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九 (3)
卷九 (3)
1. 五淋二濁源流(胞痹,尿血,白淫
五淋二濁,皆腎病也。淋者,滴瀝澀痛。濁者,小便混濁而不清。凡人腎有二竅,一出溺,一出精,淋病則由溺竅,濁病則由精竅,二者絕不可以相蒙。近醫不能分辨,淋病以濁藥治之,濁病以淋藥治之,宜其難愈。古方書列五淋之名,曰熱,曰氣,曰虛,曰膏,曰沙石,以揭其概。
宋元后,又分石、勞、血、氣、膏、冷六症,至為詳盡。而究其原,則皆由陰陽乖舛,清濁相干,或膀胱畜熱,由水道瘀塞,所以欲通不通,滴瀝澀痛,為溺竅病也。丹溪以赤濁屬血,白濁屬氣。或又以赤為心虛有熱,由思慮而得,白為腎虛有寒,因嗜欲而得,皆非定論。
蓋皆出於精竅,其白者為敗精流溢,其赤則由虛滑,精化不及,赤未變白,此虛之極也,茲分列而款舉之:淋病之原,大約由腎虛,膀胱有濕熱,蓋膀胱與腎為表裡,俱主水,水入小腸與胞,行於陰為溲便,若腎虛而膀胱有濕熱,則因腎虛致小便澀數,因膀胱濕熱致小便澀,數而且澀,則淋瀝不宣,小腹弦急,痛引於臍,此石勞、血氣、膏冷所由成也。
白話文:
五種淋病和兩種混濁症狀,都是腎臟疾病。淋病是指尿液滴瀝、疼痛;混濁症狀是小便混濁不清。一般人腎臟有兩個孔,一個排尿,一個排精,淋病是由尿孔引起的,混濁症狀是由精孔引起的,這兩者絕對不能混淆。近代醫生無法區分淋病和混濁症狀,用錯藥物治療,導致病情難以痊癒。古代醫學書籍列出五種淋病名稱,包括熱淋、氣淋、虛淋、膏淋、沙石淋,以此概括淋病的各種情況。
從宋代到元代後,又分類出石淋、勞淋、血淋、氣淋、膏淋、冷淋等六種症狀,詳細明確。但追本溯源,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陰陽失調、清濁交錯,或是膀胱積熱,由於尿道堵塞,導致想要通暢卻不能,尿液滴瀝、疼痛,這是尿孔的問題。丹溪認為紅色混濁是血癥,白色混濁是氣滯。或者有人認為紅色是心虛有熱,由思慮引起,白色是腎虛有寒,因縱慾引起,這些都不是確定的論斷。
這些都出於精孔,白色的混濁是敗精流溢,紅色的混濁是因為虛弱滑洩,精液轉化不足,紅色尚未變為白色,這是虛弱到了極點。現在分別列出:淋病的根源大致上是因為腎虛,膀胱有濕熱。膀胱和腎是表裡相連,都主管水液,水進入小腸和子宮,在陰部形成尿液和排泄物。如果腎虛且膀胱有濕熱,那麼腎虛導致小便頻密,膀胱的濕熱導致小便頻密且疼痛,這樣小便就不能順暢排出,腹部絞痛,疼痛傳到肚臍,這是石淋、勞淋、血淋、氣淋、膏淋、冷淋形成的原因。
蓋石淋者,膀胱畜熱積成,如湯在瓶中,日久結成白鹼也,治須清積熱,滌去沙石,則水道自利(宜如聖散、神效虎珀散)。勞淋者,多思慮,負重遠行,勞於脾也(宜補中益氣湯與五苓散分進)。專由思慮者亦傷脾(宜歸脾湯)。若強力入房,施泄無度,勞於腎也(宜生地黃丸、黃耆湯)。
亦有縱欲強留不泄,淫精滲下而作淋者(宜益元固真湯)。血淋者,小腹硬,莖中痛欲死,血瘀也,以一味牛膝煎膏,大妙,但虛人恐損胃耳(宜四物湯加桃仁、牛膝、通草、紅花、丹皮)。而亦有因血虛者,應以養榮為主(宜六味丸加側柏、車前,或八珍湯送益元散)。如血色鮮紅,脈數而有力,心與小腸實熱也(宜柿蒂湯)。
白話文:
好的,以下是繁體中文版本:
石淋:是因為膀胱蓄積了熱氣,像是一瓶中的水經過長時間凝結成了白色鹽類。治療必須清除累積的熱氣和去除砂石,這樣尿液才能順暢排出。(可以使用如聖散、神效虎珀散)
