜當歸潤燥湯)。有由風熱鬱滯者(宜疏風潤腸丸)。

有由血分枯燥者(宜潤麻丸)。有由津液亡失,或枯竭者(宜蓯沉丸、五仁丸)。有由幽門不通者(宜通幽湯)。有由三焦不和,氣不升降,胸膈痞滿者(宜搜風潤腸丸)。有由氣壅滯而兼有熱者(宜四磨湯、六磨湯)。有由本有風病而大便秘者(宜皂角元)。有由病後血氣未復,或產後去血過多,及發汗利小便者(宜八珍湯倍當歸加肉蓯蓉、蘇子)。有婦人風秘者(宜大麻仁丸)。

白話文:

便秘的原因很多,如果是因為風寒入侵導致的,可以用潤腸丸、小續命湯(去附子,加倍芍藥,加竹瀝)治療。如果是因為氣機不暢導致的,可以用蘇子降氣湯加枳殼治療。如果是因為相火妄動導致的,可以用大黃牽牛散治療。如果是因為血熱導致的,可以用當歸潤燥湯治療。如果是因為風熱鬱滯導致的,可以用疏風潤腸丸治療。

如果是因為血分乾燥導致的,可以用潤麻丸治療。如果是因為津液不足或枯竭導致的,可以用蓯沉丸、五仁丸治療。如果是因為幽門不通導致的,可以用通幽湯治療。如果是因為三焦不和,氣機不升降,導致胸膈痞滿,可以用搜風潤腸丸治療。如果是因為氣機壅滯,又伴有熱症,可以用四磨湯、六磨湯治療。如果是因為原有風病,導致大便秘結,可以用皂角元治療。如果是因為病後血氣未復,或產後失血過多,或因發汗利尿導致的,可以用八珍湯(加倍當歸,加肉蓯蓉、蘇子)治療。如果是婦女風寒導致的便秘,可以用大麻仁丸治療。

至老人便秘,亦各有故,不可概施方劑。如由腸胃積熱,致二便燥澀(宜疏風順氣元)。如專由風秘(宜小皂角丸)。如由虛而兼風秘(宜二仁丸)。如由虛而兼氣秘(宜橘杏丸)。如由虛而兼血秘(宜蘇麻粥、三仁粥)。皆當分別。然總之老年氣血虛津液往往不足,切不可輕用硝黃,恐重竭其津液,致秘結更甚也(總治宜八珍湯倍當歸加肉蓯蓉、蘇子、杏仁、陳皮)。倘或陰寒,脈卻實,又微覺躁,宜於溫暖藥中略加苦寒,以去熱躁,躁止勿加。

白話文:

老年人便秘,原因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根據不同情況對症下藥。

  • 若因腸胃積熱導致大便乾燥,應以疏風順氣、潤腸通便為原則。
  • 若單純由風寒引起便秘,可用小皂角丸治療。
  • 若由虛寒引起的便秘,同時伴有風寒,則可用二仁丸。
  • 若由虛寒引起的便秘,同時伴有氣滯,則可用橘杏丸。
  • 若由虛寒引起的便秘,同時伴有血虛,則可用蘇麻粥或三仁粥。

總而言之,老年人氣血虛弱,津液不足,不可輕易使用硝黃,以免過度耗損津液,加重便秘。治療老年便秘應以補益氣血、潤腸通便為主,可使用八珍湯,並加入當歸、肉蓯蓉、蘇子、杏仁、陳皮等藥材。

如果患者體質偏寒,脈象沉實,且略感燥熱,可在溫暖藥物中加入少量苦寒藥物,以清熱除燥,待燥熱消除後便不再添加。

如陰躁,刻欲就冷,兩尺虛,或沉細而遲,不得用寒藥(宜理中湯極冷服)。如或不效,則用外導之法(宜蜜煎,加鹽、皂角各五分,冷秘宜醬瓜姜,熱秘宜豬膽汁)。

【脈法】《醫鑑》曰:大便秘結,脾脈沉數,下連於尺,為陽結;二尺脈虛,或沉細而遲,為陰結;右尺脈浮為風結。又曰:老人虛人秘結,脈雀啄者難治。《回春》曰:燥結之脈,沉伏勿疑,熱結沉數,虛結沉遲,若是風燥,右尺浮肥。

【秘結症治】仲景曰: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此為實,名曰陽結,期十七日當劇;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期十四日當劇。《入門》曰:燥屬少陰津液不足,以辛潤之;結屬太陰有燥屎,以苦泄之。易老曰:實秘者,物也;虛秘者,氣也。丹溪曰:實秘宜滌盪腸胃,開結軟堅,如硝、黃、枳實、厚朴、承氣湯之類是也;虛秘宜滋養陰血,潤燥散結,如歸、地、桃仁、麻仁、黃芩、潤燥湯之類是也。海藏曰:桃杏仁俱治大便秘,當以氣血分之。

