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九 (20)
卷二十九 (20)
1. 治腿股膝臏踝足瘡瘍方六十七
馬齒膏,〔又〕,馬齒莧煎汁一鍋,去渣,入黃蠟五兩,漫火熬膏,塗瘡上。
窯土膏,〔又〕,多年窯灶土或只用灶心土,黃丹,輕粉,黃柏,乳香,沒藥,赤石脂等分,清油調成膏,用傘紙夾住,茶清洗過貼之,以絹縛,雖癢不可動,直待成痂方揭,未愈再貼。
小駐車丸,〔又〕,黃連(六錢),阿膠(三錢),當歸(二錢),乾薑(一錢),醋糊丸。
蠟礬紙,〔又〕,麻油二兩,川椒四十九粒,銅杓內煎黑,入一寸長槐枝四十九段,煎黑,入黃蠟一兩,輕粉研二錢,枯礬研一錢,候化,將棉紙照瘡大剪十二塊,四角用紙釘住,投油內滲透為度,勿使紙黃,先以槐枝、蔥、椒煎湯洗,將紙貼上,外用油紙包裹,紅絹緊扎一周時,揭起,去近內紙一層,十二日揭盡瘡愈。
桐油膏,〔又〕,桐油,百草霜,發灰,黃丹,乳香,鹿角灰(各三錢),共為細末,熬膏塗油紙上貼之,血虛痛甚者尤宜。如年久紫黑者,先用爐灰膏去瘀肉。
蘄艾膏,〔又〕,蘄艾,川椒(各五錢),黃丹(三錢水飛),水粉(一兩),輕粉(一錢),熟麻油調膏,隔紙貼。
爐灰膏,〔又〕,響糖爐內灰一升半,風化石灰一升炒紅,盛箕內,用滾湯三碗,徐徐淋汁,漫火熬如稀糊,先下巴霜,次下蟾酥各二錢,白丁香研末五分,炒石灰一錢,攪勻,再熬如麵糊,磁器盛,勿泄氣,每用以簪頭挑少許,口呵氣令化,以針撥開患處貼之。
此方治一切無名腫毒惡瘡,及外痔瘰癧,兼除瘤點痣,有膿去膿,無膿即散,惟好肉及眼上忌用。如點瘰癧,去蟾酥加輕粉一錢,痛者加乳香、沒藥各一錢,瘤痣只用灰膏,不必用藥。
黃蠟膏,〔又〕,香油一兩,入胎髮梅大一團熬化,入白膠香、黃蠟各一兩化,再入龍骨、赤石脂、血竭三末各一兩,攪勻,候冷,磁器收,每用捏作薄片貼瘡上,外以絹縛,三日後翻貼外面,又以活血藥煎湯洗。
取蟲方〔又〕,生鱔魚數條,以清油塗腹下,置瘡上盤屈,以帛系定,少頃癢不可忍,然後取視,腹下有小竅,皆蟲也。
針法,〔又〕,臁瘡色紫黑,先以三稜針去惡血,冷水洗淨,乃貼膏藥,忌日光、火氣、陽氣。如黑腫未盡,可再出血,以紫黑血盡為度。
粉麝散,〔又〕,生龜殼一個,醋一碗塗炙,醋盡為度,火煅放冷為末,入輕粉、麝香各一錢,和勻,先以蔥湯洗,後塗上。
沈氏二蠟膏,〔又〕,真菜油四兩,入連須蔥白三個,川椒十四粒,熬至二物色枯,去渣,再入白蠟、黃蠟、白礬各二殘,熔化離火,俟沸稍定,入東丹三錢,急急攪勻,倒在碗內,放陰土地上一日夜去火毒,然後將生礬五六分,滾水泡一碗,將瘡洗淨拭乾,將藥塗上如錢厚,以油紙貼,外以粗草紙略揉軟蓋上,絹帛縛之,每日一洗一塗,縛扎如法,數日即愈矣。但瘡雖愈,四邊必多水泡,癢極切不可爬搔,若搔碎,即又成瘡矣,故雖愈仍將藥照舊洗塗,並水泡亦塗在內,如是三四日,全愈不癢矣。
白話文:
馬齒膏:將馬齒莧煎煮成汁,去除殘渣,加入五兩黃蠟,用小火慢慢熬煮成膏狀,塗抹在瘡瘍上。
窯土膏:取用多年窯灶的土,或者只用灶心土,混合黃丹、輕粉、黃柏、乳香、沒藥、赤石脂等分量的藥材,用清油調和成膏狀。用傘紙夾住藥膏,用茶水清洗患處後貼上,再用絹布綁好。即使發癢也不可抓撓,直到結痂才能揭開,如果沒好就再次貼敷。