勞淋:通常是因為過度思考、背負重擔或是長途跋涉導致脾臟受損所引起的。(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和五苓散交替服用)
由於思慮造成的傷害也會影響到脾臟。(可以使用歸脾湯)
如果勉強進行性行為或者沒有節制,會對腎造成疲憊。(可以使用生地黃丸、黃耆湯)
也有因為放任慾望而不控制射精,使精子滲漏而出現排尿困難的情況。(可以使用益元固真湯)
血淋:症狀包括腹部緊繃、陰莖疼痛難忍以及血液淤塞等情況。(可以用一味牛膝煎煮成藥膏來處理,效果非常好;但是對於身體較弱的人來說可能會對胃部有所損害)
血淋也可能是由於血虛所引起,應該以滋養血液為主要目標。(可以使用六味丸加上側柏、車前子,或者是用八珍湯搭配益元散一起服用)
如果是出現新鮮且顏色鮮豔的血液,並且脈搏跳動快速有力,這可能是心臟和小腸受到實際性的刺激所引發的問題。(可以使用柿蒂湯)
血色黑黯,面色枯白,尺脈沉遲,下元虛冷也(宜金匱腎氣丸)。亦有血熱過極,反兼水化而色黑者,非冷也(宜赤豆、綠豆、麻仁、乾柿、黃連、側柏、竹葉、葛根、藕汁、黃柏、生地、丹皮)。當以脈症辨之。氣淋者,氣實則滯而不通,臍下妨悶而痛也(宜沉香散、瞿麥湯)。
白話文:
患者血色暗淡,面色蒼白,脈象沉遲,說明下元虛寒,適合服用金匱腎氣丸。但也可能因血熱過度,反而導致水液代謝失衡,出現面色發黑,這並非寒症,宜用赤豆、綠豆、麻仁、乾柿、黃連、側柏、竹葉、葛根、藕汁、黃柏、生地、丹皮等藥材治療。應根據脈象和症狀進行辨證施治。氣淋者,若氣機壅滯不通,則會出現臍下脹悶疼痛,適合服用沉香散、瞿麥湯等藥物治療。
或由氣虛,急須補益(宜八珍湯倍茯苓,加牛膝、杜仲)。膏淋者,似淋非淋,小便如米泔如鼻涕,此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意欲出不快而痛也(宜鹿角霜丸、沉香丸、大沉香散、海金沙散)。冷淋者,必先寒戰,小便澀數,竅中腫痛,蓋冷氣與正氣交爭,冷氣勝則寒戰成淋,正氣勝則寒戰解而得便也,大約多由腎虛(宜金匱腎氣丸、肉蓯蓉丸)。
白話文:
有時尿液混濁是因為身體其他問題所引起。例如:可能是因為飲食過於油膩、吃太多甜食或是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膏淋」;或者是因著涼感冒引發的「冷淋」。
若出現以上症狀,可以考慮服用一些草藥來改善:
- 膏淋:可使用鹿角霜丸、沈香丸、大沈香散和海金沙散等方劑治療。
- 冷淋:可使用金匱腎氣丸和肉蓯蓉丸等方劑治療。
當然,在服藥之前最好還是要請教醫生或者專業人士的意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希望以上的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沙淋者,莖中有沙澀痛,尿卒不易出,有細沙沉在缸底,乃膀胱陰火煎熬,津液凝結也,輕則為沙,重則為石(宜二補丸)。以上諸證治法,悉本古人,最為不易。此外又有過服金,入房太甚,敗精強閉,流入胞中而成淋病者(宜海金沙散)。又有濕痰日久,汪滲而成淋病者(宜滲濕湯加減)。
