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三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 (1)

1. 卷三十

2. 跌撲閃挫源流

跌撲閃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內,氣血俱傷病也。何言之?凡人忽跌忽閃挫,皆屬無心,故其時本不知有跌與閃挫之將至也,而忽然跌,忽然閃挫,必氣為之震,震則激,激則壅,壅則氣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壅而凝聚一處,是氣失其所以為氣矣。氣運乎血,血本隨氣以周流,氣凝則血亦凝矣,氣凝在何處,則血亦凝在何處矣。

夫至氣滯血瘀,則作腫作痛,諸變百出。雖受跌受閃挫者,為一身之皮肉筋骨,而氣既滯,血既瘀,其損傷之患,必由外侵內,而經絡臟腑並與俱傷,其為病,有不可勝言,無從逆料者矣。至於打撲,有受人譴責者,有與人鬥毆者,雖不盡無心,然當譴責鬥毆之時,其氣必壅,其血必凝,固與跌閃挫無異也。其由外侵內,而經絡臟腑之俱傷,亦與跌閃挫無異也。

故跌撲閃挫,方書謂之傷科,俗謂之內傷,其言內而不言外者,明乎傷在外而病必及內。其治之之法,亦必於經絡臟腑間求之,而為之行氣,為之行血,不得徒從外塗抹之已也。古來傷科書甚多,莫善於薛立齋分症主治諸法,及陳文治按處施治之法,今特即二家書,採其語之切要者著為篇,而傷科之治,無遺法矣。

陳氏曰:凡治顛撲迷悶(急宜酒化蘇合丸灌醒),顛撲損傷(急宜酒蘇木調服蘇合丸),大法固以血之或瘀或失,分虛實而為補瀉,亦當看傷之輕重。輕者,頓挫氣血,凝滯作痛,此當導氣行血而已。若重者,傷筋折骨,必須接續,但欲接續,非數月不為功。倘使氣血內停,沮塞真氣不得行者,必死,急瀉其血(宜雞鳴散、下瘀血方),通其氣(宜和氣飲、烏藥順氣散),庶可施治。大凡損傷,寒涼藥一毫俱不可用,蓋血見寒則凝也,若飲冷,致血入心即死。

惟看有外傷者,當內外兼治,若外無所傷,但內有死血,惟用蘇木等治血之藥,可下者下之,雞鳴散是也。亦有血迷心竅,而致昏沉不知人事者(宜花蕊石散童便調服)。有神魄散失,一時不知人事者,惟在臨期斟酌。大抵跌撲之病,全要補氣行血,若自然銅之類,雖有接骨之功,而燥散之害,甚於刀劍,丹溪備言之矣,故初傷只用蘇木活血,黃連降火,白朮、當歸和中補血,加童便制炒為要。又有損傷瘀血攻心,不能言語者(宜消上瘀血湯、消下破血藥,次以復元活血湯調理之)。

又有損傷出血大多,頭目暈眩者,先用當歸、川芎煎服,次加白芍、熟地、續斷、防風、荊芥、羌活、獨活、南星,加童便服,切不可用酒煎,酒煎則氣逆上,恐頭目益眩也。如出血少,內有瘀血,以生料四物湯一半,和獨聖散一半煎服。皮血未破者,煎成少加酒服。又有墮傷內有瘀血,腹脹滿不痛,或胸脅痛者,宜用破血藥、清心藥,及通利之劑。

白話文:

跌撲閃挫源流

跌撲閃挫,是突然遭受外力衝擊,導致內外損傷,氣血俱損的疾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體在跌倒、閃挫時,通常是猝不及防的,事先根本不知道會發生這樣的意外。而當跌倒或閃挫突然發生時,體內的氣機必然受到震動,震動則導致氣機激盪,激盪則造成氣機阻塞。氣機阻塞後,原本周流全身的氣血,就會因為阻塞而停滯於某處,氣就不再暢通運行了。氣血運行相依,氣凝滯則血也凝滯,氣滯在哪裡,血也就滯在哪裡。

氣血凝滯不通,就會腫脹疼痛,各種病症紛紛出現。雖然跌打閃挫的損傷部位是皮肉筋骨,但由於氣血停滯,損傷就會由外而內,進而波及經絡臟腑,導致各種難以預料的病症發生。至於被打,可能是受到責罰,也可能是與人爭鬥所致,雖然不一定都是猝不及防,但當遭受責罰或爭鬥時,氣機必然阻塞,血液必然凝滯,這和跌倒閃挫的情況沒有區別。其損傷由外而內,波及經絡臟腑,也與跌倒閃挫相同。

因此,跌撲閃挫,醫書稱為「傷科」,民間稱為「內傷」。之所以說「內傷」而不說「外傷」,是因為雖然傷在外部,但疾病必然會影響到內部。治療的方法,也必須從調理經絡臟腑入手,疏通氣血,不能僅僅停留在外敷塗抹。古來的傷科書籍很多,但最精妙的莫過於薛立齋的辨證施治方法和陳文治的按處施治方法。本文特選取兩家書中精要部分加以闡述,使傷科治療方法得以完整呈現。

陳氏說:凡治療跌撲昏迷(應立即用酒送服蘇合丸醒神),跌撲損傷(應立即用酒和蘇木調服蘇合丸),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根據血瘀或血虛的情況,辨別虛實,施以補瀉之法,也要觀察傷勢的輕重。輕者,只是氣血受阻,凝滯疼痛,這時只要疏通氣血即可。若重者,傷及筋骨,就必須接骨,但接骨需要數月才能痊癒。如果氣血停滯,阻塞真氣運行,就會危及生命,必須迅速瀉血(可用雞鳴散、下瘀血方),疏通氣氣(可用和氣飲、烏藥順氣散),才能治療。凡是損傷,絕對不能使用寒涼藥物,因為寒涼會使血液凝固。如果飲用冷飲,血液凝固入心,就會致死。

凡是有外傷的,應該內外兼治;如果沒有外傷,但體內有瘀血,就用蘇木等活血化瘀的藥物,能排出瘀血的藥物就排出,例如雞鳴散。也有些患者因血迷心竅,導致昏迷不醒(可用花蕊石散用童便調服)。有些患者神魂散失,一時不省人事,這就要根據當時情況斟酌治療。總之,跌撲病的治療,關鍵在於補氣行血。像自然銅之類的藥物,雖然有接骨的功效,但其燥散的副作用,比刀劍還要厲害,丹溪先生已經詳細說明了。所以,初期治療只用蘇木活血,黃連清熱瀉火,白朮、當歸補中益氣養血,並用童便制炒藥物為佳。還有損傷導致瘀血攻心,不能說話的(可用消上瘀血湯、消下破血藥,然後再用復元活血湯調理)。

還有損傷出血過多,頭暈目眩的,先用當歸、川芎煎服,然後再加入白芍、熟地、續斷、防風、荊芥、羌活、獨活、南星,並用童便送服,絕對不能用酒煎,因為用酒煎會導致氣逆上衝,使頭暈目眩加重。如果出血量少,但體內有瘀血,就用生料四物湯一半,和獨聖散一半煎服。皮肉沒有破損的,煎好後少加點酒服用。還有跌傷導致體內瘀血,腹部脹滿不痛,或者胸脅疼痛的,應該使用破血藥、清心藥和通利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