白話文:

如果患者出現陰虛燥熱的症狀,比如渴望涼爽、兩尺脈虛弱或沉細而遲,就不要使用寒涼的藥物,應該服用理中湯,並且要極冷服下。如果理中湯效果不佳,就需要採用外導的方法,可以用蜂蜜煎煮,加入鹽、皂角各五分,如果是便秘伴隨寒涼症狀,可以用醬瓜和薑,如果是便秘伴隨熱症狀,可以用豬膽汁。

晝則便難,行陽氣也,宜杏仁;夜則便難,行陰血也,宜桃仁。老人虛人大便燥秘,脈浮在氣,宜杏仁、陳皮;脈沉在血,宜桃仁、陳皮。所以俱用陳皮者,以手陽明大腸與太陰肺為表裡也。東垣曰:血燥,以桃仁、酒大黃通之;氣燥,以杏仁、枳實通之;風燥,以麻仁、大黃利之;氣澀不通,以郁李仁、皂角仁潤之;氣壅便秘,以人參、歸身、麻仁、大黃開之。

【秘結導引】《保生秘要》曰:以舌頂上齶,守懸癰,靜念而液自生,俟滿口,赤龍攪動,頻漱頻吞,聽降直下丹田,又守靜,咽數回,大腸自潤,行後功效。

白話文:

白天排便困难,是阳气运行不畅,宜用杏仁;夜晚排便困难,是阴血运行不畅,宜用桃仁。老年体虚、便秘,脉浮在气,宜用杏仁、陈皮;脉沉在血,宜用桃仁、陈皮。两者都用陈皮,是因为手阳明大肠经与太阴肺经相表里。东垣医家说:血燥用桃仁、酒大黄通之;气燥用杏仁、枳实通之;风燥用麻仁、大黄利之;气涩不通用郁李仁、皂角仁润之;气壅便秘用人参、归身、麻仁、大黄开之。

《保生秘要》中记载一种秘结导引法:舌头抵住上颚,守住悬壅垂,静心念想,唾液自然生出,待满口时,像赤龙一样搅拌,反复漱口吞咽,使唾液降至丹田,再静心守住,咽下数次,大肠就会滋润,排便后功效显著。

【運功】《保生秘要》曰:左手撫臍,用意推旋開五臟,向後落大腸,九曲行去,或升腎水洗潤大腸,九曲而通瀉之。

大便不通,亦腎病也。蓋秘結者,不過時常燥結,艱於下利而已。若不通,則往往十日半月不便,閉塞阻隔,甚至胸腹脹滿,氣悶欲絕。而其原則各有由:大約熱邪入里,則胃有燥屎;三焦伏陽,則澤液中干。此固由大腸之挾熱者也(宜潤腸丸)。虛人陰冷而血乾枯,老人陽衰而氣道塞,此則由大腸之挾冷者也(宜潤腸湯)。腹脹痛悶,胸痞咳嘔,此又由宿食留滯者也(宜脾積元)。腸胃受風,乾燥涸澀,此又由風氣燔灼者也(宜大麻仁丸)。肺氣壅蔽不能下降大腸,而諸氣之道路因以閉塞,噫逆泛滿,此又由氣失升降之常者也(宜桔梗枳殼湯)。然則大便之不通,夫豈可與秘結之症,同焉混視哉。

白話文:

運功及大便不通的中醫解說

運功

《保生秘要》中記載:左手輕撫肚臍,用意將氣運轉,如同推動旋轉,打開五臟,氣往下行至大腸,沿著九曲腸道運行,或向上升至腎臟,將腎水帶下滋潤大腸,使九曲腸道暢通,排泄順暢。

大便不通

大便不通也是腎臟疾病的一種表現。因為便秘的人通常是腸道乾燥、難以排便。若長時間不通,則可能十天半個月都無法排便,導致腸道阻塞,甚至出現胸腹脹滿、呼吸困難等症狀。

大便不通的原因有很多,概括來說:

  • 熱邪入里導致胃中有燥屎: 由於熱邪入侵身體,導致腸胃燥熱,形成乾燥的糞便。 這屬於大腸挾熱,可以用潤腸丸治療。
  • 三焦伏陽導致津液虧損: 三焦是人體的氣化通道,三焦伏陽則表示陽氣積聚在三焦,導致體內津液不足,腸道乾燥。 這也是大腸挾熱,可以用潤腸丸治療。
  • 虛寒體質導致血枯腸燥: 體虛的人陰氣不足,血氣虧虛,導致腸道乾燥。老人陽氣衰弱,氣道阻塞,也是同樣原因。 這屬於大腸挾寒,可以用潤腸湯治療。
  • 宿食積聚導致腹脹痛悶: 飲食積滯,沒有消化,就會造成腹脹、疼痛,甚至胸悶、咳嗽、嘔吐。 這屬於脾胃積滯,可以用脾積元治療。
  • 風寒入侵導致腸胃乾燥: 風寒入侵,導致腸胃乾燥、排便困難。 這屬於風氣燔灼,可以用大麻仁丸治療。
  • 肺氣壅塞導致氣道阻塞: 肺氣無法下降至大腸,氣道阻塞,導致腹脹、噯氣、反胃等症狀。 這屬於氣失升降之常,可以用桔梗枳殼湯治療。