又有淋而小腹脹甚者(宜瀉腎湯)。又有婦人產後成諸淋者(宜白茅湯,不論膏石淋皆治)。皆當分治。另有一症,名胞痹,風寒濕邪客胞中,氣不能化出,故胞滿而水道不通,小腹膀胱皆痛,且痛而澀於小便也,詳在膀胱篇。濁病之原,大抵由精敗而腐者居半,由濕熱流注者居半,其症莖中皆如刀割火灼,而溺自清利。
白話文:
沙淋是指尿道內感到刺癢、疼痛和阻塞感,並且排尿時會出現細砂狀物質沈積在容器底部的情況。這是由於膀胱中的陰火導致津液凝固所引起的。病情較輕的時候只會出現細砂,嚴重的話可能會形成硬塊或結石。治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二補丸」。
上述各種病症的治療方法都是根據古人的經驗得出的,是最可靠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也可能引起泌尿系統疾病:
-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或者性生活過度,造成精子受損並堵塞輸卵管,進而引發淋病。可以用「金沙散」來治療。
- 潮溼和痰多的人長期下來容易患上淋病。「滲濕湯」加上一些調整可以幫助改善這個問題。
- 小腹部非常脅迫是另一種常見的淋病症狀。用「瀉腎湯」可以緩解這個症狀。
- 婦女生產後也很容易患上各種淋病。不管是否已經形成了結石都可以使用「白茅湯」進行治療。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所以應該針對不同的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另外一種叫做「胞痹」的病症也是需要注意的。這是因為風寒潮溼等外因影響了子宮的功能,使得子宮充滿水分但無法排出,從而在小腹部和膀胱部位產生疼痛和尿路梗阻。詳細信息可以在膀胱篇章中找到。泌尿系疾病的根源大多數是由於精子受損和腐爛或者是潮溼和炎熱等因素造成的。這些因素都會使生殖器感覺到像被刀割或是被燒傷一樣痛苦,而且尿液也會變得清澈明亮。
惟竅端時有穢物,如米泔,如粉糊,如瘡膿,如目眵,淋瀝不斷,與便溺毫不相混,故曰是精病,非溺病也。而臟腑所主,則各有異,大約血虛而熱甚者為赤濁,此屬火,心與小腸主病。氣虛而熱微者為白濁,此屬金,肺與大腸主病。其致濁之由,有因思慮過度,心虛有熱者(宜地骨皮湯、金蓮丸、辰砂妙香散)。
有由心經伏暑者(宜四苓散加香茹、麥冬、人參、蓮肉)。以上皆赤濁症所由。有因嗜欲過度,腎虛有寒者(宜清心蓮子飲)。有因脾精不斂者(宜蒼朮難名丹)。有因濕痰流注者(宜蒼朮二陳湯)。有因腎虛下隱者(宜補中益氣湯)。有小便如常,少頃即澄濁物,或如米泔色者(宜萆薢分清飲)。
白話文:
如果尿液出口處一直有像米湯、粉漿、膿液或眼屎一樣的穢物不斷流出,而且跟大小便完全沒有關係,這就是精液病,不是尿液病。至於不同臟腑導致的病症也有所不同,大致上來說,血虛而熱氣很重的人,尿液會呈現紅色混濁,這是火氣旺盛,跟心臟和小腸有關;氣虛而熱氣輕微的人,尿液會呈現白色混濁,這是金氣不足,跟肺臟和大腸有關。造成尿液混濁的原因有很多,像是思慮過度導致心虛有熱,可以用地骨皮湯、金蓮丸和辰砂妙香散治療;心經伏暑可以用四苓散加香茹、麥冬、人參和蓮肉治療。以上都是赤色混濁的病症原因。其他像是嗜欲過度導致腎虛有寒,可以用清心蓮子飲治療;脾精不斂,可以用蒼朮難名丹治療;濕痰流注,可以用蒼朮二陳湯治療;腎虛下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小便正常,過一會兒就變得混濁,或者像米湯一樣,可以用萆薢分清飲治療。