小駐車丸:用黃連六錢、阿膠三錢、當歸二錢、乾薑一錢,用醋調和成糊狀製成藥丸。
蠟礬紙:用麻油二兩,加入四十九粒川椒,在銅勺中煎煮至焦黑,再放入一寸長的槐枝四十九段,煎煮至焦黑。加入黃蠟一兩,研磨好的輕粉二錢,研磨好的枯礬一錢,等待融化。將棉紙按照瘡的大小剪成十二塊,四個角用釘子固定,放入油中浸透,注意不要讓紙變黃。先用槐枝、蔥、花椒煎煮的湯水清洗患處,然後將紙貼上,外面用油紙包裹,再用紅絹緊緊紮好,一天後揭開,去掉最內層的紙,十二天後全部揭完,瘡就好了。
桐油膏:將桐油、百草霜、髮灰、黃丹、乳香、鹿角灰各三錢磨成細末,熬成膏狀塗在油紙上貼敷,尤其適合血虛且疼痛劇烈的人。如果患處顏色紫黑且年代久遠,先用爐灰膏去除瘀肉。
蘄艾膏:用蘄艾、川椒各五錢,黃丹三錢(用水研磨),水粉一兩,輕粉一錢,用熟麻油調成膏狀,隔著紙貼敷。
爐灰膏:取響糖爐內的灰一升半,風化石灰一升炒紅,放入簸箕內,用三碗滾開的水慢慢淋汁,用小火熬煮成稀糊狀。先放入巴豆霜,再放入蟾酥各二錢,白丁香末五分,炒石灰一錢,攪拌均勻,再次熬煮成麵糊狀,用瓷器裝起來,不要洩氣。每次用簪子頭挑一點點,用口氣哈一下讓藥膏化開,用針撥開患處貼敷。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種不明原因的腫毒惡瘡,以及外痔、瘰癧,還可以去除腫瘤、痣。有膿的可以排膿,沒有膿的可以消散。但要注意,好的肌肉和眼睛上不能使用。如果是點瘰癧,去除蟾酥,加入輕粉一錢。疼痛的可以加入乳香、沒藥各一錢。瘤痣只用灰膏,不用其他藥材。
黃蠟膏:用香油一兩,放入像梅子大小的胎髮熬化,加入白膠香、黃蠟各一兩融化,再加入龍骨、赤石脂、血竭三種藥末各一兩,攪拌均勻,冷卻後用瓷器裝好。每次取出一小塊捏成薄片貼在瘡上,外面用絹布綁好。三天後翻面貼,再用活血的藥材煎湯清洗。
取蟲方:取幾條活鱔魚,用清油塗在腹部下面,放置在瘡上讓鱔魚盤曲,用布條固定。過一會兒會感到奇癢難忍,然後取下查看,鱔魚腹部會有小孔,那都是蟲子。
針法:臁瘡顏色紫黑的,先用三稜針放出惡血,用冷水洗乾淨,然後貼上膏藥,忌諱陽光、火氣、陽氣。如果黑腫沒有完全消退,可以再次放血,以紫黑色血液放完為止。
粉麝散:取一個生龜殼,用一碗醋塗抹在上面炙烤,直到醋燒乾,放涼後磨成粉末,加入輕粉、麝香各一錢,攪拌均勻。先用蔥湯清洗患處,然後塗抹上藥粉。
沈氏二蠟膏:用純菜油四兩,放入三個帶鬚的蔥白,十四粒川椒,熬煮至兩者顏色枯黃,去除殘渣。再放入白蠟、黃蠟、白礬各二錢,融化離火,等稍微冷卻,放入東丹三錢,快速攪拌均勻,倒入碗中,放在陰涼的土地上一天一夜去除火毒。然後用生礬五六分,用滾水泡一碗,將瘡洗乾淨擦乾,把藥膏塗抹在瘡上,厚度像錢幣一樣。用油紙貼上,外面用略微揉軟的粗草紙蓋上,用絹布綁好。每天清洗一次塗抹一次,綁紮方法也照舊。幾天後就會痊癒。但是瘡癒合後,四周必然會有很多水泡,發癢時千萬不能搔抓,如果抓破了,就會再次形成瘡。所以即使瘡癒合了,仍然要用藥照舊清洗塗抹,水泡也要塗抹藥膏。這樣三四天,就能完全痊癒,不再發癢了。