因此,大便不通不能單純歸類為便秘,需要根據不同原因進行辨證論治。

【大便不通症治】《正傳》曰:久病腹中有實熱,大便不通,潤腸丸微利之,不可用峻利之藥。《醫鑑》曰:大便閉,服承氣湯之類不通者,四物湯加檳榔、枳殼、桃仁、紅花。又曰:大便不通,宜靈寶丹、大黃飲子;老人虛人,宜潤腸丸、潤腸湯;婦人宜通神散,產前後宜調導飲,外治宜宣積丸、提盆散。丹溪曰:古方通大便,皆用降氣之劑。

白話文:

便秘的治療,《正傳》指出,久病導致腹部有實熱,導致便秘,可以用潤腸丸輕微通便,不能使用峻猛的瀉藥。 《醫鑑》提到,便秘服用承氣湯之類的藥物卻不通者,可以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檳榔、枳殼、桃仁、紅花。又說,便秘宜用靈寶丹、大黃飲子;老人虛弱者,宜用潤腸丸、潤腸湯;婦女宜用通神散,產前後宜用調導飲,外治宜用宣積丸、提盆散。丹溪說,古代治療便秘的方子,大多使用降氣的藥物。

蓋肺氣不降則大便難於傳送,用杏仁、枳殼、沉香、訶子等是也。老人虛人風人,津夜少而秘者,宜以藥滑之,用麻仁、脂麻、阿膠等是也,若妄以峻劑逐之,則津液走,氣血耗,雖暫通而即復秘,或更生他病矣。

脾約,液枯症也。仲景論陽明傷寒自汗出,小便數,則津液內竭,大便必難,其脾為約,脾約丸主之。蓋液者,肺金所布,肺受火爍,則津液自竭,而不能行清化之令,以輸於脾,是肺先失傳送之職,脾亦因爽轉輸之權,而大便有不燥結者乎。但仲景以脾約丸主之,恐只宜於古,而不盡宜於今,蓋古人壯實,開泄猶可,今人氣血多有不充。此丸以大黃為君,當大病後,或東南人虛羸,恐雖熱甚,而偶誤服此,必脾愈弱而腸愈燥也。故本病只宜以滋養陰血,使陽火不熾為上(宜當歸潤燥湯、蓯沉丸、潤腸丸)。必審知其人強壯,或熱結太甚,或西北充實之人,猶可以脾約丸投之,否則宜謹慎也。

白話文:

肺氣不下降,就會導致大便難以排出,所以要用杏仁、枳殼、沉香、訶子等藥材。老年人、虛弱的人、體質偏寒的人,如果因為津液不足而便秘,應該用滑潤的藥物來通便,例如麻仁、脂麻、阿膠等等,如果胡亂使用峻猛的藥物來通便,就會導致津液流失,氣血耗損,雖然暫時通便,但很快又會便秘,甚至還會引起其他疾病。

脾約是指津液不足而導致的便秘。張仲景認為陽明傷寒患者如果出汗多、小便次數頻繁,就代表津液耗損,大便一定會難以排出,這是因為脾臟機能失調造成的,可以用脾約丸來治療。因為津液是肺金所運布,如果肺受到火熱的灼傷,就會導致津液耗竭,無法進行清化,輸送到脾臟,所以肺先喪失了輸送津液的功能,脾臟也因此無法正常運送,導致大便乾燥難以排出。但張仲景以脾約丸來治療,可能只適合古代人,不完全適合現代人,因為古代人身體強壯,瀉下藥物還可以承受,而現代人氣血不足,使用脾約丸可能會加重脾臟虛弱,導致腸道更加乾燥。因此,脾約的治療應以滋養陰血,防止陽火過旺為最佳方案,可以選用當歸潤燥湯、蓯沉丸、潤腸丸等藥物。如果患者身體強壯,或者熱結嚴重,或者體質偏燥熱,仍然可以用脾約丸來治療,否則要謹慎使用。

【脾約症治】成無已曰: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數而大便難,制脾約丸以下脾之結燥。丹溪曰:脾約症,在西北以開結為主,在東南以潤燥為功。

白話文:

成無己說:脾胃功能失調,脾臟較弱,無法分配水分到全身,只能送到膀胱,所以尿頻且排便困難,需要用制脾約丸來解決這個問題。朱震亨則表示:在西北地區治療脾約症時要以解結為主要目標;而在東南地區則應著重於滋潤和緩解乾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