有稠黏如膏,莖中澀痛,為精塞竅道,而非熱淋者(宜加味清心飲)。有莖中不痛,脈來無力,為下元虛冷者(宜鹿茸補澀丸)。有莖中大痛,便赤口渴,脈來滑數者(宜二苓清利飲)。有挾寒者,小便必清白(宜萆薢分清飲、內補屬茸丸)。有挾熱者,便必黃赤(宜清心蓮子飲、香苓散)。
以上皆白濁症所因。有青皮,小腹痛不可忍者,當作寒治(宜東垣酒煮當歸丸)。
白話文:
有的尿液粘稠像膏狀,陰莖疼痛,這是因為精子堵塞了通道,而不是熱性膀胱炎,可以使用「加味清心飲」治療。有的陰莖不疼,脈搏弱而無力,是因為下焦虛冷,可以用「鹿茸補澀丸」治療。有的陰莖劇烈疼痛,排泄物呈紅色且口渴,脈搏滑動快速,這需要用「二苓清利飲」治療。有的伴隨寒冷,小便會呈現白色,可用「萆薢分清飲」和「內補屬茸丸」治療。有的伴隨著熱度,排泄物會呈現黃褐色,可使用「清心蓮子飲」和「香苓散」治療。
這些都是造成白帶的原因。如果出現青皮,小腹部疼痛難耐的情況,應該按照寒性疾病進行治療,可以使用「東垣酒煮當歸丸」治療。
【脈法】《脈訣》曰:遺精白濁,當驗於尺,結芤動緊,二症之的。又曰:便血則芤,數則赤黃,實脈癃閉,熱在膀胱。《正傳》曰:兩尺洪為數,必便濁遺精。《脈經》曰:淋脈盛大而實者生,虛細而澀者死。《醫鑑》曰:淋病之脈,細數何妨,少陰微者,氣閉膀胱,女人見之,陰中生瘡,大實易愈,細澀則亡。
【淋病原由症治】丹溪曰:淋症所感不一,或由房勞,陰虛火動也;或由忿怒,氣動火生也;或由醇酒厚味,釀成濕熱也。積熱既久,熱結下焦,所以淋瀝作痛,初則熱淋血淋,久則煎熬水液稠濁,如膏如沙如石也。夫散熱利小便,只治熱淋血淋而已,其膏沙石淋,必須開鬱行氣,破血滋陰方可也。
白話文:
【脈法】《脈訣》指出:遺精和白濁的病症,應當從脈象的尺部來判斷。結、芤、動、緊等脈象,是診斷這類症狀的確切指標。又說:便血的脈象為芤,如果脈象數則可能出現赤黃色,實脈可能導致尿路阻塞,這是因為熱病在膀胱所致。《正傳》提到:兩尺脈洪大代表脈數,這時可能會出現遺精和尿失禁的情況。《脈經》說明:淋病的脈象如果盛大且實,通常表示病情會好轉,但若脈象虛細且澀,則可能預示著生命危險。《醫鑑》則指出:淋病脈象雖細數,並非全無希望,因為少陰微弱的脈象可能代表氣閉膀胱,女性患者可能會出現陰道生瘡的情況,但如果脈象大實,病情較易恢復,反之,若脈象細澀則情況較為危急。
【淋病原由症治】丹溪認為,淋病的原因多樣,可能源自房勞導致陰虛火動,也可能因忿怒引發氣動火生,或是過量飲酒和食用肥膩食物,導致濕熱積聚。長時間的熱毒積聚在下焦,導致尿頻尿急疼痛,初期可能是熱淋和血淋,長久下去則會使體內的水分和液體濃縮,如同油脂、沙子、石頭一般。對於這種情況,只是通過清熱利尿的方法治療熱淋和血淋。然而對於像油脂、沙子、石頭這樣的特殊淋病,則需要通過調理情緒、行氣、破血和滋陰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古方用琥珀、鬱金開鬱也,木香、青皮行氣也,蒲黃、牛膝破血也,黃柏、生地滋陰也。東垣治小腹痛,用黃柏、青皮,夫青皮疏肝,黃柏滋腎,小腹乃肝腎部位也。
