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三十 (8)
卷三十 (8)
1. 跌撲閃挫源流
又曰:蘇合香元,治打撲墮落挾驚悸,氣血錯亂,昏迷不省,急取三五丸,溫酒童便調灌,即蘇。又曰:頭上有傷,或打破,或金刃傷,用藥糊縛,不可使傷風,慎之。又曰:凡手腳各有六出臼,四折骨,每手有三處出臼,腳亦三處出臼,手掌根出臼,其骨交互相鎖,或出臼,則是挫出鎖骨之外,須是溺骨於鎖骨下歸窠,若出外則須搦入內,若出內則須搦入外,方入窠臼,只用手拽,斷難入窠,十有八九成痼疾也。
又曰:骨節損折,肘臂腰膝出臼蹉跌,須用法整頓歸元,先用麻藥與服,使不知痛,然後可用手法。又曰:搦骨歸窠,須用竹一片,生柳木板片尤佳,夾定一邊,一邊不用夾,須存屈直處,時時拽屈拽直,不然則愈後屈直不順。又曰:凡骨碎者,用接骨藥火上化開,糊骨上,然後夾定,外用夾骨法,活血散、接骨丹,內服接骨散、自然銅散、接骨紫金丹,淋洗用蔓荊散。
《回春》曰:凡鬥毆被打,成破傷風,頭面腫大發熱,以九味羌活湯熱服取汗,外用杏仁搗爛入白麵少許,新汲水調敷瘡上,腫即消。又曰:治跌撲,亦散被毆瘢痕。麻油、清酒各一碗,同煎數沸服之,服了,臥火燒熱地上一夜,痛止腫消無痕,有被傷者,仇家陰令術士以此治之,次日驗審,了無一毫傷痕。
《聖惠方》曰:打撲傷肌膚青腫,茄子種極黃極大者,切片瓦上焙為末,臨臥酒調二錢服,一夜消盡無痕。鰲曾治一人,腦髓震動,氣海鬱塞者,其人因倒墜下樓,跌傷肩臂,服和傷藥,損傷已愈,但患頭昏眼黑,竟不能俯仰,時有氣從臍下而上,便身聳肩息,其氣直從喉上出方止,日數十次,診其脈諸部皆平,但覺右寸指外滑數,二三十至一止,右寸近關半指沉澀,因知其倒墜時,頭項先著地,故腦髓為之震動,又和身倒墜,身地相擊,必氣為之並,因遂凝抑氣海中,不得調暢也,因與茯神三錢、白芨四錢、便香附二錢、菟絲子三錢、硃砂五分,一塊絹包,線掛罐中,不令著底,煎好調真琥珀末五分服,二帖病減半。又前方加磨沉香五分,愈七八分,又前方加沉香,再加歸身二錢,二帖全愈。
白話文:
跌打損傷的治療方法:
有一種藥叫蘇合香丸,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從高處摔下導致的驚嚇、心悸、氣血錯亂、昏迷不醒。遇到這種情況,趕緊取三到五顆蘇合香丸,用溫酒或童子尿調開給病人灌下去,很快就能醒過來。
另外,頭部有傷,不管是打破還是被刀劍砍傷,都要用藥膏敷在傷口上,並且避免吹風,要小心。
人的手腳關節,各有六個可以活動的凹陷處(臼),四處骨折,每隻手有三個關節可以脫臼,腳也有三個。手掌根部的關節,骨頭互相交錯鎖在一起,如果脫臼,就是骨頭錯位到了鎖骨之外。要把錯位的骨頭恢復原位,必須將脫出的骨頭塞回鎖骨下的窩中。如果骨頭向外脫出,就要向內推;如果骨頭向內脫出,就要向外推,才能回到關節窩中。單純用手拉扯,很難將骨頭復位,十有八九會留下病根。
骨頭關節斷裂、手肘、手臂、腰部、膝蓋脫臼或者跌傷,都必須用手法把錯位的骨頭復位。要先給病人服用麻藥,讓他感覺不到疼痛,然後再用手法復位。
復位時,要用竹片,最好是新鮮的柳木板片夾住一邊,另一邊不用夾,要保留可以彎曲伸直的地方,隨時彎曲伸直,否則恢復後彎曲伸直就會不順暢。
如果骨頭碎了,要把接骨藥在火上化開,塗在碎骨上,然後用夾板固定。外面用夾骨法固定,內服活血散、接骨丹,內服接骨散、自然銅散、接骨紫金丹,淋洗用蔓荊散。
《回春》這本書說,如果是打架被打傷,導致破傷風,頭臉腫大發熱,要用九味羌活湯熱服發汗。外用杏仁搗爛,加入少許白麵,用新汲的水調成糊,敷在瘡上,腫脹就會消退。另外,這本書還提到,治療跌打損傷和被毆打留下的瘀傷,可以用麻油和清酒各一碗,一起煎煮幾次後服用。服藥後,躺在火烤熱的地上睡一夜,疼痛就會停止,腫脹就會消退,而且不會留下疤痕。有人被仇家打傷,仇家會偷偷請術士用這種方法治療,第二天驗傷時,就看不到一點傷痕。
《聖惠方》這本書說,跌打損傷導致皮膚青腫,可以用茄子品種中顏色最黃、個頭最大的茄子,切片在瓦片上烘乾,研成末。睡覺前用酒調服二錢,一夜之間就能消腫無痕。
有一個名叫鰲的人,曾經治療過一個人,因為從樓上摔下來,導致腦髓受到震動,氣海鬱結。這個人肩臂的傷已經好了,但卻感到頭暈眼花,不能低頭或抬頭,而且時常有氣從肚臍下往上衝,就會聳肩喘息,氣從喉嚨出來才停止,一天要發生幾十次。診脈時,身體各處的脈象都正常,只是右手的寸脈跳動很快,二十幾次才停一下,右手的寸脈靠近關脈的部分又沉又澀。因此判斷這個人是因為摔倒時頭先著地,導致腦髓受到震動。而且因為身體也倒著摔下來,身體和地面撞擊,導致氣滯留在氣海中,不能順暢運行。於是給他開了茯神三錢、白芨四錢、香附二錢、菟絲子三錢、硃砂五分,用一塊絹包起來,用線掛在藥罐中,不要讓藥包碰到鍋底,煎好後調入真琥珀末五分服用。服用了兩劑,病情減輕了一半。然後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入磨沉香五分,病情好了七八成。最後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入沉香,再加入當歸身二錢,服用了兩劑,就完全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