【濁病原由症治】《得效》曰:先正有言,夏則土燥而水濁,冬則土堅而水清,此其理也。水火既濟,則土自堅,其流清矣。小便白濁,蓋脾有虛熱而腎不足,土邪於水也。《入門》曰:赤白濁,皆因脾胃濕熱,中焦不清,濁氣滲入膀胱也。丹溪曰:小便濁主濕熱,有痰有虛,赤屬血,白屬氣,與痢疾帶下同治。
白話文:
古方使用琥珀和鬱金來疏解鬱氣,使用木香和青皮來調暢氣機,使用蒲黃和牛膝來破除瘀血,使用黃柏和生地來滋養陰液。東垣在治療小腹疼痛時,使用黃柏和青皮,其中青皮能疏肝,黃柏能滋腎,小腹是肝腎相應的位置。
【混濁病症的原由和治療】《得效》中提到:古人有言,夏季土壤乾燥而水分混濁,冬季土壤堅硬而水分清澈,這是自然的規律。水火相互調和,則土性自然堅固,水流清徹。小便混濁,是因為脾有虛熱而腎功能不足,導致土性侵犯了水質。《入門》中指出:小便混濁,多因脾胃濕熱,中焦氣血不暢,使得混濁之氣滲入膀胱。丹溪認為,小便混濁主要由濕熱引起,可能伴有痰濕或虛弱的情況,赤色代表血熱,白色代表氣虛,與痢疾和帶下的治療方法相同。
又曰:凡便濁治法,概宜燥濕降火,兼升舉之,如二陳湯加二術升柴白芍。《醫旨》曰:赤白濁,肥人多濕痰,瘦又多虛火。又曰:凡便濁,必兼服加減珍珠粉丸。《回春》曰:赤白濁,其狀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凝如膏糊,或如米泔赤膿,皆濕熱所傷也。
【淋濁導引】《保生秘要》曰:於腎俞、照海、氣海掐之九九,擦亦九九,兼用後功。
【運功】《保生秘要》曰:用雙手抱兩膝,吹吸,念臍下,絛尾閭,升氣降回,吸而咽之。
尿血,溺竅病也。其原由於腎虛,非若血淋之由於濕熱,其分辨處,則以痛不痛為斷,蓋痛則血淋,不痛則為尿血也,而以尿血亦為有火者非(宜太極丸、無比山藥元)。
白話文:
一般來說,治療排泄物混濁的情況,都需要以乾燥濕氣、降火氣為主要方針,同時配合升舉藥物,例如二陳湯再加上二術、升柴和白芍。醫書中提到,赤白混濁的現象,肥胖的人多半是濕痰積聚,瘦弱的人則多半是虛火旺盛。另外,所有排泄物混濁的患者,都需要服用加減珍珠粉丸。古書中也記載,赤白混濁的排泄物,外觀如同油脂旋轉,光澤不固定,底部澄清下沉,凝結如膏糊,或是像米湯一樣混著紅色的膿,都是濕熱傷害造成的。
可以透過腎俞、照海、氣海穴位進行按摩,每個穴位掐按九九次,也可以擦拭九九次,並且配合後續的功法。
功法需要雙手抱住膝蓋,進行吸氣吐氣的動作,並將意識集中在臍下,延伸至尾閭,氣息向上升起再向下回降,吸氣時將氣息咽下。
尿血是一種溺竅疾病,起因於腎臟虛弱,與血淋的濕熱病因不同。分辨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有疼痛感,疼痛則為血淋,不痛則為尿血。雖然尿血也屬於火氣過盛的表現,但還是需要用太極丸、山藥等藥物治療。
【尿血分辨】《直指》曰:大凡小腸有氣則小便脹,小腸有血則小便澀,小腸有熱則小便痛,痛者血淋,不痛者尿血。
白淫,熱鬱病也。一名蠱。《內經》曰: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小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注云:腎脈貫脊,屬腎,絡膀胱,故小腹冤熱而痛,溲出白液也。據此,則脾受風邪而傳於腎,風能煽熱,故邪熱內結,真精不守,而白物遊淫而出,此所以名白淫。又邪熱既結,則火能消爍脂肉,如蠶之蝕物然,此所以又名蠱病白淫也。經又曰: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據此,則為淫欲過度,腎傷所致,即子和所謂莖中作痛,痛極則癢或陰莖挺縱不收,或出白物如精,隨溲而下,得之於房勞及邪術者是也,治以降心火為要(宜半苓丸、清心蓮子飲)。此外又有精傷白濁,亦名白度,蓋由房失節,以致傷精流出,一似白濁(宜清心蓮子飲),甚且小便中推出髓條也(宜治小便白濁流出髓條方)。凡諸白淫總治(宜金箔丸、白龍丸),非皆精竅病乎,故附於此。
白話文:
《直指》說:一般來說,如果小腸裡有氣就會導致小便脳脣,如果有血就會使小便變得困難,如果有熱就會引起小便疼痛,這種情況叫做血淋;如果不疼就是尿血了。
「白淫」是一種因熱鬱引起的疾病,也被稱為「蠱」。《黃帝內經》上說:「脾臟把病症傳染到腎臟,就叫作疝瘕,會出現小腹部悶熱疼痛的情況,並且排出白色分泌物,這被稱為『蠱』。」註解中提到:「腎臟的神經通過脊椎,屬於腎臟,並與膀胱相連接,因此才會出現小腹部悶熱疼痛以及排泄白色液體的情況。根據這些症狀來看,這是因為脾臟受到風邪侵襲後再轉移到腎臟,風能夠引燃熱量,因此邪熱在身體內部凝固,真正的精華無法得到保護,從而使得白色的東西流出來,也就是為什麼這個病被命名為「白淫」的原因。另外,由於邪熱已經凝固起來,就像火可以融化脂肪一樣,它也能夠像蟲子吃掉食物那樣地破壞肌肉組織,這也是為什麼又被稱為「蠱病白淫」的原因之一。「黃帝內經」還指出:「思維沒有止境,希望得不到滿足,在外面胡思亂想,性生活過度,導致生殖器疲軟,或者勃起時不能收回,或者是排出白色物質類似精子,隨著尿液一起排出,都是因為性交過度造成的,也就是子和所說的「莖部疼痛難忍,甚至瘙癢,或是陰莖硬而不收,或是排出白色物質類似精子,都可能是因為房事過多或是使用了一些邪門歪道的方法所造成。治療方法主要是降低心火(可用半苓丸、清心蓮子飲)。
除此之外還有精損白濁,也被稱為「白度」,通常是因為性生活失去規律,導致精液流失,就像是白濁一樣(可以用清心蓮子飲來治療)。更嚴重的是,可能會在小便中發現骨頭碎片(需要用治療小便白濁流出骨頭碎片的藥方)。
所有這些白淫都可以用同一個方法進行治療(可服用金箔丸、白龍丸),但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跟精竅有關嗎?所以我把它們列在一起。
【白淫所屬】戴人曰:遺尿閉癃,陰痿脬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血涸不月,腰膝上熱,足躄嗌乾閉癃,小腹有塊,或定或移,前陰突出,後陰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謂之疝而謂之瘕也。熬按:尿血淋病之屬,白淫溺病之屬,不得相混。
白話文:
戴人說:「遺尿、排尿困難、陽萎、膀胱痠痛、精子自溢和白帶過多都是男性疝氣的症狀;血液枯竭導致女性經期停止、腰部和雙膝發熱、腳部麻痹、喉嚨乾燥、排尿困難、腹部出現硬塊、或者固定或者可移動、前面生殖器突出、後面肛門生瘡等都屬於女性疝氣的症狀,只是稱呼不同,叫做癥瘕而不是叫作疝氣。另外,尿液出血和尿路感染等疾病與白帶過多引起的泌尿系統疾病的症狀不能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